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理学习题(带答案)10 下载本文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有关对神经系统机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人体唯一的机能调节系统

B.有接收贮存、分析综合、处理发送信息的功能 C.大脑皮质是人类产生和进行思维活动的高级器官 D.能迅速对体内外各种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

2.以下有关对神经元机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能单独完成某种器官的调节活动 C.能接受刺激传达兴奋

D.神经元由胞体和胞突两部份组成

3.以下有关神经纤维结构和机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位于外周神经中 B.只要结构完整就能传导兴奋

C.有髓鞘神经纤维传导兴奋比无髓纤维快 D.细纤维电阻低传导兴奋比粗纤维快

4.交感神经的生理功能是: A.胃肠平滑肌收缩 B.心跳减慢减弱 C.外生殖器血管扩张 D.瞳孔扩大

5.神经冲动传向肌细胞的递质是: A.多巴胺B.5-羟色胺 C.乙酰胆碱 D.去甲肾上腺素

6.下列哪项既是中枢递质又可作为外周递质? A.乙酰胆碱B.多巴胺 C.肾上腺素D.5-羟色胺

7.下列哪项具有中频节律: A.心动周期B.呼吸周期 C.月经周期D.血细胞数

8.以下有关中枢兴奋传递特征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中枢延搁B.单向传递 C.不易疲劳 D.后放

9.实现中枢内兴奋或抑制扩散的神经元联系方式是: A.聚合式B.辐散式 C.单线式D.环路式

10.实现中枢内兴奋或抑制集中的神经元联系方式是: A.聚合式B.辐散式 C. 单线式D.环路式

11.下列有关中枢抑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枢抑制的产生不需外来的刺激 B.抑制也可以扩散和集中

C.抑制可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 D.抑制也可以总和

12.以下有关突触后抑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由抑制性突触的活动引起; B.突出后膜发生超极化

C.兴奋性神经元不会引起突触后抑制 D.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13.下列有关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条件反射又称信号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系统 C.以语言文字作为条件刺激物的叫第二信号

D.以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

14.传入侧支性抑制产生的原因是: A.释放的兴奋递质少 B.抑制兴奋性中间神经元 C.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

D.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

15.下面关于特异性传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把特定感觉兴奋冲动传到相应的皮质区域 B.各种感觉传入冲动都在丘脑换元 C.视、听、本体等感觉属此传入系统 D.绝大多数由丘脑发出特异纤维

16.下面对非特异性传入体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特异性传入纤维的侧支进入脑干网状结构 B.在脑干网状结构中换一次元

C.由丘脑发出的纤维投射到皮质广泛区域 D.可提高大脑皮质兴奋性

17下列哪项感觉不经丘脑换元而投射到大脑皮质? A.视觉B.嗅觉C.听觉D.味觉

18.左侧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受损时,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右半身和双侧头面部 B.右半身和右侧头面部 C.右半身和左侧头面部D.左半身和双侧头面部

19.以下有关第一体感区体表感觉机能定位特点的叙述,哪项是错的: A.投射区大小,与感觉灵敏度有关 B.头面部感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 C.体表感觉的投射总安排是倒置的

D.头面部感觉投射安排也是倒置的

20.一般不通过轴浆运输的是: A.狂犬病病毒B.催产素 C.神经生长因子D.催乳素

21.以下有关痛觉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痛觉感受器可能是化学感受器

B.超过一定强度的理化因素刺激便可致痛 C.K+、H+、组织胺、5-羟色胺是致痛物 D.容易产生适应

22.以下有关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均为多突触反射

B.骨骼肌因受重力作用被持续性牵拉引起肌纤维收缩 C.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肌肉中 D.牵张反射有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种

23.下列哪项是脊髓的内脏反射? A.腱反射B.排尿反射 C.屈肌反射D.肌紧张

24.下列哪项不属小脑的机能? A.维持身体平衡B.发动随意运动 C.调节肌紧张D.协调随意运动

25.肾上腺能纤维是 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

26.下列哪项不是M样作用? A.心跳减慢减弱 B.支气管收缩 C.消化腺、汗腺分泌 D.骨骼肌收缩

27.下列哪项不是胆碱能纤维 A.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28.阿托品是下列哪项受体的阻断剂? A.M型B.N型C.β1型D.α型

29.下列哪项是交感神经的作用?

