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黄莺落架(脚底停毽)先用脚面将毽停住再向身后抛起,然后反脚用脚底接停毽子,象黄莺跳落笼架样子。
4、悬崖勒马(脚跟停毽) 方法与黄莺落架同,分别在停毽时将脚底改为脚跟,只是脚跟的位置非常小,将其比作悬崖,要停住毽子的难度不小。
5、倦鸟归巢(大小腿夹缝停毽) 先用脚面将毽停住再向身侧抛起,然后屈腿横起,以大小腿夹缝处接停毽子。
6、荷尖立蜻蜓(足尖停毽) 宋朝诗人杨万里诗《小池》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意境清新,此招是当毽子从高处落下时,用足尖接停毽子,象蜻蜓在荷花花蕾尖上。
7、寒江独钓 大腿抬起伸直,以鞋面接停落毽,支撑脚同时下蹲,注意接毽脚不能碰地。此招取唐朝诗人柳宗元《江雪》诗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意。 8、宝鼎明珠(头顶停毽) 用头顶接停落毽。 9、独占鳌头(额头停毽) 用额头接停落毽。 10、喜上眉梢(额侧停毽)用额侧接停落毽。
11、天鹅下蛋 双脚并栊半蹲,以两条大脚间的缝隙接停来毽,松开双脚待毽子落下时,再用七字跳打将毽子踢起。
12、铁门槛 以一脚内侧停毽后不动,另一腿跳起跨过停毽脚,象跨过门槛一样,毽子不能掉。因难度非常大,故称铁门槛。
13、有凤来仪(脚底七字停毽) 意为有凤凰出现,凤凰乃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出现时寓意吉祥。动作要领是当毽子在身体一侧落下时,以另一侧的脚底从后面伸出成交叉步将落毽接停,脚和身体成“七字”形,如凤凰站立。
14、暗渡陈仓(内停七字出毽) 以脚背停毽后抛起,然后转脚用内侧接住毽子再顺势伸脚成七字交叉步将毽子送出。因此招出毽不走“正道”,故取名借用韩信的暗渡陈仓计也。
15、梅花三弄 先以足内侧停毽后抛起,接着圈过毽子用足面将其停住再向身后则抛起,最后以脚底停毽,动作衔接要流畅、自然。此招因三度停毽,借用中国古代著名琴曲《梅花三弄》命名,亦颇为风雅贴切。
16、梅开二度(停、圈、停) 先以足面停毽再抛起,接着顺势圈毽再接停毽子。 17、倒卷珠帘(拉燕) 以脚面接停毽子,小腿顺势向身后拖,利用小腿后拖时的弧度和惯性将毽子从身后过头甩出。小腿后拖时注意脚面勾住毽子,到身后上升之际再放开,动作象珠帘倒卷。这招北方称“拉燕”。
18、倒插梅花(接停秤钩翻身挂)右脚在左侧接停来毽,顺势以秤勾脚将毽子向上后方抛出弧线,同时转脚翻身,毽子从面门绕脖而过。
19、胸罗万象(胸停毽)用脚将毽子向身内踢起,身体同时后仰,以胸部接停毽子,然后以口叼起毽子向脑后甩去。
20、背负干坤(背停毽)用脚将毽子向上高高踢起,当毽子从高处落下时,弯腰以背部接停毽子。
17
21、玉树后庭花(后抽停毽)取自南唐后主李煜词《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瑶萆妆镜边”。动作要领是当毽子过头在身后落下时,伸后脚以脚底部接停毽子。
22、前呼后拥(先停后圈)先用足接停毽子,然后再接圈毽,动作要给人连贯自然,一气呵成的感觉。
23、苏秦刺股(膝停毽) 战国时,苏秦为发奋读书,欲睡时便用铁锥刺大腿,以此警醒自己不要偷懒。打法是当毽子从高处落下时,单脚站立,以另一腿膝盖部位接停毽子。 24、凌波微步(双飞停毽)汉末三国时,词赋家曹植着《洛神赋》写到:“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以形容洛水女神宓妃在水波上行走时婀娜多姿的倩影。此招打法是当毽子飞来时,先起双飞,落下时再以一脚面停住毽子。
25、铁牛耕地(甲停毽穿乙桥底)用足尖部位停住毽子后,随即通过下家伸开的胯下把毽送出,送毽脚就象铁犁耕田。
脚后底花式
1、鲤鱼反水(七字过胸)以足底“七字”将毽踢起,身体后仰,让毽子横胸飞过落到另一边。 2、驶马返桩(七字过背) 以右足底“七字”拉踢左边飞来的毽,使毽子过背部落到右边。 3、拖刀计(七字挂珠) 以右足底“七字”踢左边落点的毽,使毽子绕过脖子落到右边。关公拖刀斩蔡阳是低桩,此招为高桩。
4、倒踢紫金冠(后劈叉) 原来是舞蹈动作。打法是当毽子从正面飞过头顶,双脚起跳(不跳也可以)打“后劈叉”(舞蹈动作),以后脚脚底把毽子击回,此招是背着毽子打,眼睛看不到,故旧时叫“盲眼后抽”。
5、龙跳天门(倒踢穿圈跳打) 跳起打“倒踢紫金冠”时,双手高举过头搭成门洞,毽子则从身后向前飞行穿洞而出。
