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工程
土建VI标段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紫之隧道土建VI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一三年八月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 - 3 - 1.1编制依据 .................................................................................................................................................. - 3 - 1.2围护结构概述 .......................................................................................................................................... - 3 - 1.3场地环境 .................................................................................................................................................. - 4 - 第二章 施工部署 ........................................................................................................................................ - 4 - 2.1施工方法及工期安排 .............................................................................................................................. - 4 - 2.2劳动力组织安排 ...................................................................................................................................... - 4 - 2.3施工机械设备表 ...................................................................................................................................... - 5 - 第三章 冠梁及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 .......................................................................................................... - 5 - 3.1施工工艺流程 .......................................................................................................................................... - 5 - 3.2工艺流程说明 .......................................................................................................................................... - 5 - 3.2.1测量放样 .......................................................................................................................................... - 5 - 3.2.2凿除内导墙和地连墙顶部混凝土 .................................................................................................. - 6 - 3.2.3冠梁及钢筋混凝土支撑钢筋绑扎 .................................................................................................. - 6 - 3.2.4模板支立 .......................................................................................................................................... - 7 - 3.2.5混凝土浇筑 ...................................................................................................................................... - 8 - 3.2.6拆模、养护 ...................................................................................................................................... - 9 - 3.2.7施工缝处理 ...................................................................................................................................... - 9 - 3.2.8钢格构柱与支撑连接 .................................................................................................................... - 10 - 第四章 冠梁及支撑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 11 - 4.1质量控制标准 ........................................................................................................................................ - 11 - 4.2质量保证措施 ........................................................................................................................................ - 14 - 4.2.1质量控制体系 ................................................................................................................................ - 14 - 4.2.2质量控制措施及要求 .................................................................................................................... - 14 - 第五章 安全文明施工及消防措施 ............................................................................................................ - 15 -
