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下载本文

可见,德行好坏是品评人才优劣的最主要标准。其界线,则为是否符合儒家仁信礼智、忠孝节义的道德规范。本门共收录47则,大都是表现儒家传统道德规范的故事,其中以至孝的故事为多,这是魏晋时期历代统治者主张“以孝治天下”的反映。故事中也有表现某些追求个性解放、违背儒家礼教行为的内容,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对名教产生怀疑,转而崇尚老庄哲学的社会思潮。

王大(忱)和王恭都是东晋的名士,当时齐名。王大是将军王坦之子,官至荆州刺史;王恭与王大同宗,是王大侄儿辈,清廉高志,做过中书令、刺史。二人年龄相仿,从小比较要好。关系好就可以直言求席,有辈份差别故王大称恭为“卿”,王恭称王大为“丈人”;王大可以“语恭”,王恭则只能“对曰”;王大自称“我”,王恭则自称名“恭”。

译文: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望他。王大看见王恭坐着六尺长的竹席,便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本当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送给我。”王恭没有答话。王大走后,王恭就拿起所坐的那张竹席送给王大。已经没有多余的竹席,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了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原以为你有多余的才要的。”王恭回答说:“您老人家不了解我,我生活中没有多余的东西。”

本则核心:突出王恭超然物外、轻视外物的道德品质。 第二则:《支公好鹤》(《言语》篇第76条)——向往自由

言语,“孔门四科”之一。《孟子·公孙丑》曰:“宰我、子贡,善为说辞。”据说宰我、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为能言善辩的。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合纵连横,最重外交,故游说舌辩之士受到空前的重视。所以,思想敏捷、善于辞令、应对机智,逐渐成为士大夫和文人必不可少的才能和修养。魏晋时期儒学衰微,玄风大畅,繁琐的经典章句之学受到轻视,谈玄析理、微言大义之风盛行。因此,士大夫在应对辞令方面,努力追求语言的简约机巧而意味深长,哲理精微而内涵丰富。言语,成为当时审视士人才华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以至有“三语掾”的美谈。(《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将无:大概)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曹掾:官名)。世谓“三语掾”。卫玠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于三!”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辟,复何假于一!”遂相与为友。)在士族中,无论男女老幼都很讲究语言辩论。因此,有关言语的故事丰富多彩。本篇共收录108则,真可谓词旨精微,妙语连珠,生动的表现了魏晋人的才情。

支公,支道林,东晋名僧。英俊清澈,聪颖超人,其家世代敬佛,林亦25岁出家。常登台讲诵佛经,提要钩玄,取其精神,略其文字,老古董们轻视他,而深通佛理者对他极为推崇。他的佛教哲学功底非常深邃,以己意注庄子《逍遥游》,让时人叹服。总之,在佛理境界及文才方面,时人皆重。东晋政治家宰相谢安、东晋右军将军大书法家王羲之对他非常敬重,佩服不已。文献中称他“支遁”“支道林”“道林”“林”“林公”“林法师”“遁”,或亲切,或尊敬,也可从

5

一个侧面看出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

补注:

少shǎo时:不久。

翮:羽毛的茎,这里指羽毛。

轩翥:高飞,这里是指张开翅膀起飞的状态。 懊丧意:懊丧的样子。

陵霄:陵,登,上;霄,云霄;陵霄,飞上云霄。 姿:资质,才能。

耳目近玩:身边供观赏的玩物。 置:释放,放开。

译文:支道林喜欢鹤,住在剡县东面的岇山上。有人送了他两只鹤,过了不久,翅膀长好了要飞,支公舍不得它们,就弄断了鹤的翅羽。鹤举翅起飞却再也飞不起来,就扭头看着翅膀,垂下了头,看上去像是很懊丧的样子。支道林说:“既然有飞上云霄的本领,怎么肯给人当观赏的玩物呢?”于是调养到翅膀再长成后,放开让它们飞走了。

本则核心:通过支公纵鹤回归大自然,显示他佛庄兼备的通脱境界。 第三则:《小儿辈大破贼》(《雅量》篇第35条)——冷静坦荡

雅量,意谓胸怀宽阔,气度宏大。自古以来,雅量就是作为美德而为人推崇的。魏晋士大夫崇尚玄远高迈,因此更加看中雅量,并以此作为品题人物的一个重要题目和体现名士风范的重要品性。雅量者其志高远,处世淡泊宁静:蒙辱不愠、临危不惧、视财如土、为政宽仁。其最高境界是视死如归。本篇共42则,具体描述了魏晋名士虚怀若谷、超凡脱俗的行迹。

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出身士族,40岁开始做官,位至宰相,曾临时受命抗击前秦的总指挥(征讨大都督)。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大举南侵,企图灭晋,布阵淮河、淝水之间。他委派弟弟谢石、侄儿谢玄赴淮河、淝水前线迎击,大败苻坚,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

补注:

围棋:围,下;棋,围棋。 俄而:不久。 信:信使。 书:信。

淮上利害:淮水一带的胜负。 辈:们

译文:谢公(谢安)和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水派来的信使到了,谢公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转向棋局。客人问淮水一带的胜负情况,谢公答道:“孩子们大破贼寇。”神色举止,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6

按:谢安装酷,其实心里很紧张,借下棋假装镇定。《晋书·谢安传》于此后云:“既罢还内(内室),过户限(门槛),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本则核心:传神地摹写谢安冷静坦荡的襟怀、喜怒不形于色的“酷”的特征。

