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道燃气工程项目
环境风险评价专章
1. 风险评价目的
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2. 环境风险评价内容
环境风险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计算与评价和环境风险对策和管理。
环境风险识别是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首要工作,其目的是找出风险存在和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环境风险计算与评价是指对环境风险的大小以及事故的后果进行评估,包括事故出现概率的大小和后果严重程度的估计。
环境风险对策和管理是指根据风险分析、评估的结果,结合风险事故承受者的承受能力,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减少风险的措施和行动。
环境风险评价是评判环境风险的概率及其后果可接受性的过程,环境风险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取得什么样的风险才是社会和环境可以接受的,从环境风险角度给相关环保主管部门提供项目选址可行性意见。 3. 风险评价程序
本评价程序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的环境风险评价流程框图,见图6。
1
图6 风险评价程序图 4.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和评价范围 4.1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33。
表33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一览表
项目 重大危险源 非重大危险源 环境敏感地区 剧毒危险性一 二 一 一般毒性危险物二 二 一 可燃、易燃危险一 二 一 爆炸危险性物一 二 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天然气属于易燃气体,四氢噻吩属于易燃液体。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及根据国家安监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督协调字[2004]56号)对本项的装置和设备进行辨识。
表34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 名称 甲烷,天然气 四氢噻吩(闪点12.8℃) 临界量(T) 50 1000 属于类别 易燃气体 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 2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本项目天然气储罐总容积200m3,属于同一个单元,充装率为0.9,则储气量为180 m3,液态天然气密度按484.80kg/m3计,最多存储液态天然气87.264t,超过临界量,属重大危险源。四氢噻吩用量0.219t/a,四氢噻吩容器储存量最大为500kg,未超过临界量,属非重大危险源。对照表27,,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一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一级评价应按本标准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4.2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确定本项目评价范围厂区周围5km范围内。 5. 风险识别
5.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5.1风险范围和类型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5.1条判断,本项目存在环境风险的设施主要为贮存系统,其主要风险装置有液化天然气储罐,四氢噻吩储存容器;产生的风险物质主要是液化天然气和四氢噻吩;风险类别主要为泄漏、火灾和爆炸。 5.2 物质危险性识别 5.2.1物质危险性识别依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附录A.1,物质危险性识别依据见下表。
表35 物质危险性标准 有毒物质 易燃物质 1 2 3 1 2 3 LD50(大鼠经口)mg/kg LD50(大鼠经皮)mg/kg LC50(小鼠吸入,4小时)mg/L <5 5<LD50<25 25<LD50<200 <1 10<LD50<50 50<LD50<400 <0.01 0.1<LC50<0.5 0.5<LC50<2 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 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 可燃液体——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 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 爆炸 3
5.2.2环境风险评价因子筛选
将拟建项目所涉及到的化学品的理化性质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物质危险性标准》对比分析,并考虑风险物质的相态,确定将其中的危险性较大的天然气和四氢噻吩作为本报告的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5.2.3 风险物质理化性质以及危险特性
根据分析,本项目涉及的原辅料主要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约占天然气组分的98.7%)和四氢噻吩。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和其它与本项目有关化学品危险特性的资料,将其理化性质、危险特性、防护措施及应急措施列于下表。