- 1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5.1安全管理体系 ........................................................................................................................................ - 15 - 5.2安全保证措施 ........................................................................................................................................ - 15 - 附件1 砼支撑模板计算书 ...................................................................................................................... - 16 - 附件2 冠梁模板(单面支撑)计算书 ................................................................................................... - 22 - 附件3 系梁模板计算书 .......................................................................................................................... - 31 -
- 2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编制依据
1、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工程土建VI标段围护结构施工图; 2、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工程土建VI标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GB50204-2002); 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7、《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9、《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GJ109—96); 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2、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技术标准、设计规范、规定; 1.2围护结构概述
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工程南起之浦路,北至紫金港路,线路全长14.4公里,其中隧道长约13.9公里,工程总体规模为双向6车道机动车专用隧道分六个标段实施。
本标段为土建第VI标段,隧道沿紫金港路下方布设,南起紫金港路与西溪路交叉口,北至紫金港路包建港桥附近。隧道施工里程分界如表1-2-1所示。
表1-2-1 隧道施工里程分界表
西线 分段 起止桩号 隧道浅埋暗挖段 竖井 随道明明挖暗埋段 挖段 U型槽 K13+982~K14+157.5 175.5 K13+965~K14+140 175 K13+597.2~K13+982 384.8 K13+571~K13+965 385.8 K12+710~K13+587.1 K13+587.1~K13+597.2 长度(m) 877.1 10.1 起止桩号 K12+700~K13+569.1 K13+569.1~K13+571 长度(m) 869.1 10.1 东线 竖井和明挖暗埋段围护结构采用600mm~1000mm厚地下连续墙,U型槽段围护结构采
- 3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用?850@600SMW桩,围护结构顶均设置1200×800mm冠梁。
明挖暗埋段基坑第一道支撑为800×800mm钢筋砼对撑,支撑水平间距与临时立柱桩对应,基本按6m布置,相邻支撑间采用500×800mm钢筋砼连系梁,坑内转角处设置400mm厚三角板撑;竖井第一道和第二道支撑均采用800×800mm的钢筋砼支撑,支撑水平间距按6m布置,转角处设置400mm厚砼角板撑;U型槽段东线K14+099~K14+140不设支撑,其余段第一道为800×800mm钢筋砼对撑,砼支撑平面布置图和支撑大样图详见附图。 1.3场地环境
标段基本位于原紫金港道路上;基坑范围内仅有一根电信管,横跨基坑,埋深约1.7m,周边无其他建(构)筑物及管线。冠梁和砼支撑施工时仅需对电信管进行保护。 第二章 施工部署 2.1施工方法及工期安排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围护结构强度已达到冠梁施工条件后即可进行冠梁施工,冠梁按30m左右分段施工,相应冠梁、砼角板撑和砼支撑一次完成。冠梁和第一道砼支撑施工时,须凿除连续墙或SMW工法装顶浮浆并开挖表层土方至底标高,为冠梁和第一道支撑施工提供工作面。竖井沿东西向、明挖段沿南北向后退式依次开挖,无法及时外运的指定中部较为开阔场地临时堆放,然后统一转运至弃土场,由指定路线外运。
竖井及隧道明挖段冠梁施工时间为2013年8月20日-2014年3月16日。 2.2劳动力组织安排
根据工程的特点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设置组织机构,配备劳动定员,明确岗位职责,主要劳动力组织见表2-2-1:
表2-2-1 劳动力组织表
序号 1 2 3 4 5 6 工种 值班技术人员 吊车司机 钢筋工 模板工及砼工 测量工 电工 人数 2 2 15 20 6 2 - 4 - 主要工作内容 施工技术指导、质量记录 汽车吊车驾驶 负责钢筋加工及安装 负责模板安装及拆除、砼浇注作业其它辅助工作等 负责测量放线,高程控制 负责施工中的涉电作业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2.3施工机械设备表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所需主要配套机具设备见表2-3-1,其相关配置数量及所需技术性能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选定。
表2-3-1 主要机具设备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机具设备名称 挖掘机 钢筋切割机 钢筋弯曲机 电焊机 空气压缩机 振动棒 潜水泵 型号及规格 GQ50 GW40 BX3-500、AX-300 数量 2台 1台 1台 5台 6台 6台 2台 用途 土方清运、挖装 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 浮浆凿除 混凝土浇注 抽排水 第三章 冠梁及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 3.1施工工艺流程
先挖除基坑内土方至冠梁支撑垫层底,凿除导墙、地下连续墙浮浆墙顶混凝土至设计墙顶标高,然后将混凝土支撑底标高以上土体挖除,再进行混凝土冠梁及砼支撑的制作。具体工艺流程图3-1-1。
施工准备冠梁、砼支撑钢筋绑扎不合格测量放样监理验收合格冠梁、砼支撑模板关设挖除表层土体不合格监理验收凿除围护顶浮浆合格冠梁、砼支撑砼浇筑砼支撑底模施工拆模、砼养护
图3-1-1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图
3.2工艺流程说明 3.2.1测量放样
- 5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1)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计算出每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中线与冠梁交点处坐标,计算成果经技术负责人复核无误后进行测放,并报监理进行复核。
(2)待基坑内土体开挖至砼支撑底部后,立即将中心线引入坑内,以控制底模及模板施工,确保钢筋混凝土支撑中心线的正确无误。
(3)在钢筋混凝土支撑混凝土浇注前,将其顶面标高放样于模板面上,以控制钢筋混凝土支撑顶面标高。
(4)待钢筋混凝土支撑模板拆除后,检查钢筋混凝土支撑的中心线和平整度、垂直度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2.2凿除内导墙和地连墙顶部混凝土
(1)开挖基坑内土方至第一道钢筋砼支撑底标高处以满足施工空间,示意图如图3-2-1所示。然后人工用风镐凿除地下连续墙或SMW工法桩顶浮浆,凿除至冠梁梁底标高,并将表面凿毛用水清洗干净。
图3-2-1 第一道砼支撑与土方开挖关系示意图
(2)浮浆凿除前在迎土层导墙上标注出预埋测斜管和超声波检测管位置,凿除时注意保护预埋测斜管及超声波检测管,不要将其碰断。如测斜管或超声波检测管发生断裂,应及时用布或编织袋将其封堵、覆盖,严禁让泥土落入管中。 3.2.3冠梁及钢筋混凝土支撑钢筋绑扎
(1)钢筋绑扎前应清点数量、类型、型号、直径,并对其位置进行测放后方可进行绑扎;
(2)钢筋绑扎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进行,横向支撑1/3跨位置严禁出现钢筋接头;
