苏州天平山景区导游词
天平山为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木渎景区主景点之一,位于苏州城西约14公里,海拔221米,山势高峻,因山顶正平故名。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各位来天平山游览。
天平山风景区距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约5公里;这里自然风光旖旎,景色宜人,自唐代以来,就已成为旅游胜地,有“吴中第一山”、“江南胜景”之美誉。 景区内“青泉、奇石、红枫”天平三绝,吸引着无数历史名人、文人墨客。不仅白居易、范仲淹、唐伯虎、康熙、乾隆皇帝等历史名人在天平山留下了许多的遗迹和 传说;而且近几年来,天平山亦得到了李瑞环、宋平、乔石、宋健等一些中央领导的垂青。
在这众多的历史名人中,范仲淹更是与天平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苏州是桑梓之地。现在的这座天平山正门是1998年8月新落成的,门楣上的“天平胜迹”四个大字是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孙,原人民日报社总编范敬宜的手书。
各位请看,这座牌坊就是苏州人民于范仲淹千年诞辰之际(公元1989年)而重新修复的;原来的牌坊位于苏州灵芝坊范庄前,是人们为纪念范仲淹创办义庄而兴 建的,可惜以毁于浩劫。这间三间四柱阁楼式石牌坊高7.73米,宽7.2米,构筑牌坊的石料取自天平山附近的金山。金山花岗岩石是国内优质的建筑装饰材 料。这精雕细刻在坚硬的金山花岗岩石牌坊横梁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名言。《岳阳楼记》名扬天下,千年 传颂,其“先忧后乐”思想至今仍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这儿是忠烈庙,“忠烈”二字是宋徽宗赵秸所赐。范仲淹“忠于朝廷,烈显
于西土”,对保卫祖国边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率其长子范纯卫戍边疆,抵御 西夏入侵。里面这尊安详端坐的塑像就是范仲淹,那位就是他的长子范纯佑。你看他身穿绛紫色朝服,头戴禅貂笼巾进贤冠,胸佩方心曲领,这下是他身居一品时的 装束。范仲淹二十六岁开始为仕,官至参知政事,即一品副宰相。公元1043年任参知政事时,范促淹曾主持了一次以整顿吏治为核心,以富国强民为目的的庆历 改革。因为改革直接触动了一大批权贵的势力,所以他主张的改革没有成功,虽然“庆历新政”没有成功,但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后人称 他为“改革的先驱”“一世之师”。
这块碑上是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全文。公元1046年,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要求写下了《岳阳楼记》。他完成这篇传世佳作的时候,自己却从未去过岳 阳楼。当时他是看了滕子京给他的一份《洞庭晚秋图》和一张重新修复的岳阳楼图,靠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而一气呵成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就出自这篇文章的结尾。
这儿是三太师祠。三太师,是指范仲淹的三位祖先。他们分别是曾祖范梦龄、祖父范赞时、父亲范墉。这三们都曾在江南一带为官,去世后均葬在天平山,因 而天平山也叼范坟山。但是范仲淹本人的坟墓并非在天平山,而是在河南洛阳伊川万安山麓。墙上悬挂的是范氏家族谱。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是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 裔,他的高祖范隋为避战乱从陕西迁居苏州,去世后葬在天平山。现在天平山还保存着他的坟墓。史书上记载,楚王项羽身边的谋士范增,越国大夫范蠡也都与范仲 淹同归一宗。范仲淹的后代现在遍及海内外。1989年范仲淹千岁之时,其台湾后裔范增平先生曾率团返乡祭祖。
这儿是新建的碑廊,建成于1997年,廊中碑文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
皇帝的诏书,二是范仲淹的家忆,三是关于兴学的文章,四是义庄规矩。这块 就是义庄规矩碑。义庄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福利机构。范仲淹在晚年,曾用自己一生节约下来的俸禄创办了范氏义庄,来救济穷人。这块碑上所列条文,是当所义庄失 贫济穷的具体标准。
现在,我们已漫步到了天平山三绝之一的红枫林之中。“天平红枫甲天下”,天平山是与北京香山、南京西霞山、湖南长沙岳麓山齐名的四大赏枫胜地。天平 山的红枫,学名枫香,叶呈三角状,植株较其它几处高大。这片枫林的幼苗,是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的(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 他把380余株枫香幼苗植于山前,现已历经近四百余年的风雨。你看那一株株枫香粗壮挺拔,主干高达10层楼房,要两三人才能合抱。这一棵棵饱经沧桑的枫香 树,无不呈斑驳老状态。有的根部盘突,树干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树瘤”;有的枝干四展,构成幅幅图画。这些看似老态龙钟的古枫香树,却都是生机勃勃 的。初春,生发出许多新枝,夏时,枝叶繁茂如盖。近些年来,天平山风景管理处又栽种了2000多棵“接班枫”,与古枫林形成一片,时至深秋,交相辉映,景 致更为壮观。这些枫香树,由于树龄不同,地势不同,长势有强有弱,又受山体阻挡,所接受的寒气不一样,其叶的色彩变化有先有后,有深有浅,甚至出现绿丛中 一株红。更有趣的是:在一棵树的大小枝叶上呈现出嫩黄、橙红、赭红、血牙红、深红等自然景观,似如鲜花争艳,为树冠之花,人称“五彩枫”。枫红时节,天平 山麓红霞缠绕、丹枫烂漫。慕名前来天平观枫赏景的游人如结如云。因而有诗形容“丹枫烂漫景装成,要与春花斗眼明。虎阜横塘景萧瑟,游人多半在天平”。秋到 江南何处去,天平观枫最佳游。秋季来天平山观赏红枫更令人陶醉。
天平山管理处自94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天平山红枫艺术节,半天平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于一体。更为了这项民间郊游活动增添了无限情趣。欢迎游客朋友秋季来天平山观枫赏景。
枫林掩映之中的这座亭子叫御碑亭,为乾隆游山时所建。亭为八角,重檐屋顶,戗角大小各四,结构精美。亭子正中立着一块高大的砚石御碑,石碑分碑帽, 碑身,碑基三部分。碑身四周分刻着乾隆四次临幸时所作的四首五言诗。诗的内容主要是范仲淹的一些赞扬褒奖之词。其中一首写道:“文正本苏人,坟山祠宇新。 千练传树业,一节美敦伦。魏国真知己,夷维传后尘。天平森林翠笏,正色立朝身。”
这座汉白玉石牌坊,是乾隆御赐的。乾隆帝六下江南,四次来到天平山。乾隆幸未年春(公元1751年)他临幸天平时,因感佩范仲淹捐宅创义庄、以养族人的佳行,就钦赐了这座高义园坊给范仲淹,以示范仲淹品行高尚,供人们入景区即可瞻仰。
乾隆帝喜好游山完水、武文弄墨。在他的诗中还有“北上天平路,名园久识吾”之句,意思是他的频频光临,以致“高义园”也熟识了他。因而在天平山景 区,存留着不少与乾隆皇帝有关的遗迹。那条山路就是乾隆来天平时的御道,御道通往统悻门,经童悻门越过支硎山可到枫桥寒山寺。传说乾隆的游览路线,不外是 先天平后灵岩。他五马并驾齐驱,经寒山寺,越支硎山,过通悻门下岭,由汉白玉石坊中门进山,然后过接驾亭上山玩毕天平山,复出中门,转道而上灵岩山背东南 支脉,沿后山翻上灵岩山游玩。前面这座亭子则是地方官员迎接圣驾的接驾亭。(亭后为广袤十余亩的“十景塘”,“宛转桥”曲折塘上,走在“宛转桥”上俯视水 中倒影,亦成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