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字-象形字 下载本文

史上最强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慧眼识字:用眼睛看懂文字》

(外国人学汉语老外学汉字的福音)

余双红 著 第六章 自然类

第一节 天地类 01 天地日月

读音:【tiān】

分析:天=大(一个舒展的人)+一(头上加一圆圈指事符号,表示头顶上至高无上的空间)。天,既然是在人头上加一横表示,为什么不是“天=人+一”构成呢?用“天=大+一”构成,还可以表达天之大。

造字本义:人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 说明:天,高高在上,日月星辰在其中运行,风雨雷电在其中变幻。狭义仅指与地相对的天;广泛意义上的天,即道,宇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趣谈:“工”和“人”加在一起,就成了天,就力大无边。 词句:天地;天空。

读音:【dì】

分析:地=土+也(甲骨文“也”像头尖、身长的蛇,现引申为“同样的,并列的”,或者语气词)。“也”与“它”同源,表示虫蛇等,代之其它万物,表示“地”是承载万物之处所。为什么不用“地=土+我”或者“地=土+你”来构成,表示承载我的一方之土,或者承载你的一方之土?因为你我都是特指,不能代表大众万物,就不能表达出大地之厚德。况且用“也”,既能代指万物,也能表达出“地”,其实是“土”“也”。 造字本义:表示虫蛇等各种动物赖以居住的空间。

说明:宇宙间浑沌的元气初分之时,轻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浊的阴气下沉为地。地是万物陈列的所在。“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词句:大地;天地;地方。

读音:【rì】

分析:日=囗(太阳的形状)+一(一,表示永恒,太阳能量充盈,太阳的精华永远不会亏空枯竭,光芒永恒照天地)。在一圆圈内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有某种特性的球体。 造字本义:指在太空运行、发光的天体,太阳。

引申义:太阳由升到落的时间,白昼;白天的,一天的,每天的;每天,一天天地;量词:天,每24小时;(讳,北方方言)雄性器官插入雌性器官。 词句:日月;每日;日前;十年如一日;一日三秋;日新月异。

读音:【yuè】

分析:在半圆形中加一短竖指事符号,表示半圆形天体发光的特性。月亮有圆缺变化,古人遂以残缺的圆形即半圆代表月亮。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本身不发光,它通过折射太阳光在地球的夜空中“发光”。

造字本义:指通过折射日光在夜空中可以观察到的离地球最近的、圆缺变化的星球。 引申义:三十天,离地球最近的星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三十天的,每三十天一轮的;量词:一年的十二分之一。

说明:天空中最明显的物体,便是太阳和月亮,古人很早便留意到,而且要想办法把它们写出来。太阳是圆圆的,形状不会改变,当然是用一个圆形来表示了。要是月亮又用圆形来表示,不是分辨不开吗?幸而,月亮的形状是会变的,而且大部分时间不是圆的,有新月、半月、满月等形状,既然不适合用圆圆的满月形状,便用新月的形状造“月”字好了。我们看看甲骨文的“月”字,不是好像一弯新月吗?中国传统的历法,把月亮的一次圆缺周期称为一个月,因此,一些与时间有关系的字,便由“月”组成,如“望”、“朝”、“期”等字。 词句:月饼;每月;月份;月薪。

02 云雨雪

读音:【yún】 分析:“云”是“雲”的本字。甲骨文“云”=二(在这里即“上”,表示天宇)+厶(舒卷的线条,表示气流在天上流动)。当“云”作为动词后,篆文再加“雨”另造“雲”代替,强调其天象特征。

合并字“雲”=雨(代表天象)+云(气团),其造字本义是指飘浮在天空、为地面带来降雨的云团。有云未必有雨,下雨必须有云。这里强调能带来雨水的云。 造字本义:指气团在天空飘浮。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流传,传说,不确切地言说;像气团一样地,铺天盖地地。 合并义:在天空飘浮的汽团。 说明:“云”是天空飘浮的气团;“霞”是晨昏日光照射得光彩纷呈的云。 词句:蓝天白云;云朵;云消雾散。

读音:【yǔ】【yù】

分析:甲骨文“雨”在“水帘”之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从云层降水。 造字本义:指天上云层降水【yù】。 引申义:从天空降下的水滴【yǔ】。 词句:雨前【yù】;密云不雨【yù】;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y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手向上翻时是云,手向下翻是雨。比喻反复无常或善于耍手段、弄权术。)【yǔ】;光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雷声大,雨点小,有名无实【yǔ】;久旱得雨,喜从天降【yǔ】;一天下了三场雨,缺少情(晴)意【y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yǔ】。

读音:【xuě】

分析:雪=雨(雨水)+彐(【xuě】,表示用手抓持),比喻天空中纷纷扬扬的可以用手抓起的羽状飘落物。

造字本义:低温状态,从天空飘落的可以用手抓起的水做成的羽绒状冰晶。 引申义:使洁白,使纯洁,使干净,洗净。

说明:对于一些冬季的农作物来讲,比如小麦,因雪的导热本领很差,土壤表面盖上一层雪被,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外传,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所以,受雪保护的庄稼可安全过冬。同时冬季雪水充足,不仅可以减轻当年的旱情,而且,也给来年春播作物的适时播种和苗全苗壮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雪水渗入土壤,就等于施了一次氮肥,从而增强土壤肥力。雪还能冻死很多害虫。用雪水喂养家畜家禽、灌溉庄稼都可收到明显的效益。因此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霜”是近地空气中的水汽在低温下凝结的白色晶体;“雪”是从空中飘落的白色羽绒状冰晶。对于其它很多农作物来讲,霜和雪都是严重打击,“雪上加霜”比喻致命的双重打击。

词句:雪花;报仇雪恨;报仇雪耻。

03 冰雹

读音:【bīng】

分析:冰=冫(两点水旁,比三点水旁“氵”少一点,表示水凝滞而不流动)+水。强调“冰”由液态的“水”凝固而成。

造字本义:水因低温而凝结成静态的固体。 引申义:冷的,凉的(口语);使变冷,降温(口语)。

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具有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状态。常温常压的液态的我们称之为水,气态的水叫水汽,固态的水称为冰。水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它在4℃时密度最大。水的热涨冷缩是反常的,水在低于4度是是热缩冷涨,导致密度下降,而大于4度时,则恢复热涨冷缩。这是水最重要也是最奇特的特性之一。这是保障生物存在的很重要的一点,当水结冰的时候,冰的密度小,浮在水面,可以保障水下生物的生存。当天暖的时候,冰在上面,也是

最先解冻。但如果冰的密度比水大,冰会不断沉到水下,天暖的时候也不会解冻,来年上面的水继续冰冻,直到所有的水都成了冰,那所有的水生生物都不会存在了。 词句:冰块;冰冷。

读音:【báo】

分析:雹=雨(表示是雨水)+包(雹以雹胚“霰”为核心,外面包有好几层冰壳)。 造字本义:冰雹。 说明:冰雹是雷雨云中水汽凝华和水滴冻结相结合的产物。直径小于5毫米的小冰雹又称冻雨或冰丸。雹形成时需要有强上升气流的对流云(如积雨云),因此常伴有雷暴。 词句:冰雹。

04 雷电

读音:【léi】

分析:雷=雨(表示伴随暴雨、闪电发出的巨响)+田(代表战车的轮子),古人相信伴随闪电的震天巨响,是由天穹轰然驰过的天神战车发出的。 造字本义:天神战车在天顶轰然奔驰,发出震响。

引申义:云层放电发出的震天爆响;军用爆炸武器;令人震憾,令人震惊。 说明:“雷”、“霆”相关,古人称闪电在天空发出巨响的为“雷”,称响雷在地面震动建筑为“霆”。如雷霆万钧。 趣谈:楷书的“雷”,上面一个“雨”字,下面一个“田”字。是“雨下在田”便成“雷”吗?不是这样的。要认识“雷”字,还得从“电”字说起。原始的“电”字,是闪电的形貌,一条长笔画,上下再加上分支。“雷”字就是在这长笔画的两旁,加上两个、三个、或四个“田”字。那么“田”字是什么呢?“田”写得圆些,就是车轮的象形。原来古人用车轮行走时的“隆隆”声来形容雷声。把这些声音加在闪电的符号之上,便构成了“雷”字。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还真细致呢!打雷是一种气象,而且多在雨天发生,所以便加了“雨”为意符,又把表示闪电的笔画省略了。便成上面一个“雨”字,下面三个“田”字的“雷”字。后来再减省为一个“田”字,便成了现在的“雷”字。这种减省的现象,在文字的发展过程

中是很普遍的。

词句:雷电;雷大雨小;雷阵雨;地雷;雷管;雷人。

读音:【diàn】

分析:甲骨文“电”表示与雨天相伴的霹雳。 造字本义:下雨时天幕上出现的锋利多齿的闪光。

引申义:一种物理能‘以强大能量骤然刺激或冲击(口语)。 词句:雷电;闪电;电火花;电磁场;电鱼。

05 水泡

读音:【shuǐ】

分析:甲骨文“水”字形像崎岖凹凸的岩壁上液体向下流泻飞溅的样子。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以此作水,彰显出“水往低处流”的特性。

造字本义:从山岩或峭壁上飞溅而下的山泉,无色无味且透明。 说明:“水”者,万物生化之源,性趋流汇聚,随势变形,前行不止。

词句:水滴石穿(指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做事情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静水流深(暗喻表面不声不响的人却蕴藏着大的智慧);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读音:【pào】【pāo】

分析:泡=氵(水)+包。

造字本义:水流动时产生的气球状水沫【pào】。 引申义:透明或半透明的充气物体【pào】;被水包围,浸在水中【pào】;沉溺,长久地处于某个空间(口语)【pào】;量词:表示泪、尿的数量,相当于“滩”【pāo】。 词句:泡沫【pào】;水泡【pào】;泡泡糖【pào】;泡澡【pào】;一泡尿【pāo】。

