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化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会损失大量铸币税。2)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会失去货币政策的自主性。3)实行美元化的国家最后贷款人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6. 外汇管制主要采取哪些方式?实行外汇管制可能会产生哪些收益和成本?
答:外汇管制的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不外乎数量管制和价格管制两种:数量管制是对外汇买卖的数量进行限制,具体方式主要有外汇结汇控制和外汇配给控制。价格管制是对外汇买卖的价格即汇率进行限制,价格管制又可采取直接管制或间接管制的方式,间接管制是指以外汇基金作为缓冲体来稳定汇率水平。直接管制主要是规定各项外汇收支按何种汇率进行交易,通常采取实行本币定值过高和复汇率制的方式。
外汇管制的收益:保护本国产业,维持币值稳定或使汇率的变动朝有利于国内经济的方向发展,防止资本的大量涌入或外逃,便于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实现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意图。
外汇管制的成本:降低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不利于有效地吸收利用国外资金,不利于建立正常的价格关系,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增加交易成本及行政费用,增加国际贸易摩擦,本币定值过高导致的寻租行为,本币定值过高导致的无谓损失。
7. 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和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改革方向如何?
答: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主要内容有:1)对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2)逐步放松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外汇管理,积极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3)建立和规范外汇市场。4)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实行许可证制度。5)取消境内外币计价结算,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6)建立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
1994年1月1日,在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主要内容有:1)人民币汇率是单一汇率;2)人民币汇率是市场汇率;3)人民币汇率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尽管汇率并轨取消了法定的复汇率制,但由于外汇管制的存在却造成了事实上的复汇率制。2)尽管目前允许各外汇指定银行在人民银行制订的基准汇率的一定幅度内对外买卖外汇,但规定的浮动幅度非常有限,IMF将其划入钉住汇率制。3)我国人民币的这种名义管理浮动实际钉住的汇率制度,给我国经济生活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对内的方面主要体现在钉住不变的汇率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紧缩或膨胀趋势。从对外的方面来讲,低估的人民币汇率也导致了国际社会的不满,国际经济争端和国际贸易摩擦不断。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逐步地、适度地扩大汇率波动幅度,采取更为灵活的弹性更大的汇率制度,从而使人民币汇率成为一种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第四章 国际储备
本章重要概念
国际储备:亦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
国际清偿力:亦称“国际流动性”,指一国政府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它既包括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现实能力即国际储备,又包括融资的潜在能力即一国向外借款的最大可能能力。
自有储备:即狭义的国际储备,主要包括一国的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借入储备:在国际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借入资产具备了国际储备的三大特征,因此,IMF把它们统计入国际清偿力的范围之内。这些借入储备资产主要包括: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协议、借款总安排和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 储备货币分散化:亦称“储备货币多元化”,指储备货币由单一美元向多种货币分散的状况或趋势。
国际储备需求:是指为了获取所需的国际储备而付出一定代价的愿意程度,具体而言,它是指持有储备和不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二者之间的平衡。
在IMF的储备头寸:亦称“在IMF的储备部位”、普通提款权,指成员国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自由提用的资产。 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的含义可从两个层次来理解。从名称上看,特别提款权指IMF分配给成员国的在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它是相对于普通提款权而言的。从性质上看,特别提款权是IMF为缓解国际储备资产不足的困难,在1969年9月第24届年会上决定创设的、用以补充原有储备资产不足的一种国际流通手段和新型国际储备资产。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是指一国如何最佳地配置国际储备资产,从而使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SDR四个部分的国际储备资产持有量之间,以及各部分的构成要素之间保持合适的数量构成比例。 复习思考题
1.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国际储备亦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
国际清偿力亦称“国际流动性”,指一国政府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它既包括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现实能力即国际储备,又包括融资的潜在能力即一国向外借款的最大可能能力。前者称为无条件的国际清偿力、自有储备、第一线储备,后者称为有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借入储备、第二线储备。通常,国际清偿力又称作广义国际储备,无条件的国际清偿力称作狭义国际储备,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国际储备。
一般而言,有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包括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协定、借款总安排和该国商业银行的短期对外可兑换货币资产。就流动性而言,因受资产所有权及时间的制约,第二线储备流动性较第一线储备弱,但二者的汇总(国际清偿力)全面反映了一国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所能动用的一切外汇资源。
3.什么是国际储备货币分散化?其原因是什么?欧元启动后对现存的国际储备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答:储备货币分散化亦称“储备货币多元化”,指储备货币由单一美元向多种货币分散的状况或趋势。
出现国际储备货币分散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相对地位的此消彼长。二战后初期的美国,正是仰仗其经济金融实力的压倒优势,才使美元取得等同于黄金的地位,但此后美国经济饱受贸易赤字与财政赤字“双赤字”的困扰,经济地位相对下降。70年代,由于美元危机不断发生、固定汇率制瓦解及两次“石油危机”冲击等原因,美元储备在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迅速下降,此后又经历了美元80年代前半期的汇率上涨与80年代后半期的汇率下跌,国际储备币分散化的趋势终成定局。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在外汇市场汇率频繁波动的背景下,国际储备货币以美元为主导的分散化趋势将持续发展。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等被欧元取而代之。依托欧元区的经济实力,欧元的市场认可度和市场地位有了较大的提升。自1999年启动以来,欧元所占外汇储备的比重逐年上升,1999年,这一比重为13.5%,到2003年,该比重上升了6.2个百分点,增加到19.7%。欧元正式启动后,虽然对美元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元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
6.一国应如何对国际储备进行总量管理?