(3)钢筋绑扎前,应清理干净冠梁空间的杂物,若在施工缝处施工,还应把接缝处钢
- 6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筋调直;
(4)钢筋的交叉点必须绑扎牢固,不得出现变形和松脱现象;
(5) 钢筋接头主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箍筋采用绑扎方式,机械连接接头搭接面积百分率不得超过50%,相邻两个绑扎接头错开不少于35d,钢筋车丝端不得使用切断机切断,应采用切割机切割并打磨平整,安装机械连接接头时可用管钳扳手拧紧,应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标准型接头安装后的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p(p为螺距), 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中: 三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小于该级别钢筋抗拉强度的标准值,同时还应不小于0.9倍钢筋母材的实际抗拉强度;焊接时单面焊搭接长度为10d,双面焊为5d,其搭接面积百分率不得超过50%;
(6)在绑扎钢筋接头时,一定要把接头先行绑好,然后再和其他钢筋绑扎; (7)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8)钢筋绑扎位置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3-2-1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表
项 目 箍筋间距 列间距 主筋间距 层间距 ±5 允许偏差(mm) ±20 ±10 (9)钢筋绑扎必须牢固稳定,不得变形松脱。
(10)钢筋绑扎完成后先由项目部质检人员进行自检,在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1)SMW工法装围护顶冠梁钢筋自H型钢两侧通过,详见附图。
(12)地连墙预留钢筋在冠梁、支撑钢筋绑扎前,应调直,才能进入下道工序,不得使用氧气乙炔破坏钢筋。 3.2.4模板支立
(1)冠梁及第一道、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侧模采用2440mm×1220mm×15mm覆木胶合板,模板支立前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每次混凝土浇筑之前确保模板清洁光滑。主楞和次楞采用80mm×80mm方木,冠梁斜撑采用80mm×80mm方木支撑,砼支撑采用对拉杆形式支护,竖向支护不少于两道。模板设计及计算详见方案后计算书。
- 7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2)当混凝土支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整平、复测标高,保证底模的平整及高程位置。同时对基底进行夯实处理(以防底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沉降而影响混凝土支撑的质量),然后铺设油毛毡作为砼支撑底模。
(3)模板安装必须正确控制轴线位置及截面尺寸。当拼缝≥10mm的要用老粉批嵌或用白铁皮封钉。模板安装时,模板应起拱1.5‰L(L为支撑跨度),本工程按30mm起拱。为保证模板接缝宽度符合标准要求,施工中应加强对模板的使用、维修、管理。
(4)模板由侧模、主龙骨、次龙骨、斜撑等组成,主龙骨间距1m,次龙骨间距0.3m,斜撑和平撑与主龙骨之间用扣件连接。斜撑和平撑与主龙骨之间用扣件连接,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漏浆,在侧模内侧底端应加设海绵条,保证模板可靠的承受支撑结构及施工的各项荷载。
(5)模板支撑安装必须平整、牢固、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6)模板制作及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3-2-1 模板制作及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 轴线位置 截面内部尺寸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度 允许偏差(mm) 5 +4,-5 2 5 检验仪具 经纬仪、钢尺 钢尺 钢尺 靠尺或塞尺 (7)模板安装施工结束后报监理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8)模板拆除应根据设计和规范规定的强度要求统一进行,未经技术部门同意,不得随意拆模。 3.2.5混凝土浇筑
(1)根据图纸中关于混凝土强度的设计要求,第一道、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系梁和冠梁均采用C35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输送泵浇筑。
(2)主管混凝土的试验人员一定要明确每次浇捣砼的级配、方量,严格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水泥、碎石、砂及外掺剂等要达到国家规范规定的标准,及时与砼供应单位沟通信息。
(3)砼浇捣前,施工现场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机械设备、照明设备等应事先检查,
- 8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保证完好符合要求,模板内的垃圾和杂物要清理干净。
(4)砼搅拌车进场后,应严把砼质量关。检查坍落度、可泵性是否符合要求,应及时进行调整,必要时作退货处理。
(5)振动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砼浇捣应分点振捣,宜先振捣料口处砼,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进行全面振捣,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间距、插入深度,严禁采用振动钢筋、模板方法来振实砼。
(6)在混凝土浇筑前清理干净模板内杂物,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间距约为50cm,以混凝土表面泛浆,无大量汽泡产生为止,严防混凝土振捣不足或在一处过振而发生跑模现象。
(7)冠梁与钢筋混凝土支撑节点同时施工,分段分批浇筑,接头处新老混凝土接合面按施工缝要求凿毛处理,并将浇筑完预留钢筋上的残留混凝土及时清理干净,且其接头位置留在冠梁上。
(8)在冠梁、支撑施工时应预埋安装轴力计,轴力计安装见第三方监测方案。 3.2.6拆模、养护
(1) 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方可进行模板拆除,拆除模板时,需按程序进行,禁止用大锤敲击,防止混凝土面出现裂纹。
(2)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3)每次浇筑至少留置一组标准砼养护试件,同条件试件留置组数根据现场实际需要确定。
(4)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3.2.7施工缝处理
(1)对砼施工缝进行凿毛处理,在浇筑砼前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
(2)钢筋连接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确保钢筋连接质量。 (3)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卸料。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cm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振捣时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注意事项:
①振动器正确方法,应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混凝土上下振捣均匀。