A.瞳孔扩大B.逼尿肌收缩C.胰腺分泌D.血管舒张

30.下列哪项不是丘脑下部的机能? A.调节体温B.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 C.调节肌紧张D.调节体内水平衡

31.脊休克时损伤面以下脊髓反射减弱或消失,其原因主要是: A.损伤性刺激对脊髓的抑制作用 B.失去了网状结构易化区的始动作用 C.突然失去了高级中枢的调节作用 D.脊髓中的反射中枢被破坏

32.β受体的阻断剂是

A.育亨宾B.普奈洛尔C.酚妥拉明D.六烃季铵 33.属于局部反应(局部兴奋)的有: A.EPSPB.神经冲动 C.感受器电位D.终板电位

34.去大脑僵直产生的原因主要为: A.网状结构抑制区的活动增强 B.网状结构易化区的兴奋性增高 C.脊髓α神经元发放冲动减少 D.脊髓γ神经元发放冲动增多

35.排尿反射初级中枢位于: A.边缘叶B.丘脑下部C.脊髓D.中脑

36.生命中枢位于:

A.中脑B.下丘脑C.脊髓 D.延髓

37.中枢反馈调节产生的解剖结构基础是:

A.单线式联系B.辐散式联系C.聚合式联系D.环路式联系

38.反射中枢空间总和作用的结构基础是:

A.单线式联系B.辐散式联系C.聚合式联系 D.环路式联系

39.看到梅子的外形时,引起唾液分泌是: A.非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C.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D.自身调节

40.看到“梅子”一词时,引起唾液分泌是: A.非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C.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D.自身调节

41.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引起的抑制是: A.突触后抑制 B.突触前抑制 C.去极化抑制D.由于EPSP减小所致

42.当某一中枢兴奋时,与它对抗的中枢发生抑制通常是由于: A.超极化抑制B.突触前抑制C.折返式抑制D.侧支抑制

43.外周递质包括下列类型物质,除了: A.乙酰胆碱 B.GABAC.儿茶酚胺类D.肽类物质

4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A.突触后膜对K+和Cl-通透性增加 B.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 C.突触后膜对Ca+通透性增加 D.突触后膜对Mg+通透性增加

45.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提高,将引起后膜电位变化是

A.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B.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C.静息电位不变 D.产生动作电位

46.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A.心跳加快,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B.胆囊收缩 ,各种消化液分泌 C.稀薄唾液分泌 D.糖原分解抑制 47.属于腱反射的有: A.屈肌反射

B.膝跳反射 C.对侧伸肌反射

D.巴彬斯基(Babinski)反射

48.在临床上检查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主要是 A.了解眼的折光力 B.了解眼的感光力 C.了解眼虹膜肌的收缩功能

D.了解中枢神经功能状态和麻醉深度

49.影响突触前神经元释放递质的主要离子是 A.Na+B.Mg2+C.Ca2+D.Cl-

50.有髓纤维的传导速度

A.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B.与直径成正比 C.与髓鞘的厚度无关D.不受温度的影响

51.多巴胺递质系统主要包括

A.蓝斑核B.中缝核C.脑桥网状核D.黑质—纹状体

52.屈肌反射和肌紧张 A.感受器相同

B.引起反射的刺激的性质相同

C.前者的效应器为屈肌,后者主要为伸肌 D.都能引起肢体的位相性运动

53.Y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是 A.发动牵张反射

B.直接支配梭外肌纤维使其收缩 C.使肌梭在肌肉收缩时放电停止 D.调节肌梭感受器敏感性

54.关于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电刺激时出现同步化慢波脑电图 B.维持与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为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 D.弥散投射至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

55.下列对皮质运动区功能特征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对躯体运动的支配有交叉的性质,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性 B.功能定位总的配布是倒置的,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配布为正的 C.肌肉的运动越精细,越复杂,其代表区愈大 D.人工刺激所引起的肌肉运动反应为协同性收缩

56.一侧枕叶皮质接受哪侧视网膜的传人纤维投射 A.同侧眼 B.对侧眼

C.侧眼颞侧和对侧眼鼻侧 D.侧眼鼻侧和对侧眼颞侧

57.α1型受体的阻断剂是: A.十烃季胺 B.酚妥拉明 C.阿托品D.心得安

58.后放的结构基础为 A.单线式联系B.辐散式联系 C.聚合式联系D.环状联系

59.大脑皮质角回受损将导致 A.运动失语症 B.感觉失语症 C.失读症D.失写症

60.运动失语症是哪一脑区受损所致 A.颞上回后部B.额中回后部 C.额上回前部D.布洛卡三角区

61.下列关于语言优势半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现象 B.与一定的遗传因素有关 C.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D.成人优势半球受损,常有语言障碍

