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计算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第一份:

第二章 计算分析题

1.已知:某企业主要经营A产品,该产品连续10期的产量及总成本资料见表

期间 指标 产量(件) 1 25 2 28 3 29 4 30 5 27 6 26 7 28 8 29 9 31 10 26 总成本(元) 71000 82000 83520 84500 77750 74480 81560 83230 84560 75850 要求:用高低点法对A产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依题意,选择的高低点坐标分别为(31,84560)和(25,71000) b=(84560-71000)÷(31-25)=2260 元/件

a= 84560-31×2260=14500

所以,A产品的成本性态模型为y=14500+2260x

2.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6年前10个月该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见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指标 产量(件) 150 200 300 250 300 250 350 300 250 150 制造费用16000 20000 27000 25000 26000 24000 28000 25000 23000 16000 (元) 要求:用高低点法对该企业的制造费用进行分解。

解:依题意,选择的高低点坐标分别为(350,28000)和(150,16000) b=(28000-16000)÷(350-150)=60(元/件) a=28000-350×60=7000(元)

所以该企业制造费用的成本性态模型为y=7000+60x

3.已知:某企业的设备维修费属于混合成本,2006年各月的实际资料见表

月份 指标 机器工作小时 设备维修费(千元) 1 9 30 2 8 25 3 9 29 4 10 31 5 12 34 6 14 40 7 11 32 8 11 33 9 13 35 10 8 26 11 6 20 12 7 22 1.用一元直线回归法对该企业的设备维修费进行分解。

2.利用EXCEL函数,计算相关系数r,回归系数a和b ,并与手工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机器工作小时x 设备维修费(元)y 9 30000 8 25000 9 29000 10 31000 12 34000 14 40000 11 32000 11 33000 13 35000 8 26000 6 20000 7 22000 118 357000 xy 270000 200000 261000 310000 408000 560000 352000 363000 455000 208000 120000 154000 3661000 x 81 64 81 100 144 196 121 121 169 64 36 49 1226 222y 900000000 625000000 841000000 961000000 1156000000 1600000000 1024000000 1089000000 1225000000 676000000 400000000 484000000 10981000000 2n =12, ∑x=118, ∑y=357000, ∑xy=3661000, ∑x=1226 ∑y=10981000000 r=(12×3661000-118×357000)÷(12×1226-118)×(12×10981000000-357000)

22

≈0.9785→+1 (x与y基本正相关)

b=(12×3661000-118×357000)÷(12×1226-118

2

)=元/小时

a=(357000-2292×118)÷12=7212 元

因此,该企业的成本性态模型为:y=7212+2292x

第三章 变动成本法 计算成本题(注:计算变动非生产成本的业务量用销售量) 1.已知:某公司从事单一产品生产,连续三年销售量均为1000件,而三年的产量分别为1000件、1200件和800件。单位产品售价为20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各年总额均为50000元,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9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20000元,第一年的期初存货量为零。

(1)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第一年的营业利润。

第一年利润表 单位:元

贡献式利润表 营业收入 200×1000=200000 减:变动成本 90×1000=90000 贡献边际 200000-90000=110000 减: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20000 固定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50000 固定成本合计 20000+50000=70000 营业利润 110000-70000=40000 传统式利润表 营业收入 200000 减: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0 本期生产成本 20000+90×1000=110000 可供销售商品生产成本 110000 期末存货成本 0 营业成本合计 110000 营业毛利 200000-110000=90000 减:营业费用 50000 营业利润 90000-50000= 40000 (2)不用计算,直接判断第二年和第三年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

因为第二年和第三年的销售量与第一年相等,所以这两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都应当等于40 000元。

(3)按照利润差额简算法分别计算呢第二年和第三年两种成本法的利润差额

完全成本法利润表 单位:元

期间 项目 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生产成本 可供销售商品生产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营业成本合计 营业毛利 减:营业费用 营业利润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合计 200000 0 110000 110000 0 110000 9000 50000 40000 200000 0 128000 128000 21333 106667 93333 50000 43333 200000 21333 92000 113333 0 113333 86667 50000 36667 600000 0 330000 330000 0 330000 270000 150000 120000 第一年的期初存货量=0; 第一年的期末存货量=0+1000-1000=0

第二年的期初存货量=0; 第二年的期末存货量=0+1200-1000=200(件) 第三年的期初存货量=200件; 第三年的期末存货量=200+800-1000=0 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0/800×0=0

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0/1200×200=3333(元) 完全成本法下第三年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3333(元)

完全成本法下第三年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0/800×0=0

两种成本法下第二年的营业利润差额=3333-0=3333(元) 两种成本法下第三年的营业利润差额=0-3333=-3333(元)

(4)不用编利润表,计算第二年和第三年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

根据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和利润差额,可计算出下列指标: 完全成本法第二年的营业利润=40000+3333=43333(元) 完全成本法第三年的营业利润=40000-3333=36667(元)

(5)根据本题计算结果,验证两种成本法广义利润差额特殊变动规律的合理性P54

2.已知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其有关资料如下:生产量为2000件,销售量为1800件,

期初存货为零;贡献边际率为60﹪;原材料为6000元,计件工资为4000元,其他变 动性制造费用每件0.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2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每件0.2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总额为300元。 (1)根据给定的贡献边际率确定售价

单位变动成本=(6000+4000)/2000+0.4+0.2=5.6(元/件) 单价=5.6/(1-60%)=14(元/件) (2)按两种方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6000+4000)/2000+0.4+2000/2000=6.4(元/件) 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6000+4000)/2000+0.4=5.4(元/件) (3)按两种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总额(写出过程,需分步计算)

利润表 单位:元

完全成本法 营业收入 1800×14=25200 减: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0 本期生产成本6000+4000+2000+0.4×2000=12800 期末存货成本 (2000-1800)×6.4=1280 营业成本 1800×6.4= 11520 营业毛利 25200-11520=13680 减:营业费用 1800×0.2+300=660 营业利润 13680-660=13020 变动成本法 营业收入 25200 减: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5.4×1800= 9720 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1800×0.2=360 变动成本合计 9720+360=10080 贡献边际 25200-10080=15120 减: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2000 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300 固定成本合计 2300 营业利润 15120-2300=12820 (4)说明两种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不同的原因。 因为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中包含固定生产成本200元(2000/2000×200),其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生产成本就比变动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生产成本少200元,故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比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多200元

3.已知: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4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1000元。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生产量1000件,销售量600件,单位售价40元。

要求分别按两种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 a) 单位产品成本 b) 期间成本 c) 销货成本 d) 营业利润 方法 变动成本法 项目 完全成本法 单位产品成本 期间成本 销货成本 营业利润 10+5+7=22 4000+1000+600×4=7400 22×600=13200 40×600-(22+4) ×600-(4000+1000)=3400 第一年 8000 8000 15 40000 10000 40 (22+4000)÷1000=26 1000+600×4=3400 26×600=15600 400×600-26×600-3400=5000 第二年 10000 6000 15 40000 10000 40 4.已知某公司连续两年的产销量、成本和售价等资料见表 项目 生产量(件) 销售量(件)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元/件) 固定性制造费用(元) 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元) 单位(元) 该厂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第一年为150000元,第二年为100000元,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要求:用利润差额简算法计算完全成本法的各年营业利润。

第一年的产销量绝对平衡,两种方法计算确定的营业利润相等,即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等于零,则:

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150000元

第二年期初存货为零,产量大于销量,有期末存货时,广义营业利润大于零,则: 简算法下的营业利润差额=40000÷10000×4000-0=16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100000+16000=116000(元)

5.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000件和140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000件和160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0.2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150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发生额为65000元,两年均为发生财务费用。

(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营业利润

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 单位:元 期间 项目 销售收入 减: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变动成本合计 贡献边际 减: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固定成本合计 营业利润 第一年 第二年 140000×5=700000 140000×3=420000 700000×5%=35000 420000+35000=455000 700000-455000=245000 150000 65000 150000+65000=215000 245000-215000=30000 160000×5=800000 160000×3=480000 800000×5%=40000 480000+40000=520000 800000-520000=280000 150000 65000 215000 280000-215000= 65000 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 单位:元 期间 项目 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生产成本 第一年 第二年 5×140000=700000 0 (3+150000÷170000)× 5×160000=800000 116471 (3+150000÷140000)× 可供销售的商品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营业成本合计 营业毛利 减:营业费用 营业利润 170000=660000 0+660000=660000 (3+150000÷170000)×30000=116471 660000-116471=543529 700000-543529=156471 65000+700000×5%=100000 156471-100000=56471 140000=570000 116471+570000=686471 (3+150000÷140000)×10000=40714 686471-40714=645757 800000-645757=154243 65000+800000×5%=105000 154243-105000=49243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法计算确定的营业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增加了26471元

(56471-30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471元(150000÷170000×30000)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

第二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比较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减少了15757元

(49243-65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了10714元(150000÷140000×10000)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结转到下一年度,同时期初存货吸收又释放了第一年的26471元(150000÷170000×30000)固定性制造费用,两个因素相抵后,使第二年营业利润减少了15757元(10714-26471)

6.已知:某公司按变动成本法核算的20X2年1月产品成本资料如下(该公司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单位产品成本50元,本期固定性制造费用30000元,期初存货数量500件,本期完工产品6000件,本期销售产品5500件,销售价格100元/件,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45000元。已知上期产品单位固定生产成本为5元

要求计算下列指标:

(1)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50+30000÷6000=55(元/件)

期末存货数量=500+6000-5500=1000(件)

期末存货成本=55×1000=55000(元) (2)完全成本法下的本期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5500×(100-55)-45000=202500元

7.已知: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产量分别为8000件和5000件,销售量分别为7000件和6000件。每件产品售价为50元,生产成本为:每件变动生产成本10元, 固定生产成本每件发生额为80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每件5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每年60000元。

要求:

