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235”阳光课堂模式的构建
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小组的建立。
[1]小组建立的人数,组数和座位。
小组人数为4-8人,以偶数为益,最好每组是6人;在一个班级内,小组的组数不益超过8个;小组学习的座位采用学生围座式。
[2]小组建立的原则。
基础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一个班级不同组之间,要保证基本均衡,目的是为了促激竞争。建组时,将学生分成优、中、下三个层次,每个小组内人数之比大约为3:5:2。
[3]建组的步骤。
推选组长;确定组员;组员分工;文化建设;小组激励。 [4]小组的使用。 小组使用有两项要求:
一是培训小组。小组培训采用了“两会”的形式。第一个会是班主任培训组长会,培养组长管理小组的能力。第二个会是小组长培训组员会,培养成员在小组内的团结协作能力。
二是课堂评价。评价中注重“三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是,坚持以组为中心来评价。第二个关键点是依据课堂评价标准来评价小组,第三个关键点是评价多采用量化的方式。
小组建立起后,只有进行培训,有效的评价,科学的使用才能发挥小组作用。为配合好该项工作,云门小学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 “三册一表”。“三
9
新课改理念下“235”阳光课堂模式的构建
册”即《小组评比统计册》、《小组合作交流记录册》和《小组成员成长册》, “一表”指《两会记录表》。
2、分类指导。
分类指导原则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学生间的指导。
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在“自主探究”环节中,在小组内自主学习时,教师深入到组内,根据导学案中的层次要求,对优、中、差生的不同指导和点拨,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确保“差生吃得了,优生吃得饱”,实现“培优补差”。
学生间的指导是指在组内,用每组2—3名学习好、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骨干作为教师的助手,在“自主探究”环节的同层讨论(对学)、异层指导(求教)、组内交流(研讨)中,和“反馈训练”环节的组际交流(对抗)中,实现以优辅差、生管生、生教生,确保“以好带差”和互相取长补短。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差生学习,也有利于团队学习,共同提高。
3、分层达标。
分层达标原则包括分层预习达标、分层导学达标、分层训练达标。要求在预习案中,设臵不同层次的预习目标,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分层次按要求自学预习;在“自主探究”环节中,根据导学案,由浅入深,逐层导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层层达标;在分层达标训练时,按“基础”和“提高”分层设计,完成由低到高的分层练习。
(三)“5环节”的要求与操作方法。
“235”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将整个课堂教学按时间先后分为五个环节,预习反馈约为3分钟、导学识标约3分钟、自主探究约12分钟、展示点拨约12
10
新课改理念下“235”阳光课堂模式的构建
分钟、反馈训练约10分钟。每个环节的时间可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
1、预习反馈环节。
“(课前)预习反馈”,是根据预习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汇报、质疑,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2、“导学识标”环节
“导学识标”,要求创设情境,导入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自主探究”环节。
“自主探究”,即小组内自主学习,包括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独学)、同层讨论(对学)、异层指导(求教)、组内交流(研讨)。该环节教师抓好小组建设是重点,课堂上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是关键,其间,教师还要不断巡视、参与、点拨。
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独学):就是学生结合预习和目标,个人通过看教材和资料,自己独立的完成导学目标上的学习问题和题目达到40—60%,注意独学时学生不讨论和交流。
同层讨论(对学)、异层指导(求教):学生通过自学确实不能够完成的学习问题和题目,再与同方和同组学习对象一起讨论探究完成。一般按由低到高的原则,即先同水平对子同学探讨(一般为同方)——再向异水平同学求教(一般向学习更优秀的学生请教)。
组内交流(研讨):学生通过独学、对学、个别请教仍然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由整个学习小组共同讨论探究来完成,这个环节主要体现特优生带优生,优生帮助一般学生。要求:(1)把与自己结对子的同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2)学生交流离座,要把凳子轻轻放入桌下,
11
新课改理念下“235”阳光课堂模式的构建
行动要迅速,便于交流活动。交流时声音适度,以双方及组内,听清为宜。(3)交流时,鼓励畅所欲言、神采飞扬、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反对缄默不语、麻木迟钝、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4)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
4、“展示点拨”环节。
“展示点拨”,包括小组汇报,组际交流(对抗),教师点拨,教师评价。
小组汇报:由各小组选派发言人,展示小组探究成果或结论,展示思维的过程或方法,根据需要也可采取“边展示边板书”的方式,要充分发挥白板或实物投影的辅助作用(增强可视效果、增大课堂容量、增加可比性等)。
组际交流(对抗):发表不同的意见、见解。不能仅仅停留在纠错、补充等低层次上。学生不能质疑的,教师可适时质疑,教师要善于运用“追问”的技巧,释疑的学生可以是展示的学生,也可以是本组或他组的同学,如果学生不能释疑的,可由教师以精炼的语言释疑。
教师点拨、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交流、质疑、释疑的情况进行点拨、点评,帮助学生突破疑难。点拨、点评不只局限于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学习方法、技巧也是点评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可由他组同学点评并评分。
5、“反馈训练”环节。
“反馈训练”, 通过基础性训练,检验学生当堂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弥补学习缺欠。还可适当设计层次性、综合性题目,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