06 火灰

读音:【huǒ】

分析:甲骨文“火“字形像地面上的三(多)股腾腾热焰。 造字本义: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光焰。

引申义:产生光焰的爆炸或射击;怒气;中医学上的燥气,热气;热烈的。 词句:火冒三丈;火眼;火爆;红火。

读音:【huī】 分析:灰=(【yǒu】,即“又”,表示用手抓持、拨动)+火(火堆)。 造字本义:木柴完全燃烧形成的粉尘状物质。

引申义:粉尘;无热量的,寂灭的,无生机的;草木烧透后的颜色。 趣谈:“灰”字是一只手放在火上面。手放在火上而不怕烫,就表示火已经熄灭了(或下面是已经烧过的东西,已经是灰了)。所以灰心的人是那热情(心中的火)已经熄灭的人。灰心的结果:或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这些情形,是退后跌倒的预兆。对于这些不论因遭受挫折患难而灰心,或受人批评心灵受伤而灰心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呢?就要用“炊”字。“炊”是古时煮饭时,人要用嘴吹火使火更旺(欠是吹的省略)。所以对这样的人都要勉励鼓励他们、吹火使他们烧旺。不要轻看灰心的人,要给他们新的盼望,挑旺他们的热心,免得陷在魔鬼的网罗里面。

词句:草木灰;灰尘;灰头灰脸;心灰意冷;灰沉沉;灰姑娘。

07 洞穴

读音:【dòng】

分析:洞=水+同(表示一齐发出声音,在这里表示回音。), 造字本义:有水流、会发出回音的巨大岩穴。

引申义:孔,裂缝;穿透,串通;彻底地,穿透性地。 词句:水洞;洞箫;洞穿。

读音:【xué】

分析:甲骨文像是石洞。穴=宀(表示远古先民以穴为屋)+八(表示里面是扒分开的)。 造字本义:可以居住的洞窟。

引申义:地洞,孔;通筋脉、可针灸的部位。 说明:在象形字中,“穴”为石窟;“空”为大穴;“洞”为大而深且有水之石穴。 词句:洞穴;巢穴;穴位。

08 山泉

读音:【shān】

分析:甲骨文“山”像遥望中起伏连绵的群峰的线描,有三(众多)座峰头。 造字本义:起伏叠嶂的峰岭。

引申义:形状如峰高耸的东西;巨大的,巨量的。 说明:两峰相连、或零散不成方向的小山叫“丘”,众峰(三峰)相连、形成一定走向的群峰叫“山”。

词句:山水;山清水秀;山珍海味;山盟海誓;人山人海。

读音:【quán】

分析:骨刻文“泉”,上面为“凵”状,中间有一短竖,又象“山”字,下面是“水”,极像在两崖或是两石间有泉水向上涌出,也似地表泉口涌水外溢,中间一短竖就像泉眼涌起的水柱,冲高回落后向下流出。简体字“泉”=白(灯火发出白色光芒)+水,表示泉像灯火发出白色光芒一样喷射出水源。

造字本义:出水的石洞,水流的源头。现在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从地下涌出的水。 说明:在造字时代,水流的源头叫“泉”;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水叫“涧”;山涧在地面汇成的清流叫“溪”;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的叫“江”。

词句:泉水;山泉;喷泉。

09 丘谷川

读音:【qiū】

分析:甲骨文的“丘”与“山”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山”有三个峰头,“丘”只有两个峰头。

造字本义:两峰相连的山。

说明:两峰相连、或零散不成方向的小山叫“丘”,众峰(三峰)相连、形成一定走向的群峰叫“山”。

词句:山丘;丘陵。

读音:【gǔ】

分析:谷=八人(是“水”的变形,表示涧水从山坡两侧向下淌)+口(意为“通道,山口”)。

合并字“榖”=殸(“馨”的省略,馨香)+禾(庄稼),表示馨香可口的庄稼籽实。其造字本义是指馨香可口的庄稼籽实。 造字本义:山岭间涧水汇集的洼地。 合并义:馨香可口的庄稼籽实;水稻。

说明:作为农作物的“榖”产于河谷,因此古人借“谷”为“榖”。 词句:山谷;稻谷。

读音:【chuān】

分析:甲骨文“川”与“水”字形相似而结构相反。两道折线表示岩壁耸立的两岸,中间的虚线表示急湍的水流。

造字本义:指在千山万壑间贯穿流通的河。

引申义:冲积地,平地;境内有四条河流的西南大省的略称;漂泊,旅行。

说明:川是山谷间陡峭地带窄浅的湍急水流,河是开阔地带深广的舒缓水流(即,川是较小的河,是河的上游;河是较大的川,是川的下游)。在造字时代,水流的源头叫“泉”;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水叫“涧”;山涧在地面汇成的清流叫“溪”;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的叫“江”。 词句:山川;川流不息;一马平川;四川。

10 尘土

读音:【chén】

分析:繁体字“塵”=鹿(扬蹄飞奔的动物)+土(土灰),表示“尘”是鹿群快蹄下溅起的土灰。简体字“尘”=小+土,强调埃土颗粒极小。 造字本义:鹿群奔跑引起的飞扬土灰。 引申义:俗世,非空灵清净的人间。 说明:飞土为“尘”,落尘为“埃”。 词句:尘埃;尘世;红尘;凡尘。

读音:【tǔ】

分析:金文“土”=十(表示土墩)+一(表示地面,地平线)。像是地平线上高耸的立墩。土,大地用以吐生万物的介质。“土”字,也可以看做是,上下两横的“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中间的一竖“丨”,像植物从地面长出的样子。 造字本义:耸立在地面的泥墩。

引申义:地,大地;本地的,手工的,民间的,民族的;粗俗的,原始的,过时的(口语);在地里,在当地。

词句:土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方;土生土长。

11 泥堆

读音:【ní】【nì】

分析:泥=氵(水)+尼(密,不分彼此)。水和土本是两物,背靠背的关系,但是缠绵在一

起。

造字本义:比喻水、土不分,即土堆加水搅成的粘湿土浆【ní】。 引申义:粘胶,涂抹【ní】;浆状物【ní】;纠缠,守旧【nì】。 词句:泥沙俱下【ní】;泥牛入海无消息【ní】;水泥【ní】;泥巴【ní】;拘泥【nì】;泥古(拘泥古代的制度和说法,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nì】。

读音:【duī】

分析:堆=土+隹(【zhuī】,为“锥”省),表示“锥形土包”。 造字本义:锥形土包。

引申义:累积在一起的东西;累积在一起;聚积在一起;量词,用于成堆的物或成群的人士。 词句:土堆;堆积如山;堆金积玉。

12 岭峰

读音:【lǐng】

分析:岭=山(山系)+令(“领”的省略,表示为首,带队)。 造字本义:比喻山系中最高的山脉。 词句:山岭;崇山峻岭;翻山越岭。

读音:【fēng】

分析:峰=山+夆(植物在三个月中长到顶端,也可以认为是“锋”的省略,表示刀尖)。造字本义:比喻刀尖一样高耸顶端的山顶。 引申义:顶端部分,最高点。

词句:峰峦起伏;峰回路转;登峰造极;峰值;洪峰。

13 豁

分析:豁=害(切割)+谷(山谷)。 造字本义:前后相通的山谷【huō】。 引申义:残缺,裂开【huō】;摒弃,舍却【huō】;开阔,宽敞【hu?】;开通,大度【hu?】;显赫,通达【hu?】;排遣,消散【hu?】;免除【hu?】。

14 沙漠

读音:【shā】 分析:“小”是“沙”是本字。沙=氵(水,河川)+小(细微颗粒)。表示沙是水散石也,是由水散开而成的。

造字本义:水边极细微的石粒。

引申义:细粒状的物体;不光滑的,有阻力的;用粒状的东西搓擦。 趣谈:“水”“少”了,“沙”子就露出来了。

词句:眼睛里的沙子,容不得;黄沙搀水泥,合在一起干。

读音:【mò】

分析:漠=氵(水)+莫(没有)。

造字本义:因缺雨水而形成的广大沙原。 引申义:平淡的,无生气的;无情地。

词句:沙漠;漠不关心;骆驼在沙漠里断了水,进退两难;沙漠里播种,一无所获。

15 矿石

读音:【kuàng】

分析:繁体字“礦”=石(地层物质)+廣(表示在工棚内加工、处理特殊石料)。简体字“矿”=石(石头)+广(非常多的,广大的)。表示矿物通常成堆在一起聚集出现。 造字本义:地层中有一定的金铜等金属含量的特殊石料。 词句:矿石;矿物;金矿;矿藏。

读音:【shí】【dàn】

分析:石=厂(像山崖的形状)+口(表示岩块)。山崖上面掉下的一块,被称为石头。 造字本义:山岩,岩块。

引申义:动物体内由矿物盐形成聚结,常在胆、肾或膀胱中【shí】;坚硬的,无情的【shí】(方言);量词:古代测重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dàn】(该义项只见于古文)。 词句:石头【shí】;胆结石【shí】;铁石心肠【shí】;一石米【dàn】。

16 宝玉

读音:【bǎo】

分析:宝=宀(房屋)+玉。

造字本义:藏在家里的珠贝玉石等奇珍。 引申义:珍贵的,价值无限的。 词句:宝玉;宝藏;宝座;宝贝。

读音:【yù】

分析:甲骨文“玉”像一根丝绳串着三片宝石薄片。在“王”字上加一点指事符号,以区别于“王”。

造字本义:用丝绳串起来的珍玩宝石。

引申义:宝石般的,至纯至美的;纯洁地,美丽地。 说明:玉是最美的石头,为石中之王。有句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 趣谈:“玉”字,像是一个古代帝王,腰间佩戴的玉器。 词句:玉石;玉器;玉皇大帝;玉体;玉照。