(1) 分别按两种成本法计算产品单位成本

期间 项目 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 第二年 10 10+80000÷8000=20 10 10+80000÷5000=26 (2) 分别按两种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 单位:元

期间 项目 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产品成本 可供销售的商品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第一年 第二年 7000×50=350000 0 20×8000=160000 160000 20×(8000-7000)=20000 6000×50=300000 20000 26×5000=130000 20000+130000=150000 0 营业成本合计 营业毛利 减:营业费用 营业利润 期间 项目 销售收入 减: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变动成本合计 贡献边际 减: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固定成本合计 营业利润 期初存货 产量 销售量 期末存货 期间 项目 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加:期末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 减:期初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 完全成本法系的营业利润 160000-20000=140000 350000-140000=210000 7000×5+60000=95000 210000-95000=115000 第一年 150000 30000-150000=150000 6000×5+60000=90000 60000 第二年 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 单位:元 7000×50=350000 7000×10=70000 70000×5=35000 70000+35000=105000 350000-105000=245000 80000 60000 140000 245000-140000=105000 第一年 0 8000 7000 1000 第一年 300000 6000×10=60000 6000×5=30000 90000 210000 80000 60000 140000 70000 第二年 1000 5000 6000 0 第二年 (3) 分析两种成本计算的营业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并进行调整。 营业利润调整表 单位:元 105000 80000/8000×1000=10000 0 115000 70000 0 10000 60000 第四章 计算分析题

1.已知:A、B、C、D四家公司互不相关,在过去一年中他们的损益情况见表 损益资料 价值单位:元

公司 A B C D 销售收入 180000 300000 (5) 400000 变动成本 (1) 165000 (6) 260000 贡献边际率 40% (3) 30% (7) 固定成本 (2) 100000 80000 (8) 净利润(或净亏损) 12000 (4) —5000 30000 要求:填写表4—1中用编号表示的指标数值。

(1)108000 (2)60000 (3)45% (4)35000

(5)250000 (6)175000 (7)35% (8)110000

2.已知:某企业上个月的保本额为50000元,假定本月的固定成本增加5000元,其他指标不变,为实现保本,本月需要增加销售额8000元。 要求计算以下指标:

(1) 上个月的固定成本。

某期保本额=改期的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

上个月的保本额=50000=上个月的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

本月的保本额=50000+8000=(上个月的固定成本+5000)/贡献边际率 解上述连理方程组,则: 上个月的固定成本=31250元 (2) 贡献边际率。

根据上述方程组,可求得:贡献边际率=62.5% (3) 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1-贡献边际率=1-62.5%=37.5%

3.已知:某公司生产ABC三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198000元,三宗产品的有关资料见表4—2 相关资料

品种 A B C 销售量(件) 60 30 65 销售单价(元/件) 2000 500 1000 单位变动成本(元/件) 1600 300 700 (1) 用综合贡献边际发的加权平均法计算该厂的综合保本销售额及各产品的保本量。

价值单位:元 项目 A B C 合计 销售量 60 30 65 — 单价 2000 500 1000 — 单位变动成本 1600 300 700 — 单位贡献边际 400 200 300 — 贡献边际率 20% 40% 30% — 销售收入 比重 120000 15000 65000 200000 60% 7.5% 32.5% 100% 固定成本 — — — 19800 综合贡献边际率=60%×20%+7.5%×40%+32.5%×30%=24.75% 综合保本额=19800÷24.75%=80000(元) A产品的保本量=80000×60%÷2000=24(件) B产品的保本量=80000×7.5%÷500=12(件) C产品的保本量=80000×32.5%÷1000=26(件) (2)计算该公司的安全边际额和营业利润。 安全边际额=200000-80000=120000(元)

营业利润=(2000-1600)×60+(500-300)×30+(1000-700)×65-19800

或 =120000×24.75%=29700(元)

4.已知: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销售每件8元,月初月末产成品存货成本不变,总成本与销售额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月总成本=180+0.625*月销售额 (1)计算贡献边际率,保本量,销售100件产品时的安全边际销售量和目标营业利润为150元时的保利额。

以Y表示每月总成本,X表示每月的销售量,故总成本与销售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180+0.625×8X=180+5X a=180 b=5

产品贡献边际率=(8-5)÷8×100%=37.5% 保本量=180÷(8-5)=60(件) 销售100件产品时

安全边际销售量=100-60=40件

目标利润为150元时

保利额=(180+150)÷37.5%=880元

(2)计算单位变动成本提高1元,售价应定为多少,才能保持原来的贡献边际率? 单位变动成本提高1元,即达到:5+1=6(元/件)

为保持原来的贡献边际率,单价应提高到:6÷(1-37.5%)=9.6(元/件) (3)如果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程度,单位变动成本可以下降10%,每月固定成本则上升85元,售价仍为8元,请计算此时的保本量和目标利润为120元时的保利额。 单位变动成本下降到:5×(1-10%)=4.5(元/件)

固定成本上升到:180+85=265元

贡献边际率=(8-4.5)÷8×100%=43.75% 保本量=265÷(8-4.5)=76(件) 当目标利润为120元时

保利额=(120+265)÷43.75%=880元

5.已知:某公司只产销一种产品,本年度的销售总收入为150000元,净利润为12000元。按该公司的计划,下年度销售量将减少10%,销售量下降后,该公司净利润将下降75%。假定下年度的销售单价仍维持40元不变,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也不变。 要求计算下列指标:

(1) 本年度销售量和下年度的销售量降低额。

本年度销售量=150000÷40=3750(件)

下年度销售量降低数额=3750×10%=375(件) (2) 下年度的利润降低额。

利润降低额=12000×75%=9000(元) (3) 单位贡献边际和固定成本。 由于固定成本不变,则:

产品单位贡献边际=降低利润额÷销售量降低额=9000÷375=24(元/件) 固定成本=3750×24-12000=78000(元) (4) 下年度的保本量。

下年度保本点销售量=78000÷24=3250(件)

6.已知:甲产品单位售价为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1元,固定成本为450元。 (1) 计算保本量。

保本量=450÷(30-21)=50(件)

(2) 若要实现目标利润180元的销售量是多少?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450+180)/(30-21)=70(件) (3) 若销售净利润为销售额的20%,计算销售量。 设销售量为X,则有: 20%×30x=30x-21x-450 解之得:X=150(件)

(4) 若每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增加2元,固定成本减少170元,计算此时的保本点销售量。 就上列资料,若销售量为200件,计算单价应调整到多少才能实现利润350元。假定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不变。

保本量=(450-170)/(30-21-2)=40(件) 设单价为P,则:

350=200P-200×21-450 解之得:P=25(元)

所以单价应从30元调整到25元

7.某公司20X5年的简明利润表如下(单位:元); 销售收入 160000.

减:销售成本 120000(其中变动成本占60%) 销售毛利 40000

减:营业费用 50000(其中固定成本占50%) 净利润 —10000

经过分析发现,导致该公司亏损的原因是对产品的广告宣传不够,20X6如果能增加广告费4000元,可使销售量大幅度增加,就能扭亏为盈。 要求:

(1) 计算该公司20X6年保本额。

20X5年变动成本=120000×60%+50000×50%=97000元 20X5年固定成本=120000×40%+50000×50%=73000元

20X5年贡献边际率=(160000 -97000)/160000×100%=39.38% 20X6年保本额=(73000+4000)/39.38%=195531元

(2) 如果该公司20X6年计划实现利润14000元,计算其保利额。

20X6年保利额=(73000+4000+14000)/39.38%=231082(元)

8.已知:某公司生产和销售A、B两种产品,A产品的单价为5元,B产品的单价为2.50元;A产品的贡献边际率为40%,B产品的贡献边际率为30%,全月固定成本72000元。假定本月份A产品的预计销售量为30000件,B产品为40000件。 要求:

(1) 按综合贡献边际率法计算本月的综合保本额和A,B两种产品的保本量。 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5×3000+2.5×40000=250000(元) A产品的销售比重=150000/250000×100%=60% B产品的销售比重=100000/250000×100%=40% 加权贡献边际率=40%×60%+30%×40%=36% 综合保本额=72000/36%=200000(元)

A产品的保本量=200000×60%/5=24000(件) B产品的保本量=200000×40%/2.5=32000(件) (2) 计算企业的安全边际额和本月的预计利润。 安全边际额=250000-200000=50000(元)

本月计划利润额=30000×5×40%+40000×2.5×30%-72000=18000(元)

(3) 如果本月增加广告费9700元,可使A的销售量增加到40000件,而B的销售量下降

到32000件,请具体分析采取这一措施是否合算。

增加广告费后的预计利润=40000×5×40%+32000×2.5×30%-(72000+9700) =22300(元)

因为增加广告费后的预计利润比未增加广告费时的预计利润多了4300元(22300-18000),所以当应当采取这一措施。

(4) 根据上述第三项的有关数据,重新计算保本额。 销售总额=40000×5+32000×2.5=280000(元) A产品的销售比重=200000/280000×100%=71.4% B产品的销售比重=80000/280000×100%=28.6% 综合贡献边际率=40%×71.4%+30%×28.6%=37.14% 保本额=(72000+9700)/37.14%=219978(元)

第五章 计算分析题

1.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2005年1—12月份的销售量资料见表 月份 1 销售量10 (吨) 2 12 3 13 4 11 5 14 6 16 7 17 8 15 9 12 10 16 11 18 12 19 要求:分别按以下方法预测2006年1月份销售量。

(1) 平滑指数法(假设2005年12月份销售量预测数为16吨,平滑指数为0.3) 2006年1月的预测销售量=0.3*19+(1-0.3)*16=16.9(吨)

【某期预测销售量=平滑指数*前期实际销售量+(1-平滑指数)*前期预测销售量】 (2) 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 需要先列出修正计算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n=12 销售量Q 10 12 13 11 14 16 17 15 12 16 18 19 修正的t -11 -9 -7 -5 -3 -1 1 3 5 7 9 11 Qt -110 -108 -91 -55 -42 -16 17 45 60 112 162 209 t 121 81 49 25 9 1 1 9 25 49 81 121 2?Q=173 ?t=0 ?Qt=183 ?t2=572 a=∑Q/n=173/12=14.42