表36 天然气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品名 英文名称 国标编号 沸点 临界温度 主要成分 溶解性 外观与性状 蒸汽压 燃烧分解产物 甲烷(液化的) methane 21007 -161.5℃ -82.6℃ 纯品 别名 英文名称2 CAS号 闪点 临界压力 爆炸上限%(V/V) 沼气 Marsh gas 74-82-8 -188℃ 4.59MPa 15 相对密度 相对蒸气密度 饱和蒸汽压 主要用途 分子式 分子量 危险标记 熔点 引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CH4 16.04 4(易燃液体) -182.5℃ 538℃ 5.3 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无色无臭气体 53.32kPa/-168.8℃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水=1)0.42(-164℃) (空气=1)0.55 53.32kPa(-168.8℃) 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属微毒性。允许气体安全的扩散到大气中或当做燃料使用。有单纯性窒息左右,在高浓度时因缺氧窒息而引起中毒。空气中达到25~23%出现头昏、呼吸加速、运动失调。急性毒性:小鼠吸入42%浓度×60分钟,麻醉作用;兔吸入42%浓度×60分钟,麻醉作用。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防护措施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受防护:带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健康危害 毒性 4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值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经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垃圾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表37 四氢噻吩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环境危害: 第3.3类高闪点 易燃液体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燃爆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易燃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氧化硫 泄露应急处理 急救措施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理化特性
无色液体。 12.8℃ 119℃ 主要用途 熔点 溶解性 用作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 -96.2℃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丙酮 外观及性状 闪点(℃) 沸点(℃) 毒理学资料
慢性中毒: 健康危害: 皮肤接触 眼镜接触 吸入 食入 本品具有麻醉作用。小鼠吸入中毒时,出现运动性兴奋、共济失调、麻醉,最后死亡。慢性中毒实验中,小鼠表现为行为异常、体重增长停顿及肝功能改变。 对皮肤具有弱刺激性 急救措施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露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小量泄露 5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储存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5.3 风险单元识别
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储罐、槽车、设备、管道、管件和阀门等均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露,发生毒害、火灾或爆炸事故。
根据对环境风险物质的筛选、对生产和储存系统的分析,确定本项目的风险单元主要为:
(1)液态天然气储罐区压力容器群; (2)四氢噻吩容器; (3)站内天然气管线。
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分析见下表。
表38 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风险单元 液态天然气储罐区压力容器群 类型 泄漏 中毒 火灾、爆炸 冷伤 四氢噻吩容器 泄漏 火灾 泄漏 站内天然气管线 中毒 火灾、爆炸 原因 阀门、设备破损,违章操作,安全阀及控制系统失灵等 泄漏导致现场危险品浓度超标 泄漏、明火、静电、摩擦、碰击、雷电、超压 加热设备失去作用、误操作等 阀门、设备破损,违章操作 泄漏、高热、明火、强氧化剂 管道阀门破损、控制失灵,操作失误等 泄漏导致危险品浓度超标 停电、循环水停供、自动控制失控 5.4运输过程风险识别
本项目原料液化天然气使用汽车槽车运输,若发生交通事故,容器破裂,将导致物料泄漏。由于本项目原料液化气为易燃易爆物质,因此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6
6 源项分析 6.1 事故源项分析
本项目属燃气供应业,经营对象为天然气。天然气属于一级易燃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对本项目可能出现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因操作不当,阀门封闭不严,管、罐腐蚀等造成的危险性物品泄漏,不仅污染环境,且可造成火灾、爆炸等事故。
(2)因闪电雷击、静电、剧烈碰撞等引发的火灾与爆炸事故,易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6.2风险识别典型事故案例
案例1:1944年,美国克利夫兰市的LNG调峰站发生储罐失效泄漏事故,天然气扩散至周边街道导致爆炸,在大火中128人死亡。
案例2:2004年,阿尔及利亚的LNG厂发生爆炸,导致101人伤亡,其中27人死亡、74人受伤。
案例3:2005年4月7日晚12时许,重庆永川国际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槽车在叙永充装站卸液过程中,因液化气泄漏发生爆炸燃烧,造成5死1伤,槽车被毁。
案例4:2004年2月13日中午12时30分,河南省郑州市区内一天然气加气站在加气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两辆出租汽车和1辆公交车被烧毁。
案例5:2006年7月22日21时,位于乌鲁木齐市五星北路的新大地加油加气站发生爆炸,事故造成6人受伤。
案例6:2004年4月7日晚12时许,某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运输液化气槽车,在叙永龙凤液化气充装站卸气过程中发生泄漏爆炸,造成321国道线上行驶的车辆被烧毁,乘客多人受伤、龙凤乡头塘村三、四社的村民房屋财产土地附作物受损的安全事故。该事故中,死亡1人,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社会影响极大。 6.3 最大可信事故概率
