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 下载本文

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理科综合试卷

命题人: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3~38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O—16 Na—23 K—39 Mn—55 Cu—64 Ni—5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共同点是遗传物质都是DNA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具有完整的生物膜系统 C.病毒进入原核细胞后,细胞内的溶酶体会将其“消化” D.病毒能够借助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的核糖体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2.玉米种子的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并长成营自养生活的幼苗的过程。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萌发过程中,主要以被动运输的方式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 B.在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加强,导致细胞内有机物的总量一直减少

C.萌发过程中,各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但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D.种子萌发初期增加的主要元素为C元素

3.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叶绿体内类囊体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利于光能充分利用

B.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 C.细胞骨架能维持真核细胞的形态,它与细胞的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 D.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附着更多的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4.自噬作用是普遍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现象,是溶酶体对自身结构的吞噬降解,它是细胞内的再循环系统。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噬作用

A.为细胞内新细胞器的构建提供原料,即细胞结构的再循环 B.吞噬细胞吞噬受病毒感染的细胞

C.衰老的细胞进入编程死亡过程中的细胞内的吞噬 D.清除降解细胞内受损伤的细胞结构、衰老的细胞器 5.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速率与其膜上的载体数量无关 B.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只是因为影响了膜的流动性

- 1 -

C.海带细胞通过被动运输积累碘离子等溶质,通常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D.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减少 6.分别将等量的A、B两种不同生物新鲜的同种组织的 样品进行研磨,过滤制得提取液后,平均分成若干组, 调节一系列pH后转移到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中,在温度为35 ℃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过氧 化氢剩余量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酶没有失活,则在相同pH条件下,A组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大于B组 B.若将pH由11调到9,则A组过氧化氢酶活性小于B组

C.在相同pH条件下,A、B两组的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含量不同

D.若改变反应温度,则A、B两组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会发生改变

29.(8分)

我国热带植物研究所在西双版纳发现一个具有分泌功能 的植物新种,该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局部图如下.请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A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则结构A为 .F能实现相邻细胞间信息交流, 则F为 .

(2)将该植物的正常活细胞浸在质量分数为1%的健那绿

染液中,图中被染成蓝绿色的结构是 .(填字母)

(3)该细胞中磷脂的合成场所是 .(填中文名称) (4)经检验该植物细胞的分泌物含有一种多肽,请写出该多肽在细胞中从合成至分泌出细胞的“轨迹”: (用“→”和字母表示).研究该轨迹一般采用 法. (5)与蓝藻相比,该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 。 30.(12分)

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叶制作工艺中,有手工或机械揉搓、热锅高温炒制、晒干等方法。请分析回答问题:

(1)茶叶细胞中存在众多种类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酚氧化酶能使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绿茶颜色为绿色,则制取过程中必须采用的关键工艺是 .这目的是_ . (2)茶树的 Rubicon 酶具有“两面性”,在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 与CO2反应,在O2 浓度较高时,则催化C5与O2反应。Rubicon酶的存在场所应为 ,其“两面性”可能因为在不同环境中酶的 发生变化导致其功能变化。

- 2 -

(3)油茶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运输至油茶果实积累,叶片为“源”,果实是“库”。为研究库源比(果与叶数目比)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对油茶植株进行了处理,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则实验结果表明 。如果摘除果实,则叶片的净光合作用将会减小,尝试解释原因 。

31.(8分)

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 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 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处理

实验组别

果实 叶片

m-2·g-1 μmol·净光合速率/

(1)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__,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________________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

(2)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 ________右侧液面。

(3)一种新的制药工艺,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药物制成小球,运输到患病部位,将药物送入细胞,此实例利用了细胞膜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 32.(11分)

某研究小组对不同温度下密闭容器中水稻种子储存过程中每隔 12 小时的 CO2 生成速率相对值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CO2生成速率 温12h 24h 3.6 36h 2.7 贮藏时间 48h 2.5 60h 72h 84h 96h 2.3 2.1 2.0 1.9 — — - 3 -

0.5℃ 4.8 度 25℃ 47.2 45.1 37.8 35.5 34.6 —

(注:CO2 的生成速率单位为 mL?kg-1?h-1;“-”表示未测定)

(1)由上表可知,0.5℃条件下水稻种子的CO2生成速率较25℃条件下低,主要的原因是

;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CO2生成速率逐渐降低的原因是 。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

___________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取两个水稻种子,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和0.5℃的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 ,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的生成速率。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1题解答,并

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涂黑。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只要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常数,就可以算出气体分子的体积 B.在一定温度下,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小,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不变时,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的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

D.一定温度下,水的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

E.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2)(10分)如图所示,用细管连接A、B两个绝热的气缸,细管中有一可以自由移动的绝热活塞M,细管容积不计.A、B中分别装有完全相同的理想气体,初态的体积均为V1=1.0×10m,压强均为p1=1.0×105Pa,温度和环境温度相同且均为t1=27℃,A中导热活塞N的横截面积SA=500cm2.现缓缓加热B中气体,保持A气体的温度不变,同时给N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使活塞M的位置始终 5保持不变.稳定时,推力F=×103N,外界大气

3﹣23

压p0=1.0×105Pa,不计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求: (1)活塞N向右移动的距离; (2)B中气体的温度.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下列现象与产生原因不属于光的衍射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