2

b=∑Qt/∑(t)=183/572=0.32

2006年1月的预测销售量=14.42+0.32*13=18.58(吨)

2.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本年销售量为20000件,固定成本为25000元,利润为10000元,预计下一年销售量为25000件(假设成本、单价水平不变)。 要求:预测下年的利润额。

根据已知条件,得:本年贡献边际=利润+固定成本=10000+25000=35000(元)

单位贡献边际=35000/20000=1.75(元/件) 下年预计贡献边际=1.75*25000=43750(元) 预计下年利润额=43750-25000=18750(元)

3.已知:某企业连续3年的有关资料见表 项目 年份 销售量(件) 单位贡献边际(元/件) 2003 12,000 50 2004 12,500 40 2005 12,000 55 固定成本(元) 300,000 350,000 400,000 要求: (1) 利用简化公式求2004和2005年的经营杠杆系数。

依据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出各年的贡献边际和利润: 2003年的贡献边际=50*12000=600000(元) 2003年的利润=600000-300000=300000(元) 2004年的贡献边际=40*12500=500000(元) 2004年的利润=500000-350000=150000(元) 2005年的贡献边际=55*12000=660000(元) 2005年的利润=660000-400000=260000(元) 2004年的经营杠杆系数=600000/300000=2 2005年的经营杠杆系数=500000/150000=3.33

(2) 预测2006年的经营杠杆系数。

预测的2006年的经营杠杆系数=660000/260000=2.54

(3) 假设2006年预计销售量变动率为5%,预测2006年的利润变动率和利润额。

预测的2006年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5%*2.54=12.7% 预测的2006年利润额=260000*(1+12.7%)=293020(元)

第六章 计算分析题 1.已知: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其中有一种变动成本率为80%的产品于2005年亏损了100万元,其完全销售成本为1100万元。假定2006年市场销路、成本水平不变。

要求:计算亏损产品2005年的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和贡献边际,并用指定的决策方法就以下不相关的情况为企业做出有关该亏损产品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1) 假定2006年企业与该亏损产品有关的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利用直接分析法作出2006

年是否继续生产该产品的决策。

利用直接分析法进行决策:

因为该亏损产品2005年的销售收入1000万元大于变动成本800万元,该亏损产品2005年的贡献边际200万元大于零,该亏损产品2005年的变动成本率80%小于1。 所以2006年应当继续生产该产品,否则企业将多损失200万元的利润。

(2) 假定2006年企业与该亏损产品有关的生产能力可用于临时对外出租,租金收入250

万元。计算相关方案的机会成本,并利用直接分析法做出2006年是否继续生产该产品的决策。

继续生产亏损产品的机会成本为250万元。 利用直接分析法进行决策:

因为该亏损产品2005年的贡献边际200万元小于机会成本250万元,所以2006年应当停止生产该产品,否则企业将多损失50万元的利润。 (3) 假定条件同(1),但企业已具备增产50%该亏损产品的能力,且无法转移。利用直

接分析法做出2006年是否应当增产改产品的决策,并利用差别损益分析法对决策结论进行验证。

利用直接分析法进行决策:

因为在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的情况下,只要不应当停产,就应当增产,所以应当增产该亏损产品。依题意,编制差别损益分析表如下

差别损益分析表 单位:万元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其中:增量成本 增产50% 不增产 差异额 1000×0.5=5000 400 800×0.5=400 差别损益 0 0 0 +500 +400 - +100 因为差别损益为+100万元,所以应当增产亏损产品,这样可以使企业多获得100万元的利润。

可见,差别损益分析法的决策结论与直接分析法的决策结论完全一致。 (4) 假定条件同(2),但企业已具备增产50%该亏损产品的能力,且无法转移。利用相

关损益分析法在增产该产品、不停产也不增产和停止生产该产品3个备选方案中做出决策。

依题意,编制相关损益分析表

相关损益分析表 单位:万元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其中:增量成本 机会成本 相关损益 增产50% 不增产也不停产 停产 1000×(1+0.5)=1500 1450 800×(1+0.5)=1200 250 +50 1000 1050 800 250 -50 0 0 0 0 0 增产方案的相关损益最大,为+50万元;其次是停产方案,为0;最次是不增产也不停产,为—50万元。因此应当增产亏损产品。

2.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全年最大生产能力为1200件。年初已按100元/件的价格接受正常任务1000件。该产品的单位完全生产成本为80元/件,固定生产成本为25000元。现有一客户要求以70元/件的价格追加订货。

要求:计算该产品的单位固定生产成本和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并考虑以下不相关的情况,用指定的方法为企业作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单位固定生产成本=25000/1000=25 元/件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80—25=55 元/件

(1) 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为200件,不追加专属成本,判断能否利用直接分

析法做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如果可以请作出决策。

判断:因为绝对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200件等于绝对剩余能力(=1200—1000),又不追加专属成本,所以可以断定符合利用直接分析法进行决策的条件。 利用直接分析法进行决策:

因为特殊价格70元大于单位变动生产成本55元,所以可以接受此项追加订货量。

(2) 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为200件,但因有特殊要求,企业需追加1000元专

属成本,利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

差别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其中:增量成本 机会成本 接受追加订货 拒绝追加订货 差异额 70×200=14000 12000 55×200=11000 1000 差别损益 0 0 0 0 +14000 +12000 — — +2000 因为差别损益指标为+2000元,所以应当接受此项追加订货,这可使企业多获得2000元的利润。

(3) 同(1),但剩余能力可用于对外出租,可获租金收入5000元,利用差别损益分析法

作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

依题意,编制差别损益表

差别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其中:增量成本 机会成本 接受追加订货 拒绝追加订货 差异额 70×200=14000 16000 55×200=11000 5000 差别损益 0 0 0 0 +14000 +16000 — — —2000 因为差别损益指标为—2000元,所以应当拒绝此项追加订货,否则将使企业多损失2000元的利润。

(4) 生育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为300件:因有特殊要求,企业需追加500元专属

成本,利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

依题意,编制差别损益分析表如下。

差别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其中:增量成本 机会成本 专属成本 接受追加订货 拒绝追加订货 差异额 70×300=21000 21500 55×200=11000 100×(300-200)=10000 500 差别损益 0 0 0 0 0 +21000 +21500 — — — —500 因为差别损益指标为—500元,所以应当拒绝接受此项追加订货,否则将使企业多损失500元的利润。

3.已知:某企业尚有一定闲置设备台时,拟用于开发一种新产品,现有A、.B两个品种可供选择。A产品的单价为1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件,单位产品台时消耗定额为2小时/件,此外,还需消耗甲材料,其单耗定额为5千克/件:B品种的单价为120元/个,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个,单位产品台时消耗定额为8小时/个,甲材料的单耗定额为4千克/个。假定甲材料的供应不成问题。

要求:用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作出开发哪个品种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依题意,受到限制的资源为设备台时,利用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作决策时,应比较开发不同品种的单位台时所创造的贡献边际指标大小:

生产A品种的单位台时贡献边际=(100—60)/2=20(元/台时) 生产B品种的单位台时贡献边际=(120—40)/8=10(元/台时)

因为生产A品种的单位台时贡献边际20大于生产B品种的单位台时贡献边际10,所以应当开发A品种。

注意:如果计算方单位甲材料所创造的贡献边际指标,则结论恰好相反,但甲材料不属于受到限制的资源,不能比较这个指标。

4. 已知:某企业每年生产1000件甲半成品。其单位完全生产成本为18元(其中,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为2元),直接出售的价格为20元。企业目前已具备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的能力,但每深加工一件甲半成品需要追加5元变动性加工成本。乙产成品的单价为30元。假定乙产成品的废品率为1%。

要求:请考虑以下不相关的情况,用差别损益法为企业做出是否深加工甲半成品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1) 深加工能力无法转移 依题意,编制差别损益分析表如下

差别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其中:加工成本 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成为乙产品 30×1000×80%×(1—1%)=23760 4000 5×1000×80%=4000 差别损益 直接出售甲半成品 差异额 20×1000×80%=16000 0 0 +7760 +4000 — +3760 决策结论:应当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品,这样可以使企业多获得利润3760元 (2) 深加工能力可用于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获得贡献边际4000元。 依题意,编制差别损益分析表

差别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其中:加工成本 机会成本 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成为乙产品 30×1000×80%×(1—1%)=23760 8000 5×1000×80%=4000 4000 差别损益 直接出售甲半成品 差异额 20×1000×80%=16000 0 0 0 +7760 +8000 — — —240 决策结论:应当直接出售甲半成品,否则会使企业多损失240元的利润。

(3) 同(1),如果追加投入4500元专属成本,可使深加工能力达到100%,并使废品

率降低为零。

依题意,编制差别损益分析表

差别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其中:加工成本 专属成本 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成为乙产品 30×1000=30000 9500 5×1000=5000 4500 差别损益 直接出售甲半成品 差异额 20×1000=20000 0 0 0 +10000 +9500 — — +500 决策结论:应当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这样可以使企业多获得500元的利润

5.已知:某企业每年需用A零件2000件,原由金工车间组织生产,年总成本为19000元,其中,固定生产成本为7000元。如果改从市场上采购,单价为8元/件,同时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加工B零件,可节约外购成本2000元。

要求:利用相关成本分析法为企业做出自制或外购A零件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依题意,编制相关成本分析表

相关成本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 变动成本 自制A零件 外购A零件 19000-7000=12000 8×2000=16000 机会成本 相关成本合计 2000 14000 — 16000 决策结论:应当安排自制A零件,这样可使企业节约2000元成本。