62.下列关于曲张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为神经与效应器发生接头联系的结构 B.为神经末梢上的结节状装置

C.内含贮存递质的小泡 D.存在于肾上腺能神经末梢

63.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人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变关系 A.Ca2+ C.Na+B.Mg2+D.K+

64.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原纤维B.肌小节C.肌纤维D.粗肌丝

65.交互抑制也称为 A.超极化抑制B.回返性抑制 C.树突一树突型抑制D.侧支性抑制

66.以下有关神经纤维叙述,错误的是: A.轴突为可传导冲动的发生部位 B.粗纤维比细纤维传导速度快 C.神经纤维为轴突包裹鞘膜后形成 D.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传导 67.以下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从一个细胞传至另一个细胞叫传递 B.兴奋在同一细胞内的扩布叫传导 C.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叫突触传递 D.传导和传递均为双向

68.下列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接头前膜通过易化扩散释放递质 B.乙酰胆碱可使接头后膜爆发动作电位 C.接头后膜上有胆碱酯酶可使乙酰胆碱灭活 D.用新斯的明可解除骨骼剂痉挛收缩

69.以下有关反射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中枢神经中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细胞群 B.某种反射中枢仅存在中枢神经的某一部位 C.中枢部位存在多个反射中枢 D.大脑皮质是各种反射的高级中枢

70.以下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 B.拮抗剂是可破坏受体结构 C.的士宁是甘氨酸受体的阻断剂 D.哌唑嗪是心肌细胞β受体阻断剂

71.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肺牵张反射 B.排尿反射 C.哮喘病人的呼吸D.肌紧张

72.睡眠时的生理变化不包括:

A.视听触等感觉功能减退B.脑电图出现β波

C.出现同步化快波D.体温下降

73.人类条件反射的特点包括:

A.是种族进化先天具有的B.反射弧是固定的 C.是后天获得的D.不必由大脑皮质参与的

7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是: A.冲动为单向传导

B.动作电位在一根纤维上传导时其幅度不减 C.只要要保持结构的完整就能传导兴奋 D.长期受刺激后,其传导速度也不减

74.电突触传递的特点不包括: A.传递速度较慢

B.兴奋通过突触可逆行扩布 C.结构基础为缝隙连接 D.不易发生疲劳

75.突触前抑制发生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A.是由轴突-轴突突触活动发生的 B.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少 C.突触后膜超极化 D.突触前膜发生局部去极化

76.内脏痛的特征是:

A.切割、烧灼内脏可引起剧烈疼痛 B.疼痛为锐痛,定位准确 C.牵拉内脏不易引起疼痛

D.有时会引起体表某处发生牵涉性痛

77.只保留脊髓的动物(脊动物)不能完成的是: A.搔扒反射B.翻正反射C.排尿反射D.屈肌反射

78.副交感神经的生理意义: A.主要参与应急反应 B.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 C.动员机体储备的能量参加应急 D.利于维持安静的生活

79.建立条件反射的必要条件是: A.先给无关刺激,后给非条件刺激 B.不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参与

C.要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才能建成 D.无关刺激必须用铃声

二、判断题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反射活动。()

2.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能完成接受刺激、传导兴奋,储存信息、分析综合、处理发送信息的机能。()

3. 正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着的兴奋叫神经冲动。传导冲动是依靠局部电流而完成的。()

4.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兴奋性递质,提高突触后膜对K+和Cl+通透性引起的。()

5. 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肌细胞的胆碱酯酶的活性,使Ach增加,从而引起骨骼肌痉挛。()

6. 反射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完成某种反射活动的局部神经胞群。() 7. 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功能是通过兴奋与抑制活动过程,即它们之间的扩散集中、相互诱导、交互抑制、反馈等活动规律实现的。() 8. 痛觉的“闸门”为脊髓前角,痛觉信号在此进行调控。() 9. 脊髓反射的反射弧特点,是感受器和效应器同在一块肌肉中。() 10.内脏器官都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11.能与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都称为肾上腺素能受体。() 12.箭毒可阻断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故可作骨骼肌松弛剂。() 13.心得安是β受体阻断剂,是治疗心率缓慢的药物。()