17 金银铜铁

读音:【jīn】

分析:像是坩埚里面有两块金属锭,表示熔炼金属。 造字本义:金属的通称。如金属,五金。

引申义:专指黄金,国际货币标准;铜铁等带阳电性元素的物质;货币,钱财;最具价值的,最宝贵的。

趣谈:小金写了个“金”字,让别人解字。有人说:“人中之王,要把两碗水端平”,也有人说:“做个人中之王,根基要稳。”小金说:“错,这个字要这样解释:只要成为人中之王,就能腰缠万贯。”

词句:黄金;金钱;金币;金笔;金玉良言;金玉良缘。

读音:【yín】

分析:银=钅(金属)+艮(“跟”的省略,表示跟随、紧接着)。 造字本义:仅次于黄金的金属。 引申义:中国古代货币;白色的。 词句:白银;银行;银发。

读音:【tóng】

分析:铜=钅(金属)+同(相一致)。

造字本义:色泽与黄金相一致的金属,有韧性、可延展的红棕色金属元素,古代称赤金。 词句:青铜;铜钱。

读音:【tiě】

分析:繁体字“鐵”=钅(金属)+或(持戈护城)+壬(任务),表示用以制造守城武器的金属。简体字“铁”=钅(金属)+失(失去),表示铁是一种比金、银、铜更容易生锈失去的金属。

造字本义:一种比金、银、铜更差的金属,有一定延展性和磁性、可锻造刚硬武器。 引申义:武器;不容改变的,确定不移的。

词句:铁锹;铁锅;铁甲;铁石心肠;铁定;铁饭碗;铁面无私;铁证如山。

18 钢

读音:【gāng】【gàng】 分析:钢=钅(金属)+冈(“冈”本义为先民设阱张网、罗雀猎兽的山脊,百兽繁生的山脊,

引申为坚硬,刚强,刚毅)。

造字本义:精炼过后的铁【gāng】。

引申义:把刀在布、皮、石、或缸沿上用力摩擦几下,使锋利些【gàng】;在刀口上加点儿钢【gāng】,重新打造,使更锋利【gàng】。 词句:钢铁【gāng】;把刀刚一刚【gàng】。

19 玻璃

读音:【bō】

分析:玻=王(玉字旁,表示玉器)+皮(玉的皮),表示玻像是玉的皮一样光洁透明。 造字本义:玉器质地的皮张。 词句:玻璃。

读音:【lí】

分析:璃=王(玉字旁,表示玉器)+离(表示分离)。表示璃像是从玉石分离出来的一种东西。

造字本义:光洁如玉的石珠。 词句:玻璃;琉璃。

20 星光

读音:【xīng】

分析:星=日(像日一样,光芒四射)+生(从无到有,生发出来)。 造字本义:从空寂的夜幕中出现的众多发光天体。 引申义:小而明亮的事物。

词句:星罗棋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读音:【guāng】

分析:甲骨文“光”字形像蹲跪着的人擎着火炬 ,高过头顶。简体字“光”,可以简单的看作是光芒四射的样子。

造字本义:古代提供照明的、由奴隶手举的火把。

引申义:明亮的;无遮碍,裸露;一无所有的,穷尽的;只,仅仅;荣誉,引人注目的好处;明亮地,辉煌地,气派地。

词句:星光灿烂;坐吃山空;光荣。

21 彩虹

读音:【cǎi】

分析:彩=采(摘集)+彡(光影)。 合并字“綵”=纟(丝,绸)+采(“彩”的省略,表示缤纷颜色)。其造字本义是指彩绸。

造字本义:会集在一起的多种光与色。

引申义:光色丰富眩目的;颜色各异的赌票。 合并义:染色的丝绸。

词句:彩色;五彩缤纷;丰富多彩;张灯结彩。

读音:【hóng】

分析:虹=虫(表示是虫)+工(巨大)。古人以为虹是雨后出来饮啜水汽的神龙,表示虹为“大虫”,飞天神龙。

造字本义:比喻雨后天空出现的弧形彩晕,古人认为是飞天巨龙。 说明:雨后天空中出现的为亮丽弧形彩晕叫“虹”;彩条排列顺序与虹相反、光色较淡的彩晕叫“霓”,也叫“副虹”。 词句:彩虹;霓虹灯。

22 霞

读音:【xiá】

分析:霞=雨(云雾)+叚(【jiǎ】,借助的意思),表示假借晨昏日光放彩的云雾。 造字本义:借早晚斜照的日光而光彩纷呈的云层。 说明:“云”是天空飘浮的气团;“霞”是晨昏日光照射得光彩纷呈的云。

词句:彩霞;霞光万道;云蒸霞蔚(蒸:上升;蔚:弥漫。像云霞升腾弥漫。形容景物灿烂绚丽);云舒霞卷(形容姿态万千,色彩斑斓)。

23 风

读音:【fēng】

分析:繁体字“風”=几一(表示来自天空的气流)+虫(动物之类)。简体字“风”=几(表示来自天空的气流)+乂(【yì】,表示治理、割的意思,在这里表示使树木左右摇摆)。

造字本义:来自天空、使鸟类等得以飞翔的气流。

引申义:流行作法,民俗;一贯作法,态度;自由的,不确定的,无根据的;自由地,无所不往地,无根据地;吹。 说明:在造字时代,古人尚不能认识到风是冷热空气对流造成的,古人以为气流来自于高天。 词句:风土人情;风俗习惯;风味小吃;移风易俗;不正之风;蔚然成风;风靡一时;风行一时;雷厉风行。

24 岗

读音:【gāng】【gǎng】

分析:岗=山(山地)+冈(先民设阱张网、罗雀猎兽的山脊,百兽繁生的山顶)。 造字本义:设阱张网、罗雀猎兽的山脊【gāng】。 引申义:瞭望所,哨位,警戒点【gǎng】。 词句:山岗【gāng】;站岗【gǎng】。

25 洼

读音:【wā】

分析:洼=氵(水)+圭(重土,两边是土,中间有空)。

合并字“窪”=穴(洞穴、凹坑)+洼(积水凹地),表示洞穴或地面凹坑里的积水。 其造字本义是指洞穴或凹坑里的积水。“窪”与“洼”读音相同,含义相近,现代汉语中“窪、洼”无别,简化方案用“洼”合并“窪”。 造字本义:积水的浅水坑。 词句:水洼;洼地。

26 池

读音:【chí】

分析:池=氵(水)+也(“也”本义是动物之类,后引申为“同样的,延伸的”,在这里还可以看做是“匜【yí】”的省略,匜是中国先秦礼器之一,一种盛水器,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可以认为“池”是动物所居住的水域,是水延伸所占有的区域,是一种更大的积水所在地。

造字本义:水塘(多指人工挖的)。 引申义:像水池的;护城河。 词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喻因牵连而受到的灾祸);舞池;城池。

27 坑

读音:【kēng】

分析:坑=土(表示土洞)+亢(【kàng】,表示一个人双腿受缚的奴隶或战俘,挣扎反抗,力图逃脱)。表示使人双脚束缚难以展开的土洞。 造字本义:地洞。

引申义:陷害;设计使人受损害;挖坑活埋。 词句:地坑;坑害;坑杀。

28 气汽

读音:【qì】

分析:像流动的云气。飘逸、扩散的汽流为“气”;短气为“乞”。

合并字“氣”=气+米(代食物,代肠胃运动),其造字本义是指体内因肠胃消化食物而产生的气体。

造字本义:易于在天地之间均匀扩散、飘逸的第三态物质,汽流。 合并义:体内因食物消化而产生的气体;人体原始的气态精华能量;呼吸;精神特质,态度,风格。

词句:气体;气流;气贯长虹;气吞山河;气氛;气愤;气急败坏。

读音:【qì】

分析:汽=水+气(飘逸的第三态物质)。 造字本义:水的雾状形态。 词句:水汽;汽车;汽油。

29 江河湖泊

读音:【jiāng】

分析:江=氵(水,川)+工(即“巨”,大的意思)。

造字本义:中华最大河,发源于中国西北(青海唐古拉山),由西至东流经中国中南部广大地区,流入东海的河流。 引申义:泛指大河。 说明:“工”在汉字中除了表示“精巧”,通常还有“巨大”的意思:大河为“江”;大穴为“空”;大虫(龙)为“虹”;大贝为“贡”;大棍为“杠”;大瓮为“缸”。在造字时代,水流的源头叫“泉”;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水叫“涧”;山涧在地面汇成的清流叫“溪”;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叫“江”。

趣谈:从氵从工,用工具将坝堤筑好,水从中流过成为江,这样就不会水漫金山了。 词句:长江;江河。

读音:【hé】

分析:河=氵(水,川)+可(“何”的省略,意思是吆喝、呼叫),表示吆喝呼船,渡川过江。

造字本义:非舟船无以越渡的大川,即北方第一大川, 即黄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的中国第二大川流。

引申义:江流;人工水道。 说明:古人称登山而呼为“阿”,称临川唤船为“河”。在造字时代,水流的源头叫“泉”;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水叫“涧”;山涧在地面汇成的清流叫“溪”;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叫“江”。 词句:黄河;大河;河南;河北。

读音:【hú】

分析:湖=氵(水,川)+古(古老的意思)+月(有河流补给的湖泊的象形图)。 造字本义:陆地上的一种古老的大型水泊,有河流补给的一种天然水库。 说明:在古人看来,江河是永不停息的汇合,而湖泊是千古不变的“天池”。古人称大池为“湖”;称大湖为“海”;称大海为“洋”。 词句:湖南;湖北;湖泊。

