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全册导学案 下载本文

课 题: 1、3矩形性质

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2. 能将矩形的性质定理综合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习重点:矩形的性质

学习难点:矩形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学习过程: 一 情境创设:

用教具演示如,从平行四边形到矩形的演变过程,得到矩形的概念,并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轻松)

二、探索活动:

1)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作出对角线),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① 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② 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操作,思考、交流、归纳后得到矩形的性质.

矩形的性质:既然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应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矩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个角是直角的条件,因而它就增加了一些特殊性质。 2)、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对比: 性质 边 角 对角线 对称性 类别 开行四边形 矩形

第 9 页

3)如图 矩形ABCD,对角线相交于E,图中全等三角形有哪些?准备说说看。

将目光锁定在Rt△ABC中,你能看到并想到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吗?现在我们借助于矩形来证明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精讲例题 例1如图 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且AC=2CD,

求证 △OCD为正三角形。

四、巩固练习

1.矩形的一内角平分线把矩形的一条边分成3和5两部分,则该矩形的周长是( )

A.16 B.22 C.26 D.22或26 2.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是60°,一条对角线与矩形短边的和为15,那么矩形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短边长为_______.

3、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和12,则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4如图矩形ABCD中,若AB=4,BC=9,E、F分别为BC,DA上的

13点,则S四边形AECF等于( ) A.12 B.24 C.36 D.48

5.如图,周长为68的矩形ABCD被分成7个全等的矩形,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

A.98

B.196

C.280

D.284

共78页

(4) (5) 6课本第16页练习1 , 2

7如图,E为矩形ABCD对角线AC上一点,DE⊥AC于E,∠ADE: ∠EDC=2:3,求:∠BDE的度数.

五.活动与探究

1.取一张矩形的纸进行折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先把矩形ABCD对折,折痕为MN,如图(1).

第二步:再把B点叠在折痕线MN上,折痕为AE,点B在MN上的对应点为B′,得Rt△AB′E.如图(2).

第三步:沿EB′,线折叠得折痕EF.如图(3).

利用展开图(4)探究:

第 10 页 (1)△AEF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2)对于任一矩形,按照上述方法是否都能折出这种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六小结与作业

从位置、形状、大小等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比较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对角线把它们分成的三角形的异同,发现并应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证明矩形的特殊性质;反过来,我们又利用矩形的性质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评价与反思

共78页

课 题: 菱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掌握菱形的性质判定,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菱形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能力

通过把矩形和菱形的定义、性质将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清楚,并以此培养学生辨正观点

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性质定理的运用 生活数学与理论数学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 以旧引新

你能从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剪出一个菱形来吗?

学生活动,由平行四边形较短的边折叠到较长的边上,剪去不重合部分,可得到一个菱形。 有的学生可由其他方式得到一个菱形,也认可。 平行四边形 菱形 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拓展思维,并由语言叙述自己的发现,引出菱形的概念(尽量由学生归纳)。

菱形概念: 平 行 四 边 组邻边相等 菱形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菱形。

菱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具特有性质① —————————————————————————————— ②———————————————————————————————————— 2、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① S=底3高

② S=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二.定理探索:

第 11 页证明: 菱形四条边相等

1.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且AB=AD,求证

① AB=BC=CD=DA

2. 已知菱形ABCD, 对角线相交于O,求证: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内角。

三.例题讲解

例1.如图3个全等的菱形构成的活动衣帽架,顶点A、E、F、C、G、H是上、下两排挂钩,根据需要可以改变挂钩之间 的距离(比如AC两点可以自由上下活动),若菱形的边长为13厘米,要使两 排挂钩之间 的距离为

24厘米,并在点B、M处固定,则B、M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共78页

例2、如图是菱形花坛ABCD,它的边长为20m,∠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和0.01m2

).

A

B O D

C

四.巩固练习

1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为 2菱形的两邻角之比为1:2,边长为2,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

3.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AC=8cm,DB=6cm,?菱形的边长是________cm. 4.菱形ABCD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AC:BD=4:3,那么对角线AC=______cm,BD=______cm. 5.已知菱形的面积为30平方厘米,如果一条对角线长为12厘米,则别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___厘米

6.菱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AC=8,BD=6,求:菱形的高

7.课本P18 练习1

8.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BE=DF.求证:∠AEF=∠AFE.

第 12 页

五:课后小结

矩形、菱形各具有哪些性质?填写下表:

矩 形 菱 形 共有性质 特有性质

1.在解已知菱形的题目时,既要注意菱形的特殊性质,又要注意菱形具有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计算菱形的面积有两种方法。我们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寻求简捷途径,这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3.图形的定义既是这个图形的一个性质,又是这个图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在判定一个图形是菱形时,用它的定义判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4.矩形、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有一个特殊角(直角),菱形有一组特殊的邻边(相等)。我们要注意比较矩形和菱形之间的异同点。

六布置作业

评价与反思

共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