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第5单元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认“兼、仆、纳”等生字,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闻、品”等生字,对“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等词语能正确理解并应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
3.从文中人物的对话、行为等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懂得学无止境、尊敬师长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使用生字词卡片等方式学习生字新词。
2.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自己对孔子、老子的看法,感受他们的品行。 3.让学生搜集名言、背诵名言,理解并深入体会学无止境、尊敬师长的道理,同时积累语言知识。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学无止境”的含义;学习孔子为学习不辞辛苦、孜孜以求的好学精神,理解老子诲人不倦的高尚品行等。
【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准备】
(1)利用网络搜集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等,制成课件。 (2)课前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翻到课本的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教师批注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三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 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生齐读单元导语)读完后,大家知道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3.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4.师概括介绍: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 生字(认读、扩词):闻 尘 仆 纳 闷 丘 迎 等 止 境 授 品 词语(多种形式的认读):远近闻名 相距 学问 风尘仆仆 纳闷 迎候 止境 长进 请教 保留 传授 敬重 品行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四名学生轮流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想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都讲了些什么。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5.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6.再读课文,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或请教老师、同学等方式扫除自己在课文人物、字词理解方面的一些障碍。 (1)讲解:古人的名、字与号: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或尊长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古人在名、字、号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则和习俗。不论尊卑,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2)重点词语: 风餐露宿: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 第5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师:老师刚才在听大家朗读的时候听到了这样几个词,大家体会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 迎候——等候 出示课件: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战士们埋伏在树林里,正在等候上级的命令。 ..“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到来的人),“等候”多用于具体的对象。 三、指导书写 1.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 的区别、“尘”上半部分的写法。 2.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写竖,“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3.请书法好的学生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4.学生书写生字、词语。 四、资料链接 1.走近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yì)(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2.曲阜“三孔”内容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是儒家学派始祖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孔府,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的官署和邸宅。占地16公顷,各式建筑463间,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逝世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后来,历代帝王对孔子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占地21.6公顷,各式建筑466间。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200多公顷,古木参天,石碑林立。 曲阜“三孔” 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四、布置作业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三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 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开创了兴办私学的先河,为东方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里有一段关于孔子的视频,请看:(播放视频) 2.此时,你的心中对孔子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生自由谈) 3.人们对孔子的感情和你们一样,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出示课件: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谁愿意读一读?大家一起读。 4.孔子和老子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学问深、品行高。课文在介绍他们的学问和品行时,更侧重于哪一方面呢?(品行高。) 二、研读感悟 1.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课文的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他们品行的高尚?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 ”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标注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朗读感悟。(首先我们一起来谈谈孔子吧。) A.谈孔子。 (1)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呢?能从文中找到原因吗?生汇报。 出示课件: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此时孔子多大了?(三十岁。)到了成家立业的而立之年,远近闻名的孔子还背井离乡去追求学问,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谦虚好学、永不满足??) 能读出孔子的谦虚好学、永不满足来吗?自己试一试——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次?(齐读。) (2)孔子前往洛阳拜师,一路上容易吗? 出示课件: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求学的艰难,孔子拜师决心大、意志坚??) 你是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理解“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等词语。(课件变化,显示这几个关键词为红色。) 出示课件:在“上千里”上链接,中国地图上曲阜和洛阳的位置。 教师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