6.已知:某企业常年生产需用的B部件以前一直从市场上采购。已知采购量在5000件以下时,单价为8元/件;达到或超过5000件时,单价为7元/件。如果追加投入12000元专属成本,就可以自行制造该部件,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件。

要求:用成本无差别点法为企业做出自制或外购B部件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依题意,当B不见得需要量在0~5000件的范围内,自制方案的固定成本为12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件;外购方案的固定成本为0,单位变动成本为8元/件。当B部件的需要量大于或等于5000件时,自制方案的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均不变,但外购方案的单位变动成本改变为7元/件。

这就需要计算两个成本无差别点:

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1=(12000—0)/(8-5)=4000件 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2=(12000—0)/(7-5)=6000件 设B部件的实际需求量为X,则决策结论如下: 当0≤X<4000件时,应该外购; 当400006000件时,应该自制

当X=4000或6000时,自制或外购均可以。

7.已知:某公司只生产甲产品,甲产品产量为500件时的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直接材料20000元,直接人工110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1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管理及销售费用1800元。已知该公司计划实现30000元的目标利润。、

要求:

(1) 分别计算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和成本毛利率指标。

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20000+11000+12000+10000)÷500=106元/件 成本毛利率=【(30000+1800)/53000】×100%=60%

(2) 分别计算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成本贡献率指标。 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20000+11000+12000)÷500=86元/件 变动成本贡献率=【(30000+1800+10000)/43000】×100%=97.21%

(3) 分别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目标售价(最终结果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在完全成本法下:

按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的目标售价=106×(1+60%)=169.6元/件 在变动成本法下:

按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目标售价=86×(1+97.21%)=169.6元/件

8.已知:某企业拟定生产经营一种产品,预计的单位产品完全生产成本为70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60元/件,要求的销售毛利率为30%,生产阶段的贡献边际率为40%。

要求:分别按两种成本法计算模式下的收益比率定价法为该产品进行定价。 完全成本法下的价格=70÷(1-30%)=100元/件 变动成本法下的价格=60÷(1-40%)=100元/件

9.已知:某产品按每件10元的价格出售时,可获得8000元贡献边际,贡献边际率为20%,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7000件。 要求:计算单位变动成本,并分别根据以下不相关条件利用利润无差别点法作出是否调价的决策。单位变动成本=10×(1-20%)=8元/件

(1) 将价格调低为9元时,预计可实现销售9000件。 利润无差别点销量=8000÷(9-8)=8000件

因为最大生产能力7000件小于利润无差别点销量8000件,所以不应调低价格。

(2) 将价格调高为12元时,预计可实现销售3000件,相对剩余能力无法转移。 利润无差别点销量=8000/(12-8)=2000件

因为最大生产能力7000件和预计可实现销量3000件均大于利润无差别点销量2000件,所以应调高价格。

10. 某公司收到一份一次性的订单,要求订购其生产的一种产品K共2000件,出价为每件80元。该公司的生产能力尚有剩余,但是该产品装配起来比较复杂。与该产品有关的资料如下:

每件产品装配工时 4小时 每件需X零件 4个 每件需Y零件 4个

另需租用一台设备,租金为20 000元。 产品装配技术要求较高,目前装配工人的生产能力没有用足,但是该公司的政策是付全薪保留这批装配工人,因为预期目前开发中的新产品未来的需要量很高。装配工人的工资率为每小时5元。

其他产品的生产也需要使用X零件,零件X可随时采购,因而基本没有库存。Y零件有多余的库存10 000个,这些Y零件是根据某一次订单采购的,但这订单并未实现,公司正打算在跌价的情况下出售。有关X和Y零件的资料如下: X零件 Y零件 账面价值 4元 10元 重置成本 5元 11 可变现价值 3元 8元 间接制造费用按工时标准分配,其中,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每小时2元,固定制造费用预定分配率为每小时4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该公司作出是否接受这项订单的决策。 1. 该订单的相关单位变动成本: 直接材料费用 X零件(5元*4个) Y零件(8元*4个) 直接人工费用 变动的制造费用(2元*4小时) 合计: 20 32 — 8 60 【X无库存故用重置成本,Y有库存故用可变现成本】 2.采用相关损益分析法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 变动成本 专属成本 相关成本合计 相关损益 接受 2000*80=160 000 60*2 000=120 000 20 000 140 000 20 000 0 0 0 放弃

第二份

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

1.A企业为只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2011年各月的电费支出与产量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产量(件) 1200 900 1350 1500 1200 1650 1500 1500 1350 1050 1800 1800 电费(元) 5000 4250 5625 5625 5375 6875 6150 6300 5800 4875 7200 7250 要求:(1)试分别用高低点法和回归直线法对电费这一混合成本进行分解。

(2)根据回归直线法分解结果预测2012年1月的电费支出,假定2012年1月计划产量为1700件。

1.解:(1)采用高低点法对电费进行分解:低点(x1=900,y1 =4250),(x2=1800,y2 =7250)则

b = (y2 – y1) / (x2– x1) = (7250 – 4250) / (1800 – 900) = 3.333 a = y1 – bx1 = 4250 – 3.333×900 = 1256

混合成本的数学模型为:y=1256+3.333x

(2)采用回归直线法电费进行分解,列表计算如下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n b??产量(件) 电费(元) x 1200 900 1350 1500 1200 1650 1500 1500 1350 1050 1800 1800 y 5000 4250 5625 5625 5375 6875 6150 6300 5800 4875 7200 7250 xy 6000000 3825000 7593750 8437500 6450000 11343750 9225000 9450000 7830000 5118750 12960000 13050000 x2 1440000 810000 1822500 2250000 1440000 2722500 2250000 2250000 1822500 1102500 3240000 3240000 ∑x=16800 ∑y=70325 ∑xy=101283750 ∑x2=24390000 ? ??16800?70325??12?101283750?3.25 ?12?24390000?16800?168007032516800 ??3.25??1310.42?a?y?bx? ?1212混合成本的数学模型为:y=1310.42+3.25x

?xy??x?yn?x?(?x)222012年1月的电费为: y=1310.42+3.25 ×170=6835.42(元)

2.某企业最近3年只生产一种甲产品,第1~3年每年的生产量(基于正常生产能力)都是8000件,而销售量分别为8000件、7000件和9000件。第1年年初无存货。甲产品每件售价12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5元,固定性制造费用24000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总额25000元。要求:根据资料,不考虑税金,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各年税前利润。

解:列表计算如下:

项目 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贡献毛益 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和销售费用 固定成本小计 税前利润 完全成本法下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 当期产品成本 可供销售产品 期末存货 销售成本 毛利 管理和销售费用 税前利润 第1年 200000 90000 110000 20000 50000 70000 40000 200000 0 110000 110000 11000 90000 40000 50000 第2年 200000 90000 110000 20000 50000 70000 40000 200000 0 128000 128000 21333 106667 93333 50000 43333 第3年 200000 90000 110000 20000 50000 70000 40000 200000 21333 92000 113333 113333 93333 50000 36667 合计 600000 270000 330000 60000 150000 210000 120000 600000 330000 330000 270000 150000 120000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三、计算题

1、某公司只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2011年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变动成本总额为60000元,共获得税前利润18000元,若该公司计划2012年维持单价不变,变动成本率仍维持2011年的40%不变。(变动成本率=1-贡献毛益率=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 要求:(1)计算该企业2012年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2)若2012年的计划销售量比2011年提高8%,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 解:(1)依题目意有:单位变动成本VC=50,变动成本总额为60000,利润P=18000元 则销售量Q为:Q=变动成本总额为÷单位变动成本=60000÷12=5000 而销售价格SP=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12÷40%=30(元)

因此固定成本FC=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销售利润=(30-12)×50000-18000=72000 2012年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 – 单位变动成本) =72000÷(20-12)=4000

(2) V?(SP?VC)5000?(30?12)销售量的敏感系数???5若2012年的计划销售量比2011年提高P8%,获得税前利润为:18000

税前利润=2011年税前利润+2011年税前利润×利润增长百分比×销售量敏感系数 =18000+18000×8%×5=25200(元)

或税前利润=(销售价格 – 单位变动成本)×2012年销售量 – 固定成本 =(30-12)×5000×(1+8%)-72000=25200(元)

2.甲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当年有关数据如下:销售产品4000件,产品单价80元,单位变动成本成本50元,固定成本50000元,实现利润70000元。计划年度目标利润100000元。 要求:(1)计算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2)计算销售量、销售单价的敏感系数。

解:依题目意有:固定成本FC=50000元,基期销售量Q=4000件,产品单价SP=80元,单位变动成本VC=50元,基期利润P=70000元,目标利润Pt =100000元。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为Vt:

Vt= (Pt+FC)/(SP-VC)=(100000+50000)÷(80-50)=5000(件)

V?SP4000?80

单价的敏感系数???4.57 P70000 V?(SP?VC)4000?(80?50)销售量的敏感系数???1.71 P70000 FC?50000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0.71 P70000 V?VC4000?50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2.86 P70000第四章 经营预测

1.中发公司近8年的资金需用总量和销售收入的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年份 符号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合计 销售收入 x 430 420 445 500 520 540 580 600 资金需用量 y 270 260 275 290 330 342 360 375 如果中发公司2010年销售收入预测值为700万元,试用直线回归法预测2010年企业的资金需用量。

解:列表计算如下: 年份 符号 2002 2003 2004 销售收入 资金需用量 x 430 420 445 y 270 260 275 xy 116100 109200 122375 x2 184900 176400 198025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合计 500 520 540 580 600 290 330 342 360 375 145000 171600 184680 208800 225000 250000 270400 291600 336400 360000 ∑x =4035 ∑y =2502 ∑xy =1282755 ∑x2=2067725 ?nxy?xy ?b?nx2?(x)2 ? ??4035?2502??12?1282755?0.639 ?12?2067725?4035?1403525024035 ?a?y?bx??0.639???9.546?1212 ?资金需用总量和销售收入的回归方程为:y=-9.546+0.639x

