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九年级语文(二) 下载本文

201903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武汉二中广雅中学

九年级(下)语文训练卷(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面各组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慰藉摄tiáo 运筹全局 观其大略 .jiè 调.B.狡黠 xié 狭隘 ài 滔滔不绝 豁然惯通 ..C.罅漏xià 笃行dǔ 相辅相成 投机取巧 ..D.穿凿záo 要诀.jué 自暴自弃 挖心搜胆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 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 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 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 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的卓越?没有 的境界,怎有 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融会贯通 内容 超今冠古 物我两忘 B.炉火纯青 内涵 超今冠古 物我两忘 C.融会贯通 内涵 物我两忘 超今冠古 D.炉火纯青 内容 物我两妄 超今冠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的一项是( )

A.《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刷中所表现的,在千般艰难、万般阻挠面前百 折不挠、奋不顾身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品格的生动诠释。

B.作为古希腊管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C.一项好的政策按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 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D.为了养学生关心他人的长,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 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4.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是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 者,信也。

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 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C.鸡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 各种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D、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年味淡了吗 郑土有

①每到年关,都会看到人们发出“年味淡了”“越来越没有年味”的感叹。我想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出于对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的担忧,二是对民俗的误解。

②毋庸置疑,传统年俗的部分仪式活动确实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 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场景在广大城镇乃至部分农村地区已渐行渐远。

③其中,有些是因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自然变化,属于年俗的正常演变。

1

如祭灶习俗,现在城镇居民家中甚至部分农村都用上了煤气、天然气,柴灶逐渐消失了,灶王爷 没有了立身之所,祭灶也就逐渐消失了。

④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以往一度禁止在春节期间祭祀天地、祖先,把春节期间表达慎 终追远、感恩情怀的信仰内容都禁绝了;这种情况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已大为改观。再 如禁放鞭炮,鞭炮在春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外在形式可以增添热闹气氛,内在心理方面则表 达了民众在新旧交替之际驱邪除祟、祈福求吉祥的愿望。但是燃放鞭炮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甚至 有时造成意外伤害或者引发火灾。禁鞭虽然可能弱化了春节的氛围,但这是发展不得不作出 的改变和调整,而且现在电子鞭炮的出现,也是一种弥补和改进。

⑤“年味淡了”,言下之意就是以往“年味浓”。但这只是部分城市人的感受,在广大农村地 区,过年气氛依然是浓浓的,这从繁忙春运就可以看出,每到春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都朝向一 个目标----家(老家)----汇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人们前行的步伐。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广大民众对春节的重视,许多仪式活动得到恢复,“年味”一年比一年浓,也就更加吸引人们返乡过年的愿望。

⑥之所以产生“年味淡了”的感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民俗的误解。民俗是在人们日常生 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是伴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 发展的,民俗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年俗也是如此。试想宋代的过年和唐代的过年会一样吗,清代过年会跟明代过年一样吗?

⑦例如,春节期间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走亲戚)是重要的习俗活动,它对于强化亲情、密切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起到重要作用。拜年习俗源自何时已难以考证,但至少到宋代,上层统 治阶级和士大夫便有用名帖相互投贺的习俗。当时的贺年片,用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和地址,朋友之间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互相赠送。明代,投寄贺年片风 俗盛行。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贺年片开始用红色硬纸片制作。当时时兴一种“拜盒”,将贺年片放到锦盒里送给对方,以见庄重。普通百姓拜年没有士大夫那么讲究,只要有一定的礼物就行。通 常是晚辈给长辈拜年或同辈之间拜年。客人登门拜年,先拜尊长,如厅堂上挂有主人祖先的画像,也需叩 拜。拜毕,主人端出花生、瓜子、糖果之类的果盘待客,再请客人吃具有春节特色的民俗茶点。小孩随往拜年,主人还要给小孩“压岁钱”。也就是说传统的拜年都是登门的。

