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书写作 - 习题集(含答案) 下载本文

C、检察长姓名 A、街道办事处 C、人民检察院

D、公诉人姓名 B、人民法院 D、公安机关

43.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批准的决定抄送( )。

44. 通知立案书,是指人民检察院在( )工作中,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

立,通知公安机关立案时,所制作的文书。 A、审判监督 B、自行侦查 C、提起公诉 D、立案监督

45. 复核决定书,是指上级人民检察院根据下一级公安机关的提请,对下一级检察院作出

的不批准逮捕,不起诉的复议决定进行复核后,作出的( )。 A、复核决定 B、撤销决定 C、诉讼处理决定 D、鉴定意见

46. 刑事判决书可以分为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第二审刑事判决书、再审刑事判决书和

( )。

A、有罪免刑判决书 C、无罪判决书

A、受理法院、案件性质、文种

C、制作法院、审级和案件性质、文种 A、工作部门和级别 C、干部级别和职务 人,必须写明出生年月日。 A、未成年的 C、18岁以下的 不一致的,写( )。 A、住所地 C、经常居住地 线进行叙述。 A、主犯和主罪 C、主犯或主罪 A、时间先后 C、罪行主次

B、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D、有罪判决书

B、受理法院、审级和案件性质、文种 D、制作法院、案件性质、文种 B、工作单位和职务 D、工作单位和职称

47. 各审级的刑事判决书的标题都由( )三项要素构成。

48. 刑事判决书首部被告人的职业要写明,如有工作单位的,应写明其( )。

49. 刑事判决书中,被告人出生年月日确实查不清的,也可以写年龄,但对( )被告

B、判处死刑的

D、生理有缺陷的

50. 在第一审刑事判决书中,被告人的住址应写其住所所在地;住所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

B、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 D、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

51. 刑事判决书的事实,一般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共同犯罪案件,一般以( )为主

B、主犯 D、主罪 B、量刑轻重 D、罪与非罪

52. 刑事判决书叙述案件事实,一人犯数罪的,应当按( )的顺序叙述。

53. 第一审刑事判决书,在正文末页的年月日的左下方,书记员署名的左上方,盖上( )

的印戳,以示正本与原本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A、本件与原本核对无错 B、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C、本件与原本核对无误 D、本件与原本完全一致

54.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抗诉的案件,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是否清楚,适用法

律是否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并依法作出( )。 A、判决和裁定 B、裁定 C、判决 D、判决或者裁定

55. 再审刑事判决书是指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错误的

刑事判决,进行重新审理后,就案件的( )作出的书面决定。 A、程序问题 B、实体问题 C、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 D、实体问题或程序问题

56. 第二审刑事判决书,公诉机关的被告人提出上诉的,文书标题、符号之后的第一项写

( )。 A、原公诉机关 C、原审被告人

书面决定。 A、实体问题

C、程序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

B、公诉机关 D、上诉人

57. 刑事裁定书,是指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在审理和执行过程中的( ),依法作出的

B、程序问题

D、实体问题或程序问题

58. 第一审民事判决书,是指第一审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对

审理终结的第一审民事纠纷和经济纠纷等案件,就案件的( )问题作出的书面决定。 A、实体 B、实体或程序 C、程序 D、实体和程序

59.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事实部分,应当写明:当事人的诉

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判决认定的( )。 A、事实和理由 B、事实和法律条文 C、事实和证据 D、事实和情节

60. 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理由中,引用法律条文时,要求具体引用到( )。

A、条款项 C、条

A、判决的理由和判决的结果 C、判决的理由和所依据证据

B、条款项目 D、条款

B、判决的理由和所适用的法律条文 D、判决的理由和所依据的事实

61. 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理由,由两部分构成,即( )。

62. 第一审民事判决书尾部向当事人交代上诉权利和期间,应表述为:“如不服本判决,

可在判决书( )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人民法院。” A、送达之日 B、制作之日 C、生效之日 D、宣读之日

63. 未成年人张×在居住小区砸破了一辆小车,第一审民事判决书中的被告应当是( )。

A、张×

C、小区物业管理部门

B、张×的父母

D、张×的父母及小区物业管理部门

64.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一方死亡,如果属于人身关系的诉讼应当将案件终结,如果属

