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排水沟纵断面水位衔接需要满足哪些要求? 14、简述绘制排水沟纵断面图的步骤?
15、简述推算排水沟最高水位和日常水位的方法?
16、何为排水承泄区?承泄区需满足哪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如何处理?
二、名词解释
1、排涝模数 2、排渍模数
3、(排水沟)日常水位 4、排渍流量
5、综合利用排水沟
三、选择题
1、对排渍水位说法错误的是( ) A、又称为日常水位
B、防渍害和防止土壤盐碱化
C、末级排水沟的排渍水位应当低于农田要求的地下水埋藏深度 D、排水干沟排渍水位可以高于末级排水沟的排渍水位
2、在进行排水沟设计时,用来校核排水沟的最小流速的设计流量是( ) A、排涝设计流量 B、排渍设计流量 C、日常排水设计流量 D、排涝模数
3、田间排水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 A、确定田间排水沟的深度
B、确定田间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 C、确定田间排涝流量
D、确定田间排涝流量和排渍流量
4、对排渍水位和排涝水位说法正确的是( ) A、排涝水位又称最高水位,排渍水位又称日常水位 B、排涝水位又称日常水位,排渍水位又称最高水位 C、根据排渍水位确定沟道的过水断面 D、根据排涝水位确定沟道的过水断面
5、在控制地下水位的田间网的规划中,一般( ) A、先初定沟深,再确定间距 B、先初定间距,再定沟深
C、先初定排涝流量,再计算排渍流量 D、先初定排渍流量,再计算排涝流量
6、在设计排水沟时需确定( )两种水位 A、设计水位和排涝水位 B、设计水位和最小水位 C、排涝水位和加大水位 D、最大水位和日常水位
7、在地区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中,递减指数反映( ) A、洪峰与洪量的关系
B、排涝模数与排涝面积的关系 C、排涝模数与洪量的关系
D、排涝模数与流域形状的关系
8、对于具有排水和引水灌溉两种用途的排水沟一般( ) A、正坡(顺坡)排水、逆坡引水 B、正坡引水、逆坡排水
C、必须采用平底(沟底比降为零) D、不宜采用平底
四、分析计算题
1、南方某水网圩区,地势低洼,易生渍涝。该区总面积80km2。其中旱地(包括村庄、道路占地)为20km2,水田为56km2,湖泊及河流水面面积为4km2。据观测旱地径流系数为0.5,水田允许滞蓄水深为30mm,水田日腾发量4mm,湖泊及河流的平均滞涝水深为1.0m。
现拟建设一排涝抽水站,按10年一遇的1日暴雨200mm,用平均排除法在2天内排完的标准进行设计。 要求:
计算排涝抽水站的排水流量。
2、已知某排水河道位于低洼易涝平原区,流域面积200km2,该地区5年一遇设计1日暴雨的点雨量为105mm。根据水文分析该地区设计最大排模经验公式为:
qmax=0.022R1.0F-0.267 m3/( s.km2) 要求:
确定5年一遇的最大排水模数及排水河道的设计流量。
3、某平原易涝地区,面积180km2,地面坡度在1:2500-1:3500 之间,地下水埋深约2.5m,土壤以壤土为主,间有粘壤土,由于天然排水不畅,易因暴雨而成灾。现拟开发该地区为高产粮棉基地,经规划在该地区修建系统的排水网,布置了干沟1条,支沟5条,如图9-1
所示。各支沟汇入干沟的位置分别在A、B、C处, 各支沟控制的排水面积如图9-1所示。
根据该地区水文气象资料分析,夏秋季节10年一遇最大1日暴雨量P=128mm。根据作物耐淹试验资料,确定排除地面水的时间不超过2d。该地区最大排模经验公式为:
qmax=0.032R0.92F-0.33,m3/(s.km2) 该地区的径流系数约在0.28~0.30之间。 要求:
(1)确定不同面积的排水沟(各支沟及干沟各段)应采用哪一个排模来计算; (2)推求各支沟及干沟AB段、BC段及C点以下段的设计排水流量。
图9-1 排水系统示意图
4、南方湖泊水网地区,某圩垸南北长3km,东西宽2km,面积6km2。四周有圩堤使之与外水相隔,垸内拟建排水系统并建排涝泵站。圩垸各工程的平面布置与各级沟道的规格尺寸如图9-2所示。
垸内地势平坦,地面坡度约为1/10000,南高北低。各级沟道比将均采用1/10000,干沟及斗沟与地面坡度方向一致,支沟则与之垂直。
垸内水稻田面积4.8km2,旱地面积0.75km2,沟道水面面积0.45km2。
