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第5课时 习题课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下载本文

解析 (1)H2SO4沸点较高,在常温下不发生分解;反应Ⅰ中SO2的还原性比HI强;循环过程中H2O分解生成了H2与O2,需补充;循环过程中产生1 mol O2的同时产生2 mol H2,c正确。

(2) 2HI(g)

H2(g) + I2(g)

初始: 1 mol·L 0 0

-1-1-1

平衡: 0.8 mol·L 0.1 mol·L 0.1 mol·L

-1

v(HI)=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

=0.1 mol·L·min

-1-1

cH2·cI20.1×0.11

== 22

cHI0.864

1

2HI(g)的平衡常数K=K1=64。

相同温度下,H2(g)+I2(g)

该温度下,开始时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平衡常数不变,HI、H2、I2平衡

浓度均为原来的2倍,初始浓度变大,反应速率加快,HI、H2、I2的体积分数均不变,故选b。

13.(1)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2H2(g)+CO(g)

CH3OH(g)

-1

ΔH=-90.8 kJ·mol ②2CH3OH(g)

CH3OCH3(g)+H2O(g)

-1

ΔH=-23.5 kJ·mol ③CO(g)+H2O(g)

CO2(g)+H2(g)

-1

ΔH=-41.3 kJ·mol 总反应3H2(g)+3CO(g)

CH3OCH3(g)+CO2(g)的ΔH=________;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高温高压 b.加入催化剂 c.减少CO2的浓度d.增加CO的浓度 e.分离出二甲醚

(2)已知反应②2CH3OH(g)

CH3OCH3(g)+H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1浓度/(mol·L) 0.44 0.6 0.6 ①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________v逆(填“>”、“<”或“=”)。 ②若加入CH3OH后,经10 min后达到平衡,此时c(CH3OH)=________;该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________。

-1

答案 (1)-246.4 kJ·mol ce

-1-1-1

(2)①> ②0.04 mol·L 0.16 mol·L·min

14.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

CH3OH(g)。

5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升高温度,K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

1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下列有关该体系

2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的浓度减小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CH3OH2nB-1-1

答案 (1) 减小 (2) mol·L·min 2

cCO·cH23tB

(3)bc (4)Cu2O+CO

2Cu+CO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着重考查

分析问题,尤其是利用所给图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1)根据反应

cCH3OH

式和平衡常数的定义可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CO·c2H2,从题给图象可以

看出平衡后500℃时的甲醇的物质的量小于300℃时的物质的量,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值将减小。(2)500℃时反应达到平衡,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为nB,则消耗H2的物质的量为2nB,因此v(H2)=

2nB

=3tB mol·L-1·min-1。(3)在其

1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2,根据反应特点推知,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物质的量将增加,即选b、c。 (4)因Cu2O能被CO还原为Cu,所以通入CO2可抑制此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COCO2。

2Cu+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