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课外) 冲刺训练(有答案及解析) 下载本文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课外)

冲刺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

东坡食汤饼①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恶不可食( ) .(2)徐谓黄门曰( ) .(3)尔尚欲咀嚼耶 ( ) .(4)秦少游闻之( ) .

2.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秦少游闻之 .A.无丝竹之乱耳 .B.水陆草木之花 .C.环而攻之而不胜 .D.辍耕之垄上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4.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季札观周乐

吴公子札①来聘,请现于周乐②。

为之歌《大雅》③,曰:“广哉!熙熙④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为之歌《颂》日“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选自《左传》,选文有删减)

【注】①公子札:即季札。吴国公子。②周乐:周天子的音乐。③《大雅》:指《诗经·大雅》中的诗歌④熙熙:和美融洽的样子。⑤《颂》:指《诗经》中的《周颂》《鲁颂》和《商颂》。⑥倨:傲慢。⑦逼:侵逼。⑧携:离心。⑨荒:过度。⑩底:停顿,停滞。

1.孔子评价《关雎》时说:“乐而不淫,衰而不伤。”选文中同样表达此意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2.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屈:弯曲 迩:亲近 宣:疏导 贪:贪婪 B.屈:屈服 迩:亲近 宣:宣扬 贪:贪婪 C.屈:屈服 迩:近来 宣:宣扬 贪:贪污 D.屈:弯曲 迩:近来 宣:疏导 贪:贪污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二)孟子曰:说①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②。堂高数仞,榱题③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孟子《说大人,则藐之》)

【注】①说(shul),游说,向……进言。②巍巍然:高高在上的样子。③榱(cuī)题:指屋檐的前端。④古之制:古代的礼乐制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独者有是心也 是心:这种心

⑤⑥⑦⑧

B.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偷生 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高官厚禄 2.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3.孟子善于将抽象难懂的道理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论证,请结合语段(一)第一段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4.“文以载道”,语段(一)和语段(二)都闪耀着孟子思想的光辉。请结合语段内容,分析两个语段中孟子观点的异同。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鬷①,字总之,赵州临城人。七岁丧父,哀毁过人。既长,状貌奇伟。鬷少时,馆礼部尚书王化基之门,枢密副使宋湜见而以女妻之。宋氏亲族或侮易之,化基曰:“后三十年,鬷富贵矣。”果加所言。举进士,授婺州观察推官。代还,真宗见而异之,特迁太常博士、提点神州路刑狱,权三司户部判官。使契丹还,以尚书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上言:“方调兵塞决河,而近郡突歉,民力雕敝,请罢土木之不急者。”改三司户部副使。枢密使曹利用得罪,鬷以同里为利用所厚,黜知湖州。

时龙图阁待刺马季良方用事,建言京师贾人常以贱价居茶盐交引,请官置务收市之。季良挟章献姻家,众莫敢逆其意,鬷独不可,曰:“与民竞利,岂国体耶!”擢天章阁待制、判大理寺、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安抚淮南,累迁刑部。

益、利路旱饥,为安抚使,以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戍卒有夜焚营、杀马、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今曰:“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命军校指乱者,得十余人,即戮之。及旦,人莫知也。其为政有大体,不为苟察,蜀人爱之。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景祐五年,参知政事,明年,迁尚书工部侍郎、知枢密院事。天圣中,得暴疾卒。赠户部尚书,谥忠穆。

【注释】①鬷:(zōng) ②侮易:侮辱 ③决河;黄河决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使契丹还/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B.方调兵塞决河/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C.及旦,人莫知也/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D.真宗见而异之/陵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枢密副使宋湜见而以女妻之。 .A.马之千里者。(《马说》) .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墨公移山》) .C.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D.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富贵不能淫》)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枢密使曹利用得罪,鬷以同里为利用所厚,黜知湖州。

4.王鬷为什么受到蜀人爱戴,请用原文回答?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王鬷是个怎样的人?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伯主之业也。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身布冠而拘于齐。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释】:①秦王:指秦武王。②《诗》:即《诗经》。③智伯瑶:又称智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④范、中行:指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⑤三家:指赵、韩、魏三国。⑥梁君:指梁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