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2.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3.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参考译文: 1.那个黍子长成行列,那个高粱正在长苗。 2.走路走得很慢,因为心里头不安就像不停地动摇。 3.悠远的苍天啊,这是什么人造成的啊! (二)提问: 1.你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作何理解? 2.你认为西周覆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表面意思是:知道我的人说我心在发愁,不知道我的人说我有什么要求。实际上,这是诗人对造成西周覆亡历史责任的追究,表现了作为族人对王室衰败的深切痛心。 2.西周覆亡的主要原因一是周幽王的昏庸与淫乐过失,二是北方犬戎民族的入侵,三是诸侯国对幽王的不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检查与评讲作业;二、导入新课;三、讲授主要内容;四、延伸提问;五、课堂练习;六、课后作业;七、本讲小结 教学方法及手段(请打√):讲授□、讨论□、多媒体讲解□、模型、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课后作业: 1.默写《黍离》 2.熟读《山鬼》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周振甫译注《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重印 课后小结: 《黍离》体现了《诗经》中诗歌典型的模式,四言句式为主,分三章重章叠唱,每章只更换少许字词,三章呈递进关系。开头用比或兴,抒情为主。 《黍离》作为“王风”中的一篇,既体现了地方色彩,也体现了周文化对人民良好的熏陶作用:平民关心国家大事,而不是从一己利益出发,歌唱个人生活。 《黍离》虽是民歌,与一般的诗人之诗一样,都具有押韵、意脉出现跳跃性、立象达意、讲究言外之旨、崇尚人格精神的共同特点。 大学语文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讲 山鬼 授课时间 第9周第1-6节 安 排 教学器材与工具 计算机、投影仪、黑(白)板、粉笔(水笔)等 授 课 类 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双语课程□ 其他□ (请打√)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①了解《楚辞》艺术的特点 ②了解《九歌》的基本功能 ③掌握《山鬼》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及难点: ①《楚辞》与《九歌》 ②《山鬼》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一、检查作业 1.默写《黍离》 2.熟读《山鬼》 二、分析《楚辞》《九歌》的特征 1.楚语、楚物、楚神 楚辞中用楚方言,如兮、偃蹇、灵修等;楚物,如杜蘅、杜若、菌桂、芳芷等;楚神,如湘君、云中君等。 2.天神、地祗、人鬼 开辟大神,称为天神,如雷神、太阳神等;地上万物有灵,代表性的神灵如河伯、海若、土地神等;人鬼,指人类祖先的灵魂,如黄帝、尧、舜等。 3.人神恋爱的主题 《九歌》是祭祀鬼神的乐曲,其中各篇内容大致以美女取悦男性神,以帅哥取悦女性神,以求鬼神在获得男女快乐之后保佑人类。因此,《九歌》表达的是人神恋爱主题。 4.楚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相传夏禹从天上盗得《九歌》,楚君姓熊,而大禹治水时曾化身为黄熊。因此,楚人自认为是夏禹的后裔,楚文化是夏文化的嫡传。而此时北方由周文化主导,楚自立为王,与周分庭抗礼,实际上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