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实施进度表 - 图文 下载本文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级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社区服务部门,以及劳动仲裁机构、司法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律师事务所等,从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和初步研究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㈠思想政治素质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敬业爱岗,认真勤奋,遵纪守法,具有协作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与工农群众、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3.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刻苦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㈡业务素质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相关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我国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受到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等业务的训练;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了解中外劳动与就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4.熟悉劳动和社会保障有关的政策和法规;

5.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使外语成为获取新知识和对外交流的工具。 ㈢身体素质

㈢体育素质

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标准。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学制与学位

1.标准学制4年,按学分制管理要求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3—6年。 2.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干学科是管理学、社会学、法学。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统计学、公共管理学、宏观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政策分析、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学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员工福利与企业年金、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和中国社会保障政策分析等。

五、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本专业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两个方面。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详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实践课程部分)》。

六、毕业规定 1.毕业标准

(1)达到德育的培养目标;

(2)修完本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达到专业要求的学分数; (3)达到教育部要求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学位标准

符合学校学位授予相关规定,可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

本专业毕业总学分为173学分。其中必修课118学分,占总学分的68%,选修课55学分,占总学分的32%。

(一)基础教育平台:

1.公共基础课程:18门共46学分,占总学分的27%;

2.通识教育课程:94门共140学分,限选25学分,占总学分的14%。 (二)专业教育平台:

1.专业基础课程:15门共46学分,占总学分的27%;

2.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了5个模块17门课程共50学分,要求学生至少修读30学分,占总学分的17%。其中劳动科学模块为限选。

(三)实践创新平台:两个部分共26学分,占总学分的15%. 1.各专业共同实践课程:5门共18学分,占总学分的10%; 2.专业实践课程:4门共8学分,占总学分的5%。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科技、文化知识、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保障前沿理论及一些热点问题,加强国防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每学期开设讲座不少于30次。另外,每学期开设不少于10学时的形式与政策讲座、时事报告等。

八、课程考核

课程的考核分考试、考查两种。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考试外,其余课程由二级学院自行安排。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按学院有关规定评定成绩。

九、辅修本专业须修读的学分数

副修本专业和攻读第二学士学位的学生,应该修读本专业课程56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46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不限模块),并完成必要的实践环节(毕业论文)。

十、专业教学计划(见附件)

附:1.劳动与社会保障学本科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总周数分配表 2.劳动与社会保障学本科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实施进度表

附1. 劳动与社会保障学本科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总周数分配表

项 考 社会入学寒 合计 课堂毕业教学 教育 试 与实践 假 数 年 训练 实习 论文 论文 及机动 业鉴定 周学 调查军事专业学年毕业公益劳动 学年毕暑 目 学 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0.5 15 18 18 18 18 18 1.5 1.5 1.5 1.5 1.5 1.5 进 在 假 期 2 12 6 1 0.5 0.5 0.5 0.5 0.5 5 7 25 52 27 25 52 27 25 52 27 5 7 5 7 行 (含第七学期 12 1.5 暑假) 第八学期 合 计 1 1.5 18 135 0.5 11 4 2 12 6 6 6 0.5 4.5 41 20 204 0.5 5 28 48

附2 劳动与社会保障学本科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实施进度表

课课 程 程编 类号 别 33003001 33005002 33002003 33003004 51004006 公共基础课 51004007 51004008 51004009 51003015 41001011 41001012 41001013 41001014 33003005 33003006 21012001 12012001 12012002 12012003 12012004 各学期开课安排 课 程 名 称 课 程 类 型 学 时 总 数 54 108 36 45 60 72 72 72 45 36 45 30 36 36 36 15 18 54 54 54 72 54 54 54 72 54 54 54 24 36 36 72 学分总数 3 6 2 3 2 4 4 4 4 3 2 3 1 1 1 1 1 1 46 3 3 3 4 3 3 3 4 3 4 3 2 2 2 4 46 考核 方式 第七学期12周 第一学期15周 3 4 3 第二学期18周 3 4 2 2 11 3 4 7 第三学期第四学期1818周 周 6 4 2 12 4 3 7 2 4 2 8 3 3 2 8 第五学期18周 0 3 4 2 9 第六学期18周 1 1 3 2 4 9 第 八考 学 期 18试 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 查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中国近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大学英语Ⅰ 大学英语Ⅱ 大学英语Ⅲ 大学英语Ⅳ 计算机基础Ⅰ 计算机基础Ⅱ 应用写作(含申论) 体育Ⅰ 体育Ⅱ 体育Ⅲ 体育Ⅳ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就业指导 小计 统计学 公共管理学 宏观经济学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 管理学 社会政策分析 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险学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员工福利与企业年金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中国社会保障政策分析 小 计 3 2 1 16 3 3 6 专业基础课 12012005 12012006 12012007 12012008 12012009 12012010 12012011 12012012 12012013 120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