中发公司2010年销售收入预测值为700万元,预测2010年企业的资金需用量为。 y=-9.546+0.639x= y=-9.546+0.639×700=437.754(万元)

2.中盛公司2010年的销售额为1000000元,这已是公司的最大生产能力。假定税后净利占销售额的4%,计40000元,已分配利润为税后净利的50%,即20000元。预计2011年销售额可达1500000元,已分配利润仍为税后净利的50%。中盛公司201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中盛公司资产负债表

2010年12月31日 单位:元 ?????资 产 货币资金 应收账款 存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资产总计 20 000 170 000 200 000 300 000 110 000 800 000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应付账款 短期借款 长期借款 股本 未分配利润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150 000 30 000 200 000 400 000 20 000 800 000 要求:根据上述所提供的资料,预测中盛公司2011年的资金需要量。

解: 列表计算如下:

预计资产负债表 项 目 一、资产 货币资金 应收账款 2010年末资产负债表 20000 170000 2010年销售百分比(%) 2% 17% 2010年末资产负债表 30000 255000 存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资产总额 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应付账款 短期借款 长期借款 负债合计 实收资本 未分配利润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可用资金总额 需筹措的资金 合计 200000 300000 110000 800000 150000 30000 200000 380000 400000 20000 800000 20% 30% 不变动 15% 不变动 不变动 不变动 变动 300000 450000 110000 1145000 225000 30000 200000 455000 400000 50000 905000 905000 240000 1145000 预测中盛公司2011年的资金需要量= 240000(元) 。 第五章 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及基本方法

1.某企业现有设备生产能力是30000个机器工时,其利用率为80%,现准备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A,B或C,三种产品的资料如下表所示。 项 目 单位产品定额工时(小时) 单位销售价格(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A产品 2 15 5 B产品 3 25 15 C产品 5 35 20 另外,在生产C产品时,需增加设备2000元,假设三种产品受市场销售不受限制。 要求:利用贡献毛益分析法进行决策。

解:该企业剩余生产工时=30000×20%=6000(小时),列表计算如下: 项目 最大产量(件) 单位销售价格(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单位贡献毛益(元) 贡献毛益总额(元) 专属成本(元) 剩余贡献毛益总额(元) 单位产品定额工时(小时) 单位工时贡献毛益总额(元) 生产A产品 6000/2=3000 15 5 10 30000 2 5 生产B产品 6000/3=2000 25 15 10 20000 3 3.33 生产C产品 6000/5=1200 35 20 15 18000 2000 16000 5 3 从计算结果可知,A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和单位工时贡献毛益额为最大,.决策:最优方案为生产A产品.

2.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有两种工艺方案可供选择,其中A方案固定成本总额为500000元,变动成本为400元,B方案固定成本总额为300000元,变动成本为500元。 要求:(1)计算成本无差别点的产量。

(2)若既定产量为3000件,应采用哪一种工艺方案? 解:设产量为x,

则A方案的总成本为:y1=500000+400x 则B方案的总成本为:y2=300000+500x

则成本无差别点的产量为A、B两方案成本相等,则 x=(500000-300000)÷(500-400)=2000(件) 若既定产量为3000件时:

则A方案的总成本为:y1=500000+400×3000=1700000(元) 则B方案的总成本为:y2=300000+500×3000=1800000(元) 决策:选用A方案。 第六章 经营决策 三、计算题

1.某厂生产A产品,其中零件下年需18 000个,如外购每个进价60元。如利用车间生产能力进行生产,每个零件的直接材料费30元,直接人工费20元,变动制造费用8元,固定制造费用6元,合计64元。该车间的设备如不接受自制任务,也不做其他安排。 要求:决策下年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解:列表计算如下:

自购和外购成本对比表 单位:元 项目 外购成本 自制变动成本 自制利益 60×18000=1080000 (30+20+8)×18000=1044000 1080000-1044000=36000 计算结果表明,选择自制方案有利,比外购方案减少成本36000元.。

2.某企业生产A产品,其中半成品原来对外销售,现根据生产能力和市场需要,计划将半成品进一步加工成成品对外销售,另外继续加工需向银行借款买设备,年折旧费为30 000元,利息费为22 500元,其他资料如表1所示。 表1单位:元项 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半成品604220 000成品1007818 000要求:对企业计划做出决策。 解:列表计算如下:

收入和成本差量对比分析表 方案1半成品直接出售 项目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 金额 80 42 20000 方案2半成品加工成成品出售 项目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 新追加的费用 金额 100 78 18000 52500 销售收入 相关成本总计 方案2与方案1的差量收入 方案2与方案1的差量成本 方案2与方案1的差量收益 1200000 销售收入 1800000 78×18000+52500=1456500 600000 616500 -16500 840000 相关成本总计

决策:应选择将半成品出售方案。

3、某企业计划生产A零件3 600件,每天可生产40件,领用30件,每批调整准备成本为200元,每件产品储存成本为5元。

要求:试计算最佳产品批量和批次以及最佳批量点的成本。 解:(1)最佳经济生产批量Q* 为:

2AS2?3600?200 Q*???1073(件)Y30 C(1?)5?(1?)X40

(2)最优批次=A ÷Q*=3600 ÷1073=3.36(次) (3)最佳批量点的成本

Y30)?1342(元) T*?2ASC(1?)?2?3600?200?5?(1?X40

4.某企业本年度计划生产甲产品2000台,销售单价为2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40元,现有一公司向企业发出订单,要求订货500台,订单报价170元/台。 要求:就下列各种情况分别作出是否接受此订货的决策。

(1)如果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为2200台,剩余能力无法转移,且追加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2)如果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为2500台,且追加订货不需要使用某种设备,该设备的使用成本为2000元;若不接受追加订货,则该部分剩余能力可以出租,可得租金5000元。 (3)如果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为2400台,且追加订货不需要使用某种设备,该设备的使用成本为3000元;若不接受追加订货,则该部分剩余能力可以出租,可得租金4000元。 4、解:

(1)因减少正常销售而损失的 贡献毛益=300×(200-140)=18000(元) 因为:

因减少正常销售而损失的贡献毛益18000?140??176(元)特别订货数量500

因减少正常销售而损失的贡献毛益特别订货价格?170(元)?单位变动成本??176(元)特别订货数量决策:不接受特别订货。 (2)因为

新增的专属设备?租金收入2000?5000单位变动成本??140??154(元)特别订货数量500

新增的专属设备?租金收入特别订货价格?170(元)?单位变动成本??154(元)特别订货数量决策:接受特别订货。 单位变动成本?(3)因减少正常销售而损失的 贡献毛益=100×(200-140)=6000(元)因为

单位变动成本?新增的专属设备?租金收入?因减少正常销售而损失的贡献毛益特别订货数量3000?6000?4000 ?140??166(元)500特别订货价格?170(元)?166(元)决策:接受特别订货。

第七章 存货决策 三、计算题

1、某供应商销售甲材料时,由于运输原因,只接受300件整数批量的订单(如300件、600件、900件等),不接受有零数的订单(如500件)。某公司全年需用量2 000件,每次订货成本为120元,每件年储存成本为3元。要求:(1). 计算不考虑订单限制时的经济订购批量。(2). 计算最佳订购量。

解: (1)计算没有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购批量

经济批量Q*?

(2)订购量为300件年成本合计

订购成本=(2000/300)×120=800(元) 储存成本=(300/2)×3=450(元) 年成本合计=1250元)

(3)订购量为600件年成本合计

订购成本=(2000/600)×120=400(元) 储存成本=(600/2)×3=900(元) 年成本合计=1300元)

2PA2?2000?120??400(件)C3决策:订购批量限制的最佳是每次订购300件.

2、某公司全年需用A零件30 000件,每次订购费用为1 000元,每件A零件全年储存成本为6元,零售价每件60元,资本成本率15%。供应商为扩大销售,现规定如下: 订购单位数(件) 0~1999 折扣(元/件) 无折扣 2000~4999 1 5000~9999 1.5 10000以上 2 要求:(1)计算不考虑订单限制时的经济订购批量。(2)计算最佳订购量。 解:(1)计算没有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购批量 2PA2?30000?1000经济批量Q*???2000(件)

C6?60?15%

于是,该公司的最优订购量应是2000件,或是5000件、10000件。 (2)订购量为2000件年成本合计

订购成本=(30000/2000)×1000=15000(元)

储存成本=(2000/2)×(6+59×15%)=14850(元) 放弃折扣=30000×(2.5-1)=45000(元)

年成本合计=15000+13850+45000=74850(元) (3)订购量为5000件年成本合计

订购成本=(30000/5000)×1000=6000(元)

储存成本=(5000/2)×(6+58.5×15%)=36937.5(元) 放弃折扣=30000×(2.5-1.5)=30000(元) 年成本合计=72937.5(元)

(3)订购量为10000件年成本合计

订购成本=(30000/10000)×1000=3000(元)

储存成本=(10000/2)×(8+57.5×15%)=73500(元) 放弃折扣=30000×(3-3)=0(元) 年成本合计=76500(元)

由上计算可知,订购量为5000件时,成本总额最低,所以最佳订购量为5000件。

3、某公司每年需用A零件250 000千克,每次订货成本为1 080元,每千克全年储存成本为0.6元。该公司目前仓库最大储存量为25000千克。考虑到业务发展需要,已与其他单位达成意向租用一可存储20000千克A材料的仓库,年租金 3500元。要求:进行最优存储的决策。. 解:(1)计算没有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购批量 2PA2?250000?1080经济批量Q*???30000(千克)

C0.6(2)计算不受任何限制的年度成本合计

T*?2APC?2?250000?1080?0.6?18000(元)

(3)接受约束条件(租用仓库3500元)下经济订购批量下的年度总成本. T=T*+3500=21500(元)