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
7
本项目发生风险事故的危险源在储罐区,以储罐泄漏及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最严重。因此,本项目风险评价以储罐泄漏造成的火灾爆炸事故危害作为本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
后果 原因 表39 全国石油储运系统中事故起因和后果分布状况 分析 火灾爆炸 人身伤亡 设备损坏 跑冒 比例(%) 分析 比例(%) 30.8 明火 49.2 电器设备 34.6 9.8 静电 10.6 59.4 雷击 3.4 其他 2.2 据我国不完全统计,设备容器一般破裂泄漏的事故概率在1×10-5。根据上表,结合项目特点,确定本工程液化天然气储罐区泄漏事故概率为1×10-5×0.098=9.8×10-7。
根据《化工装备事故分析与预防》——化学工业出版社对40年全国化工行业事故发生情况统计的相关资料,储罐发生事故的概率为1.2×10-6。根据上表,可知储罐发生火灾爆炸几率为1.2×10-6×0.308=3.7×10-7。 7. 后果分析
7.1 爆炸事故源强计算
液化天然气一旦发生泄漏,泄露或溢出的液化天然气急剧气化,形成蒸气云团。蒸气云如果遇到明火,将会引起爆炸。
由于储罐之间根据设计规范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并设置有储罐间的防护隔堤,因此,一般发生多个储罐同时爆炸的事故发生概率会更小。故本评价假定单储罐液化气全部泄爆,单储罐液化气最大储量为21.816t。蒸汽云爆炸的能量常用TNT当量描述,即参与爆炸的可燃气体释放的能量折合为能释放相同能量的TNT炸药的量,这样,就可以利用有关TNT爆炸效应的实验数据预测蒸汽云爆炸效应。根据业主提供资料,本项目使用天然气的高热值为54.8MJ/kg。
TNT当量计算:
WTNT?1.8?WfQf/QTNT式中:WTNT——蒸气云的TNT当量,kg;
1.8——地面爆炸系数;
α——蒸气云的TNT当量系数,α=4%;
Wf——蒸气云中燃料的总质量,kg,本项目为2.1816×104kg; Qf——燃料的燃烧热,MJ/kg;天然气的燃烧热为54.8MJ/kg; QTNT——TNT的爆炸热,一般取4.52MJ/kg。
8
WTNT=1.8×0.04×2.1816×104×54.8/4.52 WTNT=19043.63kg
7.2 蒸气云爆炸模型
(1)死亡半径R1(超压值90000Pa)
R1=13.6 (WTNT/1000) 0.37
R1=13.6×(19043.63/1000)0.37
R1= 40.46m
(2)财产损失半径R财(超压13800Pa)
R财=148.86m 式中:5.6为二次破坏系数
项目事故死亡半径、财产损失半径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具体见附图10。 7.3 爆炸事故计算结果
通过蒸气云爆炸计算模型计算可知,若站内的一个储罐全部泄露形成蒸气云,并被引燃,其死亡区伤害半径为40.46m,财产损失半径为148.86m。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蒸气云爆炸对民用建筑影响较小,但对气化区,特别是卸车区带来一定的威胁,造成财产损失。若项目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储罐泄漏还有可能引发气化区、卸车区内的二次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事故。 8. 风险计算和评价
风险值是风险评价表征量,包括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的危害程度。定义为:
R财?(5.6WTNT)/[1?(3175/WTNT)]13126?事故数??后果??后果?风险值???危害程度???概率??时间单位时间每次事故???? ??本项目爆炸事故风险计算及评价:
根据前面分析,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概率为3.7?10?7次/a,根据蒸气云爆炸的死亡半径,在死亡半径范围内的主要为供气站内员工,取其最大值24进行计算。
?后果??724死亡人数/次 风险值?死亡人数次??3.7?10次/a?35?时间? 风险值=8.88×10-6次/a
9
经计算,本项目最大风险为8.88×10-6次/a,该风险值即为最大可信事故风险值,小于化工行业可接受的风险值8.33×10-5人/a。因此,本项目建设的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9. 天然气泄漏对水环境影响分析
天然气储罐发生泄漏事故时,污染物主要以气相状态扩散到环境空气中,但消防部门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取出消防带将消防水引至现场,冲洗泄漏的储罐装置时,有少量天然气(天然气微溶于水)会溶在消防喷淋水中;另外消防部门事故应急处理过程中由于使用消防泡沫也会产生大量的消防污水,这些污水存在着通过厂区排水管网而进入地表水、甚至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截流、回收处理。此时必须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采用应急措施。本评价提出如下建议:
在天然气储罐四周设置围堰。本工程围堰有效容积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核算。因此,天然气储罐爆泄事故突发后,有了围堰设施,可有效将消防污水存于围堰内,防止进入环境,待事故后,再根据有关规定和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本工程要求对围堰区域地坪按要求采取防渗处理,该区域地坪可采取混凝土结构。
10. 环境风险管理 10.1风险防范措施 10.1.1 总体防范措施
①总图布置
本项目总图布置必须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合理布置。各生产和辅助装置按功能分别布置,设置高度不小于2.2m非燃烧实体围墙,站内平面布置宜按进站汽车槽车正向行使设计,站内罐区、泵房及充装间与办公、生活间有高度不低于2m的隔离墙,罐组四周设置高度为1m的防火堤,储罐间净距不小于相邻大罐的直径,大门口道路坡度不大于6%。四氢噻吩容器由四氢噻吩销售厂家供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氧化剂。储存温度不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厂区设消防环行通道并保证足够的路面净空高度,合理设置消火栓、水泵结合器、灭火器,厂区和车间内显眼的地方设置相应的防火、防触电安全警示、标志。