⑧现在春节期间,我们仍可看到全家老幼、提着大包小包拜年的人群。但同时,各种新兴拜 年方式不断出现,电话普及后有了电话拜年,手机普及后有了短信拜年,现在的年轻人更热衷于 微信拜年、发手机红包,这些在30年前都不可想象。同样,以往除夕夜“守岁”,全家老少围坐 包饺子、吃零食、聊天,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有了春节联欢晚会后,看春晚已成了新的年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今天的过年就应该是这样子的,无所谓年味淡了的问题。

⑨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两千多年,已沉淀在每位中国人的血液之 中。今天虽然已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为了农事而酬神、祈神的目的已经淡化,但春节 所具有的巩固亲情、联络感情的功能仍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其仪式活动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 变化,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则仍然鲜活。我们应有充分自信,相信民众的无限创造力, 相信“年俗”的更新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5. 根据文章论述,下列对文章观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人为因素改变引起年俗改变是正常演变。 B. 随着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现在年味越来越淡。

C. 部分人认为“年味淡了”是因为每个人对“年”的感受不同。 D. 人们认为“年味淡了”是对年俗的误解。

6. 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不会让人们感受到年味淡了的选项是( ) A. 扫房、守夜等春节特有的仪式活动逐渐淡出生活。 B. 煤气、天然气的普及,使祭灶的习俗逐渐消失。

2

C. 春节食品的方便购买和无暇制作,使各家制作春节食品的习俗淡化。 D. 现在的年轻人更热衷于微信拜年、发手机红包,拜年不热闹了。

7. 根据文意,下列不能用来证明“‘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的一项是( )

A. 人们出于对传统年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的担忧,以及对年俗的误解,所才会误认为“年味淡了”。 B. “年味淡了”只是部分城市人的感受,不能代表全部,在农村过年气氛依然浓厚。

C. 人们对年俗有误解,年俗不是静止的,年俗是伴随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 发展的。

D. 春节期间,我们仍然有互相“拜年”的年俗,并且新兴的拜年方式仍在不断出现。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以文翰受高宗知, 敕书华严、楞严两经。十五年,直①上书房。累迁内阁学士。十八年,复督山东学政。擢兵部侍郎。 二十三年,嗣父枋殁,回籍治丧。未几,丁本生母忧②,未以上闻。御史朱嵇疏劾敏中“两次亲丧, 蒙混为一,恝然③赴官”。二十五年,命为军机大臣。敏中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子齐贤,乡试 未中试。诏以敏中久直内廷,仅一子年已及壮,加恩依尚书品级予荫生。又以敏中正室前卒,特 封其妾张为淑人。敏中为军机大臣久,颇接外吏,通声气。三十九年,内监高云从漏泄朱批道府 记载,下廷臣鞫治。云从言敏中尝向询问记载,及云从买地涉讼,尝乞敏中嘱托府尹蒋赐棨。上 面诘,敏中引罪,诏切责之曰:“内廷诸臣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即当据实奏闻。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于敏中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监探询消息?自川 省用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大功告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 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免其治罪,严加议处。”

(选自《清史稿?于敏中传》 有删节)

【注释】①直:当值。②丁本生母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井须离职,称“丁忧”。③恝(jiá)然:淡然无动于衷;不在意的样子。④荫生:凭借上代余荫取得的监生资格,⑤鞠(jū)治:审理处治。⑧世袭罔替:世袭次数眼、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表者的原有爵位。

8.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累迁内阁学士 迁:晋升 B.兼户部尚书如故 故:原来的 C.当据实奏闻 闻:听说 D.上面请诘 诘:责问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事垂成/敏中有此事/是其共福泽有限/不能受肤深恩/宁不痛自愧悔 B.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联深恩宁不痛/自愧悔 C.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联深恩/宁不痛自愧悔 D.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比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敏中在乾隆三年的时候考取了进士,他因为才华被清高知晓,朝廷曾经下诏书让他抄写华 严、楞严两部佛经。

