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传奇剧时期
莎士比亚创作晚期。共写出《暴风雨》等传奇剧4部和《亨利八世》历史剧1部。该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莎士比亚从现实中找不到解决矛盾的出路,脱离现实,以幻想姐姐玉祥时之间的矛盾。宽恕、和解是贯穿莎士比亚传奇剧最重要的思想特征。剧中人物和情节带有传奇色彩,情节离奇曲折,浪漫主义色彩浓郁。
1、《暴风雨》——该时期代表作,被认为是莎士比亚“诗的遗嘱”。写仁慈的米兰公爵凭借魔法让恶人受到教育,恢复王位,宽恕弟弟的故事。全剧在大团圆中结束。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艺术成就】
1、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生动丰富。在他的剧作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如《威尼斯商人》和《哈姆雷特》等。莎士比亚非常善于在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安排剧情,冲突的双方在斗争中的地位或形势不断变化,形成波澜起伏且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2、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如哈姆雷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夏洛克一方面是个凶残吝啬的高利贷者,一方面又是个虔诚的教徒等。剧作还写出了同一人物前后不同时期的性格发展轨迹,如李尔王在位时的刚愎与失位后的痛悔等,这样就使人物更加内涵丰富,真实可信。
3、莎士比亚擅长用内心独白的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重要独白有6次之多,每次都推动剧情发展,为完成人物性格塑造起了关键作用。
4、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他的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特征。他的剧本主要用无韵诗体写成,同时又是诗与散文的巧妙结合。他的人物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而且贴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和人物的
戏剧动作相衬相依。他还善于使用恰当的比喻、双关语、成语和谐语,不仅丰富了表现力,而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戏剧为世界戏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不仅非常欣赏莎士比亚,而且还提出了莎士比亚化的美学原则,这就是要求戏剧创作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创作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西方文学·17世纪文学
新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对王权的依赖 2、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对文学艺术的热衷,组建法兰西学士院 3、笛卡尔唯理主义哲学、布瓦洛《论诗艺》对理性 的推崇 4、对古罗马时代古典艺术的崇拜,是古罗马艺术的回光返照,是一种产生于17世纪的文艺思潮
新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特点:1、拥护王权,要求作家为巩固王权和君主政体服务,赞美理想的君主(宫廷生活为中心) 2、推崇理性,强调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利益 3、艺术上模仿古希腊、古罗马风格,形式主义倾向明显。追求华丽典雅,戏剧创作遵从三一律原则(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创作理论,要求时间的统一-剧情发展部超过24小时、情节的统一--情节线索单一,戏剧矛盾集中、地点的统一--戏剧发展空间不大,集中在一个场景) 4、注重表现宫廷生活,排斥市民文学 5 、等级化非常明显:悲剧和颂诗是最高等,散文和戏剧是低等。
■17世纪文学
1、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又称清教徒文学)。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此外还有巴洛克文学和市民世俗文学。 2、、巴洛克文学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在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代表国家/文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1、40年代革命时期,出现了革命诗人弥尔顿,其创作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情绪;
2、60年代王政复辟时期,宫廷古典主义风行一时,代表人物是屈莱顿; 3、、来自下层的清教徒班扬,在创作中则继续坚持着自己的民主倾向。
代表作家
约翰·屈莱顿
英国古典主义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剧体诗》
约翰·班扬
带有民主倾向的清教徒作家——梦幻寓意小说《天路历程》
约翰·弥尔顿
17世纪英国最杰出诗人,他的创作,表现了资产阶级清教徒的革命理想。 长诗《失乐园》——取材于《旧约·创世纪》。主要叙述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魔鬼撒旦的诱惑下,违背了上帝的戒规,偷吃了智慧之树上的果子,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在诗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魔鬼撒旦。作者赋予这一形象以双重的性格:既斗志昂扬、不屈不挠,又骄傲自大,为非作歹,成为堕落天使。透过他的这一性格,诗人暗示了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
长诗《复乐园》——取材于《新约·路加福音》。叙述了耶稣不为撒旦所诱惑的故事。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犯罪而失掉乐园,人类处于灾难之中,人子耶稣抗拒了撒旦的种种诱惑,经受了种种严峻考验,从而得以布道,为人类恢复乐园。通过耶稣这一坚贞不屈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资产阶级革命者坚定的意志和勇于牺
牲的精神。
诗歌悲剧《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士师记》。写力士参孙为报仇最后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故事。表现了诗人在王朝复辟时期所受迫害的悲愤心情,以及宁死不向复辟势力妥协的决心。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1、17世纪的古典主义最早出现于法国,并在法国得以繁荣,代表了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戏剧的成就最高,出现了以高乃依、让·拉辛为代表的悲剧家和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家。
2、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被称为古典主义。
3、【基本特征】1)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2)思想上崇尚理性;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采用借古喻今的方式进行创作。 4、【三一律】与主题内容的规范化相一致,古典主义戏剧家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也加以规范化,形成了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的主要规则之一。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完成。
代表作家
高乃依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熙德》通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表现了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让·拉辛
法国古典主义繁荣时期悲剧家。多写被情欲淹没理智的人物,以其悲惨结局从反面强调理性的重要。——《安德洛玛克》写特洛亚英雄赫克托耳的妻子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