14.人学会唱一首歌,做一套体操,背下一课书。这是条件反射的形成。() 15.大脑皮质是人体感觉机能、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的最高级调节中枢。() 16.α1和α2受体的拮抗剂可用于降压。()

17.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旦建立后不会消退。() 18.有髓神经纤维比无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因为前者纤维粗,阻抗小。() 19.在一个反射活动中,传出神经元的神经冲动是来自传入神经元,所以两者的频率是相同的。()

20.突触前抑制是超极化性抑制。()

21.支配汗腺的自主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为NA。()

22.单个动作电位所引起的EPSP足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23特定感觉的产生与非特异性投射无关。()

24.LTP是由于突触后神经元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引发的。() 25.NA对α受体作用较强,对β受体作用较弱。() 26.在局部神经元回路中,神经元是一个基本功能单位。() 27.动作电位只在轴突上发生。()

28.非突触性化学传递不仅存在于外周,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29.N1受体位于自主神经节,N2受体位于骨骼肌终板膜。() 30.优势半球主要是先天形成的。()

三、填空题

1. 学生做实验、看标本属刺激;为使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又可称它为刺激。 2. 根据神经元接触部位不同,突触可分为,,三种。 3.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

4. 目前已发现并分离到的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有很多种,其中较重要的有 、 、NT-3和NT-4/5等。

5. 抑制性递质可提高突触后膜对,尤其是的通透性;兴奋性递质可提高突触后膜对,尤其是对的通透性。

6. 突触传递的特征表现为 、、、、后放现象、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7. 突触可塑性改变的形式有、、敏感化、LTP和。

8. 神经系统内,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叫。它可分为胆碱类、、、、肽类、气体和脂类。

9. Ach在作用下灭活,NA的消除通过和,肽类递质则主要依靠消除。 10.受体通常可分为两大家族:① ② 。

11.氨基酸类受体主要存在于神经系统,现已明确的兴奋性氨基酸递质有____________和;抑制性氨基酸递质包括和。

12.GABA受体中亲离子型的是,是有不同亚单位构成的通道。 13.脊髓闰绍细胞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为,是一种通道,可被 阻断。 14.一般认为嘌呤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性调质。

15.点对点感觉投射大脑皮质及时间性总和的神经元联系方式是;中枢兴奋或抑制的集中及空间总和的神经元联系方式是。 16.睡眠包括 ①睡眠,②睡眠也叫或睡眠。

17.应用电生理学方法,在大脑皮层可记录到两种不同形式的脑电活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18.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具有作用,由于是 的系统,故易受药物影响。实验中应用巴比妥类药物后,由于这一系统传导阻滞引起动物出现 状态。 19.大脑皮层第一体感区位于,主要运动区位于。 20.初级痛觉过敏是由于所致,而次级痛觉过敏起源于。

21.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位于,本体感觉中枢位于。

22.呼吸中枢位于;角膜反射中枢位于;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23.阿托品是受体阻断剂;箭毒是受体阻断剂;育亨宾是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是受体阻断剂。

24.骨骼肌受到重力作用的缓慢牵拉刺激,会发生,反射中枢的低级部位在。牵张反射的另一类型为,是体内唯一的___________反射;多突触反射的典型例子有反射。

25.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阳性可发生于婴幼儿时期锥体系未发育完全前,成人在__________________状态下。

26.脊休克的休克期表现是由于,恢复的原因是。

27.将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动物立即出现肌紧张的现象,称为。 28.人类大脑皮质活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系统是;人类特有的系统是。

29.帕金森氏病的主要表现为,产生是由于系统功能过强,可通过应用增加系统的功能来缓解症状。 30.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和。 31.经典的去大脑僵直为僵直。

32.植物性神经传出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有,两种。 33.条件反射的建立,实质上就是刺激转换成刺激的过程。

34.吃酸梅引起唾液分泌是反射;看到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系统活动;想起梅子唾液分泌是系统活动。

四、名词解释 1.突触 synapse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4.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 5.中枢延搁 central delay 6.后发放after discharge

7.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 8.突触后抑制postynaptic inhibition

9.传人侧支性抑制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 10.回返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 11.神经营养因子

12.特异性投射系统 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13.牵张反射 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14.感觉柱 sensory column

15.牵涉痛 referred pain 16.运动单位 motor unit

17.去大脑僵直 decerebrate rigidity 18.肌紧张muscle tonus 19.腱反射tendon reflex 20.姿势反射postural reflex 21.胆碱能纤维cholinergic fiber 22.第一信号系统first signal system 23.第二信号系统second signal system 24.强化intensification 25.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五、问答题

1、简述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及作用。 2、简述去大脑僵直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3、简述脊蛙的缩腿反射实验,说明脊髓在运动调节中有何功能。 4、比较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不同点。 5、突触传递兴奋冲动有哪些特征? 6、比较腱反射与肌紧张。 7、试述内脏痛有何特点?

