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4、恨:古义指遗憾、今义指痛恨,词义程度由轻变重; 5、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汤类的食品,词义范围转移; 6、宫:古义指所有人的房屋、今义指帝王居住的宫殿,词义范围缩小;

7、粮:古专指出行所带的干粮、今义指各种粮食,词义范围扩大; 8、禽:古义是鸟兽的总称、今义专鸟类,词义范围缩小; 9、兵:古义指武器、今义指士兵,词义范围转移; 10、怨:古义指痛恨、今义指埋怨,词义程度由重变轻。 四、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法1分。 1、生:动词使动用法,使……产生; 2、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3、远: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遥远;4、道:名词作状语,在半道上、在路上;

5、王: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君王;6、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厚、增多;

7、刃:名词用为动词,用剑杀;8、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9、鄙:名词使动用法,把……作为边邑;

10、郊:名词作状语,在郊外;11、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丽、漂亮。

五、本题每小题6-7分。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判断句。 答:古汉语中的判断句有以下几种:

1、“主语+谓语”,如:A、刘备,天下枭雄。B、荀卿,赵人。(1分)

2、“主语+者+谓语”,如:A、兵者,不祥之器。B、陈轸者,游说之士。(1分)

3、“主语+谓语+也”,如:A、张骞,汉中人也。B、曹公,豺虎也。(1分)

4、“主语+者+谓语+也”,如:A、陈胜者,阳城人也。B、南冥者,天池也。(1分)

5、“主语(者)+副词+谓语(也)”,①表示肯定判断,如:A、(此)乃夫“长铗归来”者也。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分)②表示否定判断,如:A、非报也,永以为好也。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1分)

6、“主语+判断词+宾语”,如:A、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B、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

2、写出《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

答:《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是:(每错一处扣分,)

《诗经》,唐孔颖达疏;《易经(周易)》,唐孔颖达疏; 《尚书》,唐孔颖达疏;《礼记》,唐孔颖达疏; 《仪礼》,唐贾公彦疏;《周礼》,唐贾公彦疏;

《春秋左氏传》,唐孔颖达疏;《春秋公羊传》,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杨士勋疏;《孝经》,宋邢昺疏;

《论语》,宋邢昺疏;《尔雅》,宋邢昺疏;《孟子》,宋孙奭疏。

3、举例说明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

答: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画成事物的样子,随着事物身体

的变化而变化)。如:日月牛羊;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初一看可以知道所描述的事物,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其内在含义)。如:上下本末;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将几个字合并一个新义,以便表示出其具体的意义)。如:莫盥兼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用一个字表示意义范围,再用一个

同音字表示读音)。如:盛货煮减。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六、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救各1分;评分时每句1分,每错一处扣分,扣完本句1分为止。(符号说明:-平、︱︱可平可仄、△拗、*救。) 仄、○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发已斑。-︱--︱,--︱︱-。

.何用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第七句 “归”字拗,“不”字救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鲁僖公)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