10
空温式气化器和电加热复热器、低温泵可设置于储罐区;输送液体温度低于-29℃的泵设计中必须考虑其预冷措施;气化器的布置应满足操作维修要求,气化器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5m;调压计量装置可设置在气化区或气化器间;液化天然气气化后向城市管网供应前应加臭,加臭剂应符合规范要求。
②建筑结构
各建筑物均按地震烈度Ⅷ度设防,重要建(构)筑物地震烈度应提一度设防。办公室为普通砖混结构;由于充装车间、值班室均为单层建筑物,荷栽较轻,故基础采用一般砖砌条形建筑,持力层为可塑粉质粘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建筑物内疏散走道通畅,安全出口的数量、位置、宽度以及疏散距离等均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③工艺设备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相关规定,本工程工艺管道及LNG储罐按设防烈度Ⅷ度考虑。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和设备,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生产系统严格密闭,选用材质性能好的设备和管件,以防泄漏和爆炸。同时所有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施工安装,均严格执行我国现行颁布的“国家压力容器和设备设计验收规范”。
④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接口,所有电机外壳及所有正常非带电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金属管道、构件、容器、电缆穿管及金属外皮等均可靠接地,接地极材料为热浸锌钢材。在可能触及人的裸露带电部分,均应设保护罩或护拦及警示标志。配电室门口应设有防鼠挡板,罐区内不设照明灯。带电设备周围不得使用钢卷尺和带金属丝的线尺。防爆场所电气设备选用隔爆型产品,其他非防爆场所按一般正常环境选用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宜地下穿管埋设。
建筑物的楼梯、走廊及疏散通道设事故照明,场区应设避雷装置,其防雷设施应符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及《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的要求。
⑤消防措施
工程安全防范措施、消防布置以相关安全评估文件为准,本次环评中提出的消防布置可作为参考。
本项目在储罐设置固定喷淋系统,在罐顶和罐壁设置带喷头的冷却水环管,
11
采用水雾喷头。罐区周围设置防火堤,以防止火灾情况下液化天然气流体扩散。站内设置消防环形管网并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
站场周边无可靠消防管网,站场消防管网水源依托消防水池供水,消防水池补水采用依托市政管道补水。站内新建消防水池两座,总有效容积不小于600m3,水池为半地下式,两池共壁修建,中间用管道并用阀门连通,以便检修。市政给水管来水对消防水池进行补水,补水时间48h。
站场设有两台消防泵1用1备,当一台消防泵发生故障时,另一台消防泵同时启动,以满足消防要求。消防泵设于地下式消防泵房内,要求自灌进水。消防崩接管采用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埋地敷设,管顶覆土深度不小于1m,埋地管道采用聚乙烯粘胶带防腐,露空管道采用氟碳漆防腐。
站场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相关规定配置一定数量的移动式干粉灭火器,以及时扑灭初期火灾。
站场储天然气罐进出口按照《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2009)设置自控报警系统和气源切断装置,储罐自控系统设有高限报警(充装量为罐容的85%)、紧急截断(充装量为罐容的95%)、低限报警(剩余天然气量为罐容的10%)。自控报警系统在日常生产中可对站场设备运营进行监视,当出现运行异常或火灾时可及时报警并切断气源、开启消防喷淋。
消防设备布置见附图5,主要消防工程及设备具体见表40。
表40 消防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1 2 3 4 5
名称 流体输送用无缝钢管 明杆楔式闸阀闸阀 防水锤缓闭止回阀300X-16型 可曲绕橡胶接头 无缝大小头 规格 D219×6及以下 D273×7及以下 D325×7及以下 Z41H-16C DN300 Z41H-16C DN250 Z41H-16C DN200 Z41H-16C DN100 Z41H-16C DN80 Z41H-16C DN65 DN200,PN1.6MPa FD-1.6-200,DN250 FD-1.6-200,DN200 DN250/DN150(同心) DN200/DN125(偏心) 12
单位 m m m 只 只 只 只 只 只 只 只 只 个 个 数量 650 30 10 1 3 5 2 16 2 2 2 2 2 2 备注 GB/T8163-2008 GB/T8163-2008 GB/T8163-2008 6 7 Y型过滤器 压力真空表 SBY-Ⅱ型,DN80 YZ-100,-0.1-1.0MPa 台 只 8 2 喷淋水引入管上 泵进口 续表40 消防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名称 耐振型压力表 室外地上式消火栓 砖砌圆形立式闸阀井 液压水位控制阀 取水喇叭管ZB1 消防水泵 水雾喷头 钢筋混凝土消防水池 喷淋系统 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室内灭火器材箱 排水泵 室外消火栓箱 排水软管 自控报警系统 规格 YTN-100,0-1.6MPa SS100/65-1.6型 DN200 H142-10-A型,DN80 配管DN273×6 XBD6.0/60-150DL3型 Q=40-70L/s, H=0.51-0.675MPa, ZSTWA-30-90型 单座容积400m3 MF/ABC4型 MF/ABC8型 MT7型 MFT/ABC35型 Q=2.1-12 m3/h H=14.8-9M ,P=0.75W SG24A65 L×H×B:800×650 ×240箱体:碳钢 门 框:铝合金 门:玻璃 配置:消防水带2条 (DN100、DN65各一 条);喷嘴19mm消防水 枪2只;快速接口、消 防扳手等器材 DN65 单位 只 套 座 个 个 台 个 座 套 具 具 具 台 个 台 套 m 套 数量 10 3 3 2 2 2 144 2 4 6 12 2 10 4 1 3 40 1 备注 泵出口及喷淋引入管 01S201-8 05S502-16 配浮球阀 02S403 一用一备 共壁修建 LNG储罐上 ⑥安全生产管理及其它