第四则:《雪夜访戴》(《任诞》篇第47条)——狂放不羁

任诞为任性放纵之意。魏晋名士“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晋书·儒林传》),始于竹林七贤。嵇康、阮籍不满于司马篡位,又目睹统治集团的阴险残忍、倾轧杀伐,因此蔑视他们标榜的名教和礼法之士的虚伪,转而崇尚老庄玄理,向往虚静淳朴、天真无为,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继而将老庄自然无为思想发展到了极致,纵酒放达、诋毁礼法、傲视权贵、愤世嫉俗,开魏晋名士旷达任诞之风气。本篇共收录54则。

王子猷,即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位并不高,仅做到黄门侍郎(中央政府的秘书)。性爱竹,居空宅中,令种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戴安道,名逵,安道其字。《晋书·安帝纪》载:安道性情恬淡,喜音乐,好鼓琴,善属文,特别喜欢游玩,跟他一起游玩的人都是当时的风流名士,当时喜欢评论人物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很通脱的隐士,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王子猷雪夜突然想念戴安道,立即决定拜访,至戴门前,突然不想拜访了,立即决定返回,其狂放任性若此。

补注:

左思:齐国临淄人,晋代文学家,作品有《三都赋》、《咏史诗》、《招隐诗》等。《招隐诗》:共两首,描写隐士生活。王子猷所咏之左思《招隐诗》:“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译文:王子猷(王徽之)住在山阴,有天晚上下起大雪,王徽之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人斟酒。举目望去,天地一片洁白,于是起身徘徊,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思念起戴安道(戴逵)。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徽之立即连夜坐上小船去找戴安道。船行了一夜才到,王徽之来到戴安道家门口却不进去,而是转身回去了。有人问他缘由,王徽之说:“我本来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要见戴安道呢?”

本则核心:王子猷狂放任性。

第五则:《试为我一奏》(《任诞》篇第49条)——即兴任情

桓子野,名伊,东晋名士。据《续晋阳秋》记载,子野擅长音乐,笛吹得特别好,有一次孝武帝饮酒作乐,宰相谢安陪侍,孝武帝命令子野吹笛。他吹了一曲,就放下了笛子,突然说:“我有一个小奴笛子吹得好,这样,我让他吹给您听吧,我的筝虽然不如笛,但我愿意为他伴奏。”孝武帝赞赏他的随意直率,同

7

意了。可是,他一边伴奏一边唱着幽怨的歌,以此向孝武帝进谏。他的大胆、直率、随性,由此可见一斑。

补注:

渚:水中小洲。相闻:相告。

贵显:身贵位显,桓子野原来是豫州刺史,后参加淝水之战,有战功,封侯加号,号为“右军将军”。在当时地位高于王徽之。

胡床:古代由胡地传入地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弄:演奏。

译文:王子猷(王徽之)到京都去,船还停在清溪渚边。他以前听说桓子野(桓伊)擅长吹笛,但不认识。正逢桓子野从岸上经过,王徽之在船上,认识桓子野的门客说:“这个人就是桓子野。”王徽之就派人向他传话说:“听说您擅长吹笛子,请您为我演奏一曲。”桓子野当时已经身贵位显,素来知道王徽之的名声,就回身下了车,坐在胡床上,为王徽之吹了三支曲子。演奏完毕,就上车走了,主客双方没有说过一句话。

本则核心:桓子野即性任情。

第六则:《闻所闻而来》(《简傲》篇第3条。按,教材323页下注④注为“第49条”,误)——语带玄机

简傲,即轻贱他人而自傲之意。魏晋政权交替之际,嵇康等士人蔑视司马氏及其追随者,公然对他们倨傲不恭。司马氏为笼络士人,给予暂时的容忍。其后,以慢世任诞为清高的魏晋风度逐渐形成,简傲不敬的行为更是司空见惯:崇尚老庄玄学、追慕旷达、不拘礼法者傲慢自放;门阀制度下,贵族子弟们因门第优越而凌人傲物;以玩忽职守为飘逸方外者为官不问政事,标榜超凡脱俗而目空一切;甚至于有些趋炎附势、自命清高者,也故作姿态怠慢于人。本门共收录17则。

钟会(225-264),三国魏人,大书法家太傅钟繇之子。曾与邓艾分兵灭蜀,官至司徒(大官,三公之一,主管教化),为司马昭的重要谋士,后谋叛被部下所杀。其人博学,长于玄学,且精明能干。

嵇康(223-262),三国魏人,做过中散大夫(闲职,相当于中央政府顾问)。其人神气超然,博学多闻,崇尚老庄之学,工于诗文,善鼓琴,精乐理,为“竹林七贤”中重要人物。为人桀骜不驯,不合俗流,“非汤武而薄周孔”,后遭钟会诬陷,被司马昭所杀。课文中钟会拜访嵇康时只是花花公子一个,据《世说新语》原注所引的《魏氏春秋》记载,钟会拜访嵇康时“乘肥衣轻,宾从如云”,遭嵇康冷遇,当然怀恨在心,终于谗言害死了嵇康。

向秀(?-约275),三国魏人,字子期,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山涛关系最为密切。向秀不如嵇康、阮藉等激越,饮酒态度也最平淡。思想上兼容了儒道的名教与自然,求中和之理,颇得庄子哲学理趣。他和山涛都是河内山阳(今河南武修县)人,山阳多竹,景色优美,幽静恬然,因此二人为七贤的“思想沙龙”提供活动场所并尽地主之谊。向秀学术造诣很深,被称为“千年注《庄子》第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