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讲稿 下载本文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专题讲座讲稿

第一讲

培训时间:2013年3月6日 主讲教师: 学 时 数:2学时 内 容:

导引: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的变化和发展(一、二)

一、新课程下备课技能的变化和发展 (一)、理念的变化 1、教育观

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是帮助学生发展能力、培养情感、健全人格、是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黄全愈语);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2、教材观

课本——教材,上课之本变为教学的素材。教材不是圣经,“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本,大凡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可以作为教材。

教科书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 3、教学观

教学是学生建构知识,而不是教师传递知识。教学是一种交往、一种沟通、一种对话;教学是师生学习的共同体,是师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的过程。

有思想的教师才能教出有思想的学生,有个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 4、学生观

学生是独立的,需要尊重;学生是能动的,可以调动;学生是成长的,需要宽容。 放开手,学生可能会走得更好。

5、教师观

欲做成功的教师,先做成功的学习者。

别人的指导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名师不是靠别人培养出来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必先富有激情,乐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

6、师生关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共同构建课程生活。“教师的角色,就是方向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

(二)、备课技能变化与发展的特点 1、摆脱“套板”与“应试”,力求有效备课 (1)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 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短期目标:掌握课本知识和技能。

长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探究、长于合作、追求真理。 (2)备课的形式要合实际

备课形式要丰富、灵活,不必拘泥于将一切都写在备课本上,在书上“点画批注”也未尝不可。最好用的就是最好的。

2、

备课的内容更趋丰富,备课重点转移

备课是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一渔”,让学生边“学会”为“会学”。

(1)备课程标准

备课既要体现三维教学目标要求,又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三大课程理念。

(2)备课程资源

重要的课程资源包括各个教学环节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和实验材料、用具等,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主要部分。

(3)备学情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服务于“学”。备课的基础是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以学生心里发展为主线,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

(4)备教师自身

在备课、教学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备好自己的心里和情绪。 (5)备教学方法

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 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 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 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 3、备课形式多样,备课方式多元

4、注重教学反思,实现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使教学经验升华为

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

二、时代的发展对备课提出新的要求

强调教学中备课的动态调整与教后丰富;强调教案制作中生成技能的重要性;强调备课技能的提升与创新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专题讲座讲稿

第二讲

培训时间:2013年3月12日 主讲教师: 学 时 数:2学时 内 容:

导引: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的变化和发展(三、四)

三、备课技能的变化于创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教学目标的制订以面向全体学生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内容;教学方法多元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在扬弃中得到蜕变,课程正日益多姿,充满活力。

(二)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体系,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三)提高教师教学技能,让教师与学生共同享受课堂的乐趣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应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的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

(四)丰富教师情感态度,健全教师人格

新课程要求教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培养,使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只有自身情感丰富,人格健全,才能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学会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五)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转化

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有合理的工作方式,有演绎、归纳和类比的能力;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四、明天的备课和备课的明天

教材是备课的依据,学生是备课的根本。备课必须永远服从于课堂教学的需要,明天的备课形式和方法将更丰富,更生活化,它必将成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先导和动力。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专题讲座讲稿

第三讲

培训时间:2013年4月2日 主讲教师: 学 时 数:2学时 内 容:

话题一:新课程下的备课观(一、二)

备课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技能指教师备课时所运用的操作方法和具体行为步骤,它的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采用何种方式实现对正式课程的领悟和把握。

一、终身备课思想:教学不息,备课不止

要实现由“教”转向“导”,教师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备课,教学不息,备课不止。 (一)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终身备课

(二)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教师终身备课 二、新课程下的备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备课是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基础工作,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一)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课的重要性主要通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编制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编制单元教学计划和编制课时计划(教案)彰显出来。

1、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懂:把教材最基本的东西弄清楚; 透:熟练应用教材;

化: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2、了解学生的重要性 3、设计教法

4、编制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5、编制单元(全章)教学计划 6、编制课时计划(教案) (二)备课是一种再创造过程

(三)备课是教师生活的一部分价值所在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专题讲座讲稿

第四讲

培训时间:2013年4月16日 主讲教师: 学 时 数:3学时 内 容:

话题一:新课程下的备课观(三、四、五) 三、新课程下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备课的因素 (一)传统陋习和旧观念、旧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 (二)对新课程的片面理解

1、肢解课标,误度读课标,导致教学目标紊乱。

2、课标用语简练,教师理解肤浅,不知教学如何选点,无法控制教学的宽度和深度。 3、对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关注程度不够。 (三)对新手段的过分依赖 1、迷失在资料的海洋里。 2、迷失在名师的教案里。

3、迷失在声、光、电的世界中,因迷失而退化了自己的备课技能。 四、备课的策略

(一)备课程标准,知道理念新在何处,明确教学教育方向 (二)备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重点、难点 1、通读教材,把握课程框架结构 2、细读教材,确定“六点”

即知识点、重点、难点、能力点、思想点、特点。 3、读教材要注重三组关系

一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关系,即知识目标、能力培养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目标结合起来;二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与陶冶情操的关系,即要与传递知识为基础,以发展能力为重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三是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既要突出重点,也要兼顾非重点,全面而又重点地进行教学。

(三)备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备课设计中要分层确定教学目标,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学生个体相结合。

2、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

并设计相应对策。

(四)备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让教师上课游刃有余 (五)备好自己,成功一堂课,成就一个人 (六)备教法,注重预设与生成,让课堂活起来

选择教学方法应注意的原则:根据具体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教法;根据教学设备情况、学校其他与教学有关的条件选择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教师个人特长选择方法。