- 9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②每一插点要掌握准振捣时间,过短不易密实,过长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对塑性混凝土尤其要注意。一般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沉降、不再出现气泡及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③振动棒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见下图的顺序移动,但不能混用。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400mm),靠近模板边缘处为作用半径的0.5倍(200mm), 振动棒使用时,振动棒距模板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0.5倍,又不能紧靠模板,且尽量避开钢筋,预埋件等。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及防止混凝土的漏振。
浇注完毕12h内对后浇带进行养护,并保持15d以上。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压后,采用塑料布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时,持续浇水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4)加强砼质量控制,避免出现砼出现以下质量通病:
①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模板有缝隙使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②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③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④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⑤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3.2.8钢格构柱与支撑连接
钢格构柱顶比第一道混凝土支撑顶面低20cm,详见图3-2-2,第一道支撑在施工时下层主筋尽量自格构柱空隙处穿过钢格构柱,无法满足要求时可局部割除格构柱角钢,割除面积不大于50%。
图3-2-2 砼支撑与钢格构柱连接
- 10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第四章 冠梁及支撑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1质量控制标准
冠梁及混凝土支撑施工质量控制标准见下表:
表4-1-1 钢筋工程(原材料、加工、连接、安装)质量控制标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1 2 主 控 项 目 3 4 5 6 7 1 成分或其他专项检验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规范规定 非焊接封闭环式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 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机械连接和焊接接头试件力学性能检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符合设计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当采用冷拉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2 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3 一 般 项 目 4 5 6 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小于25 mm 7 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案设计和规范要求配置箍筋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8 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mm) 箍筋内净尺寸 - 11 -
钢筋进场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接头末端至钢筋起弯点的距离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机械连接、焊接接头的外观检查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10 ±10 ±5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绑扎钢筋骨长(mm) 架 受力钢筋 钢筋安装位置9 允许偏差 保护层厚度(mm) 箍筋、横向钢筋间距(mm) 钢筋弯起点位置(mm) 中心线位置(mm) 预埋件 水平高差(mm) +3, 0 ±5 ±10 ±10 5 宽、高(mm) 间距(mm) 排距(mm) ±5 ±10 ±5 ±10 表4-1-2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主控项目 2 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模板接缝不应漏浆,与砼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前,模板内杂物应清理干1 净。 2 一般预埋件、项3 目 允许偏差 中心线位置(mm) 预留洞 尺寸(mm) 4 模板安装轴线位置(mm) - 12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模板及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安装上层模板及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1 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用作模板的地坪、胎膜等应平整光洁,不得采用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mm)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mm) 中心线位置(mm) 预留孔洞预埋螺栓 外露长度(mm) +10, 0 10 +10, 0 ±5 3 3 2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允许偏差 高程(mm) 垫层 板(加预留沉落量)、柱 截面内部尺寸(mm) 柱 高垂直度(%) 墙、变形缝端头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mm) 表面平整度(mm) +10,-20 +10,0 +4,-5 0.1 0.2 2 5 5 侧模拆除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表4-1-3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1 2 主 控 水泥、掺合料 项 目 3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 粗、细骨料 水、外加剂 4 一 1 般 项 2 目 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混凝土浇筑满足初凝时间和连续浇筑的要求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3% ±2% ±2% 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取样与试件留置符合规范要求 结构混凝土抗渗试件留置符合规范要求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表4-1-4 混凝土支撑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 13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支撑设置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开挖深度的防护要求,支撑不得变形,支撑点连接1 牢固 主控项目 支撑 2 位置 平面 ±100mm 标高 ±30mm 4.2质量保证措施 4.2.1质量控制体系