于财产权益的纠纷,则应当( )。 A、更换当事人 C、将案件终结

A、引用实体法

C、先引用实体法,后引用程序法 A、本判决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 C、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判。 A、抗诉

C、抗诉或当事人申请的主张 裁定结果。

A、法院认定的理由和适用法律 C、证据和适用法律

达成协议所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A、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 C、经济纠纷案件

B、将案件中止

D、将案件中止,更换当事人 B、引用程序法

D、先引用程序法,后引用实体法 B、本判决为二审判决

D、本判决一经生效,不得上诉

65. 第二审民事判决书理由部分引用法律要排列有序,应当( )。

66. 第二审民事判决书尾部必须告知当事人:“( )”。

67. 再审民事判决书阐述理由,必须有针对性,一方面是针对( ),一方面是针对原

B、当事人申请的主张

D、抗诉和当事人申请的主张

68. 民事裁定书的案由、事实一般可作简述,( )要写的明确,最后作出这份文书的

B、证据和理由

D、诉讼双方的意见

69. 民事调解书,是人民法院通过调解方式处理( ),根据双方当事人自愿、合法地

B、民事案件

D、人身关系和财产纠纷

70.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 )的具体行政行为侵

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行政机关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D、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71. 行政判决书的被告栏,应写明( ),另起一行写明该机关的法定代表人(含代表

人)的姓名、职务。 A、行政机关名称

C、行政机关名称、所在地址 A、原告和被告 C、被告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姓名

D、行政机关名称、工作人员姓名 B、原告

D、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

72. 在行政诉讼中,( )负有举证责任。

73. 在行政诉讼中,如果被诉行政机关和受诉人民法院不在同一地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

案件适用地方性法规时,应当以( )依法所适用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 A、行政机关 B、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C、受诉人民法院 D、作出复议决定的行政机关

74. 第二审行政判决书,是第二审人民法院依照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第二审程序,

对不服第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的行政案件审理终结后,就实体问题作出的( )的书面决定。

A、维持原判

C、维持原判或改判 A、上诉权利、上诉的方式 C、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B、改判

D、维持原判和改判

B、上诉权利和期限

D、本判决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

75. 按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或上级法院提审的再审案件,尾部应写明( )。

76. 监狱法律文书,指我国监狱和未成年人管教所对罪犯( )过程中,依照法律和监

管规定而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A、执行刑法 B、进行惩罚 C、执行刑法和教育改造 D、教育改造

77. 罪犯入监服刑时,应当填写( )。

A、罪犯入监登记表 C、罪犯奖惩审批表

B、罪犯评审鉴定表 D、罪犯保外就医审批表

78. 监狱对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或者发现了判决时所没有发现的罪行,认为需要追究

刑事责任,提出起诉意见,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时所制作的文书,叫做( )。 A、起诉意见书 B、监狱起诉意见书 C、监狱起诉建议书 D、起诉建议书

79. 经济纠纷案件原告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呈递的指控被告的书状为

( )。 A、民事上诉状 C、民事起诉状 项内容。 A、事实

C、事实和理由 A、被告人

C、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A、正文 C、辩护理由 A、事实和理由 C、诉讼主张 A、事实和理由 C、上诉理由

B、经济上诉状 D、经济起诉状

80. 民事反诉状的正文部分包括反诉请求,(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三

B、反诉理由

D、反诉理由和法律依据 B、代理人

D、被告人委托的辩护人 B、事实和证据 D、事实与法律依据 B、理由 D、事实

B、事实和法律依据 D、法律依据

81. ( )为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当庭发表的系统性言辞,称为辩护词。

82. 辩护词主体部分通常的结构模式是:前言、( )、主张和结束语。

83. 代理词亦属法庭系统发言,其主体部分可分为前言、( )和结束语三部分。

84. 刑事上诉状正文分为上诉请求和( )。

85. 仲裁文书是当事人之间根据已达成的仲裁协议,为解决( )而制作的申请仲裁和

仲裁机构处理纠纷、争议的各种有关文书的总称。 A、经济合同、继承纠纷 B、继承纠纷、劳动争议 C、经济合同、劳动争议 D、知识产权、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