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届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选择题满分策略第一篇专题九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复习题 下载本文

A 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酸中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向苯酚钠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 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KIO3 相同条件下,乙酸的酸性一定比苯酚强 2-B C D 答案 D

铁片不溶解 溶液颜色不变 溶液变浑浊 解析 A项,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SO2或CO2,因此溶液中可能含有CO3、HCO3、HSO3、SO3中的一种或几种,错误;B项,常温下,铁片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即在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进一步被氧化,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C项,淀粉遇I2溶液才变蓝,要检验KIO3,需要先将IO3转化为I2,错误;D项,苯酚钠与乙酸反应生成苯酚,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苯酚,正确。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实验操作 向某钠盐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全部消失 向尿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某待测液中先滴入氯水无明显现象,后滴入硫氰化钾溶液出现红色 实验结论 说明该盐一定是碳酸盐 -

2-

2--

B 该无色溶液中一定有Al,无Mg 3+2+C 说明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D 答案 B

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Fe 2+解析 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相应的盐也可能是亚硫酸盐、碳酸氢盐,A项错;只有Al遇NaOH才能产生“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的现象,B项对;新制Cu(OH)2悬浊液与葡萄糖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产生红色沉淀,C项错;存在Fe干扰,D项错。 3.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试剂 浓氨水、生石灰 浓盐酸、浓硫酸 试纸或试液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湿润pH试纸 现象 变蓝 变红 结论 NH3为碱性气体 HCl为酸性气体 3+

3+

C D 答案 D

浓盐酸、二氧化锰 亚硫酸钠、硫酸 淀粉碘化钾溶液 品红溶液 变蓝 褪色 Cl2具有氧化性 SO2具有还原性 解析 A项,NH3的制备可以采取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可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则说明NH3为碱性气体,正确;B项,利用浓硫酸的高沸点性,可以制取HCl气体,湿润pH试纸变红,则说明气体为酸性气体,正确;C项,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可以制取Cl2,Cl2可以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溶液变蓝,说明KI转化为I2,则说明Cl2有强氧化性,正确;D项,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是SO2的漂白性,错误。 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实验操作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现象 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溶液变蓝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 2+结论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氧化性:Cl2>I2 B C D 答案 C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加入H2O2后溶Fe既有氧化性又有还液,再滴加H2O2溶液 液变成红色 原性 解析 A项,Na2CO3固体加热不会分解,试管内壁没有水珠,错误;B项,铜与稀硝酸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项,少量氯水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2+2I===2Cl+I2,淀粉遇I2变蓝色,正确;D项,H2O2能把Fe氧化为Fe,说明Fe具有还原性,不能说明Fe具有氧化性,错误。 [新题预测]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快速制取氨气 由CuCl2溶液制备无水CuCl2 制备乙酸乙酯 比较亚硫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 实验操作 将浓硫酸滴入浓氨水中 将CuCl2溶液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将无水醋酸钠、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 先将SO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2+

2+

3+

2+

答案 C

解析 A项,浓硫酸与氨水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铵盐,不会产生氨气,错误;B项,CuCl2易水解,最后得不到CuCl2,错误;C项,无水醋酸钠与浓硫酸可产生乙酸,与乙醇能发生酯化反应,正确;D项,SO2可能未完全反应,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错误。 6.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实验操作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向某食盐中加入HI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 将实验室保存的一小段镁条加入热水中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实验现象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无明显现象 结论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或HCO3 食盐中没有碘酸盐 -2-B C D 答案 B

无明显现象 溶液褪色 镁与热水不反应 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硫 解析 A项,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还可能是SO2,所以溶液中还可能含有SO3或HSO3

2--

等,错误;B项,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向某食盐中加入HI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没有发生碘酸钾与HI的氧化还原反应,则食盐中没有碘酸钾,正确;C项,实验室保存的镁条由于表面被氧化,实验时应该用砂纸去除表面的氧化膜,错误;D项,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常见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硫或氯气,错误。 7.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A项,过量的CO2不仅可与NaOH反应,也可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错误;B项,H2O2与KMnO4溶液反应,H2O2表现还原性,错误;C项,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OH溶液易导致胶体的聚沉,错误;D项,过量的CaO固体与乙酸反应生成(CH3COO)2Ca,(CH3COO)2Ca的沸点远高于乙酸的沸点,故可用蒸馏法得到乙醇,正确。

实验目的 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OH 验证H2O2的氧化性 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除去乙醇中混有的乙酸 实验操作 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将H2O2滴入KMnO4溶液中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 加入过量的CaO固体后蒸馏

高考12题逐题特训

A组

1.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将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将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将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将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答案 D

解析 氢氟酸会与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反应,浓硝酸会腐蚀(氧化)橡胶塞,A项错误;汽油或煤油会使橡胶塞溶胀,B项错误;由于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呈碱性,会与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反应,容易将磨口玻璃塞与玻璃瓶口粘连在一起,且二者见光不分解,不用放于棕色瓶中,C项错误;存放氯水或硝酸银溶液时,为防止氯水腐蚀(氧化)橡胶塞,应用磨口塞,为了避免硝酸银见光分解,应存放在棕色玻璃瓶中,D项正确。 2.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蒸馏水润洗 B.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加热

C.银镜反应后的试管用浓硝酸洗涤,以加快银的溶解 D.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 答案 D

解析 A项,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滴定液润洗,用蒸馏水润洗会使滴定时耗用滴定液的体积偏大,错误;B项,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可以垫上石棉网加热,错误;C项,与等量的银反应,用浓硝酸时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用稀硝酸时的1.5倍,产生的氮氧化物的物质的量是用稀硝酸时的3倍,为了节省药品,并减少环境污染,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应用稀硝酸洗涤,可以通过加热来加快反应速率,错误;D项,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以防止液体溅出,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B.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并不能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 C.测氯水的pH值,可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D.配制浓硫酸、浓硝酸的混酸时,应将浓硝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答案 B

解析 A错误,海带中的碘为I,提取单质碘需要氧化;B正确,玻璃中有Na,火焰呈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