⑴、由项目质量部负责管理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控制和管理工作;另外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生产副经理牵头,工程部、安质部各部门联合监督控制的质量管理体制;
⑵、由工程部实施详细的作业交底与指导工作,保证施工质量符合图纸及规范、标准等要求。
4.2.2质量控制措施及要求
⑴、土方开挖时,应先由测量人员做好场地高程的测放工作,保证冠梁、水平支撑等位置标高准确;土方开挖时,应在无结构构件场地向周边适当放坡,放坡坡度控制在0.5%~1%之间,以确保场地渗透水、雨水等自然排泄;
⑵、地连墙上部破除时,应严格控制机械破除的高度,在接近底面15cm时,应采用人工打凿,避免破坏下部地连墙;地连墙顶部新旧砼交界处应清理干净,并用水冲洗,露出新鲜石子;
⑶、为保证新旧混凝土连接性能,在地连墙上部应涂刷纯水泥浆2~3遍,保证该部位冠梁与地连墙连接牢固;
⑷、钢筋绑扎时应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控制好钢筋型号、间距、搭接锚固长度;对于单面搭接焊的主筋,应保证搭接长度满足设计要求,焊缝饱满光滑、无夹渣;焊接应做好工艺检验与现场抽检,保证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的安装施工;
⑸、模板安装:模板拼缝应严密,拼缝处钉铁皮封闭,避免漏浆影响砼质量;侧模压底条及钢管固定、斜支撑等均须严格按方案设计布设,斜支撑支顶牢固、无松动,避免砼浇筑时胀模、爆模而影响梁砼质量和梁外观尺寸;
⑹、混凝土浇筑时,应确保浇筑的连续性,振捣密实;避免冷缝、蜂窝等质量通病的出现;在前后段混凝土交界面应按混凝土流淌自然形成坡面,并及时派人清理打凿,清除
- 14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表面浮浆及松动石子,保证梁截面连接完整性。 第五章 安全文明施工及消防措施 5.1安全管理体系
⑴、由项目安质部负责该工程的安全监督、控制和管理工作;另外,由项目经理部,安质部、工程部、施工班组等部门形成联合安全管理小组,专项控制本工程施工的安全,保证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
⑵、由项目经理部、安质部、工程部等各部门对班组的施工安全进行控制,实施详细的安全作业交底与指导,保证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5.2安全保证措施
⑴、项目部对新进场施工作业的人员,应全部登记照相造册,制作平安卡和门进卡,保证进场人员素质;由综合办对新进场人员发放项目管理制度并交底;由安全部联合施工部、班组长等对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确保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⑵、所有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穿着统一整洁;特殊作业人员如空压机操作人员、挖掘机司机等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个人和他人的防护工作;
⑶、采用空压机作业时,应对作业区域顶部和作业区域进行围护警戒,并派专人现场指挥作业;安全部门人员应坚守施工现场,及时制止和杜绝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发生;
⑷、为防止危险区域作业对他人造成伤害,在空压机作业时,应在周边4m范围的两侧进行临时围护,围护采用钢管架加挂安全网,每2m设置一道1.5m长钢管架,竖向布设三道水平管,钢管立杆埋入地面不少于70cm,并在底部浇筑30cm×30cm×30cm C15混凝土块固定;地连墙上部破除施工时,两侧围护钢管架长度不少于20m,在进行下一段破除时,拆除之前的围护,在该区域另外进行临时钢管架围护;
⑸、冠梁施工场地周边应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源警示牌;
⑹、现场施工用电应符合安全用电规范要求;临时用电线电缆应架空布设(进出土口位置如架空高度不够,可加钢管套管埋地敷设)。
- 15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附件1 砼支撑模板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梁名称 梁板结构情况 砼支撑 见下图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xmm) 楼板厚度(mm) 800×800 0 二、荷载组合
《建筑施工模侧压力计算依据规范 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0(h)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β2 4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1 混凝土浇筑速度V(m/h) 1 2 混凝土重力密度γc(kN/m) 324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0.8 H(m) min{0.22γct0β1β2v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kN/m) 21/2,γcH}=min{0.22×24×4×1×1×219.2kN/m 21/2,24×0.8}=min{29.868,19.2}=振捣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荷载标准值Q2k(kN/m) 24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min[0.22γct0β1β2v1/2,γcH]=min[0.22×24×4×1×1×21/2,24×0.8]=min[29.87,19.2]=19.2kN/m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承=0.9max[1.2G4k+1.4Q2k,1.35G4k+1.4×0.7Q2k]=0.9max[1.2×29.87+1.4×4,1.35×29.87+1.4×0.7×4]=0.9max[41.44,44.24]=0.9×44.24=
- 16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39.82kN/m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G4k=29.87 kN/m2
三、支撑体系设计
小梁布置方式 小梁(80mm×80mm方木)道数 主梁(80mm×80mm方木)间距(mm) 主梁合并根数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支撑距梁底距离依次为 水平向布置 4 600 2 300 600 200,600 设计简图如下:
模板设计剖面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覆面木胶合板 15 面板厚度(mm) 面板弹性模量E(N/mm) 215 10000 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b=1000mm。W=bh2/6=1000×152/6=37500mm3,I=bh3/12=1000×153/12=281250mm4。面板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 17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q1=bS承=1×39.82=39.82kN/m
q1静=0.9×1.35×G4k×b=0.9×1.35×29.87×1=36.29kN/m q1活=0.9×1.4×0.7×Q2k×b=0.9×1.4×0.7×4×1=3.53kN/m
Mmax=0.1q1静L2+0.117q1活L2=0.1×36.29×0.272+0.117×3.53×0.272=0.29kN·m σ=Mmax/W=0.29×106/37500=7.66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bS正=1×29.87=29.87kN/m
νmax=0.677qL4/(100EI)=0.677×29.87×266.674/(100×10000×281250)=0.36mm≤266.67/400=0.67mm
满足要求!