(4)计算订购25000件时(不租用仓库)的年度成本合计 订购成本={2500000/25000} ×1080=10800(元) 储存成本={25000/2} ×0.6=7500(元) 年度成本合计=10800+7500=18300 (元)

决策:订购批量25000件时(不租用仓库)为的最佳决策. 第十一章 全面预算 三\\计算题

1.C公司为一般纳税人,购销业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只生产一种产品。相关预算资料如下:

资料一:预计每个季度实现的销售收入(含增值税)均以赊销方式售出,其中60%在本季度内收到现金,其余40%要到下一季度收讫,假定不考虑坏账因素。部分与销售预算有关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项目 预计销售收入 增值税销项税额 预计含税销售收入 期初应收帐款 一季度 * * 117000 208000 二季度 100000 17000 (B) * 三季度 110000 (D) * * 四季度 * * 128700 * 第一季度销售当期收入 第二季度销售当期收入 第三季度销售当期收入 第四季度销售当期收入 经营现金收入合计 (A) * (C) 117000 * 124020 (E) 128700 说明:上表中“*”表示省略的数据。 参考答案:

(1)A=70200(元),B=117000(元),C=70200(元),D=18700(元),E=77220(元) 【解析】

A=第一季度销售当期收现额=117000*60%=70200(元)

B=第二季度预计含税销售收入=100000+17000=117000(元) C=第二季度销售当期收现收入=117000*60%=70200(元) D=第三季度增值税销项税额=110000*17%=18700(元) E=第四季度销售当期收现额=128700*60%=77220(元)

2.A公司是一家小型玩具制造商,2009年11月份的销售额为40万元,12月份销售额为45万元。根据公司市场部的销售预测,预计2010年第一季度1~3月份的月销售额分别为50万元、75万元和90万元。根据公司财务部一贯执行的收款政策,销售额的收款进度为销售当月收款的60%,次月收款30%,第三个月收款10%。

要求:

(1)测算2010年2月份的现金收入合计。 (2)测算2010年3月份应收账款余额。 【答案】(1)2月份现金收入合计=45×10%+50×30%+75×60%=64.5(万元) (2)3月份应收账款余额=75×10%+90×40%=43.5(万元)

第三份

1、利用高低点法进行混合成本的分解

相关知识点:高低点的确定以业务量x为标准,

不管是高点,还是低点,都满足y=a+bx,这样该题目就变成计算求b和a。

2、利用本量利公式计算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变化,贡献毛益率不变,价格将怎样变化。 相关知识点: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3、利用公式进行材料及人工成本差异计算 相关知识点: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产量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实际产量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实际价格x实际用量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标准价格x标准用量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实际价格-直接材料标准价格)x实际产量直接材料实际用量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材料标准价格x(实际产量直接材料实际用量-实际产量直接材料标准用量)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产量直接人工实际成本-实际产量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工资差异率+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直接人工实际成本=实际工资率x实际工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标准工资率x标准工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实际工资率-直接人工标准工资率)x实际产量直接人工实际工时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标准工资率x(实际产量直接人工实际工时-实际产量直接人工标准工时)

4、用两种成本方法计算成本、贡献毛益、营业利润等相关指标。

相关知识点:完全成本法是财务会计系统(包括成本会计)的采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是对成本会计原先所学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一些方法的统称。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系统的采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两种方法存在很多不同,我们从计算的角度,需要大家掌握以下这点不同:两种方法的产品成本及期间费用的构成内容不同,即两种方法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这些成本项目到底是计入产品成本还是计入期间费用,做法是不同的的。

如何理解产品成本:这里的产品是广义的,包括销货(已销售掉的)、存货(已完工但尚未销售的、在产品等)。产品成本的归属期有两种可能,也就是说期末有两种去向:第一,是随销货以销货成本的形式计入当期利润表;第二,是随存货以存货成本的形式计入当期资产负债表,递延到下期。即产品成本中,只有销货成本部分计入当期利润表。

如何理解期间费用:期间费用的归属期只有一个,即在发生的当期全额计入当期利润表。

因此,如果两种方法中,产品成本及期间费用的构成内容不同的话,则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利润也可能是不同的。

完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的构成内容:非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变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的构成内容:固定性制造费用(即固定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归纳下,这两种方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归类不同,而对别的项目的归类是一样的(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都是划分到产品成本,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都是划分到期间费用)。 利润上的差额具体是多少呢:利润是销量、单价、各项成本的结果。两种方法下,销量和单价一致;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都是划分到产品成本,在两种方法中都是只有销货部分计入当期利润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都是划分到期间费用,在两种方法中都是全额计入当期利润表)。因此影响利润不同的因素只有是固定性制造费用。

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归到“产品成本”中,因此只有销货部分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当期利润表;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归到“期间费用”中,因此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额计入当期利润表。所以两种方法就可能会有利润上的差额。

5、单一品种下如何计算保本点,各相关项目变化对保本点的影响,多品种情况下计算保本点 相关知识点:

单一品种的保本点有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两种形式。多品种的保本点只有保本销售额一种形式。 单一品种条件下的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

单一品种条件下的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

结合教材P49例3-5、3-6、3-7、3-8

6、利用本量利公式计算贡献毛益、变动成本率、利润等 相关知识点:

本量利基本关系式:营业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固定成本=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贡献毛益率×销售收入总额 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贡献毛益总额/销售量=贡献毛益率×单价 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

归到产品成本 归到期间费用 归到期间费用 归到期间费用 完全成本法的处理 归到产品成本 变动成本法的处理 归到产品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单价 贡献毛益率=1-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贡献毛益率=1

11、用净现值法判定长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需考虑所得税) 相关知识点:

不考虑所得税情况下,每年现金流量的发生遵从以下规律:

建设期某点的净现金流量=—该点发生的原始投资额(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入) 经营期某点净现金流量=销售收入—经营成本 或=税前利润 +折旧

经营期终结点净现金流量=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残值+流动资产回收额 或=税前利润+折旧+固定资产残值+流动资产回收额

考虑所得税下,每年现金流量的发生遵从以下规律: 建设期某点的净现金流量=—该点发生的原始投资额

经营期某点净现金流量=销售收入—经营成本-所得税 或=税后利润 +折旧

经营期终结点净现金流量=销售收入—经营成本-所得税+固定资产残值+流动资产回收额

或=税后利润+折旧+固定资产残值+流动资产回收额

注:经营成本又被称为付现成本,其金额= 总成本-非付现成本(主要指固定资产折旧额) n净现值??(第t 年的净现金流量*第t年的复利现值系数)

t?0

某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则该项目具备可行性。

资金在不同时间点上价值量的差额。不同时点上的资金不能直接进行比较。计算方法有复利终值和复利现值、年金终值和年金现值。

复利是一次性收付款项,要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逐期滚算,俗称“利滚利”。 复利终值是按复利计算的某一特定金额在若干期后的本利和。

复利现值是指为取得将来一定本利和,那么现在所需要的本金是多少?

年金是指每隔相同时间就发生相等金额的系列收支款,例如每个月的基金定投形式。这里我讲的是普通年金(每期期末首付等额款项的年金)。

普通年金终值,相当于零存整取中的能拿到的本利和。

普通年金现值,相当于整存零取中的每期能拿到的相等金额的款项。 12、用内部收益率法,判定长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内插法)

相关知识点:内部收益率,由称内含报酬率,是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在项目计算期内预期可达到的报酬率,即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

进行投资决策时,采用内含报酬率评价方案是否可行的标准:投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大于等于要求的资本成本,则接受投资方案;否则,拒绝方案。

计算题:

1、利用高低点法进行混合成本的分解

例题1.某企业2008年上半年个月的甲产品制造费用与相关产量的历史资料如下: 项目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4200 5500 5000 6000 6600 5300 销售量(件) 制造费用(元) 100000 130000 125000 150000 148000 128000 求:用高低点法对制造费用进行分析,以便于公司对各类成本进行控制。 解:高点(6600,148000) 低点(4200,100000)

b=(148000-100000)/(6600-4200)=48000/2400=20元/件

将b=20元/件带入代点或低点

a=148000-6600x20=16000元 或 a=100000-4200x20=16000元 成本模型为y=16000+20x

从案例分析所得,制造费用中固定部分为16000元,变动部分为20x

例题2.某公司2009年2、3几度个月的维修工时和维修费等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7月份 8月份 9月份 合计 850 960 600 1000 900 950 5260 维修工时(小时) 维修费用(元) 2200 2750 2000 2800 2500 2700 14950 求:(1)采用高低点法对维修费进行成本性态并建立成本模型 (2)假如10月份预计发生维修工时1100小时,预计10月的维修费是多少 解:(1)高点(1000,2800) 低点(600,2000) b=(2800-2000)/(1000-600)=800/400=2元/小时 将b=2元/件带入代点或低点

a=2800-1000x2=800元 或 a=2000-600x2=800元 成本模型为y=800+2x

从案例分析所得,维修费用中固定部分为800元,变动部分为2x (2)y=800+2x=800+2x1100=3000元

例题3:某家电公司是一家生产小型冰箱的企业,该公司近5各月的产销量及成本水平如下: 项目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7月份 产量(台) 125 100 150 180 200 总成本(元) 137500 120000 157500 175000 194000 求:如果8月份预计产销量为220件,才用高低点法预测8月份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保留整数) 解:高点(200,194000) 低点(100.120000)

b=(194000-120000)/(200-100)=74000/100=740元/台 将b=740元/台带入代点或低点

a=194000-200x740=46000元 或 a=120000-100x740=46000元 成本模型为y=46000+740x

从案例分析所得,制造费用中固定部分为46000元,变动部分为740x 8月份的总成本=46000+740x220=208800元 单位成本=208800/220=949元/台

2、利用本量利公式计算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变化,贡献毛益率不变,价格将怎样变化。

