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温度的关系。 学生分小组进行对比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提醒按照步骤进行实验,并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填写好实验记录单,另外实验中还要注意安全。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的结论,展示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单。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直接的关系,水的温度越高,溶解的越快,水的温度越低,溶解的越慢。 引导学生按照这个实验的方法及步骤再做一做其它实验,探究盐的溶解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完善好自己的实验报告单。 四、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探究了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那么100毫升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克盐呢?下面我们来继续做实验。 引导学生预测:100毫升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克盐?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并把预测的结果记录下来。 出示课本上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方法和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实验中的注意点:在实验中我们要怎样加盐?每次放多少盐?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放盐?到最后怎样计算结果? 教师引导并特别强调: 每次加盐,都要加相同质量的盐,便于计算。 每次加盐,要搅拌到盐完全溶解后,再次加盐。 当盐溶解得很慢的时候,要一点一点的加,建议一次只加一克盐,当年无法溶解的时候,就要停止加盐。 计算结果的时候,注意当盐无法再溶解的时候所加的那一勺盐不能计算在
内。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实验情况,并相机指导、纠正学生实验中的不当操作。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及实验的结果。 教师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的时候,就是要告诉同学们,因为有各种各样因素的不同,因此实验结果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一点差异是正常的。 教师继续引导:100克的水中,能溶解36克左右的食盐,那么100克水中,能溶解多少糖呢?下面我们同样也来做一做实验。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看一看100克水能溶解多少克糖。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小结:一般情况下,白糖的溶解度大约为208克,也就是说,100毫升水在常温下,能溶解约208克白糖,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盐的溶解度。 教师引导:老师刚刚看了你们做实验之后的杯子,发现有的小组杯子底部,还有很多的盐和糖没有溶解。这些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和糖,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让他们继续溶解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相应的办法。 预设: 给水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再加水等等方法。 老师组织学生用来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有效。 实验之后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采用哪种方法进行验证的,实验的结果怎样。 教师小结:是的,要想让杯子里的盐和糖继续溶解,我们可以采用加热、搅拌或者加水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盐的溶解,知道100克的水在常温下可以溶解大概36克左右的盐,而100克的水可以溶解大概208克左右的糖,这说明糖的
溶解度要比水的溶解度高得多。同时我们还通过实验知道了,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主要有温度高低、水的多少、是否搅拌等等。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我们上课的实验再做一做,进一步探究盐和糖的溶解。 板 书 设 计
11、把盐放到水里 影响盐、糖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水的多少等等 过滤法——分离出水中的不溶解物质 蒸发法——分离出水中的溶解物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河流与湖泊 教案教学设计
课 题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12、河流与湖泊 执教者 日期 1.观察和描述身边常见的淡水水体,了解地表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的类型与区别。 教学目标 2.乐于参与,分工协作,完成河流或湖泊的模型设计与制作,知道水的来源和它们的地形特点。 3.仔细观察图片,认识生活在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不同位置的的淡水生物。 教学重点 了解常见淡水水体的特点,认识生活在河流和湖泊各处的淡水生物。 教学难点 小组共同合作,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形成更多关于河流和湖泊的认识。 多媒体课件,制作河流或湖泊模型的材料,如油泥、水、喷水壶等等,淡水水体生物分布图等。 观察我们身边的淡水水体,初步了解淡水水体的特点及生活在淡水中的生物。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本单元开头的一首小诗: 是谁, 在池塘里安静地睡觉? 是谁, 在小溪里悠闲地散步? 是谁, 在江河里开心地奔跑? 是谁, 在海洋里欢快地跳跃? 是谁, 让地球这样充满生机? 旁 注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