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1.1×q1静×l左+1.2×q1活×l左=1.1×36.29×0.27+1.2×3.53×0.27=11.77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1.1×l左×q=1.1×0.27×29.87=8.76kN
五、小梁验算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小梁类型 小梁弹性模量E(N/mm)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 432300 方木 9350 85.33 341.33 小梁计算方式 小梁材料规格(mm)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2三等跨连续梁 80×80 1.78 15.44 计算简图如下:
跨中段计算简图
- 18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悬挑段计算简图
1、抗弯验算 q=11.77kN/m
Mmax=max[0.1×q×l2,0.5×q×l12]=max[0.1×11.77×0.62,0.5×11.77×0.32]=0.53kN·m σ=Mmax/W=0.53×106/85330=6.21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Vmax=max[0.6×q×l,q×l1]=max[0.6×11.77×0.6,11.77×0.3]=4.24kN τmax=3Vmax/(2bh0)=3×4.24×1000/(2×80×80)=0.99N/mm2≤[τ]=1.78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q=8.76kN/m
ν1max=0.677qL4/(100EI)=0.677×8.76×6004/(100×9350×3413300)=0.24mm≤600/400=1.5mm
ν2max=qL4/(8EI)=8.76×3004/(8×9350×3413300)=0.28mm≤300/400=0.75mm 满足要求!
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max[1.1×11.77×0.6,0.4×11.77×0.6+11.77×0.3]=7.77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max[1.1×8.76×0.6,0.4×8.76×0.6+8.76×0.3]=5.78kN
六、主梁验算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主梁类型 600 方木 主梁最大悬挑长度(mm) 主梁材料规格(mm) 300 80×80 - 19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主梁合并根数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 422 205 341.33 主梁弹性模量E(N/mm)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 322206000 120 85.33 因主梁2根合并,则抗弯、抗剪、挠度验算荷载值取半。 计算简图如下:
同前节计算过程,可依次解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1=1.42kN,R2=3.89kN,R3=3.89kN,R4=1.42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1=1.05kN,R'2=2.89kN,R'3=2.89kN,R'4=1.05kN 1、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kN·m)
σmax=Mmax/W=0.28×106/85330=3.33N/mm2≤[f]=205 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梁左侧剪力图(kN)
- 20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τmax=3Vmax/(2bh0)=3×3.89×1000/(2×800×800)=0.01N/mm2≤[τ]=120 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梁左侧变形图(mm)
νmax=0.01mm≤400/400=1 mm 满足要求!
七、对拉螺栓验算
对拉螺栓类型 M18 轴向拉力设计值Nt(kN) b29.6 同主梁计算过程,可知对拉螺栓受力N=0.95×5.31×2=10.09kN≤Ntb=29.6kN 满足要求!