严格执行化工行业和劳动部门有关安全生产条例。必须强调管理和安全监督
13
工作对预防事故的重要作用,实行持证上岗,定期检测维修,及时更换腐蚀受损设备,岗位责任明确,定期培训职工,提高安全生产和管理能力。针对运营中可能发生的异常现象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设置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实行定期的巡检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增强供气站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掌握逃生技巧,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员工与周边民众应向上风向300米以上的距离转移。制定应急状态下群众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进行必要的模拟安全撤退演练。供气站内设监控摄像头,监控范围应囊括整个站场,以应对和监控风险事故的发生。 10.1.2 罐区防护措施
本项目在罐区配备50m3储罐4个,液化天然气储存量为87.264t,已构成重大危险源,应在罐区明显位置规范设置重大危险源警示标志。储罐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1/2直径,且不能小于2m;储罐组四周设置周边封闭的不燃烧实体防护墙,高度为1~1.6m的防火堤,防护墙的设计应保证在接触液化天然气时不应被破坏;防护墙内不应设置其他可燃液体储罐;容积大于0.15m3的液化天然气储罐不应设置在室内。
另外在储罐区严格按安全、消防有关规范建设,并列为重点防范区,罐区内地面采取防渗措施,周边设置消防栓及安全标识,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储罐安装避雷针和自动检测报警装置,罐区一旦发生泄漏,能立即报警,并开启喷淋装置,对罐体进行喷淋处理,降低罐体温度,防止燃爆事故发生。
加强生产管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严格执行24小时执班制度和巡回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并向有关部门通报,并及时解除不安全因素。
储罐严禁超温、超压。严格遵照国家压力容器管理规定,定期请有资职的技术监督部门测试储罐的厚度、缝隙、压力等安全技术性能指标,及时更换腐蚀受损设备,根除事故隐患。在厂内高处设置风向标,用于应急情况判断风向,指导人员疏散。
项目采用联锁控制系统提高事故预防能力。空温式气化器及时切换运行;储槽增压器设自立式调节阀并同时控制室声光报警提醒值班人员;发生泄露事故时控制室声光报警,同时可自动或手动关闭各个储槽的进出液气紧急切断阀或根据故障情况进行总切断;各控制阀设盘装控制按钮及现场控制按钮,同时在现场和控制室各设置一个总切断按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手动切断,状态转换时进行声光
14
报警。
10.1.3 物料转运防范措施
由于危险品的运输较其它货物的运输有更大的危险性,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谨慎,确保安全。为此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及运输时间。
(2)危险品的装运应做到定车、定人。定车就是要把装运危险品的车辆,相对固定,专车专用。凡用来盛装危险物质的容器,包括槽(罐)车不得用来盛装其它物品,更不许盛装食品。而车辆必须是专用车,不能在任务紧急、车辆紧张的情况下使用其它车辆等担任危险物品的运输任务。定人就是把管理、驾驶、押运及装卸等工作的人员加以固定,这就保证了危险品的运输任务始终是由专业人员来担负,从人员上保障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3)被装运的危险物品必须在其外包装的明显部位按《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l90—90)规定的危险物品标志,包装标志要粘牢固、正确。具有易燃、有毒等多种危险特性的化学品,则应该根据其不同危险特性而同时粘贴相应的几个包装标志,以便一旦发生问题,可以进行多种防护。
(4)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一但发生意外,在采取应急处理的同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和环保等有关部门,疏散群众,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并积极协助前来救助的公安、交通和消防人员抢救伤者和物资,使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 10.1.4 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生产操作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事故防范措施。突发性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将对事故现场人员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此外还将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以及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同时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做好突发性事故的预防,提高对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处置能力,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生突发性事故的诱发因素很多,其中被认为重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上存在缺陷;
(2)设备质量差,或因无判废标准而过度超时、超负荷运转; (3)管理或指挥失误; (4)违章操作。
因此,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防治对策,除科学合理的厂址选择外,还应从以下几点严格控制和管理,加强事故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的技能,懂得紧急救援的
