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1心理学复习资料(1-6) 下载本文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的概念???? 意识:

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

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 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的去完成一件事情。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它本身要求很少注意,并且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3)白日梦状态:

它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 (4)睡眠状态:

这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

以上四种意识状态是正常情况下所出现的。此外,有时候还可以通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如打麻醉针或吃特定的药物、吸毒后,会产生一种意识的扭曲状态;催眠实际上是一种受暗示的状态。 二、注意 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反映活动的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 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

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和随意后注意三种。 三、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生物节律?

指生物的周期性变化。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日节律?

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人的日周期实际是25小时。 生物节律与睡眠?

睡与醒是受内部节律调节的,如果不顾生物钟,而是在非正常时间睡眠,最常出现的情况是睡眠质量受损,如飞行时差。 睡眠与失眠?

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

第一阶段-过渡期-α波(持续1~7分钟;脑电波为α波(12cps),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 第二阶段-轻睡期-θ波(持续10~25分钟;脑电波为θ波(4~7cps)

第三、四阶段-沉睡期-δ波(脑电波以δ波(4cps以下)为主,而振幅极大) REM阶段-快速眼动睡眠(做梦;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高)?

轻睡期~REM循环??约4~6次循环;第一次循环中,REM持续约10分钟,最后一次循环,REM可持续到一小时 失眠的种类

1.情境性失眠: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生活情境的改变主要涉及一些造成个体心理压力的事件;是暂时性失眠;

2.假性失眠:心理上有失眠感;?

3.失律性失眠: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 4.药物性失眠:咖啡因影响;对安眠药产生药物依赖。

梦的特征与研究?

梦是睡眠中的一种奇异现象,做梦的经验,是人所共有的。 弗洛伊德:梦是无意识泄露出来的途径,是欲望的满足。?

霍尔:大多数梦具有一般世俗性质,可能是将家庭、朋友和同事等某些特征加以联系组成,因此有一些梦相当普遍。 梦的特征:?

1.梦境与自己有关,人们很少梦到公共事务。自我中心是梦的第一个重要特征;? 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是梦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3.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四、意识的特殊现象 催眠的原理?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而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催眠是有意识的,睡眠无意识。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1、感觉麻痹? 2、感觉扭曲和幻觉? 3、解除抑制?

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催眠的现实用途

由于催眠可以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机能产生强大的影响,所以催眠除有时被用作表演项目外,它也是一种有用的研究工具。 催眠理论:?

1、催眠是角色扮演由巴伯尔和斯潘诺斯提出 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由希尔加德提出

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 ①镇静剂②兴奋剂③迷幻剂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概述?? ??感觉的基本概念?

??感觉是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感觉是多种感觉的总称,通常人们讲五官,即视、听、味、嗅和皮肤五种感觉,也有人提出“第六感觉”或称超感知觉(ESP)。??

?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1)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

(2)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触觉、温度觉、痛觉)? (3)内部感觉:机体觉、机动觉、平衡觉 ?感受性与感觉阀限?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感觉阈限又分为:?

?(1)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察觉的刺激量。它是一个可变的模糊界限,需取平均值? ?(2)差别感觉阈限: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韦伯定律: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察觉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K)。?

??费希纳定律:由刺激引起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二、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