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 学习资料 下载本文

第三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资金缺乏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为此,许多发达国家采取各种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各国国情和发展基础不同,国际上存在不同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一种以美国和英国模式为代表,简称英美模式;另外一种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简称德日模式。

3.1 英美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其经济政策的根本目标就是创造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在融资方面,美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主要通过中小企业管理局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流向中小企业。由于资本市场比较完善,美国的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其发达的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主要融资方式如下:

(1)自有资金

美国人乐于个人投资兴办实业,加上民间资本较多,因此自有资金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占了很大的比重。

(2)商业银行贷款

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资信比大企业低,商业银行一般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专门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它通过向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使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当然,贷款利率会因为风险较大而比大企业贷款要高出2一个百分点。在1980年至1998年间小企业管理局共提供28万笔担保贷款,总额达410亿美元。

(3)风险投资公司和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风险投资公司属民间机构,它们对勇于创新投资的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投入,为那些难以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以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

据统计1997年美国有675家风险投资公司,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地区投入了8.7亿美元,在西部的硅谷地区投入了37亿美元。大量的风险投资极大推动了当地高科技行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创业投资公司。1958年,美国在通过《小企业法案》后,由政府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并规定由小企业管理局审查和许可成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它可从联邦政府获得很优惠的贷款支持,一般能得到不超过 9000万美元的优惠融资。具体的融资形式可以是低息贷款,也可以是购买和担保购买该公司的证券。但获得许可和融资支持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只能投资于合格的中小企业,不能直接或间接地长期控制所投资的企业。投资方向主要是中小企业发展和技术改造。

(4)政府贷款

在美国,政府还提供直接的政府资助,主要包括三种类型:W由中小企业管理局向那些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发放直接贷款,但其领度非常有限。这是美国唯一的政府直接资助而且利率低于市场利率的优惠政策。(2)中小企业管理局向中小企业提供的自然灾害贷款。这种特殊的帮助,其目的在于使那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受灾企业得以重建。(3)中小企业的创新研究资助。为了促进美国中小企业的科研开发,根据《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法》,美国国会于1982年制定了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该计划规定,所有划拨研究与开发费用超过1亿美元的,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向中小企业创新计划提供资金,用于资助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

(5)证券融资

对于有了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还可以考虑通过向外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美国的资本市场相当

9

发达,拥有多层次、全方位的证券市场和债券评级机制.除了证券交易主市场外,还有第二板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在第二板市场上市的大多是一些新兴和成长中的公司,上市标准低于主市场。柜台交易市场的上市条件更为宽松,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机会。

英国的情况与美国比较相似,依靠其发达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英国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和有价证券。英国政府通过公营性质的Investors In Industry引导商业银行和民间资本投向中小企业,政府政策性贷款比例很小。但是由于企业发行证券受到最低资本额限度这一规定,英国企业通过发行证券筹资的比例要低于美国。可见,英美融资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在外部融资中,直接融资(股票、公司债券、国债、商业信用、民间借贷等)所占比例较高,间接融资比例相对较小,企业负债率较低。

3.2 日德模式

以日木和德国为代表的后起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方面,更侧重于微观调控。以日本为例,在金融政策上具体表现为:日本拥有世界上最为完善的政府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采取了十分积极主动的扶持政策,建立了一个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和相互补充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起到了极大的支持作用。

(1)商业银行

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商业银行属于民间金融机构之列,它又分为都市银行和地方银行两种。都市银行主要为大企业服务,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融资的增加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大企业对贷款需求有所减少,于是,都市银行开始重视发展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地方银行一般规模较小,主要为所在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民间中小企业专门金融机构

日本民间中小企业金触机构主要有相互银行、信用金库、信用组合等。相互银行是根据相互银行法,从传统的民间金融机构无尽会社(一种信用互助合作组织)转化而成的股份公司性质的金融机构,全国共69家,主要为实行股份公司制度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80年代后相互银行呈现出与商业银行同化的趋势,但其融资对象仍被限于中小企业。信用金库是根据信用金库法,从城市信用合作社改组而成的会员制金融机构,全国共456家,业务对象以会员企业为主,只有在优先满足了会员的贷款需求后,才可以对非会员提供贷款;信用组合强调自律,监管较松。作为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占自身贷款资产的99%以上。

