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两角是否互补既与其大小有关又与其位置有关( )
总结提示:互余与互补是指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置关系无关。
第四环节 议一议(探索发现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活动内容:参照教材剪子的实验,抽象出几何图形后提出下列问题:
(1)用剪子剪东西时,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你能说明理由吗?(在复习巩固上面刚刚得出
的性质的同时,为下一个问题作好铺垫。)
(2)你能发现这样的两个角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吗?(通过学生观察,总结,得出对顶角的概念。) (3)在图2中,还有相等的角吗?这几组相等的角在位置上有什么样的关系,你能试着描述一
下吗?(总结得出对顶角的性质。) A D
O
B 第五个环节 牛刀小试
活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举出生活中包含对顶角的例子吗?
2.下图中有对顶角吗?若有,请指出,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3.议一议:如上图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
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能说出所量角是多少度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你知道吗?打台球的游戏中,台球击到桌沿又反弹回来的路线,就和光的反射定律中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路线是一样的。
下图中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台球桌面示意图,图中的阴影为6个袋孔,如果一球按图示方向击出去,最后落入第几个袋孔?
小 结:熟(1)余角、补角的概念。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对顶角的概念和“对顶角相等”。
作 业: 课本P61 习题2.1:问1、2。全优测控 教学后记: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会认由三线八角所成的同位角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
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会认各种图形下的同位角,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难点:判断两直线平行的说理过程 教学方法:实践法
教学用具:几何画板课件、三角板、活动木条 活动准备:学生预先做好三根活动木条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复习: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2)在同一平面内, 两条直线的是平行线 (二) 创设情景:
如书中彩图,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的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 (三) 新课:
1、 学生动手操作移动活动木条,完成书中的做一做内容。
2、 改变图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做一做,∠1与∠2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
条a与木条b平行?小组内交流。
EEB3、 由∠1与∠2的位置引出同位角
3的概念,如图 1A757315 ∠1与∠2、∠5与∠6、∠7与∠8、
8246B∠3与∠4等都是同位角 CD24 68DC练习:如图,哪些是同位角?
A
FF
4、教具演示: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议一议:1.会用移动三角板的方法画两条平等线吗?过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平行等线吗?
5、例:找出下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6、完成第55页随堂练习1、2题
(四)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
要特别注意数形结合。
(五) 作业:第65 (六) 教后记: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
的能力。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3、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点:弄清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意义,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
平行”。
教学难点: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工具:课件,投影仪。 准备活动:
1、如图,a∥b,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不含平角) 2、写出图中的所有同位角。 教学过程:
A 一、 引入:
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 于是他在两个边缘之间画了一条线段AB(如图所示)。他 只有一个量角器,他通过测量某些角的大小就能知道这个 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
B 定义:1、内错角;2、同旁内角。
随堂练习P68-1题 二、 探索练习:
观察课件中的三线八角,内错角的变化和同旁内角的变化,讨论:
(1)内错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动手实验,用量角器画∠1=∠2 ;直线a会平行b吗?)
(2)同旁内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 ★结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随堂练习P68-21题 三、 巩固练习:
1、如右图,∵∠1=∠2 AC1 ∴ ∥ ,
2∵∠2= D3E∴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180° 4F∴ ∥ , BG∴AC∥FG,
A2、如右图,∵DE∥BC
∴∠2= ,
1E∴∠B+ =180°, D52∵∠B=∠4
∴ ∥ , 34BCF∴ +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小 结:
作业:P68-知1.2
c23146758ab
2.3 平行线的性质(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2.使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重点难点
1.平行的三个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2.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哪些判定公理和定理?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问:把这三句话颠倒每句话中的前后次序,能得怎样的三句话?新的三句话还正确吗?
答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指出:把一句原本正确的话,颠倒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例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倒过来说“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就不正确了.因此,上述新的三句话的正确性,需要进一步证明. 二、新课
平行线的性质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怎样说明它的正确性呢?
方法一 通过测量实践,作出两条平行线a∥b,再任意作第三条直线c,量量所得的同位角是否相等.
方法二 从理论上给予严格推理论证.(以下证法,教师可视学生接受情况,灵活处理讲或者不讲) 已知:如图2-32,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
求证:∠1=∠2. 证明:(反证法) 假定∠1≠∠2,
则过∠1顶点O作直线A′B′使∠EOB′=∠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过O点有两条直线AB、A′B′与已知直线CD平行,这与平行公理矛盾.即假定是不正确的. ∴∠1=∠2. 另证:(同一法)
过∠1顶点O作直线A′B′使∠E0B′=∠2. ∴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B∥CD(已知),且O点在AB上,O点在A′B′上, ∴ A′B′与AB重合(平行公理) ∴∠1=∠2.
平行线的性质二:两条平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启发学生,把这句话“翻译”成已知、求证,并作出相应的图形. 已知:如图2-33,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 求证:∠3=∠2.
证明:
∵ 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