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与实习法以及自学法和发现法等。

(七)教学反思,真正的教案,是 教学之后

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课程理解的反映,是教学思想轨迹的记录,是教师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完善、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

五、教师备课中的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与全时性思考 (一)教师备课中的合作探究 (二)教师备课中的自主创新

1、面对教材、教参、名师教案和其他辅助资料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2、集体备课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三)做一个全时性思考者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专题讲座讲稿

第五讲

培训时间:2013年5月7日 主讲教师: 学 时 数:3学时 内 容:

话题二:备课中对教材的使用与处理 一、树立新的教材观

(一)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

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深入领会课程标准是树立新教材观的前提。

1、参照以往的教学大纲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 2、课程标准的特点

(1)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在课程标准各部分 (2)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3)课程管理更富弹性,有更广阔的实施空间 (二)新课标下的教材 1、新旧教材的差异 2、新教材的特点

(1)新教材注重与社会生活联系 (2)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 (3)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

(4)新教材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编排中。 (三)充分利用广阔的课程资源 二、吃透教材 (一)吃透教材的要求

1、树立新课程意识,以新课程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

2、整体把握叫中的重点、难点、要点及疑点,科学、准确地优化教学内容。 3、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教材,处理教材。

4、深挖教材内涵,注重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超越课堂走向课外,从而实现学生“三维目标”。

(二)如何吃透教材

1、通览教材,整体把握 2、研读教材,深入分析 3、整合教材,补充解构 4、开发教材,重新建构 三、尊重教材,超越教材 (一)超越教材的几个层面 1、教材内容的心理化 2、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3、教材内容的实践化 4、教材内容的结构化

(二)超越教材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依循教材与超越教材的关系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2、处理好教本与学本的关系

新教以学本为中心,在训练和养成良好的感受和理解、吸收和表达等心理意识功能、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因而教师在备课时,不可仅立足于教材,还要心中装有学生。

3、处理好利用教材与开发课外资源的关系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专题讲座讲稿

第六讲

培训时间:2013年5月15日 主讲教师: 学 时 数:3学时 内 容:

话题三:备课中对学生的考虑与调动 一、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

关注:学生是完整的人、独特的人、发展的人,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1、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人的科学素养,或者说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这就要求首先要从备课入手,同时构建“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

2、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3、关注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4、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三)学生是发展的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不够成熟、正在成长的人 (四)学生是课程资源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没有学生,就无所谓教育。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开发利用学生资源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生活的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2、学生的错误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如果学生不犯错误,教师就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差错、知识缺漏,进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问题。因为有错误,课堂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因为有错误,师生才更能张扬个性,充满灵性。学生出错,通过教师点拨、引导,达到纠偏的效果。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和架子个所在。

3、学生的差异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4、学生的差异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二、备学生——分析学生的需求 (一)为什么要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时只有认真分析本班学生的真正需求,明确学生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并运用其需求组织教学,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体现出教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 教学设计如何做到满足学生的需求 1、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4、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本思想的建立,意味着教师中心的弱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师不能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三)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

2、转变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互教互学,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和交流。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3、让学生参与、体验、研究

4、把生活融入教学,让学生体味学习乐趣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专题讲座讲稿

第七讲

培训时间:2013年6月6日 主讲教师: 学 时 数:3学时 内 容:

话题四:备课中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准备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教学设计是一项高级、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做好准备工作是完成教学设计的切实保证。 一、教学目标的制订体现新课程理念 (一)教学目标中的三维目标 (二)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特征 1、整体性;

2、主体性; 3、层次性; 4、可测性; 5、动态性;

6、具体性和准确性; 7、适应性。

(三)如何制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 1、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

2、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1、课堂教学常用方法

(1)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讲解式教学方法、谈话式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讲读式教学方法、讲演式教学方法。

(2)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

(3)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社会实践法、研究性学习法。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选择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先则教学方法; (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只要是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成长有积极作用的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优化”的主体是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优化”也不是统一的一种方法,要把优化的过程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尊重学生的选择。

三、作业与练习设计 (一)作业与练习设计的方法 1、作业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1)、讲究实效,趣味十足 (2)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形式多样,层次分明

(4)贴近生活,注重实践 2、练习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原则:(1)目的性;(2)层次性;(3)多样性;(4)反馈调节性;(5)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的问题:(1)练习课也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3)多问题解决,少机械操作;(4)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

3、作业与练习的种类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专题讲座讲稿

第八讲

培训时间:2013年6月8日 主讲教师: 学 时 数:3学时 内 容:

话题五:备课的弹性预设 一、备课预设的阐述及其意义 (一)备课预设的阐述

弹性预设是指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设计弹性方案,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前提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

(二)弹性预设对于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意义 1、重视学生生命活动的需要

(1)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2)学生的记忆能力无论是在量和质上都正在发生显著的发展。

(3)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4)学生的情感、情绪表现比较外露,他们不善于掩饰。

(5)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有长远目的但往往行为偏离目的,具有“盲动”性。 (6)每个人的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 3、时代发展的需要

4、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的需要 5、提升学生素养的需要 二、充分预设,精彩生成 (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预设是生成的基础; 2、生成是预设的发展; 3、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体。 (二)弹性预设的需要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营造教学环境; (三)弹性预设的运作方式

1、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是有效实施生成性教学的前提;

2、准确把握教材,精心策划弹性的、开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生成和发展创造预留更大的空间;

3、有效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 三、反思与积累——教后丰富的关键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正确认识反思;二是要提高反思能力。

(一) 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个维度 (二) 教学活动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 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四) 教学过程是否关注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 (五) 反思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