8、中枢抑制的类型及有何生理意义?

9、简述外周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类及其阻断剂。 10、何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传入系统?各有何功能? 11、体表感觉在中央后回的投射有何特点?

12、试举二例说明什么是牵涉痛,并简单解释其产生原因。

13、试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的生理意义。 14、试述下丘脑有何生理功能?

15. 脊休克的休克期表现是怎样的?其产生和恢复说明了什么? 16. 简述睡眠时相及其生理学意义。

17.试用胆碱能受体学说,说明有机磷中毒发生的症状及主要治疗药物原理。 18.当脊髓的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分别受损时,对临床检测膝跳反射分别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2.B3.C4.D5.C6.A 7.D8.C 9.B10.A11.A12.C13.B14.D15.C16.B 17.B18.A19.D20.D21.D22.A23.B24.B 25.C26.D27.B28.A29.A30.C31.C32.B 33.B34.D35.C36.D37.D38.C39.B40.C 41.A42.D43.B44.A45.A46.A47.B48.D 49.C50.A51.D52.C53.D54.A55.D56.D 57.B58.D59.C60.D61.A62.A63.A64.B 65.D66.A67.D68.C69.B70.C71.B72.B 73.C74.B75.C76.D77.B78.D79.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

7. √8. × 9. ×10.×11.√12 √ 13.×14.√15 √16.×17.×18.× 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三、填空题

1. 第一信号第二信号

2. 轴-体突触轴-树突触轴-轴突触 3. 双向性相对不易疲劳完整性绝缘性

4. 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5. Na+和K+ Na+Cl-和K+Cl-

6. 单向传递可以总和突触延搁兴奋节律的改变 7. 强直后增强习惯化长时程抑制(LTD) 8. 神经递质儿茶酚胺类氨基酸类嘌呤类 9. 胆碱脂酶重摄取酶解失活酶解失活 10.促离子型受体促代谢型受体 11.中枢谷氨酸门冬氨酸GABA甘氨酸 12. GABAACl- 13. 甘氨酸Cl-的士宁 14. 抑制

15. 单线式聚合式

16. 慢波快波异相快速眼球运动 17. 皮层诱发电位自发脑电活动 18. 上行唤醒作用多突触传递类睡眠

19. 中央后回中央前回

20. 损伤的组织释放增加痛敏感性的物质中枢

21. 颞叶的颞横回和颞上回枕叶皮层距状裂的上、下缘中央前回 22. 延髓和脑桥下丘脑中脑下丘脑 23. MN2α2 α1

24. 肌紧张脊髓腱反射单突触屈肌反射 25. 深度睡眠或麻醉

26. 损伤面以下失去与高位中枢之间联系 脊髓本身就能作为中枢完成某些反射 27. 增强去大脑僵直

28. 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29. 肌运动减少,肌紧张增强,可伴有静止性震颤乙酰胆碱递质 左旋多巴多巴胺递质

30. 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 31. γ

32. 去甲肾上腺素NA乙酰胆碱Ach 33. 无关条件

34. 非条件第一信号第二信号

四、名词解释

1. 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过程。

2.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在兴奋性突触传递时,在突触后膜上产生的一种局部去极化电位。

3.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在抑制性突触传递时,在突触后膜上产生的一种局部超极化电位。

4. 神经递质:是由神经细胞产生的参与突触间信息传递的一些特殊化学物质。 5. 中枢延搁:是指兴奋通过中枢(突触)部分时比较缓慢,要消耗一定时间。它又称突触延搁。

6. 后发放:在一反射活动中,一段时间的持续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发放冲动的现象,称为后发放。

7. 突触前抑制:由于兴奋性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在另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影响下,释放的兴奋性递质量减小,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变小,由此所致的抑制过程称为突触前抑制。

