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提纲(已完成) 下载本文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方法:是一种思维的、行为的方式是研究问题的程序和准则,遵循规律就成了方法。

2、科学方法:(广义)包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的科学方法。

其区别于非科学方法的特征是:客观性、预见性和准确性。狭义即具体的科学方法。

3、科学研究:人们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方法,遵循研究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现象、规律,获取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核心是,知识的拓展、问题的解决。

其特征是:规范性、系统性、创造性、历史性。

4、教育研究:人们在教育理论及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其领域类的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且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它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特征是:它是经验的、有系统的、有效的、可靠的、其形式是多样的。

5、学前教育研究:研究者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该年龄段教育的各种现象、问题揭示其规律以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过程。幼儿教师是其重要参与者。

其特点是:研究的对象的主体性、内容的规范性、背景的开放性。 其一般原则:规范性、系统性、创造性、重视教育性和伦理性。

6、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在科学理论思想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学前教育研究并构件其理论体系的方式。是学前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

7、基础研究:以建立和发展某一科学的理论体系为目标的研究,其研究内容是概括性强的基本理论和规律。

8、应用研究: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特定实践活动寻求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教育活动现存的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其成果对教育实践有直接指导作用。

9、横向研究:研究者就某个教育现象或问题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考察和比较的研究。

10、纵向研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对学前教育中的某个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系统的定期追踪研究。

11、个案研究:研究者选取一个特殊个体或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的研究。

12、成组研究:研究者选取较多的研究对象组成若干被试组,并对其中的每个个体都进行系统考察的研究。

13、观察研究:通过直接观察自然发生的现象与过程,收集反映客观现象实际情况的材料。

14、调查研究:通过不同的间接手段收集反映客观现实的材料。

15、实验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定的人工控制,操纵某些条件,在实验控制之下观察个体的行为反映,以探讨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1

16、文献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对已有的前人的研究进行分析研究而导出一个综合性的结论。

17、测验研究:通过对儿童进行某些测验,收集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18、描述性研究:对自然呈现的现象进行描述与总结。

19、相关研究:探讨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

20、比较研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

21、内容分析: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

22、个性研究:对学前儿童个性特点及培养途径的研究。

23、认知研究:探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以及教育提高措施的研究。

24、语言研究:研究学前儿童发音、词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征、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教育促进其发展。

25、课程研究:对学前教育机构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的研究。

26、实验室研究: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来考察儿童发展的一种方法。

27、生态场域研究:强调儿童和儿童的教育都是处于若干系统组成的真实环境中,并与环境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所以其场所要扩展到现实教育活动的现场中来。

28、质的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9、定性研究:基于形而上学、思辩的传统,认为存在绝对的真理和客观的现实,其更多的是研究着个人观点和感受的阐发,通常结合社会当下的时弊和需要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说或提供建议。

30、量的研究:是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31、规律:指事物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2、观察法: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33、调查法: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收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34、实验法: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而产生的不同的现象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

2

种研究方法。

35、行动研究法:最早是由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于1946年提出。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教育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它注重实践者的积极参与,及时反馈研究信息,并且强调研究过程的民主化和可变性。

二、简答类:

一)、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行动研究法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分类:

1、按研究目的不同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2、根据研究时间取向不同分: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3、根据研究对象数量的多少分:个案研究、成组研究

4、根据收集研究资料的手段不同分: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测验研究 5、根据对资料分析的不同分: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比较研究、内容分析 6、根据研究内容涉及的领域不同分:个性研究、认知研究、语言研究、课程研究 7、根据研究场所不同分:实验室研究、生态场域研究

8、根据研究的理论范式的传统的不同分:质的研究、定性研究、量的研究

三)、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进程:

1、采用自然观察和经验总结的直觉观察时期:此时偏重对整体的研究忽视对部分的研究,偏重综合而忽视分析,此时主要采用自然观察和经验总结良种基本方法 2、以分析为住的方法论时期:

A: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新工具》中提出了经验论的归纳法,夸美纽斯提出“感觉—记忆—理解—判断”的教学程序;

B;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的出版标志儿童心理学的正式建立。 3、向独立学科发展的时期

4、20世纪50年代以来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3

四)、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确定研究的问题 2、制定研究计划和工作计划 3、收集研究资料(它的基本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要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摒弃主观臆造的研究资料。

B、系统性原则:要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性特征,整体、有序地考虑问题。 C、全面性原则:不能放过任何有意义的资料,全面整体的考察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属性。 D、伦理性原则:尊重和保护研究活动涉及的所有人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儿童。 4、整理和分析资料

5、形成研究结论:要综合运用具体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类比。 6、撰写研究报告

总之,有些步骤之间是重叠和变化的,整个研究活动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五)、学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和要求: 1、意义:

A:有助于发展和完善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B:有助于增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科研能力 C:有助于有效地解决实践领域的问题,提高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 2、要求:

A:要了解这门学科的性质,明确学习他的科学意义 B: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C: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种概念、原理等

D: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做中掌握和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六)、如何理解“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1、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要求:

A:他们是学前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主体

B:当前学前教育研究越来越关注教育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且强调学前教育研究的应用性和幼儿教师的参与程度。

C:他们成为研究的主体加强了教育研究与时间工作的融合。

D: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值得研究的问题与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相连,且他们的教育实践工作需要使用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就要求他们成为研究型教师。 2、幼儿教师参与学前教育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