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报告模板 下载本文

建设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3 勘察执行标准

1、勘察合同及勘察技术要求。 2、国家或行业、地方现行技术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局部修订版);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各市、县、乡镇、地震动参数一览表》川震防发

[2009]117号文件附件。

3、业主方提供的拟建建筑物总平图布置图。 1.4 勘察工作布置、实施及质量评述 1.4.1勘察工作布置

1、勘探点平面布置:本次勘察依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及业主勘察技术要求,结合拟建建筑物性质及场地地基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拟建工程勘探点主要沿拟建建筑物周边轴线及角点布置,勘探点间距14.0m左右,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勘探点深度:根据搜集的周边建筑经验,考虑到可能采用的基础形式,结合场地地层条件,本次勘探点深度:控制性钻孔进入中风化泥岩5.0~7.0m,一般性钻孔进入中风化泥岩3.0~5.0m。

四川· 2 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4.2勘察工作实施

1、工程地质测绘调查:本次勘察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8.0.5条进行,在已有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设计要求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及。采用线路穿梭法和追踪法进行面状控制和地质现象的追踪,测绘范围为场地用地红线外延50m,以查明场地范围内及四周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作用,进一步收集场地内及附近已有的工程地质、水文等资料。

2、勘探点测放:本次勘察,采用全站仪及钢尺进行放孔和孔口高程测量,地下水位观测等。其中,高程系统采用假设高程系统,各钻孔位置及高程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3、钻探:采用1台XY—1A型工程钻机对岩土层进行回旋取芯钻进(岩芯采取率在50%~100%),直观揭露地层,查明地基岩土结构、性质,鉴别土质类别及特性;确定各工程地质层及其亚层的分布埋藏界线。

4、标准贯入试验:对素填土进行标准贯入测试,用以定量评价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以分析评价其工程力学性质。

5、室内土工试验:取粉质粘土、粉砂进行常规分析试验,取泥岩进行岩石试验,根据实验指标与野外鉴别相互印证,以便对土层进行准确定名及力学分层,并为确定其地基承载力提供依据;取粉质粘土共2件做土的腐蚀性试验,为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提供依据;取水样2件做水质分析试验,为场地水的腐蚀性评价提供依据。

室内土工试验由成都清华岩土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完成。

6、水位观测:在每个钻孔内进行地下水水位的观察与测量,以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情况及变化幅度。

7、完成工作量:我公司于2017年 日进场,于2017年 日结束野外工作,完成的实际工作量见下表1.4-1。

四川· 3 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工作量统计表 表1.4-1

序号 1 2 3 4 5 工作内容 测放钻孔 施工完成钻孔 钻探总进尺 标准贯入试验 土常规试验样 单位 工作量 序号 个 个 m 次 件 9 9 171 18 15 6 7 8 9 10 工作内容 土腐蚀性试验样 水质简分析样 岩石试验样 水位观测 单位 工作量 件 件 组 次 2 2 6 9 1.4.3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本次勘察勘探点布置合理,间距、深度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要求。

本次勘察工作采用了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及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手段,其方法和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勘察所获资料真实、可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基本查明,勘察报告可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场地位置地形地貌

该工程场地位于 ,交通较便利。

地貌单元属于属川中浅丘区,地形相对平坦,测得钻孔标高为265.75~265.88m,相对高差为0.13m。 2.2 区域气象条件

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节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日光少、风速小、

云量大、温差大、降雨量较多、气温日变化小,介于盆地西部春夏常旱区与东部伏旱区之间。据 市气象站资料,多年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2.8℃。受大气环流的控制,降雨分配季节不均,降雨高峰集中在六、七、八月这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降雨量的61.1%,其中以七月份最高,月降雨量一般在176 mm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962.9mm,相对湿度77.5%,枯水期1~3月份。

四川· 4 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地区年最多风向为偏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1~1.60m/s,最大风速25.3m/s,极大风速为27.8m/s,多年年平均风压力为142Pa,最大风压力为253Pa。 2.3 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川中褶皱带的西山向斜北翼(见图2.3-1)。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场地新构造运动微弱,无大的构造断裂存在及地质构造活动迹象,区域稳定性好。

图2.3-1 区域地质构造图

区内新构造运动较弱,地层产状平缓近水平,褶皱断裂不发育,地震活动微弱。区域稳定性良好,场地岩体内构造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为地质构造简单的场地。

据历史地震资料记载,有记载的最大震级为3.5级,地震活动性弱。邻近地区1973-1974年宣汉、达县、渠县一带有震级2.7~4.3级地震发生;1846年阆中发生地震,震级达5.5级,汶川“5.12”8.0级地震, 市震感较强烈,但未造成大的震害。

综上,工作区是处于周围微弱活动环绕中的地壳稳定区。 2.4 场地地层及岩土结构特征

经勘探,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由上至下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Q4

ml

dl+pl

)及下伏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地层(J2s)。

现将场地岩土分布及结构特征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Q4ml):色杂,松散,干~稍湿,主要由建筑垃圾及少量卵石、岩块、粉质粘土等组成,局部含植物根茎,具大孔隙,回填时间约5年以上。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表层,层厚1.20~2.30m,平均值1.7m。

②素填土(Q4ml):灰黄色,松散,稍湿,以粘性土为主,含一定量碎石,

四川· 5 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