例题:某家具生产企业产销一种桌子,本月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项目 金额(元) 单位售价 100 单位变动成本 直接材料 40 直接人工 20 变动性制造费用 5 单位贡献毛益 35 求:(1)若某月销售额为80000元时可以保本,则当月固定成本总额是多少? (2)若直接材料增加32.5%,要维持目前贡献毛益率,则单位售价应提高多少? 解::(1)贡献毛益率=35/100x100%=35% 固定成本总额=80000x35%=28000元

(2)单价=(40x1.325+20+5)/(1-35%)=120元 120-100=20元

单位售价应提高20元,才能维持目前的贡献毛益率。 3、利用公式进行材料及人工成本差异计算 例题1:

成本项目 标准价格 标准用量 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 0.5元/公斤 8公斤/件 4元/公斤 直接材料实际单价0.6元/公斤,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消耗材料2500公斤。 求:(1)计算该企业生产甲产品所耗用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及标准成本及其总差异 (2)计算该企业生产甲产品所耗用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及其总差异。 解:(1)实际成本=0.6x2500=1500元

标准成本=0.5x8x400=1600元 总差异=1500-1600=-100元

(2)价格差异=(0.6-0.5)x2500=250元

数量差异=(2500-8x400)x0.5=-350元 总差异=250+(-350)=-100元

例题2: 成本项目 数量标准 价格标准 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 3小时 5元/小时 15元/件 如上表资料,假设ABC公司2009年1月份生产甲产品100件,世纪公司用量为400小时,实际工资分配率为4元/小时。要求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解:直接人工成本差异=400x4-5x3x100=100元 其中: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4-5)x400=-40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5x(400-3x100)=500元

4、用两种成本方法计算成本、贡献毛益、营业利润等相关指标。

例题1:某企业某产品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5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为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4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1000元。期初存货量为0,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40元。 要求:按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1)单位产品成本;(2)期间费用;(3)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 解:完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单位直接材料+单位直接人工+单位制造费用=10+5+7+4000/1000=26元 2)期间费用=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600×4+1000=3400元 3)销货成本=26×600=15600元

4)营业利润=营业收入-销货成本-期间费用=40×600-15600-3400=5000元 变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单位直接材料+单位直接人工+单位变动制造费用=10+5+7=22元 2)期间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4000+600×4+1000=7400元 3)销货成本=22×600=13200元

4)营业利润=营业收入-销货成本-期间费用=40×600-13200-7400=3400元 或贡献毛益总额=40×600-(13200+600×4)=8400元

营业利润=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8400-(4000+1000)=3400元

例题2:某企业研制新型号的饮水机,年产量40000台,单位变动成本80元,全年共发生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00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600000元,本年共出售饮水机24000台,每台售价120元。 求: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确定该企业本年度的营业利润 解:完全成本法:

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24000x120-(80+200000/40000)x24000=840000元 营业利润=销售毛利-期间费用=840000-600000=240000元 变动成本法: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24000x120-24000x80=960000元 营业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960000-(200000+600000)=160000元

例题3:某玩具生产企业本月消耗各项费用如下:直接材料5000元,直接人工3000元,变动制造费用为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2000元,变动销售管理费用为900元,固定销售管理费用为500元。期月初无存货,本月产量为10000件,销量为9000件,单位销价为1.5元。 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下列指标

(1) 单位产品成本(2)月末存货成本(3)本月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 解:变动成本法下:

(1) 单位产品成本=(5000+3000+2000)/10000=1元/件 (2) 月末存货成本=1x1000=1000元

(3) 本月销货成本=1x9000+900=9900元

(4) 营业利润=9000x1.5-9900-2000-500=1100元 完全成本法下:

(1) 单位产品成本=(5000+3000+2000+2000)/10000=1.2元/件 (2) 月末存货成本=1.2x1000=1200元 (3) 本月销货成本=1.2x9000=10800元

(4) 营业利润=9000x1.5-10800-900-500=1300元

5、单一品种下如何计算保本点,各相关项目变化对保本点的影响,多品种情况下计算保本点 例题1:某企业是生产服装的企业,本月销售30000件,单价300元,单位变动成本200元,固定成本1000000元。

求:(1)计算该企业本月的保本点。

(2) 若企业为了促进销售力度,将单价下调20%,则需要销售多少件服装才能保本? 解:(1)保本量=1000000/(300-200)=10000件 保本额=10000x300=3000000元

(2)保本量=1000000/(300x80%-200)=25000件

例题2:某企业2008年只生产一种产品,年销售收入为2000万元,营业利润300万元,变动成本率60%。 求:(1)计算该公司2008年固定成本总额

(2)假设2009年该公司只追加40万元的广告费,其它条件不变,计算2005年保本销售额。

解:(1)2008年的变动成本=2000x60%=1200万元 2008年的固定成本总额=2000-1200-300=500万元 (2)保本销售额=(500+40)/(1-60%)=1350万元

例题3:某玩具企业2009年产销A、B两种毛绒玩具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A产品40元,B产品25元,贡献毛益率分别为:A产品40%,B产品60%,本月固定成本总额144000元。本年产销A产品7500件,B产品4000件。

求:(1)计算企业综合贡献毛益率 (2)计算A、B产品保本销售额

解:(1)本月预计两种产品的销售额=40x7500+25x4000=400000元 A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40x7500/400000=75% B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25x4000/400000=25% 综合贡献毛益率=40%x75%+60%x25%=45% (2)综合保本销售额=144000/45%=320000元 A产品的保本销售额=320000x75%=240000元 B产品的保本销售额=320000x25%=80000元

6、利用本量利公式计算贡献毛益、变动成本率、利润等

例题:某电器公司是一家生产制冷风扇的企业,本月销售制冷风扇400台,每件单价1500元,单位变动成本1200元,固定成本总额45000元。

求:(1)计算该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与贡献毛益总额 (2)计算该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率与变动成本率 (3)计算该产品的营业利润

解:(1)单位贡献毛益=1500-1200=300元 贡献毛益总额=300X400=120000元

(2)贡献毛益率=120000/(400x1500)x100%=20% 变动成本率=1-20%=80%

(3)营业利润=120000-45000=75000元

7、预测销售量(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例题:ABC企业2008年7-12月份的某产品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ABC企业某产品销售量资料 月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 销售量(件) 900 1000 1000 1100 1100 1200 6300 权数 0.1 0.1 0.15 0.15 0.2 0.3 1 求:(1)应用算术平均法预测2009年1月份的销售量 (2)应用加权平均法预测2009年1月份的销售量 (3)应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09年1月份的销售量(设平滑系数α=0.6,2008年7月份销售量预测值为940件)

解:(1)算术平均法:

2009年1月份的销售量=∑各月销售量/6=6300/6=1050件 (2)加权平均法:

2009年1月份的销售量=∑(各月销售量x各期对应权数)/∑各期权数=1085件 (3)指数平滑法:

2008年8月预测值=0.6x900+0.4x940=916件 2008年9月预测值=0.6x1000+0.4x916=966.4件 2008年10月预测值=0.6x1000+0.4x966.4=986.56件 2008年11月预测值=0.6x1100+0.4x986.56=1054.624件 2008年12月预测值=0.6x1100+0.4x1054.624=1081.8496件 2009年1月预测值=0.6x1200+0.4x1081.8496=1152.73984

8、根据已知条件,判定开发哪种新产品

例题: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40000机器小时,尚有20%的剩余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准备开发新产品,有甲、乙、丙三种新产品可供选择,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 甲 乙 丙 预计售价 100 60 30 预计单位变动成本 50 30 12 单件定额机时 40 20 10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作出开发哪种新产品的决策。 解:以贡献毛益分析法为例

产品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单价 100 60 30 单位变动成本 50 30 12 单位贡献毛益 50 30 18 单件定额机时 40 20 10

单位资源贡献毛益 50?40=1.25 30?20=1.5 18?10=1.8 剩余生产能力 8000 8000 8000 最大产量 8000?40=200 8000?20=400 8000?10=800 贡献毛益总额 200×50=10000 400×30=12000 800×18=14400

或 1.25×8000=10000 1.5×8000=12000 1.8×8000=14400

由上表可知:从丙能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和单位资源贡献毛益最多,所以,开发丙产品较为有利。

例题1:某家电生产企业尚有一定闲置设备时,拟用于开发一种新型台灯,现有A、B两个品种可供选择。A品种的单价为1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件。单位产品台时消耗定额为2小时/件,此外,还需消耗甲材料,其单耗定额为5千克/件,B品种的单价为120元/个,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个,单位产品台时消耗定额为8小时/个,甲材料的单耗定额为2千克/个。假定甲材料的供应不成问题。 求:用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分析法作出开发哪种品种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解:开发A品种时可获得的单位资源贡献毛益=(100-60)/2=20元/小时 开发B品种时可获得的单位资源贡献毛益=(120-40)/8=10元/小时 因为20>10

所以开发A品种比开发B品种更有利 决策结论:应当开发A品种

例题2:某台灯生产公司打算开发新产品,有三个类型的产品可供选择,相关资料如下表。 项目 A产品 B产品 C产品 销售量(台) 8500 7000 7500 单位售价(元) 15 13 14 单位变动成本(元) 8 7 6.5 固定成本总额(元) 30000 求:用利润总额对比法作出开发哪种产品的决策。 解:A产品的利润总额=8500x(15-8)-30000=29500元 B产品的利润总额=7000x(13-7)-30000=12000元 C产品的利润总额=7500x(14-6.5)-30000=26250元

决策结论:以上计算机说明生产A产品的利润总额最大,应选择A产品进行生产。

例题3:某家电生产企业现有用于新产品生产的剩余生产工时12000小时,可用于生产A或B产品,单位售价分别为A产品20元和B产品30元,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A产品16元和B产品25元,单位产品定额工时分别为A产品3小时和B产品4小时。 求:作出在现有生产能力下生产A或者B的决策 解:相关业务量:A产品=12000/3=4000 B产品=12000/4=3000

贡献毛益总额:A产品=(20-16)x4000=16000元 B产品=(30-25)x3000=15000元 决策结论:以上计算说明在现有生产能力下生产A产品所获得的贡献毛益大,所以应选择A产品进行生产。

例题4:某电水壶生产企业现有生产设备可用于甲、乙两个类型的产品生产,相关资料如下: 项目 甲产品 乙产品 销售量(台) 9000 10000 单位售价(元) 45 38 单位变动成本(元) 35 30 固定成本总额(元) 41000 35000 求:用差量分析法作出开发哪个类型的电水壶的决策? 解:差量收入=9000x45-10000x38=25000元

差量成本=9000x35+41000-(10000x30+35000)=21000元 差量利润=25000-21000=4000元

决策结论:以上计算说明生产甲类型的电水壶获得的利润大于生产乙类型的电水壶,所以应选择甲类型电水壶进行生产。

9、在多种经营的前提下,亏损产品是否停产

例题: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其中有一种变动成本率为80%的产品于1998年亏损了10000元,其完全销售成本为110000元.假定1999年市场销售、成本水平均不变。 要求:(1)假定与该产品有关的生产能力无法转移,1999年是否继续生产该亏损产品?