读音:【pō】【bó】

分析:泊=氵(水,川)+白(清楚,明亮)。 造字本义:浅水【pō】。

引申义:停泊,船靠岸【bó】。(由浅水易停船引申而来) 词句:湖泊【pō】;停泊【bó】。

30 海洋

读音:【hǎi】

分析:海=氵(水)+每(由母体生发出一种物质遮盖自身)。可以简单的看作是一个人在海上泛舟的一幅画。

造字本义:水之母,比喻河流的发源地,即陆地上的大湖或大池。 说明:联系进化论,许多人对“海”的第一反应就是“海为生命之源”,海是“孕育人类的母亲”。因为看似海=水+人+母。但从先秦例句看,古人造的“海”与进化出原始生命的“海洋”是两回事。古人造的海是指水之母,比喻河流的发源地,即陆地上的大湖或大池。古人称大池为“湖”;称大湖为“海”;称大海为“洋”。 趣谈:容得下“每”一滴“水”方成“海”。 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音:【yáng】

分析:洋=氵(水,海)+羊(祥,安祥)。

造字本义:水面广大而安祥。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浩瀚而安祥的大海;盛大的,丰富的;由海路来的,外来的,欧化的。 说明:古人称大池为“湖”;称大湖为“海”;称大海为“洋”。“羊”在汉字中通常有“祥”的意思:祭师或巫师祭祀时向神巨细如实地祝告为“详”;水面浩瀚而安祥为“洋”;大鸟展翅在蓝天安祥滑行为“翔”。 趣谈:“水”像一大群“羊”走动时羊背不断波动起伏、无风三尺浪的,是大“洋”。 词句: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热情洋溢;洋洋洒洒;远渡重洋。

31 波浪

读音:【bō】

分析:波=氵(水)+皮(表面,或“坡”的省略,表示缓缓凸起)。 造字本义:比喻水流坡状涌动,起伏。

引申义:水面起伏状的水纹;振动在介质之间传播的过程。 说明:古人称在水面上滚涌的坡状水体叫“波”,称水波腾出水面后的形态叫“浪”。 词句:水波;波浪;地震波;波纹。

读音:【làng】

分析:浪=氵(水)+良(漂亮的)。

造字本义:水波腾空后形成的晶莹壮观的水花。

引申义:漂泊,自由自在地游荡;毫不约束地,无克制地;波动起伏的事物。 说明:在水面上滚涌的坡状水体叫“波”,水波腾出水面后叫“浪”。 词句:兴风作浪;浪迹天涯;浪子回头金不换。

32 涛

读音:【tāo】

分析:涛=氵(水,河流,表示河流会掀起波涛)+寿(生命不断延续,活得长久,岁月多,年事高,表示波涛多而高,永不停息)。

造字本义:比喻宽广水域上的冗长巨浪。 引申义:汹涌波浪一样的声音。 说明:涛”为名词,“滔”为动词。聚签为“筹”;广田为“畴”;大浪为“涛”;大帐为“帱”。 词句:海涛;波涛;浪涛;松涛。

33 滩涂

读音:【tān】

分析:滩=氵(河水)+难(艰辛)。

造字本义:江河中水急石多、行船艰难的河段。 引申义:江河湖海多沙石的岸;量词:片,堆。 词句:滩涂;沙滩;一滩水。

读音:【tú】

分析:甲骨文“途”=氵(水,河川)+余(沿途简易茅店)。

合并字“塗”=涂(水路)+土(淤泥),其造字本义是指海边淤泥。 造字本义:水路旅途。本义后由“途”代替。 合并义:海边淤泥;用胶状物抹擦。

词句:滩涂;涂写;涂鸦;涂抹;涂涂画画;涂脂抹粉;生灵涂炭;难得糊涂。

34 坡坪

读音:【pō】

分析:坡=土+皮(表面)。

造字本义:由平地逐渐隆起的地表部分。 说明:石皮为破,土皮为坡,水皮为波。

词句:草坡;山坡;斜坡;陡坡;上坡;下坡。

读音:【píng】

分析:坪=土(地面)+平(平展)。

造字本义:被整理过的开阔而平坦的地面。 词句:草坪。

35 堤坝

读音:【dī】

分析:堤=土(表示以土石筑建)+是(垂直、正直的意思)。堤一般都是直立的。 造字本义:用土石筑起来的防洪坝埂。 词句:堤坝;堤岸;河堤。

读音:【bà】

分析:繁体字“壩”=土(土筑)+霸(强横占据),表示强横占据河道,阻截水流。简体字“坝”=土(土筑)+贝(贝壳),表示像贝壳一样坚固的起到防护作用的建筑。

造字本义:拦截水流的建筑物,用以抬高水位、积蓄水量、修建水库、灌溉水田以及防护灾患等。

词句:堤坝;水坝;坝子。

36 州洲

读音:【zhōu】

分析:甲骨文“州”在“川” 的中间加一个小三角或小圆圈指事符号,表示河川中央的冲积沙洲。当“州”的“河心沙洲”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洲”代替。 造字本义:独立于河心的冲积沙洲。本义由“洲”代替。 引申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

词句:神州大地;九州;州长;广州;福州。

读音:【zhōu】

分析:洲=氵(水,河流)+州(河心沙洲)。“州”是“洲”的本字。当“州”的“河心沙洲”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洲”代替。 造字本义:水中的陆地。如江心洲、三角洲。 引申义:海洋环绕的大陆。如七大洲。

词句: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沙洲;洲际导弹。

37 岛

读音:【dǎo】

分析:岛=鸟(飞禽)+山(山地),表示人迹罕至鸟儿聚集栖息的岛屿。

造字本义:四周水域环绕、人迹罕至、鸟类聚集栖息的陆地。 词句:中国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宝岛;海岛;岛国。

38 瀑

读音:【pù】

分析:瀑=氵(雨水)+暴(突然而狂猛),表示突然的大雨。 造字本义:暴雨倾盆而下。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从山岩垂降的宽大水流。 词句:瀑布。

39 汛

读音:【xùn】

分析:汛=氵(水,山洪)+卂(【xùn】,像一个人手执号旗,向无法通话的远处打旗语,通报紧急信息,表示急速)。

造字本义:因强降雨而急速暴涨的山间湍流。 说明:“汛”是暴涨的山间湍流;“洪”是山间湍流汇成暴涨河川。 词句:汛期;洪汛;汛情;春汛;夏汛;凌汛。

40 浦

读音:【pǔ】

分析:浦=氵(水)+甫(扶助花苗成长,表示扶助的意思)。表示易于花苗生长的水滨。 造字本义:水滨。 词句:上海浦东。

41 晖

读音:【huī】

分析:晖=日(太阳)+军(士兵环绕战车形成的集团)。 造字本义:太阳环状散射的光辉。 说明:日、军左右结构为“晖”;日、军上下结构为“晕”。 词句:春晖;朝晖;余晖。

42 辉

读音:【huī】

分析:辉=光(光芒)+军(士兵环绕战车形成的集团)。 造字本义:闪射的光彩。 引申义:照耀。

词句:光辉;辉煌;满室生辉。

第二节 时空类 01 宇宙时空

读音:【yǔ】

分析:宇=宀(房屋)+干(主干)。

造字本义:古代房屋两侧向天空翘伸的横梁。现在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房屋;无限伸展的空间;架子,眼眶。 词句:宇宙;眉宇之间。

读音:【zh?u】

分析:宙=宀(表示屋顶、屋架)+由(表示起始、经过),表示房子的经过由来。 造字本义:房屋的经过由来。 引申义:无限延伸的时间。

说明:古人用“宇”代表空间,用“宙”代表时间。“宇宙”者,上下四方称之为“宇”,属空间,古往今来称之为“宙”,属时间,所以宇宙是所有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宇宙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在时间上是无穷无尽,“来而无始、往而无终”。 词句:宇宙。

读音:【shí】

分析:甲骨文“时”=之(行进)+日(太阳),表示太阳运行。简体字“时”=日(太阳)+寸(抓持),表示力图抓住易逝的光阴。 造字本义:太阳运行的节奏,季节。

引申义:日月运行所体现的非空间性的延续,光阴;当下的,应季的;经常地,偶尔地;机会;钟点。

说明:四季为“时”;一天为“日”。 趣谈:“日”子,要以“寸”计算,所以说“时”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词句:时间;时空;当时;时下;时不我待;时过境迁;时来运转;时不再来。

读音:【kōng】【k?ng】

分析:空=穴(洞)+工(人工的、人造的),表示经过人工处理的洞穴,即宜居洞穴。“司空”是尧帝时代开设的古老官职,主管水土治理和建筑等工程。 造字本义:人工开凿或修建的居穴【kōng】。 引申义:洞状的辽阔苍穹【kōng】;虚无的,可通行其间的三维状态【kōng】;三维的虚无,不存在的【kōng】;从天上,不着地地,无着落地,白白地【kōng】;腾出位置【k?ng】;时间上自由悠闲的【k?ng】;未被安排的自由时间【k?ng】。 说明:石窟为“穴”;居穴为“空”;大而深且有水之穴为“洞”。作为形容词,“空”强调内部结构了无一物;“旷”强调视野的开阔明亮。 词句:空姐【kōng】;腾空而起【kōng】;空中楼阁【kōng】;没空【k?ng】;空出位置【k?ng】。

02 春夏秋冬

读音:【chūn】

分析:甲骨文“春”=艹+屯(像植物种子初生的根芽形)+日。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有树林,有初发芽的草,有暖暖的太阳,表现了一片春日和暖,草木复生的春天景象。“春天”是这字原始的意思,到现在还是一样。因此“春”的字形可以展开成一组充满诗意的动画: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简体字“春”可以看作是“三”“人”同去看“日”为“春”游,也可以看作是“人”的一生只有“三”“日”,因此要珍惜时间。

造字本义:严冬之后,风和日暖,使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严冬之后,风和日暖、草木萌发的季节;柔情萌动的心境,情欲。

说明: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词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风化雨;思春;怀春;春心萌动。

读音:【xià】

分析:简体字“夏”=頁(页,头,表示思虑)+夊(手拿工具),表示用大脑思考,双手行动,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盛夏的果实,播种秋天的丰硕。所以“夏”字像一个人戴着草帽匆匆忙碌,是从事农耕劳作的一片景象。 造字本义:手持刀,观测天象,应季农忙。

