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
A.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 B.有利于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C.有利于继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D.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E.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三、简答题p151
四、辨析题
1.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3.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
4、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5、对外开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
6、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
7.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但并不是意味着对一切国家的开放。 五、论述题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论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及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三、分析题
(一)材料1:在新的条件下扩大对外开放,必须更好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放战略,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把对外开放推向新向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
——江泽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世界贸易组织”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2002年2月25)
材料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这是党中央以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时期阶段对外开放面临更复杂的国际环境,而做出的重大举措。
我国对外经贸发展之所以取得如此喜人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今后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认真贯彻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积极有效利用外资;鼓励有条件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以使对外经贸可持续发展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形成及重大意义(2005年12月8日)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如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二)、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处有
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 年 1 月 18 日 2 月 21 日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70 页
材料 2、对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不只是经济特区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农村改革,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是就全国范围讲的。开始搞并不踊跃呀,好多人在看。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允许看,比强制好得多。我们推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强迫,不搞运动,愿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这样慢慢就跟上来了。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 ——《同上》( 1992 年 1 月 18 日 2 月 21 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74 页
问题: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对内改革的认识。
(三)、 材料1、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两种关门都不行。我们提出要发展得快一点,太快不切合实际,要尽可能快一点,这就要求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 年 6 月 30 日 )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64 、 65 页 材料 2、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这种帮助不是单方面的。中国取得了国际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中国对国际的经济也会做出较多的贡献。几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就是一个证明。所以我们说,帮助是相互的,贡献也是相互的。 ——《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 1984 年 10 月 6 日 )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78 、 79 页
材料3、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 年 1 月 18 日 - 2 月 21 日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73 页 问题: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及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四)下面是关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材料:
材料1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充分利用好国外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通过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壮大自己,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条成功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引进来”方面成绩很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这同西部大开发一样,也是关系我国经济和整个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局的大战略。“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这二十年来,我们是以“引进来”为主,这是完全必要的。不先“引进来”,我们的产品、技术、管理水平就难以提高,你想“走
出去”也出不去。现在情况与二十多年前不同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更具备了,要求也更迫切了。
——摘自《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材料2截止到2002年6月底,我国在境外设立的企业总数近700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89亿美元左右,分布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贸易、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境外投资加工装配企业382家,年带动出口约20亿美元。油气和紧缺矿产等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开始取得成效,带资承包有新的进展。与此同时,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752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220亿美元。
而这还只是经国家批准或备案在册的,而由于审批及其他方面原因,实际企业及投资数额还远不止于此。
——摘自《开放扩大:竞争谋长远》,载《瞭望》,2003(9) 根据材料,请回答:
(1) 如何正确认识对外开放中的“走出去”战略? (2) 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六)材料题:以下是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材料
材料1:我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地位从开放之初第32位上升为第3位,200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66.3%,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发动机。1978年,中国贸易伙伴只有40多个,2006年已经发展到220多个,1993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累计利用外资超过了7800亿美元。
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由1%上升到5%,进出口总额占全球比例由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8%。外汇储备由不到两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底1.53万亿美元,同期我国对世界经过增长的贡献超过10%。
材料2:自1995年以来,我国连续l3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4、2007年,加拿大、美国先后对我国发起反补贴调查;而欧盟和澳大利亚也表示将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启动反补贴调查。 自2007年以来,“中国制造”频频被曝质量安全问题,涉及食品、药品、玩具等多个领域。而在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召回名单和欧盟非食品快速预警系统的消费者警告列表中,我国产品常常位居首位;在日本,我国食品常常接受严格的命令检查。
2007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9.8%增至80%。如此高的依存度常常被国外舆论利用,造成“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价”的现象,并衍生出“中国威胁论”。 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从1994年的17.1%下降到2006年的5%;我国外商投资占GDP的比重,已从1994年的6.24%下降到2006年的2.35%;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比重较低,制造业领域外资流入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度虽有提高,但只集中于少数行业和项目。 请回答:
(1)材料1说明了什么? 试述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2)材料2反应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哪些问题?
(3)结合材料1和2,分析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七)材料题:以下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的材料。
材料1:“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材料2: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保持了年均9.6%的经济增长速度,GDP年增长速度,是改革前28年的两倍多,人均GDP增长速度是前期的6-7倍。2005年,中国GDP已达到183085
亿元,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5年的约5%,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第四大经济体。2006年GDP达到20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7%;财政收入达到3.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1倍多;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7万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000亿美元。2005年,我国钢、煤、水泥产量分别为3.5亿吨、21.9亿吨、10.6亿吨,分别占到世界总产量的1/3左右。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农产品产量也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在工业制成品中,中国已有超过13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42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78年的0.79%提高到6.73%,贸易总量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29位上升为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社会主义改革的原因。
(2)材料2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1和2,试述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党的领导人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2.1984年10月,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大突破的文件是( ) 。 A.《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 ) 。 A.阐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各自特点 B.强调了资本主义也可以搞计划经济 C.说明了计划和市场是覆盖全社会的
D.否定了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4.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 ) 。 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商品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种一制度的确立是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