- 21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附件2 冠梁模板(单面支撑)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
砼墙特性 砼墙高度(mm) A楼地下室Q1 800 砼墙厚度(mm) 砼墙长度(mm) 1200 5650 二、支撑构造
小梁布置方式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100 d(mm) 斜撑水平间距S(mm) 斜撑构造 主梁上支撑点距墙底距支撑序号 预埋点距主梁水平距离li(mm) 离hi(mm) 第1道 第2道 第3道 0 200 1200 0 200 600 900 主梁间距L(mm) 900 水平 小梁间距l(mm) 250 简图如下:
- 22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墙模板单面支撑剖面图
墙模板单面支撑正立面图
三、荷载组合
《建筑施工模侧压力计算依据规范 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0(h)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β2 4 1.15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1 混凝土浇筑速度V(m/h) 1 2.5 混凝土重力密度γc(kN/m) 324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4.2 H(m) min{0.22γct0β1β2v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kN/m) 21/2,γcH}=1/2min{0.22×24×4×1×1.15×2.5=38.403kN/m 2,24×4.2}=min{38.403,100.8}倾倒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荷载标准值Q3k(kN/m) 22 - 23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有效压头高度h=G4k/γc=38.4/24=1.6m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
Smax=0.9max[1.2G4k+1.4Q3k,1.35 G4k+1.4×0.7Q3k]=0.9max[1.2×38.400+1.4×2.000,1.35×38.400+1.4×0.7×2.000]=48.42kN/m2
Smin=0.9×1.4 Q3k=0.9×1.4×2.000=2.52kN/m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 Sˊmax=G4k=38.400kN/m2 Sˊmin=0kN/m2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木模板 37 面板厚度(mm) 面板弹性模量E(N/mm) 215 10584 根据《规范》JGJ162,面板验算按简支梁。梁截面宽度取单位宽度即b=1000mm W=bh2/6=1000×152/6=37500mm3,I=bh3/12=1000×153/12=281250mm4 考虑到工程实际和验算简便,不考虑有效压头高度对面板的影响。 1、强度验算
q=bSmax=1.0×48.42=48.42kN/m
验算简图
Mmax=ql2/8=48.42×0.2502/8=0.38kN·m
σ=Mmax/W=0.38×106/37500=10.09N/mm2≤[f]=37 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 24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qˊ=bSˊmax=1.0×38.40=38.40kN/m
验算简图
挠度验算,νmax=
5qˊl4/(384EI)=5×38.40×2504/(384×10584×281250)=0.66mm≤[ν]=l/250=250/250=1.00mm
满足要求!
五、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 (N/mm) 小梁受力不均匀系数ε 1 小梁计算方式 三等跨梁 232矩形木楞 14.85 85.33 1.3 小梁材料规格 小梁弹性模量E(N/mm)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 小梁合并根数n 4280×80 9350 341.33 1 显然最低处的小梁受力最大,以此梁为验算对象。 1、强度验算
q=εlSmax=1.000×0.250×48.420=12.10kN/m
- 25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验算简图
弯矩图
Mmax=0.97kN·m
σ=Mmax/W=0.97×106/85330=11.34N/mm2≤[f]=14.85 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ˊ=εlSˊmax=1.000×0.250×38.40=9.60kN/m
验算简图
- 26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变形图
νmax=1.30mm≤[ν]=l/250=900/250=3.6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剪力图
Rmax=11.90/ε=11.90/1.000=11.90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 27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剪力图
Rˊmax=9.44/ε=9.44/1.000=9.44kN 4、抗剪验算 Vmax=6.45kN
τ=Vmax/(2bh)=6.45*103/(2*80*80)=0.50N/mm2≤[τ]=1.3 N/mm2 满足要求!
六、主梁验算
主梁类型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 主梁合并根数n 32矩形木楞 16.83 85.33 2 主梁材料规格 主梁弹性模量E(N/mm)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 主梁受力不均匀系数δ 4280×80 9350 341.33 0.5 1、强度验算
验算简图
弯矩图
- 28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Mmax=0.10kN·m
σ=Mmax/W=0.10×106/85330=1.19N/mm2[f]≤205 N/mm2 满足要求! 2、支座反力计算
剪力图
第1道斜撑所受主梁反力Rmax(1)=2.10/δ=2.10/0.5=4.19kN 第2道斜撑所受主梁反力Rmax(2)=2.89/δ=2.89/0.5=5.79kN 第3道斜撑所受主梁反力Rmax(3)=1.42/δ=1.42/0.5=2.84kN 3、抗剪验算 Vmax=2.10kN
τ=Vmax/(2bh)=2.10*103/(2*80*80)=0.16N/mm2≤[τ]=1.3 N/mm2 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验算简图
- 29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变形图
νmax=0.02mm≤[ν]=l/250=400/250=1.6mm 满足要求!
七、斜撑验算
斜撑类型 截面面积A(mm)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 2方木 6400 205 材质规格(宽mm×高mm) 回转半径i(mm) 80×80 23.12 根据\支撑构造\和\主梁验算\的\支座反力计算\可知:
倾斜角序号 (°) 第1道 度l0(m) 0 力R(kN) 4.194 力N(kN) λ=l0/i 12.24,第2道 44.968 0.283 5.79 8.183 符合要求 58.045,第3道 26.557 1.342 2.843 3.178 符合要求 0.825 0.602 求 0.968 1.321 求 符合要数υ 计算长主梁反斜撑轴长细比稳定系斜撑应力σ(N/mm) 符合要2结论 满足要求!