答:首先确定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国际储备代表一定的实际资源,持有国际储备意味着这部分资源被闲置,同时也丧失了以其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机会。因此,国际储备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应拥有一个最适度的国际储备量。 再采用适当的管理方法。主要方法包括:
1)拇指法则。拇指法则也就是经验法则,它是指测度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具有较强操作性且简便易行的方法。测度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拇指法则包括:(1)非黄金储备/进口比例法;(2)外汇储备/外债比例法;(3)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比例法;(4)圭多惕-格林斯潘规则。
2)IMF评估成员国国际储备需要的客观指标。
3)国际储备区间。由于在操作中很难确定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具体数值,国际储备区间观点将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看成一个区间值,只要国际储备量处在该区间之内,一国的国际储备就实现了适度规模。 7.简述一国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答:首先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原则,进行“三性”管理。第一,安全性。指外汇储备存放风险低,不易受损。第二,流动性。指需要动用外汇储备时能够迅速实现无损变现。第三,营利性。指储备资产的增值、获利。
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可划分为两个层次:其一,国际储备资产四个组成部分的比例确定;其二,各部分储备资产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确定。因黄金不生息、需支付保管费及价格波动频繁等原因,各国正逐步减少黄金储备的持有;而在IMF的储备头寸和SDR两部分又取决于成员国的份额,成员国对此并不能主动增减;并且以上三部分储备资产的内部构成单一,加之数量又少,所以上述两个层次的结构管理可归结为外汇储备结构管理这一问题,它包括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和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管理两个方面。
1)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1)储备货币应与贸易支付和金融支付所需货币保持一致。(2)储备货币应与干预市场所需要的货币保持一致。(3)应选择多种储备货币,“不把所有鸡蛋放进同一只篮子里”。
2)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管理: 在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上必须遵循“三性”原则,鉴于外汇储备的特殊性质与作用,在管理上,应以安全性为第一原则,即先保值后增值。
8.结合亚洲金融危机,谈谈我国应如何加强国际储备的管理。
答:我国国际储备的管理主要体现为对外汇储备的管理。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外汇政策,外汇收支主要是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基本保持平衡,国家外汇结存很少,平均每年在5亿美元左右。1981年我国开始建立和逐步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实行了储备集中管理和相应的经营制度,开始建立经常储备和战略储备制度以及风险管理制度,以保证国家外汇储备的安全、流动、增值,同时确保了国家运用外汇储备引导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能力。对外汇储备的具体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多样化。我国采取以美元为主,其他国际性货币相结合的多元化货币结构,以保持外汇储备的价值相对稳定。
2)外汇储备资产的投向结构合理化。外汇资产的投向既能应付对外支付,又能获得较大收益。
3)加强对外汇资产的风险管理。我国建立了一套制度,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包括:控制交易风险,控制清算风险,控制信用风险,控制市场风险,建立外汇储备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审计监督制和外汇经营的操作程序,加强风险的监督和控制。 但是1997年泰国突然爆发了一场货币危机,并发展成一个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很快波及东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危机中,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和资产价值跌落了30%-40%,东亚地区的银行和企业陷入空前的财务困境。
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暴露了一些问题。就整个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来讲,我国的SDR和在IMF的储备头
寸一直由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处管理,黄金管理由人民银行黄金管理司负责,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国际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因此,中国目前还不存在统一的国际储备管理机构,使各类的管理缺乏协调性。尽管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由国家外汇管理局一家承担,但这种国际储备的多元化管理体系割裂了各种储备资产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各类资产管理之间缺乏协调,国际储备结构管理难以从整体上达到最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市场和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应强化中央银行对国际储备的管理职能,储备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完善储备经营管理体制,努力提高国际储备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国际储备经营管理水平。具体的改革措施有:
1)强化了中央银行对国际储备的管理职能。
2)进一步明确划分了国家外汇库存和管理权和经营权。
3)具体划分了国家外汇结存中实际外汇储备和经常性外汇收支之间的界限。 4)逐步提高中央银行营运外汇结存的盈利性。 5)逐步扩大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范围和程度。
第五章 国际金融市场 本章重要概念
在岸金融市场:即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是从事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国际借贷,并受市场所在国政府政策与法令管辖的金融市场。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被冠以“在岸”名称,这个“岸”不是地理意义的概念。该市场的主要特点:①以市场所在国发行的货币为交易对象;②交易活动一般是在市场所在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③该市场要受到市场所在国法律和金融条例的管理和制约,各种限制较多,借贷成本较高。
离岸金融市场:即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又称境外市场,是指非居民的境外货币存贷市场。“离岸”也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概念,而是指不受任何国家国内金融法规的制约和管制。该市场有如下特征:①以市场所在国以外国家的货币即境外货币为交易对象;②交易活动一般是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③资金融通业务基本不受市场所在国及其他国家政策法规的约束。所有离岸金融市场结合而成的整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欧洲货币市场,是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 欧洲货币市场:是对离岸金融市场的概括和总称,是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欧洲货币又称境外货币、离岸货币,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存储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总称。
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是由一国或几国的若干家银行组成的银团,按共同的条件向另一国借款人提供的长期巨额贷款。具有如下特点:(1)贷款规模较大,最多可达几亿、几十亿美元。(2)贷款期限长,一般为7-10年,有的可长达20年。(3)币种选择灵活,但欧洲美元为主要贷款币种。(4)贷款成本相对较高,利率按LIBOR加上一定加息率,除此之外借款人还需负担一些其他费用。
外国债券:外国债券是一国发行人或国际金融机构,为了筹集外币资金,在某外国资本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货币为标价货币的国际债券。通常把外国债券称为传统的国际债券。从事外国债券发行、买卖的市场就是外国债券市场。外国债券主要由市场所在国居民购买,由市场所在国的证券机构发行和担保。发行外国债券必须事先得到发行地所在国政府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并受该国金融法令的制约。各国政府把外国债券和普通的国内债券在税率、发行时间、金额、信息披露、购买者等方面都作了法律上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