B. 于敏中因为嗣父去世回到家乡治丧,不久他亲生母亲又去世了,但是于敏中并没有上报给朝廷, 他受到了御史朱嵇的弹劾。

3

C. 于敏中的儿子乡试没有考中,朝廷认为于敏中为官清廉,特意赐予他的儿子荫生的身份,并且 加封于敏中的妾张氏为淑人。

D. 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他长久的担任军机大臣,和朝外的言吏们有 很多的接触,也受到过皇帝的处罚。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2分)

静穆之园 崔秀霞

①我无法准确地说出自己对圆明园的感情。

②第一次来时,正值冬天,园子里的野草与树木,仿佛弥漫着千年万年的洪荒味道。他的繁 华只存在于文字的惊叹描述里,只存在于一个民族的集体想象与口口相传中。在被劫掠之后的年 岁里,他又被作为一个残骸凭吊了太多年。而我想,对这个园子最适宜的态度,并非凭吊、祭奠、 站在废墟残骸上遥想他繁华的过往,而是在与他的平静相处中,去触摸他的记忆肌理。

③每次走进圆明园,皆可令我内心静定下来。围墙外,围绕着他的已然是车水马龙,熙来攘 往,电光声色。但每次我走进去,他依旧有一种静默的力量、静默的磁场,包容我,接纳我。他 是看透一切的,最兴盛的繁华看过,最跌宕的起落,也经受过。面对围墙外的一切,他亦只是静 默自处。

④这个园子备受摧残的容貌里,分明是有着静穆的大美。因此他亦有足够的涵容,可以接纳 这个后现代都市中最浮躁的人。

⑤沿着福海岸边,一直往日落的方向走去。抬头便可以看到浅灰色的疏淡天空。再走一段时 间,日轮的光芒收敛,落下去,落到苍茫的断壁残垣后面去。天空是冬日那种黯淡、迷蒙的灰, 只一树梅花,开满疏淡的、细碎的粉色花朵,在满地碎石、荒烟蔓草间显得极突兀。傍晚时起了 风,掠过荒瑟的枝叶、林梢。烧黑的石壁散落在荒草间。

⑥继续往西,微凉空气里是越来越密的夜的粒子。宿鸟归飞,昏鸦云集,成群的乌鸦嘎嘎叫 着飞过来,很苍凉的恐怖。我在湖岸荒野走着,冬天飒飒的风吹过来,白色的芦花倒伏过去,如 白色的连绵的浪。

⑦莽苍的暮霭漫上来。黄昏来临之时,是圆明园郁结的哀伤漫上来的时刻。

⑧圆明园与南方的园子不同,是大手笔的,那一种落魄也有着大气势,不那么讲究细节的。 这里不适合闺怨女子游园惊梦,凄凄婉婉幽幽怨怨。他不太会自怨自艾,顾影自怜。这里是让你 独怆然而涕下的。

⑨俄罗斯民族的苦难,凝结于那长夜无尽、莽苍的厚重荒原。而我们这个民族百年来的种种 离乱变迁,最终可以以这个园子为缩影。

⑩他在时间洪流里,历尽劫波。这怨与屈来自多年前的一场大火。大的磨难与细碎磨折在他 身体上轮番碾压过。而那种痛与落寞,是无法抚慰的。一切抚慰都是浮面的,于他来说,都是浮 光掠影。这一个园子,让我觉得,我与那个以往觉得有些浮泛抽象的家国概念,在此刻是如此的 接近,相依相偎,贴心贴肺。

?在由黄昏而起的沉郁情绪中继续前行。在这个园子里,似乎一路走下去,便可路经四季, 从荒芜冬天一直走至迟迟春日。圆明园的春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暖风拂面……暂融了 沉重与肃杀,福海阔大的水面,在暖阳下闪着粼粼波光,对岸杨柳远看便是一抹绿色的轻烟。

?有老人带着三四岁的孩童从旁边石拱桥上下来。孩童迈着结实的小腿,每下一级台阶,嘴 里便喊出稚嫩清亮的音节。跟老人搭话聊起天来。知晓他是园子附近的老居民,这些年亲见圆明 园的种种变迁错落。老人脸上堆叠的皱纹像园子一样老。

?静静看着眼前的这对祖孙,稚子与白发……许多思绪涌上心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