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中安全防护与相关法规 - 叶索夫整理 - 图文 下载本文

医学研究中安全防护与相关法规

医学研究中安全防护与相关法规

叶索夫整理

第一次课:生物安全概论(教师:朱万孚)

第一章 第一节

思考题:

1 概述医学生物(病原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对人类的威胁,为何日益严重? 2 就目前医院感染的严重性,如何从自身做起尽量避免或减少发生医院感染? 3 简述发生实验室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4 你作为医务工作者或者医学研究人员,请从2003年SARS突发疫情中,总结应汲取的

经验与教训

1、概述医学生物(病原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对人类的威胁,为何日益严重?(5个原因)

一、医学生物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的威胁日趋严重:

a、在人类疾病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性日渐被认识和重视;

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48种疾病,40种为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发病人数占患者85%,人类历史上称瘴气、瘟疫、及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感染性疾病(contagious disease, CD, infectious disease):简称感染病,是由病原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并且通常能人传人或由病动物传染给人的一大类疾病。它不仅包括传统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还包括与微生物及寄生虫感染有关的种类繁多的人类疾病。

非感染性疾病(non-contagious disease, NCD):又称退行性疾病和人为疾病,包括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病、消化系统病、精神病、神经病、营养代谢和内分泌失调等慢性病和由非生物性理化因子所致的疾病。

许多呼吸系、消化系及循环系统疾病显而易见本身就是感染病或寄生虫性感染病,多种肿瘤继发于病毒性或寄生虫性感染病。许多慢性病也是死于交叉感染或内源性感染并发症。因此,传统的传染性与非传染病的称谓不够确切,将疾病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比较合理。

许多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业已证明许多曾是人类非感染病和肿瘤是由微生物感染所致:

某些病毒-肿瘤(肝癌、鼻咽癌、宫颈癌、白血病等) 幽门螺杆菌-溃疡病、胃癌、心律失调

口腔无芽胞厌氧菌(牙周炎)-糖尿病、心血管病

人兽共患病:禽流感,猪链球菌病,SARS 原(特)发性疾病 空肠弯曲菌-吉兰-巴雷综合征 乙型肝炎病毒-结节性多关节炎

肺炎衣原体,巨细胞病毒,口腔无芽孢厌氧菌-冠状动脉硬化 单纯疱疹病毒-阿尔茨海默氏病 人T细胞病毒-人T细胞白血病

1

医学研究中安全防护与相关法规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皮肤癌,膀胱癌 EB病毒-淋巴瘤,鼻咽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胃癌

业已证明,许多种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感染还与出生缺陷、肿瘤、自身免疫及早老年性痴呆等发病有关。因此,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布伦特兰指出:“我们正处在一场感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免受其害,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对此高枕无忧”

b、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类病为人兽共患病,即当人类进入自然疫源地,原本主要在动物界中传播的疾病,发生由病动物(包括病原携带动物)传染给人,使人罹患的“动物病”。

由于自然疫源地具有一定的生境条件和范围,经虫媒传播性疾病的媒介节肢动物有一定的活动季和地区分布,故多数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存在严重的威胁。

我国主要的和世界新出现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及其病原微生物(23种):鼠疫、土热病、布鲁氏菌病

鼠疫-鼠疫耶尔森氏菌 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

肾出血热综合症-汉坦病毒(病死率40%)

狂犬病-狂犬病病毒(病死率100%)犬科,猫科,翼手类(蝙蝠),啮齿类 人禽流感-禽流感病毒H5N1

人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2型(革兰氏染色阳性,形态上与人链球菌无区别) SARS-SARS冠状病毒

c、曾经被控制,现又死灰复燃再度肆虐人类的感染病(20种)

1996年Lederberg罗列出在全世界范围内曾经被控制,近20年来又死灰复燃并引起流行或暴发疫情的疾病。包括9种细菌病、3种病毒病和8种寄生虫病,尤其以结核病、白喉、登革热、霍乱、鼠疫及疟疾疫情反弹最为严重。中国内地发病前五:病毒性肝炎,非结合,菌痢,淋病,梅毒。中国内地死亡前五:AIDS,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新生儿破伤风(共占95.5%)。其中AIDS,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以及血吸虫病,我国已经加大经费投入进行研究。

结核病:世界性结核病流行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结核病尚未控制,而结核病控制规划却已终止”。

性传播疾病:性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包括衣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艾滋病、乙型乙肝

死灰复燃原因:

细菌病:鼠疫:经济开发,开垦土地

白喉:前苏联解体,独联体国家及东欧国家政治动乱,致使免疫计划中断 结核病:1.判断过于乐观,提前撤销专业机构和消减研究经费

2.移民骤增与旅游业发展 3.出现多种结核菌耐药菌株

4.HIV流行使结合“超越”传播 5世界人口数量剧增及结构的改变等

2

医学研究中安全防护与相关法规

霍乱:1.国际贸易交往增多 0139霍乱随轮胎,飞机从东南亚及南亚传入南美洲等地

2.水源及视频的消毒处理措施被削弱

病毒病:狂犬病:1.刺痒宠物增多,而对犬接种疫苗管理措施不力

2.旅游业的发展

寄生虫病:疟疾:1.全球变暖,没接蚊虫孳生地增加

2.疟原虫抗药株增多 3.战乱

血吸虫病:1.兴修水坝,围湖造田,利于钉螺孳生

2.从非流行区向疫区移民

d、新发型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感染病(38种),包括: 一、历史上无明确记载,近年来刚刚发现的疾病及其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AIDS、SARS、禽流感、猪链球菌(2型)等; 二、先前已知存在的疾病,在今年才确定其与某种致病微生物的疾病,例如肾综合征出血热、丙型肝炎(RNA病毒)等; 三原认为系非传染病,现在发现并确定其与某病原微生物感染存在因果关系,新改称为感染性疾病,例如,幽门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病。

近年来新发现得主要病原微生物及所致的感染病

(1)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引起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VP):VDVP是由sabil株基因序列点

(2) 人兽共患病-享德拉病毒感染和尼帕病毒感染 (3) 人兽共患病-禽流感和禽流感病毒 (4) 人兽共患病-猪链球菌

(5)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可能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新型肠道病毒 肠道病

近30年来新发现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及其所致的感染病

轮状病毒-病毒性腹泻 弯曲菌-肠炎,腹泻 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军团菌-军团病 丁型肝炎病-丁型肝炎 朊病毒-疯牛病

大肠埃希菌O157(菌体抗原)H7(鞭毛抗原)-出血性结肠炎 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病 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 禽流感病毒-甲型流行性感冒 非0-1(凝集型)群0139霍乱弧菌-霍乱

动物疾病突破遗传屏障向人类转移的趋势

1.野生动物源性疾病的越界传播,野生动物传播给家畜,家禽 2.病原体基因突变或重组,产生新种或新型

3.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病原体的宿主适应范围变异 4.疾病传播机制改变,传播途径增多

5.饲料的全球性生产与运输,畜舍条件及环境改变 6.野生动物,家禽和家畜的远程贸易及非法交易增多

3

医学研究中安全防护与相关法规

新型肠道病毒

不在归属于柯萨奇病毒或ECHO病毒,编号68-71型(致病性) 71型-儿童手足口病

新型A型流感病毒

H1N1,除非洲外,5个大州26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疫情 我国没有因甲型H1N1流感所致死亡的病例

(五)生物恐怖的威胁与对策

生物恐怖(主义)(Bioterrorism)指故意使病原生物或其毒素播散,导致易感人群染病或中毒,从而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社会安全与安定,达到政治或宗教信仰为宗旨的破坏行为。 1.生物恐怖的威胁

生物战-国家行为,影响范围更大一些。

第一章 第二节

根据其对人类危害性的大小,将医学微生物划分为四类: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将医学微生物按其对人类危害性,以及是否具备有效治疗与预防手段分为四类,每类中再分为法定管理传染病微生物和其他致病性微生物:一类危害最严重,四类最弱

一类医学微生物:传染性强,对人危害大的烈性传染病的微生物菌种,感染后引发的症状严重并危及生命,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的烈性传染病菌株,包括国内尚未出现的传染病菌毒株。此类菌毒株易造成实验室感染。(需在特殊安全实验室)) 1) 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菌(毒)种:鼠疫耶尔森菌、01和0139群霍乱弧菌、炭疽杆菌;HIV,SARS-CoV

2) 其他的致病微生物:天花病毒、黄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委内瑞拉脑炎病毒、拉沙热病毒、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波组织胞浆菌

二类医学微生物:感染后可引起较严重的症状,可危及生命,发病后不易治疗,对人群危害较大的病原微生物,可造成实验室感染(在二级实验室进行操作)

1) 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菌(毒)种:布鲁氏菌、麻风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肝炎病毒、狂犬病毒、汉坦病毒、登革热病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2) 其他的致病微生物

三类医学微生物:危险性与危害程度一般,感染后的症状较轻,具有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微生物菌种,一般不引起实验室感染。(一级实验室操作)

1) 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菌(毒)种:脑膜炎奈瑟氏菌、链球菌、淋病奈瑟氏菌、百日咳嗜血杆菌、白喉棒状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破伤风棱状杆菌、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乙型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其他的三类医学微生物: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四类医学微生物:在菌苗与疫苗等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弱毒或者减毒的微生物以及各种低致病性微生物菌属于四类菌(毒)种,但生产各种烈性传染病灭活抑菌使用的菌(毒)种(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