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与调查 下载本文

名,但第一次通过这一海峡的是1615年斯科顿率领的探险队。

187.知识点:著名的感热冰间湖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南极威德尔海西部的威德尔冰间湖,是目前观测到的面积最大的感热冰间湖。

188.知识点:冰架是陆地冰川流入海洋的部分,冰架金分布在南极、格林兰和加拿大沿岸。

189.知识点:南极绕极流大部分穿过德雷克海峡,成为地球上唯一东西贯穿的大型洋流,流程长达22000千米。

190.知识点:1906年8月的最后一天,挪威人阿蒙森驾船穿越了加拿大北极地区的水道,抵达阿拉斯加西海岸的诺姆港,打通了“西北航道”。

191.知识点:1961年6月23日生效的《南极条约》的宗旨是:为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专用于和平目的,不应该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和目标。

192.知识点:哈德孙湾是北冰洋最南的海域,最南端几乎到了北纬50度,是一个近乎封闭的大型海湾。

193.知识点:影响海冰上表面热平衡的通量包括:净的长波辐射、短波辐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

194.知识点:传统上一般将北冰洋表层水分为三类:大西洋水(AW)、极地水(PW)和北极表层水(ASW)。

195.知识点:海水冰点主要受海水盐度的影响,盐度越高,冰点越低。两者关系式为:冰点=-0.055*盐度。

196.知识点:冰间水道是指由于浮冰运动而形成的窄而长的裂缝,宽度通常仅有几米,长度可以达到几十千米。冰间水道面积只占北极海冰覆盖面积的1%,但其热通量占北极热通量的50%。

197.知识点:南极95%的被陆地冰川所覆盖,冰雪的热传导性能和热容量都很低;南极大陆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造成气温较低;南极洲冰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强。这些共同因素使得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

198.知识点:中国南极考察站需要的补给绝大多数来自国内。由于南极考察站靠燃油发电、供暖,所以,每次中国南极考察的首要任务是向站上供油。

199.知识点:地球上热量的获取主要跟纬度有关。纬度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少。南极洲的气温从南极点向四周温度越来越高,呈同心圆状。

200.知识点:北极经常受低气压系统支配,当北极涛动处于正相位时极地低压加强、中纬度高压加强,使得系统气压差较正常强;西风加强;限制了极区冷空气向南扩展。

补充题库:

1. 知识点:1873年—1876年,在英国政府资助下,“挑战者”(Challenger)号考察船对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洋进行了科学考察,航行127584 Km,获得三大洋1.3万种动、植物标本及1441份水样,确定大西洋中脊和马里亚纳海沟,对世界海洋的温度、洋流、化学组成、海洋生物的调查,开启了物理海洋、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学的研究。

2. 知识点:目前已实施的国际合作海洋研究计划包括“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LOICZ)、“全球变化研究计划”(IGBP),正在实施的“上层海洋-低层大气相互作用研究”(SOLAS)、“海洋痕量元素与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GEOTRACES)。

3. 知识点:1节≈1.852千米/小时

4. 知识点:中国在南极建成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奠基时间1984年12月31日。

5. 知识点:我国在南极大陆共建了4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建于1984年12月31日,中山站建于1989年2月26日,昆仑站建于2009年1月27日,泰山站建于2014年2月8日。

6. 知识点: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是在1999年。

7. 知识点: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使用的考察船为“雪龙”号。

8. 知识点:2004年7月28日,中国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的第一个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是黄河站。

9. 知识点:中国首次大洋环球科学考察是由“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完成的。

10. 知识点:中国科技部2002年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重大专项,自主设计和研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7000米。

11. 知识点:中国于2001年正式决定加入国际ARGO计划并计划在2002年—2005年期间投放100~150个ARGO浮标,以便建成一个大洋局域观测网,以后则每年投放20~30个浮标,以维持该局域观测网的正常运行。中国ARGO计划的启动资金由国家科技部资助,并由国家海洋局负责实施,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及下属有关研究机构将共同参与此项工作。

12. 知识点:作为我国第一次由政府部门直接组织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由124名科考队员组成的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999年7月1日乘“雪龙”号船从上海出发,途经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先后在楚科奇海、白令海、加拿大海盆和北冰洋浮冰区、多年海冰区进行了大洋综合调查和冰区综合考察,于9月9日回到上海港。考察队克服了多雾、浮冰、海流、北极熊等困难,行程13210海里,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科考任务。

13. 知识点:“大洋一号”是目前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也是我国远洋科学调查的主力船舶,是一艘56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从1995年至今,“大洋一号”先后执行了我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7个远洋调

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任务。“大洋一号”原名“地质学家彼得·安德罗波夫号”,曾是前苏联的一艘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考察船,1984年在前苏联基辅造船厂建成。1994年,为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的需要,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从俄罗斯远东海洋地质调查局购买并经初步改装后,命名为“大洋一号”。十多年来,“大洋一号”还开展了积极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许多国家科学家曾在船上工作,在一些港口停靠时还举行过公众日活动。

14. 知识点:2005年1月9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这是人类首次抵达该区域。

15. 知识点: 2006年,日本投资5.4亿美元建造的6万吨级大洋钻探船“地球”号开始执行海上钻探试验任务。该船全长210米、宽38米、排水量为5.7万多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洋探测船。

16. 知识点:2014年12月,一支美国北极科考队在北冰洋洋面下的淤泥层钻探时,发现了一种约100万年前的新物种。该新物种是在洋面下4、5米深的淤泥层中找到的。这是一种普通贝壳类软体动物的化石。科学家称,这种软体动物却是如今贝壳类软体动物的祖先,而且是从未被发现过的新物种。这种新贝壳类软体动物则被称为“萨拉”,是以此次科考队中发现这种贝壳的科学家查克·鲍威尔女儿的名字命名的。

17. 知识点:2002 年7 月30 日,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黄河站在北极的斯瓦尔德群岛建立,标志着我国的北极考察和探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8. 知识点:“大洋一号”是我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中国的是首航于1995年。“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重5600吨级,从1995年至今,曾先后执行了我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7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察多个航次的调查任务,是我国远洋科学调查的主力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