15
知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减少事故发生、降低污染事故损害的主要保障。
建议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把好工程设计、施工关
工程设计包括工艺设计和总图设计。只有设计合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重大隐患。严格注意施工质量和设备安排,调试的质量,严格竣工验收审查。
在总图设计中应注意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并有一定的防护带和绿化带,严格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
针对本项目特点,本评价建议在设计、施工、营运阶段应考虑下列安全防范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a. 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和标准规范。 b. 厂房内设备布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火防爆的规范、规定,设备之间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按要求设计消防通道。
c. 尽量采用技术先进和安全可靠的设备,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存车间内设置必要的安全卫生设施。
d. 设备、管道、管件等均采用可靠的密封技术,使储存等过程都在密闭的情况下进行,防止易燃易爆物料泄漏。
e. 按区域分类有关规范在厂房内划分危险区。危险区内安装的电器设备应按照相应的区域等级采用防爆级,所有的电器设备均应接地。
f. 在可能有气体泄漏或聚集危险的关键地点装设检测器,报警信号送到控制室和消防门。
g. 对爆炸、火灾危害场所内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物体采取工业静电防范处理措施。
h. 在控制室和消防值班室设有专线电话,以确保紧急情况下通讯畅通。 i. 在生产岗位设置事故柜和急救器材、救生器防护面罩、护目镜、胶皮手套、耳塞等防护、急救用具、用品。
(2)提高认识、完善制度、严格检查
企业领导应该提高对突发性事故的警觉和认识,作到警钟常鸣。建议企业建立安全应急机构,并由企业领导直接领导,全权负责。主要负责检查和监督全厂的安全生产和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情况。对安全和环保应建立严格的防范措施,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设备检验和报废制度。
16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职工安全生产的经验不足,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企业对生产操作工人必须进行上岗前专业技术培训,严格管理,提高职工安全环保意识。
(4)提高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
企业对具有高危害设备设置保险措施,对危险车间可设置消防装置等必备设施,并辅以适当的通讯工具,定期进行安全环保宣传教育以及紧急事故模拟演习,提高事故应变能力。 10.2 事故应急措施预案
10.2.1 应急救援报警、指挥处理流程图。 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 当地消防119 当地急救中心120 当地警务110 当地交警122 政府行业主管部门 当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
抢修队员 在岗员工 应急抢修队队长 基层生产单位负责人 事故现场 后勤保障 指挥处理方向
技术支持 报警方向
图7 应急救援报警、指挥处理联络图
10.2.2 应急救援组织职责及分工 (1)组织机构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为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总
17
经理作为领导小组最高领导人,对应急事故救援具有直接指挥权,总经理无法到达现场时,由领导小组副组长直接指挥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为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管理部,由安全生产管理部经理(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主持日常工作。 (2)人员分工
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对公司各项应急制度的审定,发生紧急情况时负责对所采取的应急措施进行决策。
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日常安全制度的监督执行,在公司出现紧急情况时负责制定具体的应急措施。
专职安全员:协助现场总指挥作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外部通讯及事故处理工作。
基层生产单位负责人:负责本单位紧急预案的宣传、培训、预演,出现紧急事故时作故现场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协调和指挥现场的初级处理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基层生产单位兼职安全员:日常的安全监督及防范、消除事故隐患,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服从现场负责人领导执行紧急方案。
在岗员工:在负责人领导下执行紧急方案。
应急抢修队队长:抢修队队长在应急指挥办公室的领导下,出现紧急情况时负责组织抢修队执行紧急情况下的抢修工作。
应急抢修队员:抢修队员在抢修队长的领导下,出现紧急情况时负责抢修的具体工作的实施。
后勤保障: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及运输工作。 技术支持:负责救援现场相关技术的指导工作。 10.2.3 应急救援抢修启动程序
根据事故现场危害程度将抢修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抢修三个级别。 (1)一级抢修的分类标准和抢修启动程序 ①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属一级抢修: a. 因燃气泄漏引发着火、爆炸等危害性事故; b. 高中压燃气设备设施爆裂; c. 明显的燃气泄漏并聚集在密闭空间; d. 减压装置失灵导致高压窜入低压;