6、哪咤闹海(后双底跳打)哪咤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小时曾把东海龙宫闹得波涛翻滚。动作与“倒踢紫金冠”相似,但双脚是合栊起跳,以足底击打落到身后的毽子。 7、鱼跃龙门(后抽穿大圈)相传大禹凿开龙门后,欲选金龙守护龙门,他说:“鱼龙本是同种生,跃上龙门便成龙”。东海的一群鲤鱼闻之,争相跃龙门。有一条金背鲤鱼藉助冲在河心巨石上溅起的浪花一下跃到龙门之上。大禹随即在这条金背鲤鱼头上点了红,这条鲤鱼便变成了一条黄金龙,从此守卫在龙门。打法是先打“倒踢紫金冠”(不跳),两手相合举过头顶成圈状,毽子从圈中穿过。
8、走马穿金钱(后抽穿小圈)战国时的养由基、汉时的李广、《水浒传》中的花荣等,他们的箭术都非常厉害,往往能百步穿杨,有飞骑射金饯的本领。打法跟“鱼跃龙门”一样,只是将两臂合成的大圈改为两手虎口合成的小圈。 9、金鲤倒穿波(后抽穿背圈) 先用两手在身后围成圈状,让来毽飞落圈中,然后以“后抽”将毽子原路踢回。
10、乌龙摆尾(后抽斜摆) 用“后抽”将过头或从身侧飞来的身后毽摆踢到另一边。 11、何仙姑醉卧象牙床(卧朝天蹬)取醉八仙中何仙姑的醉酒形象。打法是身体先仰卧地面,再以“朝天一炷香”击毽。
12、懒驴打滚(后抽接前滚翻)当毽子向胸部飞来时,弯腰低头让过来毽,以后脚底打“倒踢紫金冠”,再顺势接前滚翻。
13、童子拜佛(跪打后抽) 单膝跪地,以后脚底打“倒踢紫金冠”。
秤钩脚、膝部及救毽招式
18
1、猴王探路(秤钩鬓辫)
主要是模仿猴子探路环视的动作,要风趣灰谐。打法是以“秤钩脚”打“鬓辫”。
2、猿猴坠枝(低桩鬓辫)先打“鬓辫”动作,当毽子绕过头顶后,身体与落毽同步蹲下。3、寒鸡独步(膝挂) 以膝部击毽,将毽反挂到另一边。
4、犀牛望月(膝劏)以膝部将毽子往身内踢起,身体顺势后,让毽子从面门飞过,与“铁板桥”相似。
5、金鸡独立(膝鬓) 正身对毽,以膝部将毽子踢过头部顺背而下。
6、金龙吐珠(燕含珠)此花式北方称“燕含珠”,打法是当毽子向身前飞来时,以前脚圈过毽子,后脚起跳并用膝部踢打毽子。
7、单鞭救主 此招的得名,来自于《隋唐演义》中尉迟恭单鞭救秦王的历史故事。当毽子飞出圈外较远时,立即跃步飞起,然后落马伸腿,就在毽子掉到离地三寸之间,以“扳尖”将毽救回。
8、燕子三抄水 是连续三次使出“单鞭救主”方把毽子救回,此招可遇不可求。 9、枪挑小梁王(卧铲挑毽) 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年青时到京师参加比武,发现小梁王柴桂买通三大考官,无视天下英雄,一怒之下立了生死状,面对小梁王挑衅,岳飞一枪要了小梁王的命。此招打法是,当毽子掉到圈中央,以一般招数难以救起时,立即倒地飞铲,与足球比赛中的“铲球”动作相似,以足尖将毽挑起。
制作毽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只好的毽子对练习者是很重要的。挑选毽子时,一般以踢起的毽子能垂直升降,并在空中顺利翻转一周为好,毽托的直径以2.8 厘米为宜,毽托过小虽然在空中翻转容易,但往往不能垂直升降,不易控制,也不便踢出花样;毽托过大,弹性较低,在空中不易翻转,而且拙笨。毽子羽毛一般以长12至15厘米为宜,羽毛过短不易控制,而过长在空中又不易翻转,毽子羽毛的长短,要视毽托的重量大小配套而定,毽托稍重,羽毛就宜长些,反之就短些。当然也可以从羽毛的长短来定毽托的重量大小。总的要求是以练习者的使用起来方便,易于控制为准。现将几种制作毽子的方法介绍如下: 材料:
1.长5-6厘米宽0.6厘米皮条一根,(图一)要求颜色与 图二不同,反差越大越好。 2.直径3.5-4厘米的皮托一个,(图二)以毛面纤维长的为隹,在其中央用剪刀剪两个长0.6厘米相距0.6厘米的平行小口。
3.铜板一块(图三)如没有铜板,可用铁板或其他眼钱代替,内孔不得小于0.6厘米。 4.长约12厘米至15厘米的雕、鹰等猛禽的柔软羽毛一根。 5.长80厘米的棉线一根,长20厘米细棉线一根。
19
做法:将皮条的两端(纤维面相对)分别从皮托(纤维面向下)上的两个小口中穿出,再穿过铜板的内孔后,将羽毛(根部用细线捆成火柴头状,如图四)放在两端中间,拉紧,(图五)用棉线捆扎好,即告成功!
试毽:毽子做好后还要用增、减眼钱(图三)的数量或质量、改变皮托直径大小,来进一步甚至多次调整,直到翻转和稳定性都达到满意为止,多数的毽子重量在9—15克之间。 可见制作一只称心如意的毽子也非件易事。因此在毽界有“踩毽子一脚比踩我一脚都心疼”的戏言。郭七正在“踢毽子”一书中提到“观其所用的毽子优劣,便可知技术如何”,制作毽子的技术是随踢毽子技艺而共同增长的。
毽子的大小、轻重,与其踢法和各地的习俗有很大关系。此种底托制法,是北京目前流行的制作方法,毽子美观、大方,弹性适中,稳定性好,适于踢各种花样和表演,也适于鸡毛等其它毽毛。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