引申义:最早利用天文知识农耕生产的人;日照充足的农忙季节。 说明:古人常以部落或联盟首领的特长、及前所未有的历史贡献来敬称他们的首领——最早系统利用火的首领为“炎帝”;最早教练射箭习武的首领为“黄帝”;最早采摘种植的首领为“华”;最早农耕生产的首领为“夏”;最早和泥制陶的首领为“尧”;最早推行熟食制度的首领为“舜”;最早捕渔垂钓的首领为“鲧”;最早治蛇治水的首领为“禹”。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始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模式。 词句:夏天;华夏;夏朝。

读音:【qiū】

分析:甲骨文“秋”像长须长足的蟋蟀。后来慢慢演化,字形面目全非。简体字“秋”=禾(指“谷物”、“收成”)+火(用火烧)。秋天禾苗谷物收获后,秸秆通常在田地里用“火”焚烧,秸秆还田,增加土壤的养分,为来年种植庄稼提供肥沃的土壤。 造字本义:天气转凉、蟋蟀鸣叫的季节。

引申义:四季的时间,年;时期;用皮革悬吊,供摆荡运动的设施。

词句:秋高气爽;春华秋实;千秋万代;各有千秋;存亡之秋;多事之秋;千秋;秋千。

读音:【dōng】

分析:甲骨文“冬”像在纪事的绳子上打结。到了一年的冬天,就要年终总结,在结绳记事的绳子上打个结,表示一年的结束。简体字“冬”=夊(手拿工具)+仌(冰棱)。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

造字本义:结束一个结绳记事的主题。 引申义:一年中最后季节。

词句:冬天;冬衣;冬眠;冬虫夏草。

03 年岁

读音:【nián】

分析:甲骨文年=禾(代谷物)+人(农人),表示农人喊着大气,重载丰收的谷物而归。 造字本义:将收成的谷物搬运回家。 引申义:庆贺收成的节日;从正月到腊月的十二个月时间(中国中原地带,农作物一年一熟,收获庄稼,一年也就结束了);岁数;量词:十二个月一轮。 说明:秋冬谷物收成叫“年”;秋冬谷物欠收叫“歉”。 词句:年深日久;年富力强;一年半载。

读音:【suì】

分析:岁=山(表示横着的戈,一种刑具)+夕(肉),表示施刑,割去肌肉或肢体的一部分,一种利戈砍两足的酷刑。当“岁”的“割创”本义消失后,再加“刀”另造“刿”代替。 造字本义:夏商等奴隶社会的时候,一年一祭祀,年关施刑的祭祀活动,斫去奴隶双足,警戒试图反抗逃跑的奴隶,以求年关安宁。现在本义消失。 引申义:年,十二个月;量词:时间单位,十二个月。

说明:中国远古先祖就已经认识到木星约十二年绕行太空一圈,每年行经中原上空一次,遂以木星行经的星次来纪年,即“岁星纪年法”,也因此古人将木星称为“岁星”;有时直接省称作“岁”。

词句:年年岁岁;岁岁平安;一岁一枯荣。

04 期间

读音:【qī】

分析:甲骨文“期”=其(其它的)+日(表示日子),表示其它的日子。简体字“期”=其(其它的)+月(时间,表示三十天一轮的循环),表示其它的月份。 造字本义:约定的时段。

引申义:一个时间循环,一轮;等待,指望,希望。

词句:期间;期限;日期;时期;早期;中期;晚期;发育期;中年期;老年期;不期而遇;期望。

读音:【jiān】【jiàn】

分析:金文“间”=门+夕(表示月亮),表示从门缝中间看到月亮。 造字本义:介于两点、两线、两体的空隙,距离。 引申义:介于两个时、空之内,之中【jiān】;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jiān】;一会儿,顷刻【jiān】;近来【jiān】;空隙【jiàn】;隔开,不连接【jiàn】;挑拨使人不和【jiàn】;偏僻的小路【jiàn】。

词句:天地之间【jiān】;时间【jiān】;空间【jiān】;一间房【jiān】;挑拨离间【jiàn】;离间计【jiàn】;间道【jiàn】。

05 新旧

读音:【xīn】

分析:甲骨文“新”=辛(▼形的劈柴铁钎)+木(树桩)+斤(本义是斧、锤)。“新”是“薪”的本字。当“新”的柴片本义消失后,再加“卄”(草木)另造“薪”代替。

造字本义:用斧头、铁钎将树桩劈成适合灶中烧火的柴片。本义后由“薪”代替。 引申义:刚出现的,刚来临的。

词句:新陈代谢;辞旧迎新;万象更新。

读音:【jiù】

分析:甲骨文“旧”像一个有冠羽的猫头鹰栖息在巢穴中。有些鸟类不筑巢,选择土墙或土壁上原有小洞空为巢。如鸠占鹊巢。

造字本义:不筑巢的鸟类栖息在原本存在的土洞中。现在本义消失。 引申义:原本的,原来的,过去的。 趣谈:新买的东西,过了“一”“日”就“旧”了。

词句:旧病复发;旧事重提;旧调重弹;旧恨新仇;重修旧好;因循守旧;破旧立新;辞旧迎新。

06 旦夕

读音:【dàn】

分析:旦=日(太阳)+一(地平线)。

造字本义:世界从黑暗混沌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天地,即天亮。 引申义:早晨;日子,天;戏剧中的女角。

说明:古人称日升而天地分明为“旦”,称日落而天地不分为“暮”。 词句:通宵达旦;旦夕之间;花旦。

读音:【xī】

分析:月牙形,月亮多半在晚上才看到,这里代表黄昏时刻。太阳下山,半个月亮爬上来。 造字本义:月亮初显的黄昏。 引申义:夜,晚上。 说明:日初出为“朝”;月初出为“夕”。 词句:夕阳;旦夕之间;一朝一夕。

07 夜

读音:【yè】

分析:夜色袭人,携月打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造字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说明:古人称太阳运行期间为“昼”;月亮运行期间为“夜”。夜,入舍休息。是天下万众入舍睡觉的时间。

词句:夜以继日;没日没夜。

08 朝暮

读音:【zhāo】【cháo】 分析:甲骨文“朝”=(【hàn】,表示阳光沐浴地平线上的草木)+月(表示天边的残月)。 造字本义:月落将尽、红日初升的大清早【zhāo】。 引申义:日,天【zhāo】晨会拜见(皇帝)【cháo】;晨拜之地, 政权中心所在地【cháo】;以政权为标志所划分的时代【cháo】;面对着某个方向【cháo】;向,对【cháo】。

词句:朝夕相处;朝气蓬勃;一朝一夕;有朝一日;朝令夕改;朝秦暮楚;朝三暮四;面朝大海;大路朝天;朝拜;朝代。

读音:【mù】

分析:暮=日(太阳)+莫(太阳隐没在草丛之中,表示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有的甲骨文将丛林改成草丛。“莫”是“暮”的本字。当“莫”的“太阳下山”本义消失后,晚期篆文再加“日”另造“暮”代替。 造字本义:太阳下山、夜幕降临时分。 引申义:较晚的,将尽的。 说明:日在草上为“早”,日在草中为“莫”( 通“暮”),日在树下为“杳”。古人称日升而天地分明为“旦”,称日落而天地不分为“莫”(通“暮”)。 词句:晨钟暮鼓;暮气沉沉。

09 早晨

读音:【zǎo】

分析:早=日(太阳)+十(屮,小草),表示草木沐浴在朝阳中。 造字本义:红日初升、小草带露的清晨。

引申义:一天之中靠近天亮时段的;一个时段或过程中靠前的;在清晨,在初期,初始时,提前。

说明:日在草上为“早”(朝日初出);日在树上为“杲”(天色大亮);日在草中为“莫”------通“暮”(太阳下山);日在树下为“杳”(天色昏暗)。

词句:早晨;早餐;早出晚归;起早贪黑;早育;早恋;早婚;为时尚早。

读音:【chén】

分析:晨=日(太阳)+辰(手持石锄,日出而作)。

造字本义:远古时代的人们用石器在林野垦荒生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说明:太阳西沉为“昏”;太阳落山为“暮”;月亮初升为“夕”; 月高人静为“夜”;安定入宿为“冥”;晨光微露为“曙”;太阳升高为“晓”;月尽日出为“朝”;日浴草木为“早”;荷锄出工为“晨”。 词句:早晨;晨练。

20 上中下

读音:【shàng】 分析:“上”是特殊指事字,由两横构成,底端一横较长,顶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一”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天”的北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地”的南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有的金文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以显示纵的方向。 造字本义:与地相对的天。

引申义:高处的;接近原始的,以往的,时间次序在前的;等级高的;向高处,向高级部门;天子,君王;进献,呈现;由低向高走,攀,登;去,到,走访;用在名词后面,表示事物范围和发展过程。 说明:“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词句:上午;上辈子;上半夜;上行下效;上蹿下跳;上帝;皇上。

读音:【zhōng】【zh?ng】

分析:在甲骨文中,所有“中”字,都像一根长长的旗杆,上面飘四条长长的“游”。“游”就是旗帜上装饰用的飘带。整个字就像旗帜的形状,原意就是“旗帜”。而在四条飘带之间,有一个小圆圈,或有一个小方块,这是一个标示符号,大概就用来标示中间的意思吧!另外,在甲骨文中,也有一些字形,倒像现在的“中”字,没有飘带。但这不是“中”字,而是“仲”字,“中”“仲”两字,在甲骨文中是绝不混淆的。 造字本义:事物的内部,位于中间【zhōng】。 引申义:与两点等长的时间点【zhōng】;与四周等距离的位置【zhōng】;居平均水平的,无倾向的【zhōng】;在一半位置,不偏不倚地【zhōng】;合乎心意,合乎【zh?ng】;到位,达成目标【zh?ng】;遭受,受到【zh?ng】。 趣谈:“一个口字有点扁,一根利箭射中间。利箭一下就射中,百发百中真是神”。 词句:中午【zhōng】;中学生【zhōng】;中途【zhōng】;击中【zh?ng】;中意【zh?ng】;中选【zh?ng】。