设计除涝标准为日雨量200mm,2d排除。排水临界期内稻田适宜水深为30mm,允许最大淹水深度为60mm。稻田日耗水强度为6.8mm/d,旱地日需水强度为3.0mm/d,水面蒸发强度E80=4.5mm/d(E80为口径80cm蒸发皿测得的蒸发量记录,换算成天然水面蒸发量需乘以折算系数),折算系数K=0.75。雨后旱地的地下水面可以允许上升至地面以下0.5m深处。圩垸内土壤孔隙率为50%,雨前土壤含水率为孔隙体积的80%。
排涝泵站的排水能力为3.96m3/s,在排水临界期每天开机22h。排水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排涝,要求在设计降雨情况下雨后不造成地面淹没,沟内水面要低于地面0.2m以下。此外,干、支沟还有通航与养殖要求,通航5t农船,船身宽2.5m,吃水深0.7m。养殖水深至少1.0m。
雨前预降沟水位在地面以下1.2m,相应的旱地地下水埋深为1.0m。沟内水面与旱地地下水面之间的关系大致是:沟水面上升时,地下水面低于沟水面0.2~0.3m;沟水面下降时,地下水面高于沟水面0.2~0.3m。 根据滞涝、通航和养殖等综合利用要求校核各级排水沟的断面。
提示:降落在垸内的雨量-[稻田耗水量+旱田需水量+沟道水面蒸发量+稻田滞蓄水量+旱田滞蓄水量(即大田蓄水能力)+泵站抽排水量]=排水沟滞蓄水量。
根据排水系统各级沟道的断面尺寸,计算沟内滞蓄水量后的水位上升值、水面宽、水深及水面距地面的高差,来校核是否能满足不发生地面淹没(涝)及地下浸没(渍),通航及养殖的要求。
图9-2 圩垸工程平面布置与沟道断面尺寸示意图
第十章 灌排系统管理
一、思考问答题
1、用水管理包括那些内容?
2、什么是用水计划?用水计划的编制内容有哪些? 3、对一个灌区来说应当如何实行计划用水?
4、在编制渠系引水计划时,如灌区需水流量大于渠首引水流量,应当如何进行用水调整? 5、试述编制渠系配水计划的方法和步骤? 6、排水管理的任务包括哪些内容? 7、用水管理试验的内容有哪些?
8、灌溉排水系统管理现代化包括那些方面? 9、灌溉排水对灌区环境有何影响? 10、维护灌区环境的措施有那些?
11、对灌排系统管理而言,目前最实用、最可靠的现代化技术是什么?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二、选择题
1、计划用水是( ) A、灌溉水量的分配方法
B、就是按作物的需水要求与灌溉水源的供水情况,结合渠系工程状况,有计划地蓄水、引水、配水与灌水 C、是指灌溉水在灌区各级渠系调配、管理的方式 D、是指灌溉水通过各级渠道流入田间的方法 2、用水计划是( )
A、是灌区从水源取水并向各用水单位或各级渠道配水的计划 B、水从各级渠道流向田间所采用的计划 C、各级渠道水量调配的计划 D、是指某一用水管理单位在用水季节前所制定的引水、配水计划 3、灌区用水计划一般来说有哪四种主要类型( ) A、水源引水计划、渠系配水计划与田间的用水计划等 B、水权集中、统筹兼顾、分级管理、均衡受益 C、年度轮廓用水计划、某灌季全渠系用水计划、干支渠段用水计划及用水单位的用水计划D、上下结合、分级编制,统一调度、联合运用 三、分析计算题 1、某灌区自水库引水,分南北干渠,总灌溉面积12.75万亩,无其它蓄水设施。南干渠种植水稻,灌水定额60m3/亩;北干渠种植旱作物,灌水定额见下表10-1所示。南干渠控制面积6.75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0.85;北干渠分为上下两段,其控制面积为1.5万亩和4.5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为0.5和0.6。若某次引水量为750×104m3。 要求: 按毛灌溉用水量比例对南北干渠进行配水。 表10-1 北干渠种植旱作物种类及灌水定额 作 物 种植比例 灌水定额(m3/亩) 玉 米 0.4 60 大 豆 0.4 40 小 麦 0.2 50 2、某灌区干渠将水输送到分水闸后,向3个支渠配水,如图10-1所示。根据其控制面积大小,作物种植比例及渠道输水损失情况,确定各支渠的配水比例为一支占25%,二支占45%,三支占30%。 现有两次典型的灌水,第一次灌水自6月7日至6月15日,共8d零12h,干渠输送到分水闸的流量为5m3/s;第二次灌水自7月11日至7月20日共10d,干渠输送到分水闸的流量为3m3/s。灌区管理部门决定第一次灌水按续灌方式向各支渠配水,第二次灌水按轮灌方式向各支渠配水。 要求: 制定分水闸的配水计划,包括在这两次灌水中,各支渠的配水时间、配水流量及配水水量。 