8. 突触后抑制:是指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出现超极化,从而产生抑制效应。

9. 传人侧支性抑制:指传入纤维在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的同时,发出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者去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活动。

10.回返性抑制:是指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支去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者又反过来抑制原初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后者去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活动。

11.神经营养因子: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一类本质为蛋白质的因子,可作用于神经末梢的特异性受体,被末梢摄入后,经轴浆运输抵达胞体,促进胞体生成有关蛋白质,从而维持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完整性。 12.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从丘脑感觉接替核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投射特点的投射系统。

13.牵张反射:有完整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张使其伸张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

14.感觉柱:是细胞以纵向的柱状排列构成的感觉皮层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柱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感觉刺激起反应,一个柱状结构就是一个传人-传出信息整合处理单位。

15.牵涉痛:是指内脏疾病往往引起相应神经节段的身体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16.运动单位:由一个а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7.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出现以伸肌为主的肌紧张亢进现象,这一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其主要表现为:动物头昂起,脊柱后挺,四肢坚硬如柱。

18.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称为肌紧张。 19.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称为腱反射。

20.姿势反射:是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的肌紧张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的一种反射。

21.胆碱能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神经纤维。

22.第一信号系统:是指对第一信号(具体的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

23.第二信号系统:是指对第二信号(抽象的信号-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24.强化:在建立条件反射时,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25.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称为条件反射。

五、问答题

1.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单线式 辐散式 聚合式 链锁式 环式

2.去大脑僵直实验指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动物脑干后,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这种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产生原因:脑内较多的抑制系统被切除,使易化系统占优势。

主要的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生理意义

是点对点感觉投射及时间总和的结构基础。 信号扩散

信息得到总和或整合 在空间上加强了作用范围

在时间上影响作用的持久性,是后放或及时终止的结构基础

正常时,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控制包括易化区和抑制区。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及其高位中枢的易化结构如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共同组成易化系统;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及高位中枢抑制结构,如大脑皮质运动区,纹状体、小脑前叶蚓部等结构共同组成抑制系统,这两个系统对肌紧张的控制处于动态平衡。横断脑干后,中断了大脑皮层,纹状体与抑制区的联系,抑制作用减弱,易化作用相对增强。

3.去除了头部的蛙称脊蛙,用稀硫酸刺激足部皮肤,引起缩腿反射。破坏足部皮肤,或是剪断坐骨神经,或是破坏脊髓,此反射都消失。

这个实验验证了脊髓可作为中枢完成某些简单的运动反射,例如屈反射,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等。 4.

形成时间 反射弧 数目

引起的刺激 意义

非条件反射 先天形成 固定 有限

非条件刺激

使机体具备基本的适应能力

条件反射 后天建立

不固定,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 无限

无关刺激强化成为条件刺激 使机体有高度精确的适应能力,有预见性

5.见填空第6题 6.

项目 性质 刺激

传入神经纤维 主要收缩成分 收缩特点 反射弧特点

腱反射

位相性牵张反射 快速短暂的牵拉 Ⅰ类 快肌纤维

同步性快速收缩 单突触反射

肌紧张

紧张性牵张反射 缓慢持续的牵拉 Ⅰ类和Ⅱ类 慢肌纤维

持续的交替收缩,不易疲劳 多突触反射,受上级中枢控制

生理意义 7.内脏痛特点:

临床辅助诊断 维持姿势,也可用于辅助检查

⑴定位不明确;有痛觉过敏现象;

⑵对切割、烧灼等易引起皮肤痛的刺激不敏感,对缺血、炎症、牵拉等敏感; ⑶表现为慢痛,有时可非常剧烈,常伴有情绪反应; ⑷可有牵涉痛。

8.中枢抑制包括

1.突触后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

回返性抑制: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也促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之间活动步调一致;

2.突触前抑制多见于感觉传入途径中,对调节感觉传入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9.(1)胆碱能受体可分为毒蕈碱受体和烟碱受体两种。

①毒蕈碱受体(M受体)分布: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上;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上(骨骼肌血管和汗腺)。作用:当ACh作用于这类受体时,引起一系列副交感节后纤维兴奋的效应(平滑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增加,心脏抑制),以及汗腺分泌增加和骨骼肌血管舒张。阻断剂:阿托品。 ②烟碱受体(N受体)a. 神经元型烟碱受体(N1受体)分布:自主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上。作用:小剂量ACh能兴奋自主神经节的神经元,而大剂量ACh则阻断自主神经节的突触传递。在中枢神经系统,有些N受体是突触后受体,其余的则是突触前受体,其主要功能是突触前易化其它递质的释放。阻断剂:筒箭毒,六烃季胺(可阻断自主神经节神经元上的N受体)。b. 肌肉型烟碱受体(N2受体)分布: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上。作用:引起骨骼肌兴奋和收缩。阻断剂:筒箭毒,十烃季胺。