读音:【xià】 分析:“下”是特殊指事字,由两横构成,顶端一横较长,底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一”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天”的北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地”的南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以显示纵的方向。 造字本义:与天相对的地。

引申义:低处的;不高级的,低劣的,等级低的;时间、次序靠后的;从上而降,从上而落;由高处到低处;投放,投置;落纸,落定,确定;结束;由高层到底层、基层;由顶向底地,由高向低地,在低处;量词:表示动作次数,相当于招、趟、次。 说明:“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词句:下午;下课;下班;低三下四;下等人;下基层;两下子。

21 前后左右

读音:【qián】

分析:前=止(停止)+舟+刂(用刀割开)。表示停止的船,用刀割开系船之绳,船行为前。 造字本义:前进。

引申义:正面朝着的方向、方位;次序靠近第一的;较早的,过去的。

词句:前后左右;前辈;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砍树,后人遭殃;前因后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前所未有;前赴后继;前呼后拥;前车之鉴;前怕狼后怕虎。

读音:【hòu】 分析:“后”与“司”本同源,后分化。甲骨文“后”=卜(权杖)+口(号令、命令),表示发号施令的最高权力者。有的甲骨文将“后”写成“反司”,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掌权者“司”。卜辞中有的甲骨文以“毓”代“后”,表示生育能力强的妇女。在生殖崇拜的母系时代,社会最高权力者为智慧而生殖力强的妇女“后”;进入父系社会后,最高权力掌握在能征善战的男性手里,“后”的地位由女王下降为第一女性。 合并字“後”=彳(行进)+糸(捆绑)+倒写的“止”(脚,表示行走),表示被绑着行进。其造字本义是指被捆绑的战俘或奴隶,跟在押送者的后面。 造字本义:生殖崇拜的母系时代发号施令的女王。 引申义:第一夫人,帝王之妻。

合并义:空间顺序上接近尾端的;未来的,较晚的。

词句:皇后;太后;后顾之忧;后继有人;后会有期;后发制人;后起之秀;后来者居上。

读音:【zuǒ】

分析:左=(即“又”,表示手,意为“相助”、“互助”、“协助”)+工(指“工具”、“工作”)。表示“按吩咐工作”、“辅助工作”、“协助工作”。 造字本义:辅助。

引申义:辅助的位置;相对方位,当正面朝南时东边的方向;非主流的,偏离正向的,不正常的;倾向社会改革的,思想激进的。 说明:“左”本义是“按吩咐工作”。按谁的吩咐呢?按“右(手)”的吩咐。“右”字从又从口,“口”表示“对左手吩咐”。自古以来,人类绝大多数都是“右撇子”,两手协同工作时,都是右手为主,左手为辅。

趣谈:我们知道,人的左右躯体与大脑的左右半球是一个完全的交叉关系。所以,我们言左实际上是在讲右脑的情况,言右实际上是在讲左脑的情况。现代脑科学认为,左右脑的分工有很大的不同,左脑在语言、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右脑在音乐、美术、几何空间和直觉辨认方面占绝对优势。再回头看工和口两个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工者巧也,指音乐、绘画等艺术及形象思维能力。口者言也,代表语言及与语言相关的逻辑和抽象能力。所以左右这两字本身就直白地告诉了我们左右脑的各自分工和交叉关系! 词句:左手;左派;左顾右盼;左右开弓;旁门左道;左右逢源;意见相左。

读音:【yòu】

分析:右=(即“又”,表示手,指“右手”、“主力手”)+口(意为“吩咐”)。表示“主力手出手,并吩咐左手帮忙”。

造字本义:主力手、可以呼唤左手提供佐助的手。

引申义:主力手的位置;面南时的西方,与左相反的方向;倾向维护传统的,思想保守的。 说明:右,从又从口,手口相助。比如用口叫唤某人时,也常常用右手指向某人。又比如用口吃东西,也常常用右手,现在人拿筷子都是用右手。人们用口宣誓时,也常常举起右手。 词句:右手;左右;右派。

22 东西南北

读音:【dōng】

分析:甲骨文“东”像在包囊上纵横交叉地捆绑,与“束”(包囊)是同源字。 造字本义:古人出门远行时携带的、用布和木棍包扎成的行囊。 引申义:古人远行时参考的日出方位、方向;“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说明:古人称肩扛的行囊为“东”,称手提的行囊为“西”。因为为了便于远行,常参考日出方向,“东”就引申为东方。 趣谈:在“木”上刻上“日”,表示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方,旭日东升。

词句:东奔西跑;东倒西歪;东挪西凑;东躲西藏;东拼西凑;东游西荡;东张西望; 东施效颦;东窗事发;东山再起;东西南北;东西;东风压倒西风;山东;广东;东家;房东;股东。

读音:【xī】

分析:像用绳带缠绕的、装行李的囊袋。 造字本义:古代装行李的囊袋。 引申义:西方;欧式的,欧化的。 说明:古人称肩扛的行囊为“东”,称手提的行囊为“西”。东,提着装满物品的袋子去晒谷,或者去集市易物,早上出发,太阳在东边;提着物品回家,一头布袋系扣,一头还没有,这个时候,日已偏西。即“东朝西暮”。

词句:山西;陕西;日薄西山;学贯东西;西装革履。

读音:【nán】

分析:甲骨文像绳子系着钟鼓的样子。金文在鼓形中加(卜,棍棒、鼓椎),表示用棍棒敲击鼓形乐器。

造字本义:流行于闽越一带的地方打击乐器。现在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闽越地带;闽越之于中原的方位,也即南方。 词句:南方;南瓜;南非;南征北战。

读音:【běi】

分析:两个人背向。表示意见相悖,背道而驰。甲骨文像两个人相背而立的样子,是“背”的本字。

造字本义:相背、违背。 引申义:败、败逃的意思。(战斗中,打败仗掉头逃跑的一方会和自己原先的方向相背离,所以北有失败的意思。)

再引申义:背向的一方,借指北方。(远古中原地带,当一个人正午时,不论他面向何处站立,影子总是向北,因此把正午人影的方向称之为北方。) 说明:比较的结果,是寻找自我的路线。“北”字的人和人各走各的,谁也不服谁,结果导致两败俱伤,它提醒我们,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人与人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才能促使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词句:北方;追奔逐北(追击败走的敌军)。

23 内外

读音:【nèi】

分析:甲骨文“内”=冂(洞穴)+入(由外而里),表示进入洞穴。 造字本义:进入穴居、住处。现在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里面的,圈里的;洞穴,居室;对妻子的谦称。 说明:古人称入穴为“内”,离洞为“出”。

词句:内人;内室;内外夹攻;内外交困;内忧外患;内紧外松;内外有别。

读音:【wài】

分析:外=夕(即月亮,借代星夜)+卜(占问)。 造字本义:在星夜的郊野占星问卜。

引申义:郊野,非室内空间;与“内”相对的方位;非室内的,非内部的,非主体的;非内向地;另行地,附加地;疏远。

词句:外面;内外;深感意外;深感见外。

24 大小尖

读音:【dà】【dài】 分析:“大”在甲骨文中为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正面人形(或伸展双手的站立者),即“全现人身”(头身和四肢)。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伸展四肢的人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向上苍祈福,是古代祭师的形象。“大”古音通“达”,意指通达天地神灵,亦即后来天人合一的理念和修身实践。因此一个“全现人身”的人便是达到天人合一、自我圆满的人,此谓“大”。

造字本义:通达天地神灵的古代祭祀。现在本义消失。 引申义:顶天立地的成年人【dà】;成长,由幼稚向成熟发展【dà】;年岁高的【dà】;外形规模超常的【dà】;数量、程度超常的【dà】;级别超常的。【dà】/ 【dài】;时间特征强的【dà】;空间幅度超常地【dà】;数量、程度超常地【dà】。

说明: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人字象形为劳作、作揖的形象;大字象形是脱离劳作的舒展的人。因此有官位有权力的人都被称为“大人”。圣人教天地之道,大人决生死大权。在远古时代,人的体格出众被等同于能力出众,因此称能医病或者能治理国家的人为“大夫”。 趣谈:“大”=人+一。“大”中有人,大人物的肩上有一根扁担,担负着管理天下的责任。“大”字,还可以简单的看做一个人在比划“大”的动作。 词句:大年初一【dà】;大叔【dà】;大夫【dài】;山大王【dài】。

读音:【xiǎo】

分析:甲骨文“小”像三个小点。 造字本义:指细微的沙粒。

引申义:形体、空间规模不大的;规模、程度、强度不大的;稍微地,规模小、程度低地,轻而不重地;时间较短的,年纪偏幼的。 趣谈:“小”字,可以简单的看做一个人在比划“小”的动作。

词句:小孩;小朋友;小打小闹;小试牛刀;小有才干;小题大作;小巫见大巫。

读音:【jiān】

分析:尖=小+大。一头小一头大为尖。 造字本义:物体的末端细削而锐利。

引申义:感觉敏锐;声音高而细;出类拔萃的人或事物。 词句:惊声尖叫;尖嘴猴腮;尖酸刻薄;技术拔尖。

25 经纬

读音:【jīng】

分析:经=纟(丝)+巠(“巠”是“經”的本字,像用工具牵引拉直的纵向的丝线。当“巠”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丝”另造“經”代替)。 造字本义:牵引拉直的丝线。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组织,营造,处理;穿行,走过,运行,通过;检验过的,可信赖的;被验证的常规,定则,真理;纵丝,纵线;纵向运行的气血通路;女子周期性子宫内膜脱落出血的现象。 词句:经度;经线;经县;经天纬地;经文纬武;经年累月;毫不经意;漫不经心;荒诞不经。