18
e. 储气撬车在人员稠密处发生交通事故或泄漏事故。 ②报告处置程序
a. 事故单位负责人第一时间报告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同时现场指挥员工,进行初级处理、执行紧急预案,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向外界报警求助;
b. 应急指挥办公室接到报警后组织抢修队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组织救援; c. 总经理是现场前线救援组织工作的最高指挥,总经理无法到达现场时指派专人全权负责现场指挥,所有部门必须服从现场统一调度。 (2)二级抢修的分类标准和抢修启动程序
①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且不满足一级抢修条件者属二级抢修:
a. 发生明显的燃气泄漏但未造成着火、爆炸等灾害事故和人员损伤的; b. 发生明显燃气泄漏,未大规模聚集或窜入地下密闭空间; c. 低压燃气管道泄漏; d. 阀门井泄漏;
e. 供气站设备故障造成燃气放散、报警。 ②报告处置程序:
a. 事故单位负责人第一时间报告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同时现场指挥员工,进行初级处理、执行紧急预案。
b. 应急指挥办公室接到报警后组织抢修队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组织救援; c. 由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指派专职安全员赴现场指挥,事故现场人员统一服从指挥人员调度。
(3)三级抢修的分类标准和抢修启动程序
一、二级抢修范围外的所有事故属三级抢修范围。
三级抢修由生产单位负责人组织现场抢险抢修工作,事故单位负责人是现场抢修工作的最高指挥。
凡发生本预案中的抢险抢修工作,各事故单位须如实填写事故报告书,不得隐瞒不报或降级报告。报告书应明确事故时间、地点、责任人、处置过程及处置结果,事故报告书由公司专职安全员整理核实后上报安委会,安委会支派专人调查处置。
10.2.4 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护措施
城镇燃气设施抢修,必须严格按照《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1)进行,抢修作业应统一指挥,严明纪律,根据现场情况
19
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在抢修现场抢修人员应佩戴职责标志。 (1)燃气泄漏时防止燃气燃烧、爆炸的措施
a. 高中压燃气泄漏时操作人员必须避让气流方向,以防高压气体造成人员伤害。
b. 操作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必须使用防爆工具。在使用钢质工具进行断管、凿削时,为防止火星产生,须对锤击部位不停地浇水冷却,并用黄油涂抹击凿部位。
c. 抢修所用的电动工具应装配防爆电机与防爆按钮。
d. 地下金属管道上可能有电流通过(杂散电流、阴极保护装置等),在管子切割或连接时,在间隙处可能因电流通过而产生火花,必须消除电流。
e. 钢管带气焊接时,为防止管内混合气体引爆,管内必须保持100-500Pa的正压,并派专人负责监控压力。需要切割时应尽量采用机械切割的方法,对于要求不高的切割可以采用电焊冲割的方法,操作时应及时将割穿缝处的火苗扑灭并堵塞泄漏点。严禁使用乙炔焰带气切割。
f. 夜间抢修,严禁使用碘钨灯。应采用防爆照明灯具。灯具距操作点不宜太近,视风向、泄漏量大小确定安全间距。
g. 保持抢修现场的空气畅通。
h. 禁止外来火种引入抢修现场。建立以泄漏点为中心,半径20m以上的范围作为施工安全区,并指派专人进行安全监护。
i. 抢修现场上空有电车架空电缆线时,在正上方应设隔离棚,防止摩擦火星坠落沟内。
j. 应事先对靠近抢修现场的建筑物进行逐一检查,是否有明火,并通知居民或有关人员在带气操作时禁止明火接近。 (2)紧急灭火的方法
当燃气设施发生火灾时,应迅速采取切断气源或降低压力的方法控制火势,安排专人监控管内压力,使压力保持在300-500Pa,保持好事故现场,防止产生次生灾害,然后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灭火,并确定灭火方案。
①低压地下管着火熄灭方法
a. 用压力大于0.68MPa的高速水流,高速蒸汽或惰性气体的气流喷射火焰,可取得较好的灭火效果;用施工现场的泥土(有条件的最好用黄砂)迅速地回填覆盖已着火的管道沟槽,待火势减小后配合灭火器灭火。此方法适用较小沟槽;
20
火苗扑灭后,要用木塞、湿布或粘土等临时封口。
b. 中压地下管着火熄灭方法
燃气泄漏着火点较小时,可采用低压管熄灭方法处理。但对泄漏点较大无法处理时,应立即关闭着火管段的两边阀门。应将阀门逐步关闭并控制管内压力处于正压(不低于300帕),再采取低压方法灭火。现场处理可观察火苗,当处于明显减小时即可。供气站设施发生火灾时立即关闭出站阀门,切断气源并用消防水对储气设施进行降温,防止设施受热爆炸。火灾消除后,应对管道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消除隐患。
②带气操作现场安全注意事项
a. 地下管道带气操作坑应选用梯形沟槽或斜沟槽,并应大于一般操作工作坑的尺寸,使泄漏的燃气及时得到扩散。
b. 凡带气操作,必须配备二人以上施工人员。大、中型的带气操作工程应配备比正常施工增加一倍的人员,保证带气操作人员能轮流调换。
c. 在大量燃气外泄或在封闭场所带气操作,施工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现场配置消防器材,由专人现场指挥,操作时必须使用防爆工具,工具应轻拿轻放,堆放整齐有序,不许乱丢乱放。 (3)应急抢修救援措施
I运输过程中各种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 运输途中车辆机械故障 a. 启动条件
车辆在途中发生机械故障不能正常行驶。 b. 应急措施
①避开人员密集处尽快靠路边停靠。
②挂维修标志,对撬车作安全警戒,严禁烟火。 ③自检车辆,简单机械事故自行维修处理。
④自行无法处理故障就近寻找维修站维修,向调度中心汇报故障情况预测维修耗时。
⑤维修时间较长无法保障正点送气时,由调度中心重新调配送气车辆,保证连续生产。
⑥调度中心与用户联系,重新确认撬车到达时间。 第二 交通事故紧急预案
21
a. 启动条件
车辆在途中发生各类交通事故。 b. 应急措施
①停车察看对方车辆或人员损伤情况。 ②立即向事故地点交通部门报警。 ③及时救助伤员。
④保护事故现场等待交警到现场处理。
⑤及时向调度中心汇报事故情况。要求明确汇报事故时间、地点、事发经过、双方受损情况及交警处理过程等具体情况。