(2)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布于大多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上(汗腺除外)。分为α受体和β受体两种。

① α受体 又分为α1和α2两个亚型。但效应器细胞上分布的主要是α1受体,α2受体主要存在于突触前膜上。肾上腺素和NA与α受体(主要是α1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主要是兴奋性的,如血管收缩,扩瞳肌、竖毛肌收缩,子宫收缩等,但对小肠平滑肌的作用是抑制性的。

② β受体 又分为β1、β2和β3三个亚型。肾上腺素和NA与β受体(主要是β2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主要是抑制性的,如血管舒张,胃肠道舒张,支气管舒张,子宫舒张等,但与心肌β1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是兴奋性的。 10. 途径

特异性投射 非特异性投射

感受器——脊髓特定的传感受器――脊髓传入通路上入通路——丘脑感觉接替行向脑干网状结构发出侧支,核(嗅觉例外),换元后——并在其中多次换元――到丘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脑非特异性核团,换元后――域——产生特定感觉 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 每种具有专一性点对点投弥散投射 射,终止于大脑皮层非常狭小的区域。

传入冲动既反映刺激发生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的部位,又能反映刺激的性状态 质(视、听、味、触、压、温、冷、痛等),使大脑皮 层产生特定的感觉,并可发出相应的冲动。

特点

意义

11. 特点:1)定位明确;

2)上下倒置,头面部内部正立安排; 3)左右交叉,头面部为双侧支配;

4)感觉的精细程度与感觉代表区的大小有关。

12.某些内脏疾病可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之为牵涉痛。例如,心肌缺血时,可发生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的疼痛;胆囊病变时,右肩区会出现疼痛;阑尾炎时,常感上腹部或脐区有疼痛。可用会聚或易化学说解释其机理。

13.交感神经活动一般较广泛,作用在于使机体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如:应急反应。副交感神经活动较局限,作用在于促进机体的调整恢复和消化吸收、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生殖等,保护机体,保证平静时生命活动的进行。如:瞳孔缩小免被强光损害。

14.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能将内脏活动与其它生理活动联系起来。 1)调节体温 2)调节摄食行为 3)水平衡调节 4)对内分泌的控制

5)对生物节律的控制(有生物钟,可能在视交叉上核)。

15.概念: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的状态。 表现:肌紧张降低,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不出现,粪尿潴留 恢复:脊休克是暂时的,是可以恢复的,恢复快慢与动物种类有关。 产生原因:1)休克期:正常情况下脊髓活动受高位中枢调节,突然失去高位中枢对脊髓调控,主要是失去了高位中枢的易化作用。

2)恢复:脊髓可以完成简单的反射, 是躯体运动初级中枢。

16.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其一是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称为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W)。其二是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的时相,称为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PS)或快波睡眠、快速眼球运动 (rapid

eyemovements,REM)睡眠。慢波睡眠有利于促进生长、促进体力恢复。 异相睡眠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有密切关系,有利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而促进学习记忆活动,有利于促进精力的恢复。但是,异相睡眠会出现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这可能与某些疾病在夜间发作有关,例如心绞痛、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缺氧发作等。

17.有机磷中毒是因为它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使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Ach不能及时降解失活,造成Ach堆积过多而出现胆碱能神经活动过度增强的症状。如Ach与瞳孔括约肌、心肌、支气管平滑肌、围场道平滑肌、逼尿肌、唾液腺及汗腺等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导致瞳孔缩小、支气管痉挛、肠胃运动增强、腹痛、腹泻、大小便失禁、流涎、大汗淋漓、心跳减慢甚至停搏等症状。Ach还可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N受体结合,引起全身肌肉颤动。临床上可使用大剂量阿托品阻断M受体,同时使用氯磷定等药物恢复胆碱脂酶的活性,以达到救治的目的。 18.提示:

当只有α运动神经元受损时,膝跳反射消失; 而只有γ运动神经元受损时,对膝跳反射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