读音:【wěi】

分析:纬=纟(丝)+韦(绕城而行)。

造字本义:在经线之间来回横向穿梭的丝线。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组织,管理,治理;纺织物上横向的丝线;假想的地球南北分度线。 词句:纬度;经天纬地。

26 方圆

读音:【fāng】

分析:甲骨文“方”=刀+一。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方”是并船,什么是并船呢?就是用刀将木或者竹子加工成等长,然后并在一起,就成了一个简易的船,这就是并船。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木排或竹排。

造字本义:木排竹排等并船。

引申义:方形(并船的形状,有棱有脚,有边界,有区域);四方,方向(方形有四角,因而有四方、方向之义);方法,办法(在古代,有许多政策法令写在木方上,进而称为方法、办法)。 趣谈:“万”人出“点”子,自有“好”方法。 词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读音:【yuán】 分析:圆=囗(【w?i】,表示周围,围绕)+口(圆口)+贝(表示有脚的鼎,后简写成“贝”),表示鼎的圆口形状。

造字本义:鼎口流畅的弧圈。现在本义消失。

引申义:圈形,从中心点到周边任意点等距的形、体;从中心点到周边任意点等距的;均衡的,面面俱到的,周全的;使平稳,使面面俱到,使完满;不滞涩的,流畅的,润滑的;外形为圈状的古币。

词句:天圆地方;外圆内方;珠圆玉润;花好月圆;功德圆满;自圆其说。

27 环

读音:【huán】

分析:繁体字“環”=王(玉字旁,表示玉器)+睘(“四”眼睛+“衣”+“Ο”圆圈形玉器,表示一个人睁大眼睛欣赏欣赏胸前的环)。简体字“环”=王(玉)+不,表示一个人所佩戴的环状的玉一般是不让别人戴的。

造字本义:穿孔、可以套戴转玩的圈状美玉。现在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圆圈状物品;沿四周,圈状地,一节节连续不断地;圈状物的单位。 词句:环状;环球旅行;环顾四周。

28 点

读音:【diǎn】 分析:占=占(“沾”的省略,沾染)+灬(表示墨汁或者点状)。

造字本义:古人用带墨汁的毛笔笔尖在书页上标注圆粒状记号,以示断句或阅读心得。 引申义:用指尖轻击,或压、弹、刺、触;很小的地方,位置;表示细小的痕迹或物体。 词句:画龙点睛;点心;蜻蜓点水;点炮竹;点火;点播节目;点石成金;点到为止。

第三节 数字类 01 一二三四五

读音:【yī】

分析:特殊指事字,字源是一根手指或刻痕、算筹,代表天。抽象符号“一”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一个,开始”,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全,满”。 造字本义: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

说明: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所以,一 ,代替混沌太初的整体;二,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三,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词句:一帆风顺;一路平安;一路顺风;一马当先;一马平川;一呼百应;一蹴而就。

读音:【ar】

分析:特殊指事字,字源是两根手指或刻痕、算筹,代表天与地。 造字本义:由混沌分出的天、地两极。从二数。

引申义:一加一的和。 词句:二龙戏珠。

读音:【sān】

分析:特殊指事字,字源是三根手指或刻痕、算筹,代表天地与人。 造字本义:衍生万物的天、地、人。从三数。 引申义:二加一的和,二,四之间的正整数。 趣谈:贯通“天地人”三者,就为“王”。 词句:三阳开泰。

读音:【sì】

分析:特殊指事字,字源为四根手指或刻痕、算筹。四=口+八,表示口呼气发出的“咝”声,同音假借。天地人之中,有一股气的存在,使得天地之间浩气长存。气流闯荡,万物变化。

造字本义:三加一之和。

词句:四海一家;四通八达;四海升平。

读音:【wǔ】

分析:特殊指事字,甲骨文字形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五=二(指天和地)+乂(指未知的、凶险的或一切事物)。古人认为,构成天地万物的各种“气”中,可以归结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造字本义: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构成元素的极限数,从

五数。

趣谈:中国珠算采用五进制。

词句:五福临门;五谷丰登;五光十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五味俱全;五马分尸。

02 六七八九十

读音:【lù】【liù】 分析:甲骨文“六”,简易棚舍的象形,像房屋的外形框架,有立墙、斜顶,表示房屋的空间维度:四壁加屋顶地板两面。有的甲骨文“六”在突出了屋脊,像屋顶的烟囱。“六”,房屋的四壁及顶和底,也代表宇宙空间的一切。在地,属阴。古人说“六阴九阳”从这里引申出来。描述天地万物的“一二三四五”说完了,就开始从人的自身生活说起了,首先从住房开始。

造字本义:庐,由四面墙,以及屋顶、地面两面构成的房屋【 lù】。如安徽省六安市。 引申义:四加二的和,五与七之间的正整数【liù】。 词句:六六大顺【liù】;六神无主【liù】。

读音:【qī】

分析:特殊指事字,甲骨文写作“十”。说完了住房“六”过后,还要吃,而吃需要切分的。一横代表全部、一切;一横加一竖,表示对全体进行切分。有的金文为了区别于“十”,将竖笔转折。当“七”的“切分”本义消失后,再加“刀”另造“切”代替。

造字本义:古人认为需要切分的极限数,即比六更大的数,六与八之间的正整数。

词句:七星高照;七上八下;七嘴八舌;七手八脚;七死八活;七慌八乱;七病八痛;七损八伤;七窍生烟。

读音:【bā】 分析:特殊指事字,甲骨文用相背的两条弧线指事符号,表示物体被分离为两部分。当“七”的切完后,就要用手扒、分。当“八”的“扒、分”本义消失后,再加“扌”另造“扒”代替,加“刀”另造“分”代替。 造字本义:扒、分。

引申义:八加一之和,七与九之间的正整数。

词句: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面圆通;八方呼应;八方支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读音:【jiǔ】

分析:甲骨文“九”是“厷”(肱、臂)与“又”(抓、掏)的组合,表示伸出手掏摸、探究,力求确定内部情况。“八”的扒、分完了过后,就要“九”来探究了。当“九”的“掏摸、力求确定情况”的本义消失后,再加“穴”(未知空间)另造“究”代替。 造字本义:伸手往洞里掏摸、试探,以求确定情况。 引申义:八加一之和,个数中最大的正整数。(用手极力地抓,表示数多至极)

说明:曲折的探索精神,本身就是阳刚的一种体现,古人观察蛇虫钻洞,表达“究”的意思。古人说“六阴九阳”,之所以是这个数字,是有关系的。六也是指空间,和穴意思相近。若是探索洞穴,恰好是阳入阴的探索。人举着火把探索,这个活动是主动的,有思维的,性格不曲的,阳刚的。洞穴是被动的,静止的,曲折的,阴冷的。 词句:九五之尊;九天揽月;九牛一毛;九死一生。

读音:【shí】

分析:甲骨文“十”是象形字,像一根用于纪事的垂悬的绳子,绳子打一个结表示十。从金文开始成为指事字。“九”探究完了,一根绳子的结打完了,就“十”了。古人用结绳纪事、计数,一根绳子代表一个纪事主题,代表全数。

造字本义:一根用来打结纪事的绳子,代表满数、全数。 引申义:传统数学进制的满数,九加一之和。 说明:“十”是打满了结的纪事绳子;“百”是不断地说(白);“千”是不断地走(迁);“厲”(万)是遍布山岩的蝎子;“億”(亿)是无限地憧憬。

词句:十全十美;十面埋伏;十拿九稳;十年寒窗;十恶不赦;

03 百千万亿

读音:【bǎi】

分析:百= 一(指“百刻制”刻度系列的“第一刻”)+白(表示从日出开始到日落前的天色)。读“白”声。表示“从日出时的第一刻起,到下一个日出前满100刻”。 造字本义:一昼夜均分为100刻。

引申义:数值100;数字100;十个十的和。 说明:“百”与“白”两字隶定后的形音义均密切相关,甲骨文里也是同样的情形,显然是一对同时创造出来的基本汉字,而且可以肯定是黄帝史官仓颉创造的。黄帝时代应该有了“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起计点在日出时刻,到下一个日出前计满一百刻),因为文献记载黄帝时“漏箭计刻”。

词句:百事亨通;百里挑一;百鸟朝凤;百年好合;百无一用;百分之百;百依百顺。

读音:【qiān】

分析:千=十(十个的意思)+人。人寿百年,视为极点,一人为百,十人为千。大写为“仟”,表示千人为仟。

造字本义:十个一百。(十百为千,盈千累万。) 词句:千方百计;千军万马;千锤百炼;千载难逢;“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千里鹅毛意不轻;一朝成千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读音:【wàn】

分析:万的繁体字“萬”,甲骨文像蝎子,蝎子的钳、身、尾俱全。在万姓以蝎子为姓氏图腾,正是本义的遗留。万是早在汉代就出现的简体字,可能是由繁体“萬”草书而来,也可能是由表示永恒无尽的符号“卐【wàn】”演变而成。“万”作为蝎子很好理解,但是蝎子怎么会变成“千的十倍”?要知道,“万”作为数量词,本身是很难造字的,它和“千”“百”一样,必须得借助同音字字形为字。蝎子为极毒之虫,故由物毒之极,借用以表示数目之极。在当时,“人民少而禽兽众”,蝎子的数量是巨大的,比人要多得多,蝎子的繁殖更是旺盛,当蝎子的卵孵化成小蝎子以后,由于小蝎子生存能力还很差,需要母蝎子呵护,十几只几十只小蝎子就纷纷爬到母蝎子背上,出现一只母蝎子背负众多小蝎子的奇异现象。于是,母蝎子就成为多子的象征。作为形容词的“万”极言其多,因此,蝎子也就成为极言其多的“万”,进而成为表示“十千”的数词“万”。当“万”借为数目字后,本义就写作虿【chài】。 造字本义:蝎子。现在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千的十倍。

