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和中国荒漠化现状 下载本文

工程涉及三北地区13个省份的590个县(市、区、旗)。到2010年,在有效保护好工程区内现有2787万公顷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将完成造林9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净增1.84百分点,建成一批较为完备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初步扭转三北地区生态恶化的势头。 (三)草地沙化防治与退牧还草工程

该工程行政范围包括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的28个县(市)。工程区总面积18.8万平方千米,其中沙化土地0.42万平千米。此工程主要是遏制一江两河地区沙化持续扩张的趋势,改善该地区人民生活生存环境。 (五)新疆和田地区生态建设项目

该项目布设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及绿洲区。工程主要使和田地区沙化土地扩展的趋势行得到遏止,绿洲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做贡献。 (六)青藏高原冻融封禁保护项目

本区绝大部分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高寒地带,总面积约176万平方千米,包括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的全部或部分地区,人口240万人,除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牧场辽阔。

防治荒漠化的首要任务 以生物措施为主,乔灌草结合,以保护现有森林植被为主,适当人工造林种草,建立生物防护屏障,涵养水源,减少泥沙流失;通过封沙育林育草和人工造林,恢复畜数,缓解草场压力;行政手段与技术措施相结合,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防止不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对水土流失严重的水源涵养林区,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防治。该区的三个重点治理对象分别是:“三江源区”沙化治理,柴达木盆地沙化治理;”一江两河“流域沙化治理。 (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

本区主要位于山西、陕西、内蒙古交界地区,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包括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的27个县,人口约400多万。

区域目标 本区域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并重。建设生态经济型治理区,改善农业耕作制度,强化植被保护与管理。

主要措施 以风蚀荒漠化和水蚀危害严重的沙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宜林荒山、荒沙、荒坡、荒梁、荒峁和退耕地等为重点,以保护、以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为

核心,以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生物经济埂等生物措施为主要手段。

(八)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项目

石漠化严重威胁着当地人们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当地贫困的主要根源,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治理石漠化,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九)黄河故道沙化土地重点治理项目

项目主要对黄河故道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增强区域抗风能力,提高粮良产量。 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战略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休系建设,为全面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1.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为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基础从中央到地主都应将原有的荒漠化协调小组改为领导小组。

2.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切实把荒漠化防治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管理和指导,切实提高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4.深入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荒漠化防治意识和伦理。

二、完善政策、活化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荒漠化防治的积极性 1.国家应加大对荒漠化防治的投入,逐步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 当前国家要根据不同防治措施采取不同的投资政策,一是对国家级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包括人工造林、封沙(山)育林育草、飞播造林种草、以及科研、教育等项目,要根据事权划分和国家体制改革要求,由中央政府全额投入,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保证稳定的投资额度。二是对营利性的荒漠化防治项目,包括营造速生丰产林、经济林、治沙造田及改造中低产田国,种植药材及经济作物,发展草业,资源开发利用等项目,按照《防沙治沙法》的要求予以规范,同时国家应给予长周期、低利息、匹配资金的信贷扶持政策,加大治沙贴息贷款的投入,原则上,营造林一般贷款期不低于15年,经济林及其它开发利用项目一般不低于10年,同时降低担保条件。三是广拓资金渠道,在安排扶贫、农业、水利、道路、矿产、能源、农业综合一切等项目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立若干防治荒漠化子项目。

2.进一步活化荒漠化防治机制

按照“谁治理、谁受益、谁使用“的政策,积极推行个体承包造林、管护、股份合作造林等方式,调动农民群众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3.实行优惠的税费政策,减轻经营者的负担。

4.尽快研究建立良好的荒漠化防治工程建设政策支撑机制。 5.设立荒漠化防治基金,广筹建设资金。

三、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全面推进依法防治荒漠化工作 1.抓好宣传普法工作,使荒漠化防治的各项法律法规家喻户晓 2.尽快制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相配套的法规 3.加强防沙治沙法执行队伍建设 4.严格执法,依法防治

5.制定防治荒漠化工程专家专项法规,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努力提高荒漠化防治的质量和水平 1.科学规划,周密设计

在制订规划,编制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科学规律和自然规律,要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依据不同的地理、气候和水土资源条件,进行科学分类,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主攻方向和治理模式,科学地确定要林种和草种结构,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合理配置,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有机结合。

2.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 3.加强荒漠化防治的科技攻关研究

4.积极做好荒漠化防治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工作

根据防治工作的需要,荒漠化地区的大中专院校可考虑增设防治荒漠化专业,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要采取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防治荒漠化科技研究,提高他们的待遇,改善他们科研,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时,鼓励科研人员培训制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办法,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工作,加强对荒漠化防治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特别是广大农牧民的培训。 5.加强科技支撑组织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从中央到地主都建立健全荒漠化防治决策专家咨询小组,负责荒漠化防治决策的有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撑工作,成员由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的专家组成。第二,建立科技支撑对口联系制度。第三,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程和技术标准,特别地对过去已经制定的、不适合当前防沙治沙的有关技术标准尽快进行修订和完善,保证荒漠化防治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第四,加强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建设,定期对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五、建立健全荒漠化监测和工程效益评价体系,为荒漠化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加强全国沙化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2.建立沙尘暴灾害评估系统

3.完善工程效益定位监测站(点)网建设

六、加强履约与国际合作,为国内工程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1.提高履约工作的水平和成效,为国内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对外合作平台 首先,要正确把握履约的导向,履约工作必须在国家外交政策的整体框架下,为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第二、在公约的义务履行上,要进一步完善中国国家行动方案。 第三、加强履行公约与国际组织间的合作。 2.扩大宣传,树立良好国家形象 3.全方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