⑥调度中心接到报警电话后,及时调派送气车辆,保证连续生产。 ⑦公司安全员及时与保险公司及交通部门联系处理事故善后问题。 第三 灾害性天气紧急预案
a. 启动条件
发车时或车辆在途中遇雨、雪、雾、冰等灾害性天气。 b. 应急措施
①调度人员根据天气情况提前发车,保障连续生产。 ②各车组做好出发前的防护检查工作。
ⅰ、大雾天气检查雾灯工作情况。
ⅱ、雨雪天气检查雨刷工作情况及玻璃清洗液情况。 ⅲ、雪天轮胎加装防滑链。
ⅳ、冬季严寒降温天气检查防冻液情况。 ③合理控制行车速度,以安全行驶为首任。
④出发前合理选择行车路线,避开受天气影响较大的路段。 第四 交通管制
a. 启动条件
车辆出发前或途中遇交通管制,原定路线不能通行。 b. 应急措施
①确认管制地区及管制时间。
②提前根据应急备用路线图选择绕行路线。
③途中遇交通管制无法绕行时,及时与调度中心联系,调度中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重新调派车辆,或与用户协调送气时间。
22
第五 储气撬泄漏
a. 启动条件
车辆途中发生大规模泄漏。 b. 应急措施
①运输途中发生泄漏应将撬车停靠在人员稀少的空旷地带。 ②关闭所有瓶口阀,泄漏事故无法控制且具备条件时就地放空。
③放空期间高度重视风力、方向,做好放空区警戒线工作,严禁明火,直至放空工作结束。
④储气撬卸压完毕后空撬返回调度中心,安排检修工作。 ⑤检修结束进行高压试验,合格后记录备案、重新投入使用。
c. 特殊处理原则
①大规模泄漏无法控制且泄漏地点在交通要道时,应及时报当地交管部门(122)寻求外部支援。
②大规模泄漏无法控制且泄漏地点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或居民小区时,应及时报当地消防及公安部门(119、110)寻求外部支援。
③遇高气压、无风等不利于燃气扩散的天气时,应及时报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有应急指挥办公室组织下一步处理工作。
④对外报警时应提供的信息包括:泄漏源名称、泄漏地点、具体泄漏情况等,以进行现场处理的还应说明现场处理所采取的措施。
II供气站运行过程中各种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 供气站内管道发生泄漏 a. 启动条件
管道或焊口处有气孔,泄漏处有大量的天然气冒出并有气流声。 b. 应急措施
①立即关闭出站阀门,切断卸气位阀门,采用手动放空通过放空管对站内管线进行放空。
②保护现场,严禁站区周边明火,预防爆炸危险。 ③用电气焊对泄漏部位进行修复。 ④动火前检测空气中燃气浓度,防止爆炸。
⑤抢修完毕后对站内管线进行置换,置换完毕后打开出站阀门恢复生产。
第二 供气站内阀门及各类法兰发生泄漏
23
a. 启动条件
法兰连接处有大量的天然气冒出并有气流声。 b. 应急措施
①立即关闭上下游阀门,采用手动放空对该段管线放空减压。 ②打开法兰连接处,更换垫片,置换放空管段,并测漏。 ③无泄漏恢复生产,继续泄漏时更换阀门或设备,重复步骤②。 c. 处理原则
①条件允许时用备用管线继续供气保证连续生产。
②无法用备用管线连续供气时,尽量快速修复,减短停产时间。 第三 供气站内调压设备发生故障出口超压或停止运转 a.启动条件
调压器出口压力超标或出口无压力。 b. 应急措施
①立即关闭调压器上下游阀门。
②待下游压力降低至设定压力之后开启备用调压器,打开备用调压器进出口阀门,保持连续供气生产。
③打开放散阀对该段管线手动放空减压。
④拆下调压器进行现场维修,排除故障后安装备用。
⑤高压调压器故障时以备用件更换,故障调压器由相关负责人员维修完毕后备用。
第四 违章操作造成低压管线超压 a. 启动条件
未按操作规程操作,将高压气流倒入低压管线内,造成低压管线超压,安全阀起跳或阀门爆炸泄漏同时发生巨响。
b. 应急措施
①迅速关闭出站阀门及卸气位阀门。 ②观测站外管线压力,超压及时放散。 ③自然或手动放空管线,对站内管线降压。
④检测低压部分有无泄漏,有泄漏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漏。
⑤无泄漏或补漏结束后关闭站内全部阀门,按照供气站投产操作规程进行试运行。
24
⑥密切注意低、中压部分设备运行状态,以防超压时设备损伤。 ⑦设备故障时,切换备用设备或及时维修。 ⑧稳压十分钟后恢复生产。 第五 高压胶管爆裂 a. 启动条件
高压胶管老化鼓包、自然爆裂或因外力作用断裂时。 b. 应急措施
①迅速切断卸气位上与高压软管连接的高压球阀; ②启动备用撬卸气;
③避开软管断裂处,从侧面气流的相反方向靠近撬车,关闭撬车出口阀; ④打开卸气位放空阀卸去胶管内余压,更换高压胶管;
⑤软管更换完毕后切换至原卸气撬,恢复正常生产重新恢复供气。 第六 储气设施泄漏 a. 启动条件
储气设施泄漏,大量气体涌出伴有气流声,或安全阀起跳。 b. 应急措施
①迅速切断卸气位上与高压软管连接的高压球阀; ②启动备用撬卸气;
③避开气流方向,在撬车侧面门轴上抹黄油,轻轻打开舱门; ④观察寻找泄漏部位,确定部位后将漏气点四周的钢瓶阀门关闭; ⑤如果瓶口阀在气流区,可不关闭,自然放空泄压。 第七、供电系统故障(停电) a. 启动条件 工作期间突然停电。 b. 应急措施
①断开用电设备,预防恢复供电时瞬间电流过大,损伤设备; ②夜间采用防爆设备照明,严禁使用明火照明;
③立即查明原因,属站内线路故障立即检修,属外部停电或故障的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力争尽快恢复供电;
④监视一级调压器工作情况,必要时用不超过40℃的热水解堵。
对受危害影响区域的人群进行有组织、次序的撤离危害影响区。由急救组负责抢
25
救中毒人员,组成事故善后处理小组,负责伤亡员工就医、转院、护理、慰问等善后处理工作,安抚好员工家属。定期举行防护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培训和演练。对工厂附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 11. 风险评价结论
拟建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泄漏、火灾爆炸风险。储罐为重大危险源,风险事故主要为储罐泄漏及由此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泄漏后对大气有一定影响,根据预测分析,本建设项目的最大风险小于该行业可接受的风险值,项目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采取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可行,应急预案操作性强。项目建设从环境风险角度是可行的。
建设单位在营运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一旦发生事故,必须严格认真落实应急预案措施,将风险后果将到最低。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