分水闸 三支 二支 一支 图10-1 渠道布置示意图 3、某灌区位于干旱地区,地多水少,农作物生长全靠引河水灌溉,用水计划是本着“以水定地,因水种植,按地配水”的原则来编制。河水以冰雪补给为主,4月11日至11月20日为灌溉引水期, 渠首处历年时测河道月(旬)平均流量如表10-2所示。渠首为弯道式闸枢纽,总干渠为卵石衬砌渠道,渠首引水率(渠首引水量与河道来水量的百份比率)和总干渠渠道水的利用率见表10-3所示。灌区包括3个用水单位,每个单位的分水比例见表10-3。 要求: (1)用分阶段假设年法预报19 年灌溉期间相应与经验频率P=60%的各阶段的河道来水量。采用表10-4所示的格式计算; (2)计算各阶段渠首引水量,总干渠可分水量和各用水单位的配水量,采用表10-5所示的格式计算。 表10-2 某河灌溉期间历年月(旬)平均流量(m3/s) 灌溉阶段 春灌 夏灌 秋灌 时间 4月下旬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上9月中下10月 11月上中旬 旬 旬 1964 12.8 21.8 80.7 122.0 152.0 65.8 37.4 23.9 18.7 1965 10.9 23.2 86.3 158.6 118.5 52.1 41.1 22.5 16.3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3.7 14.0 12.6 14.1 12.7 14.6 12.0 15.6 14.9 10.6 14.0 11.3 12.1 14.3 13.6 12.4 11.4 4.2 5.4 15.3 9.5 17.9 85.9 133.9 158.2 92.1 32.9 72.1 106.5 112.6 37.7 26.4 90.2 144.0 94.6 34.0 33.6 113.8 159.6 144.6 40.5 26.4 37.0 142.7 93.6 76.7 18.7 44.2 147.0 101.0 71.0 33.2 81.8 110.4 163.0 58.5 21.1 64.2 123.4 92.3 61.6 26.1 66.7 150.0 114.6 58.7 17.1 61.7 121.8 123.9 59.5 28.4 81.4 103.2 74.5 57.0 14.0 72.3 80.4 111.0 9*5.0 16.1 89.0 141.0 112.0 39.7 17.9 74.3 98.3 128.8 53.2 42.2 59.3 97.5 85.8 62.2 40.5 82.0 159.0 123.5 47.6 38.5 69.7 117.7 123.3 49.2 4.6 13.4 57.5 78.4 24.9 3.8 29.8 45.0 69.8 22.5 28.0 75.1 105.9 105.1 49.7 21.1 50.3 132.9 128.7 45.2 62.2 27.1 23.5 41.3 38.8 44.7 40.3 31.8 27.4 21.1 32.1 33.1 30.2 26.4 25.2 33.5 34.4 4.7 6.5 25.6 27.8 26.5 17.9 17.1 22.8 21.5 21.6 23.9 19.0 18.0 21.5 19.7 20.3 18.3 19.3 7.2 23.2 20.7 4.4 4.3 16.7 18.8 16.8 13.8 14.1 16.8 16.1 15.7 16.4 15.5 12.9 16.1 14.2 13.5 12.7 13.7 10.9 15.6 15.3 3.8 3.4 12.7 13.5 表10-3 某灌区渠首引水率、总干渠水利用率及各单位分水比 灌溉阶段 渠首引水率(%) 总干渠水利用率(%) 各单位分水比(%) M县 S县 农垦团场 春灌 95 95 40.7 6.0 53.3 夏灌 84 95 27.4 4.6 68.0 秋冬灌 95 95 40.7 6.0 53.3 表10-4 分阶段假设年法流量频率计算表(m3/s) 序号 4月下5月 6月 7月 8月 9月上9月中10月 11月上中(%) 旬 旬 下旬 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表10-5 某灌区19 年引水、配水计划表 阶段 月份 河道来水 引水引水量总干渠可分水配水量(104 率率(104 水利用量(104 m3) 33流量水量(%) m) 率(%) m) M县 S农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