(3)政府中小企业专门金融机构

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日本政府建立了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这类金融机构主要有:①国民金融公库。为从银行及其他一般金融机构融通资余较困难的国民大众提供必要的事业资金。②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在中小企业向一般金融机构融通发生困难时,由该公库给予资助。③商工组合中央金库。由政府与民间合资建立,具有半官半民性质。

(4)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为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能力,分担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促进民间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日本政府实施了信用保证制度。1953年,政府出资在全国建立了52所信保证协会,专门为中小企业从民间银行提供担保;为进一步提高贷款担保的能力,1958年又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对信用保证协会进行再保险。这种“双保”机构的建立,大大增加了中小企业从民间银行取得的贷款。

(5)政府向中小企业直接提供特别贷款

为促进中小企业设备现代化,根据1966年中小企业现代化资金助成法,日本政府制定了设备现代化资金贷款制度和设备租赁制度两项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拨出相当于设备金额50%的资金作为中小企业设备现代化的贷款基金,向中小企业提供长期无息贷款和设备租赁,帮助解决设备更新的资金需要。

10

(6)风险资本经营机构 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日本建有专门经营风险资本的金融机构,对风险企业进行股份资本投资,并提供经营指导,在企业发展起来,股票可转让时卖掉股票而取得风险收益。这类机构由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和民间风险资本投资事业组成。

与日本不同,德国模式虽然也是依靠银行系统而不是证券市场筹措资本,但德国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的比重大,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强,而在外源融资中则以银行融资为主。这是因为德国的银行系统非常发达而资本市场不很发达,银行掌握的资金要远远超过证券市场。

3.3 两大模式的比较

两大模式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两个代表国家在政府金融扶持政策上:

(1)约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为了促使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美日立法机构都重视通过立法保障中小企业的利益,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2)建立贷款担保体系。美日都建立了贷款担保体系,以分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促使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3)政府都提供少量贷款,重点支持依靠民间融资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4)鼓励设立风险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 两大模式存在的差别:

(1)美国政策性贷款较少,主要是引导民间投资。与日本不同的是,美国不要通过小企业管理局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投资,并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这与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美国较高的风险投资意识有关。

(2)美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最为发达,NASDAQ市场、各种风险基金的发展为美国中小企业获得民间投资开辟了渠道。

(3)日本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力度较大,支持措施更为详细。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可谓面面俱到,充分考虑中小企业融资的各个细节,自官而民都有对中小企业触资支持的具体措施。日本的这种做法,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全面的资金支持,提高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及政策实施效果。

3.4 启示与借鉴

从上述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英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更为多样化、结构更加复杂。政府的基本政策是宏观引导、微观放任,中小企业主要是依靠发达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进行触资,政府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其金融风险通过市场机制来消化,因此相对而一言比较分散;而日本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扶持的作用不但明显、而且见效快.但是因为其市场机制不是很完善、风险不能分散,所以在日本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风险隐患。

通过对上述的分析,结合我具体的国情,可以得到一些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益启示:

第一,政府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法规建设。 第二,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

第三,建立和健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第四,鼓励风险资本以促进高新技术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第五,鼓励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积极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11

第四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4.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振兴闰民经济的重要举措,在全界范围内兴起了扶持中小企业的浪潮。

在我国,根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的数据,截止2006年10月底,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己占到中国国内工业生产总值的58%,出口总额占到68.3%,利税则占到50%左右,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机会,而且我国专利技术的65%是由中小企业发明创造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己成为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在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标志着我国对中小企业加强扶持、指导和服务进入了法制的轨道,同时也说明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4.2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4.2.1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出口的许多大宗商品,如服装、玩具、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基本上都是由中小企业生产的,尤其在国有企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中,中小企业起着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成为了国民经济高速成长的重要支持力量。

4.2.2 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我国的中小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为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以其占全部企业的48.5%的资产创造了69.7%的工作岗位。中小企业不仅是主要的就业机会的提供渠道,也是新增就业机会的重要来源.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改革中,中小企业的大力发展更是安置新增就业人日、吸纳社会富余人员的重要渠道,对推动社会稳定、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2.3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最

技术创新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且是形成经济转换格局和解释经济周期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不仅因其规模较小为新型技术的试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且有与大企业的制度化管理不同的灵活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