(2)假定与亏损产品生产能力有关的生产能力可临时用来对外出租,租金收入为25000元,1999年是否应当继续生产该产品? 解:(1)该亏损产品的销售收入=110000-10000=100000元;变动成本=100000×80%=80000元,贡献毛益=100000-80000=20000元

因为该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大于零,所以该亏损产品应继续生产。 (2)“继续生产亏损产品”方案的机会成本为25000元,因为继续生产该产品可获得的贡献毛益20000元小于“继续生产亏损产品”方案的机会成本25000元,因此应停止生产。

10、利用经营杠杆系数进行相关计算 相关知识点:

经营杠杆系数=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 或 =基期贡献毛益/基期利润

例题1:某企业生产一种甲产品,今年的产量为60000件,售价5元,单位变动成本3元,固定成本60000元。 要求:(1)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2)明年销售量增加到72000件,预测明年可实现的利润; (3)若明年目标利润为66000元,计算明年应达到的销售量。 解:(1)基期贡献毛益总额=60000×(5-3)=120000元

基期营业利润总额=120000-60000=60000元 经营杠杆系数=120000?60000=2

(2)销售量变动率=(72000-60000)?60000=20% 利润变动率=20%×2=40%

预计可实现的明年利润=60000×(1+40%)=84000元 (3)利润变动率=(66000-60000)?60000=10% 销售量变动率=10%?2=5%

明年应达到的销售量=60000×(1+5%)=63000件

例题2:某灯饰公司本年灯具的销售收入为2000万元,变动成本为1300万元。固定成本350万元。下一年度销售量增加15%,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 求:(1)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2)预计下一年度的利润 解:(1)贡献毛益=2000-1300=700万元 营业利润=700-350=350万元 营业杠杆系数=700/350=2

(2)预算利润=350x(1+2x15%)=455万元

例题3:某企业生产一种毛绒玩具,今年的产量为1000件,售价2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90元/件,获利55000元。要求:(1)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2)明年计划增加销售5%,预测可实现的利润; (3)若明年目标利润为66000元,计算应达到的销售量。

解;(1)基期贡献毛益=1000×(200-90)=110000元 经营杠杆系数=110000/55000=2

(2)预计可实现利润=55000×(1+2×5%)=60500元 (3)利润变动率=(6000-55000)/55000=20% 销售变动率=20%/2=10%

销售量=1000×(1+10%)=1100件

例题4: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已知本期销售量为20000件,固定成本为25000元,利润为10000元,预计下一年度销售量为25000件。 要求:(1)计算该企业下期经营杠杆系数 (2)计算该企业下期利润额

解;(1)贡献毛益=10000+25000=35000元

经营杠杆系数=35000/1000=3.5

(2)销售变动率==(25000-20000)/20000=25% 营业利润=10000×(1+25%×3.5)=18750元

11、用净现值法判定长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需考虑所得税) 例题1:某公司现有一投资项目,有关资料如下:

(1)该项目需固定资产投资120000元,第一年初投入项目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并有收益。 (2)投产前需垫支流动资本100000元

(3)固定资产可使用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末残值为15000元。

(4)据预测,该项目投产后产品的销售收入每年120000元,每年需支付的直接材料等为64000元,每年设备维修费5000元。

(5)流动资金于终结点一次回收

(6)目前资金成本为10%,所得税率为40%。 注:(4年,10%)的复利现值系数=0.683 年金现值系数=3.170 (5年,10%)的复利现值系数=0.621 年金现值系数=3.791 (4年,9%)的复利现值系数=0.708 年金现值系数=3.240 (5年,9%)的复利现值系数=0.650 年金现值系数=3.890 要求:用净现值法评价该投资方案是否可行。

解:项目计算期=建设期0年+生产经营期5年=5年 年折旧额=(120000-15000)/5=21000元

每年税后利润=(120000-64000-5000-21000)*(1-40%)=18000元

NCF0=-120000-100000=-220000元 NCF1-4=18000+21000=39000元

NCF5=18000+21000+100000+15000=154000元

净现值=-220000+39000*3.170+154000*0.621或=-220000+390000*3.791+(100000+15000)*0.621 =-736元,净现值小于0,因此该投资方案不可行。

例题2:某家电企业拟投入一套设备,有A、B两个型号可供选择,该企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所得税率为25%,资金成本为10%,其它有关资料如下表: 单位:元 项目 A型号 B型号 购置成本 400000 250000 使用寿命 5年 5年 预计残值 80000 50000 预计税前利润 90000 60000 求:采用净现值法分析确定该企业应选购哪种型号的设备 (5年,10%的年金终值系数)=6.105 (5年,10%的年金现值系数)=3.791 (5年,10%的复利现值系数)=0.621 解:A型号:

税后净利=90000x(1-25%)=67500元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400000-80000)/5=64000元 净现值

=-400000+(67500+64000)x3.791+80000x0.621 =148116.5元 B型号:

税后净利=60000x(1-25%)=45000元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250000-50000)/5=40000元 净现值

=-250000+(45000+40000)x3.791+50000x0.621=103285元

决策结论:A型号的净现值大于B型号的净现值,所以应选择A型号设备。

例题3:某饮料生产企业拟购置一种新设备,购价为300000元,资金成本为10%,该设备可使用6年,按直线法折旧,期未无残值。使用该设备,每年可为企业增加营业净利30000元。 要求:(1)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2)计算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3)根据计算出的各项指标判断此方案是否可行。 i% 10% 12% 14% 16% 6年年金现值系数 4.355 4.111 3.889 3.685 6年复利现值系数 0.564 0.507 0.456 0.410 解:(1)年折旧=300000/6=50000元 每年现金净流量=30000+50000=80000元 净现值=80000*4.355-300000=48400元

(2)6年,折现率为i的年金现值系数=300000/80000=3.75

14%

(14%-IRR)/(14%-16%)=(3.889-3.75)/(3.889-3.685) IRR=15.36%

(3)决策结论:由于净现值为正数,内含报酬率15.36%大于资金成本10%,所以此方案可行。

12、用内部收益率法,判定长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内插法)

例题1:已知某项目按12%的设定折现率计算的净现值为17.03万元,按14%的设定折现率计算的净现值为—1.54万元。行业基准折现率10%。 要求:(1)不用计算,直接判断该项目是否具备财务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2)用内插法计算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并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 解:(1)按10%计算的净现值NPV一定大于按12%计算的NPV,因此按10%计算的净现值NPV大于17.03万元,大于零,故具有财务可行性;

或以内部收益率作为折现率计算出来的净现值=0,因此直接判断,内部收益率介于12%和14%之间,大于行业基准折现率10%,即具有财务可行性。

(2)内部收益率=12%+2%×17.03?(17.03+1.54)=13.83%,大于行业基准折现率10%,故具有财务可行性。

例题2: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计净现金流量如下:NCF0=-100万元,NCF1-8=20万元。若资本成本为12%。 求:计算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并作出是否可行的决策。 12%,8年的年金现值系数4.968 10%,8年的年金现值系数5.335 解:20X年金现值系数=100 年金现值系数=5

12%,8年的年金现值系数4.968 10%,8年的年金现值系数5.335 10%

(12%-IRR)/(12%-10%)=(4.968-5)/(4.968-5.335) IRR=11.83%

决策结论:内部收益率为11.83%,小于资本成本12%,该项目不可行。

例题3:某公司现有一投资项目,有关资料如下:

(1)该项目需固定资产投资115000元,年初投入当年投产并有收益。 (2)投产前需垫支流动资本200000元。

(3)固定资产可使用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未残值为15000元。

(4)投产后产品的每年销售收入120000元,每年需支付经营成本为54000元,每年设备维修费6000元。 (5)流动资金于终结点一次回收。

(6)目前资金成本为10%,所得税率为25%

要求:采用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对该项目是否可行作业评价。 (4年,10%)的复利现值系数=0.683 年金现值系数=3.170 (5年,10%)的复利现值系数=0.621 年金现值系数=3.791 (4年,12%)的复利现值系数=0.636 年金现值系数=3.037 (5年,12%)的复利现值系数=0.567 年金现值系数=3.605 解:年折旧额=(115000-15000)/5=20000元

每年税后利润=(120000-54000-6000-20000)*(1-25%)=30000元 NCF1-4=30000+20000=50000元

NCF5=30000+20000+200000+15000=265000元

净现值=(50000*3.17+265000*0.621)-(115000+200000)=8065元 由于该项投资的净现值为8065元,故可以投资此项目。 内部收益率法

通过上述计算可知,当I=10%时,净现值=8065,现假设I=12%时,

则:净现值=(50000*3.037+265000*0.567)-(115000+200000)=-12895元 10%

(10%-IRR)/(10%-12%=(8065-0)/(8065+12895) IRR=10.77%

由于该项设备的内部收益大于资金成本10%,故可以投资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