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奥数课本(上)】第09讲_流水行船问题 下载本文

【分析】我们要求木筏从A城到B城的漂流时间,只需知道木筏漂流的速度即可.由于木筏是无动力的,也就是说木筏漂流的速度就等于水速.但现在只知道时间,不知道任何的速度或者距离,那该怎么办呢? 练 习 3

一艘船在A、B两地往返航行,如果船顺水漂流,从A地到达B地需要60小时,而开船从B地到达A地需要30小时.那么这艘船从A地开到B地需要多长时间?

对于有些复杂的流水行船问题,我们需要分段考虑.

例题4.

甲、乙两船分别从A港出发逆流而上驶向180千米外的B港,静水中甲船每

小时航行15千米,乙船每小时航行12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乙船出发后两小时,甲船才出发,当甲船追上乙船的时候,甲已离开A港多少千米?若甲船到达B港之后立即返回,则甲、乙两船相遇地点离刚才甲船追上乙船的地点多少千米?

「分析」乙船比甲船早两小时出发所行驶的距离,就是甲船追乙船时的路程差.

练习4:A码头在B码头的上游,两个码头之间的距离是180千米.货船的静水速度是9千米/时,从A码头出发开往B码头;客船的静水速度是15千米/时,与货船同时出发,从B码头开往A码头.水速是3千米/时.两船相遇后,货船马上掉头,与客船同时开向A码头.那么货船到达A码头的时间比客船晚几小时?

下面我们来看看流水行船问题中的相遇与追及问题.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两船相向而行,两船的速度和就是静水速度之和;如果两船同向而行,两船的速度差就是静水速度之差.因此,相遇时间和追及时间与水速大小无关.

例题5.

A、B两码头间河流长为300 千米,甲、乙两船分别从A、B码头同时起航.如

果相向而行 5 小时相遇,如果同向而行10小时甲船追上乙船.求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分析】不妨设A码头在上游,B码头在下游.如果相向而行,甲船的实际速度为甲速+水速,乙船的实际速度为乙速-水速,两船的速度之和就是甲速+乙速,所以相遇时间和水速大小没有关系.如果同向而行,追及时间是不是也与水速大小没有关系呢?

例题6.

某人在河里游泳,逆流而上.他在A处掉了一只水壶,向前又游了20分钟后,

才发现丢了水壶,立即返回追寻,在离A处2千米的地方追到.假定此人在静水中的游泳速度为每分钟60米,求水流速度.

【分析】游泳者丢失水壶时,他并没有发觉,仍旧逆流而上,此时游泳者的速度是:

静水速度?水速,而水壶则顺流而下,速度和水速相同.两者背向而行,相当于一个相遇问题的逆过程.速度和为“?静水速度?水速??水速”,恰好为游泳者的静水速度. 当游泳者返回的时候,他开始追自己的水壶,此时他和水壶的速度又是怎样的?追及时的速度差又是多少呢?

帆船

帆船起源于欧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帆船是人类向大自然作斗争的一个见证,它的历史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 帆船作为一种比赛项目,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1900多年以前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作品中。到了13世纪,威尼斯开始定期举行帆船比赛,当时比赛船只没有统一的规格和级别。帆船运动起源于荷兰。古代的荷兰,地势很低,所以开凿了很多运河,人们普遍使用小帆船运输或捕鱼。

而帆船真正改变人类历史,则是在公元15世界末到16世纪初的大航海时代。在此之前,明代的航海家郑和已经扬帆非洲东海岸。而之后一批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则将大航海时代推向了最高峰。这些人中,有葡萄牙王子恩里克,他揭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有葡萄牙人达·伽马,他开辟了从西方通往印度的航路;有意大利人哥伦布,他发现了新大陆;有葡萄牙人麦哲伦,他的船队完成了环地球一圈的壮举,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这些人都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而承载着他们的梦想到达目的地的正是帆船。

随着轮船的出现,帆船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过现在它仍然是一项人们热爱的运动。在1896年帆船就被列为首届奥运会比赛项目,因天气不好未举行。1900年再次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大航海时代时帆船的复原图

作业1. 一条船顺流行90千米用6小时,如果水流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那么这条船逆流

行40千米需要小时?

作业2. 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只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24千米.它从乙地

逆水航行到甲地用了8小时,在从甲地返回到乙地时,由于涨水,水速变为原来的2倍,则返回时需用多少小时?

作业3. 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

了10秒,则在无风时他跑100米要用多少秒?

作业4. 平时船从甲地顺流而下,12天到达乙地,而从乙地返回甲地则用20天.梅雨季节

时,水流速度变为平时的两倍,那么该船在甲、乙两地间往返一次需要几天?

作业5. 甲、乙两船在相距90千米的河中航行,若相向而行则3小时相遇,若同向而行则

15小时甲船追上乙船.则在静水中甲船的速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