趣谈:千变万化,诡计多端,就是因为少了那“点”“方”正的品行。

词句:万家灯火;万马奔腾;万事如意;万世师表;万象更新;万寿无疆;万古长青;万古流芳;万众一心;万贯家财;万全之策。

读音:【yì】

分析:繁体“億”=亻(人)+意(欲念)。 造字本义:无限地憧憬。现在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一万个万。(憧憬的无限,数字比万更大) 词句:亿万富翁。

04 廿卅

读音:【niàn】 分析:甲骨文“廿”像两根纪事的绳子,一根绳子代表数目“十”,两根绳子、代表两个“十”。 造字本义:二十,十的双倍。 词句:廿四史(二十四史)。

读音:【sà】

分析:甲骨文“卅”是三个十相连。 造字本义:三十。 词句:五卅运动。

第四节 量词类

01 个支

读音:【gè】

分析:个=人+丨,表示站着的一人。篆文写成“竹”的一半,表示一枚竹钉。 合并字“箇”=竹+固(使定位),表示用来定位的竹钉。其造字本义是指竹钉。竹钉因其坚韧和耐潮耐湿的特性,在古代建筑中被使用广泛,既可用于竹木器物接榫部位的拴固,也可用作柱、墙上的挂勾。

合并字“個”=亻(人)+固(“箇”的省略,即“个”,表示最小的独立单位),表示一人。其造字本义是指最小独立单位的人,一个人。

造字本义:单独的人或竹钉等小物件。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小东西的最小独立单位,类似“件、枚、只、颗”;人直立时的身子。如个子、长个、高个、矮个。

词句:个体;一个人;高个子。

读音:【zhī】

分析:支=十(这里表示“竹”的一半)+又(用手抓)。“支”的“竹杖”本义消失后,篆文又再加“木”另造“枝”代替。

造字本义:用来拄扙的一截竹竿。本义由“枝”代替。

引申义:主体分化、派生的一部分;分开,分裂。如支解、支离破碎、把人支开;根 ,截,股,缕。如一支分队、一支蜡烛、一支乐曲、一支竹竿;撑住,托住,竖起。如支撑、支点、支架、支柱;承担,承受。如支边、支持、支援;付出,给予。如支出、支付、支取;控制性地,操纵性地。如支配、支使。

词句:支持;一支蜡烛;支离破碎;把人支开;支配。

02 只双

读音:【zhǐ】【zhī】

分析:只=口(嘴巴)+八(“兮”的省略,表示勉强发出声音)。 合并字“隻=隹(鸟)+又(用手抓),其造字本义是指用手猎获一只鸟。 造字本义:无奈叹气【zhǐ】。 现在本义只见于古文。 合并义:单独的【zhī】。如只身在外、片言只语、形单影只;仅仅,唯独【zhǐ】。 如只得、 只顾、只管、只好、只是、只限、只消、只许、只要、只有、只知其一、只知其所以然;羽,枚,修饰鸟禽数量【zhī】。 词句:只身在外【zhī】;片言只语【zhī】;形单影只【zhī】;只见树木【zhǐ】;只知其一【zhǐ】;只知其所以然【zhǐ】。

读音:【shuāng】

分析:繁体字“雙”=隹(鸟)+隹(鸟)+又(手),表示手捉两只鸟。简体字“双”=又(手)+又(手),表示一双手。

造字本义:表示手捉两只鸟。现在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两个,一对;偶数的;量词:对,副。 词句:双管齐下;一双手套。

03 斤两

读音:【jīn】

分析:甲骨文“斤”像长柄顶端有尖锐的刀锋。

造字本义:一种比斧子更小的砍凿工具。现在本义消失。 引申义:重量单位,一市斤等于五百克。 词句:斤斤计较;斤两。

读音:【liǎng】

分析:金文“两”像车架内有两个套马的车轭。当“两”的“战车”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车”另造“辆”代替。

造字本义:古代双马牵引的战车。现在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一双,一与三之间的正整数;重要质量单位。

词句:两败俱伤;两小无猜;两袖清风;半斤八两;四两拨千斤。

04 尺寸

读音:【chǐ】

分析:金文“尺”在人的小腿位置加一实心圆点指事符号,表示膝盖部位。简体字“尺”=尸(表示人)+丶(表示指示)。

造字本义:从脚掌到膝关节的小腿。现在本义消失。

引申义: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度量长度的工具,标有刻度;像度量工具的东西。 说明:远古时代常以身体器官作为度量手段,从手掌到手腕为一“寸”,从脚掌到膝部为一“尺”。

词句:尺寸;尺码;戒尺。

读音:【cùn】

分析:寸=又+丶。其中一点指示手腕处的寸口,也就是中医把脉的地方,中医把手腕上边用手按时可以觉察到脉搏的部分叫做“寸口”,大约两指宽,寸用作长度单位时就大约为两指宽的距离(人的下臂长为尺,约10个两指宽的距离),寸土、寸阴中的寸表示的就是距离的短小。

造字本义:切脉位置,离手掌约一寸的脉口。现在本义只见于古文中。 引申义:离手腕很近的距离,一寸十公分,约3.33厘米。

说明:寸作为构字部件时,有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与“又”的作用相同,表示手持或获取的意思;二是关键有分寸,按规定或法度行事。用现在的话语,就是依法管治,表达的是法律之手和权力;三是表示一种姿势,姿势为一只手牵住另一只手的手袖,顶在手寸之处,因为古人手袖较长。

词句:寸步难行;寸步不离;寸步不让;寸草不生;寸土必争;寸有所短;得寸进尺;一寸光阴;肝肠寸断;略表寸心;手无寸铁。

第五节 颜色类

01 黑白

读音:【hēi】 分析:“黑”字,下面是燃烧的火,上面是人的脸上有烟灰之色。 造字本义:火熏形成的颜色。

引申义:暗藏的,不公开的,非法的。

词句:黑不溜秋;黑帮;不怕黑社会,就怕社会黑。

读音:【bái】

分析:甲骨文“白”字,烛火的形状,中心是烛芯或灯芯。 造字本义:明亮,清楚。 引申义:白色。 趣谈:“日子头上画一撇,说明它是大白天。白天到处亮堂堂,十分清楚很明白”。 词句:一穷二白;白手起家;一清二白;清清白白;真相大白;白白净净。

02 红青紫

读音:【hóng】【gōng】

分析:红=纟(丝)+工(精致)。 造字本义:染成浅赤色的高级丝帛。

引申义:引人注目的,显达的;好处,利益,利润;指女子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 说明:在古代红色象征富贵和喜庆,紫色象征皇权和贵族身份。 词句:红色【hóng】;女工【gōng】。

读音:【qīng】

分析:甲骨文,上面是“生、出现”,下面是“丹,井坑,矿井”,表示某种东西从深井里出现。字形采用“生、丹”二形会义。 造字本义:万物萌发。

引申义:万物的茁壮成长阶段。如青年时代,青春岁月。 再引申义:菁英、精华。

转义:青色(指植物叶子在春天里的颜色)。

说明:青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颜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青色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传统的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青色究竟是指蓝色还是绿色,在文字描述上常无法确切表达出肉眼所见效果。青色是一种介于蓝色与绿色之间的颜色,由绿色光与蓝色光等量混合,如果无法界定一种颜色是蓝色还是绿色时,这个颜色就可以被称为青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如踏青、垂青等。

词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天白日;青山绿水;青云直上。

读音:【zǐ】

分析:紫=纟(丝绸)+此(立足之地)。

造字本义:拖地遮足的赤青色的皇袍。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红和蓝合成的颜色。

说明:在古代,红色象征富贵和喜庆,紫色象征皇权和贵族身份。 词句:红得发紫;紫的发黑;大红大紫。

03 朱赤丹

读音:【zhū】 分析:“朱”是“株”的本字。朱,甲骨文在树干中间加一圆点,表示树的主干位置所在。有的甲骨文将圆点写成短横。当“朱”的“树干”本义消失后,再加“木”另造“株”代替。 合并字“硃”=石(石头,矿物)+朱(树干),表示一种长满树干的红色矿物。其造字本义是指一种丹砂,红色。

造字本义:树干。现在本义已经消失。 合并义:红色的。

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读音:【chì】

分析:甲骨文“赤”=大(指的是人)+火,像一个人(大)身在熊熊大火中。也可以认为是“大火”为赤。

造字本义:火刑,用大火处决罪人。现在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无痕的,一无所有的,无衣着的(由火烧过后无一物引申而成);火焰颜色,深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熊熊烈火,火是红色的;也可认为是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 说明:执行火刑为“赤”;将死囚从火刑中放生为“赦”。 词句:赤裸裸;赤身露体;赤手空拳;赤胆忠心。

读音:【dān】

分析:甲骨文“丹”在矿井中间加一指事符号,表示矿井中的矿物。 造字本义:矿井中采掘的朱砂。

引申义:以朱砂为重要原料的药丸;红的,赤色的。 说明:“丹”原是朱砂,一种含水银的矿物。古代方士或道士炼药,多用朱砂,所炼出来的药物,称为“丹”;炼药的过程,便称为“炼丹”。后来,一般人依照药方精制成颗粒状或粉末状的药物,都称为“丹”,所以“丹”便是一种药物的剂型。

词句:丹顶鹤;丹凤眼(眼睛类型的一种,眼角上翘并且狭长,类似一种鸟“丹凤”之眼。其典型特征是内眼角朝下,外眼角朝上,极具美感。因此有汽车把前灯设计成丹凤眼形状);灵丹妙药;气沉丹田;丹凤朝阳(比喻贤才赶上好时机,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也是征兆吉祥的雕刻和民间年画题材,寓有完美、吉祥、前途光明的涵意)。 词句:丹砂;丹青;灵丹妙药;丹凤眼;丹顶鹤;丹凤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