- 30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附件3 系梁模板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梁名称 梁板结构情况 系梁 见下图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xmm) 楼板厚度(mm) 500×800 0 二、荷载组合
《建筑施工模侧压力计算依据规范 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0(h)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β2 4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1 混凝土浇筑速度V(m/h) 1 2 混凝土重力密度γc(kN/m) 324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0.8 H(m) min{0.22γct0β1β2v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kN/m) 21/2,γcH}=min{0.22×24×4×1×1×219.2kN/m 21/2,24×0.8}=min{29.868,19.2}=振捣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荷载标准值Q2k(kN/m) 24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min[0.22γct0β1β2v1/2,γcH]=min[0.22×24×4×1×1×21/2,24×0.8]=min[29.87,19.2]=19.2kN/m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承=0.9max[1.2G4k+1.4Q2k,1.35G4k+1.4×0.7Q2k]=0.9max[1.2×19.2+1.4×4,1.35×19.2+1.4×0.7×4]=0.9max[28.64,29.84]=0.9×29.84=
- 31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26.86kN/m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G4k=19.2 kN/m2
三、支撑体系设计
小梁布置方式 小梁道数 主梁间距(mm) 主梁合并根数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支撑距梁底距离依次为 水平向布置 3 600 2 300 600 200,600 设计简图如下:
模板设计剖面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覆面木胶合板 15 面板厚度(mm) 面板弹性模量E(N/mm) 215 10000 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b=1000mm。W=bh2/6=1000×152/6=37500mm3,I=
- 32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bh3/12=1000×153/12=281250mm4。面板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q1=bS承=1×26.86=26.86kN/m
q1静=0.9×1.35×G4k×b=0.9×1.35×19.2×1=23.33kN/m q1活=0.9×1.4×0.7×Q2k×b=0.9×1.4×0.7×4×1=3.53kN/m Mmax=0.125q1L2=0.125×q1×0.42=0.54kN·m
σ=Mmax/W=0.54×106/37500=14.32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bS正=1×19.2=19.2kN/m
νmax=0.521qL4/(100EI)=0.521×19.2×4004/(100×10000×281250)=0.91mm≤400/400=1mm
满足要求!
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1.25×q1×l左=1.25×26.86×0.4=13.43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1.25×l左×q=1.25×0.4×19.2=9.6kN
五、小梁验算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300 小梁计算方式 三等跨连续梁 - 33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小梁类型 小梁弹性模量E(N/mm)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 432方木 9350 64 256 小梁材料规格(mm)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260×80 1.78 15.44 计算简图如下:
跨中段计算简图
悬挑段计算简图
1、抗弯验算 q=13.43kN/m
Mmax=max[0.1×q×l2,0.5×q×l12]=max[0.1×13.43×0.62,0.5×13.43×0.32]=0.6kN·m σ=Mmax/W=0.6×106/64000=9.44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Vmax=max[0.6×q×l,q×l1]=max[0.6×13.43×0.6,13.43×0.3]=4.83kN
- 34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τmax=3Vmax/(2bh0)=3×4.83×1000/(2×80×60)=1.51N/mm2≤[τ]=1.78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q=9.6kN/m
ν1max=0.677qL4/(100EI)=0.677×9.6×6004/(100×9350×2560000)=0.35mm≤600/400=1.5mm
ν2max=qL4/(8EI)=9.6×3004/(8×9350×2560000)=0.41mm≤300/400=0.75mm 满足要求!
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max[1.1×13.43×0.6,0.4×13.43×0.6+13.43×0.3]=8.86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max[1.1×9.6×0.6,0.4×9.6×0.6+9.6×0.3]=6.34kN
六、主梁验算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主梁类型 主梁合并根数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
4
2
600 方木 2 205 341.33
主梁最大悬挑长度(mm) 主梁材料规格(mm) 主梁弹性模量E(N/mm)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
3
2
2
300 80×80 206000 120 85.33
因主梁2根合并,则抗弯、抗剪、挠度验算荷载值取半。 计算简图如下:
- 35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同前节计算过程,可依次解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1=1.36kN,R2=4.43kN,R3=1.36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1=0.95kN,R'2=3.17kN,R'3=0.95kN 1、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kN·m)
σmax=Mmax/W=0.27×106/85330=3.19N/mm2≤[f]=205 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 36 -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
梁左侧剪力图(kN)
τmax=3Vmax/(2bh0)=3×2.22×1000/(2×800×500)=0.01N/mm2≤[τ]=120 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梁左侧变形图(mm)
νmax=0.01mm≤400/400=1 mm 满足要求!
七、对拉螺栓验算
对拉螺栓类型 M18 轴向拉力设计值Nt(kN) b29.6 同主梁计算过程,可知对拉螺栓受力N=0.95×3.58×2=6.79kN≤Ntb=29.6kN 满足要求!
-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