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4)生态环境规划:包括城市生态规划、生态产业园规划、生态规划方法等。 2 环境管理的内容
(1)环境管理模式:包括末端控制为基础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和污染预防模式实施过程的环境规划管理等。
(2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组织与其环境绩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等。 (3)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环境标志等。
(4)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建设项目、城市环境、农村环境、海洋环境、开发区环境等不同类型的环境管理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
3 本书基本框架:环境规划与管理共分为三篇。 第一篇:环境规划与管理基础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及管理体系 环境规划与管理相关理论 环境规划与管理数学基础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综合分析方法 第二篇: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基本内容 流域水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
第三篇: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模式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 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 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
第二章
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内容: 1 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 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4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 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 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 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 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10 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答: 环境政策就是指国家或地区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环境保护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 准则,主要指环境经济政策,如生态补偿和排污收费政策等。环境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实现环境立法的目的,并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作出规定的,由环境保护单行法规或规章所具体表现的对国家环境保护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并由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来监督实施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环境保护行为的基本法律制度。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包括三点:⑴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都是为实现环境保护的任务而制定的。⑵环境政策是是实现秩序、操作规则的背景材料。通过政策的加强,环境管理制度的合法性才能得到确定。⑶环境管理制度是一种通过立法来规定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一种制度,更具有权威性和保障性。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答: 1 “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首创的。它是在总结我国环境管理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被我国法律所确认的一项重要的控制新污染源的法律制度。 2 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系指对排放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征收排污费,用于污染的治理。这项制度是运用经济手段有效地促进污染治理和新技术的发展,使污染者承担污染防治费用的法律制度,是污染者付费环境政策的具体体现。 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4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规定了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应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的领导人对本单位污染防治负责,并确定他们在任期内环境保护的任务目标,列为政绩进行考核。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被认为是八项环境管理的龙头制度。 5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的成效、城市环境质量,制定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每年评定城市各项环境建设与环境管理的总体水平。这项制度是城市政府统一领导负总责,有关部门各尽其职、分工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的管理制度。 6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
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这就是许可证制度。包括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两个方面以及排污申报,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排污总量削减指标,核发排污许可证,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等四项内容。这是一项与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相匹配的环境管理制度。基本内容包括: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
7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方式是针对分散控制的问题,改变过去一家一户治理污染的作法,把有关污染源汇总在一起,经分析比较,进行合理组合,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的前提下,采取集中处理措施的污染控制方式。实践证明,推行集中控制,有利于使有限的环保投资获得最佳的总体效益。 8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环境保护法》第29 条规定,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所谓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系指对超标排放的污染源,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分别做出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达标的决定。是一项强制性的法律制度。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答: 分类方法:我国的环境标准由五类两级组成。五类指:⑴环境质量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⑵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⑶环境基础标准;⑷环境方法标准;⑸其他标准。两级指:⑴国际级和⑵地方级。按照《标准化法》规定,中国的国家标准有:⑴强制性标准:即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⑵推荐性体系(其他标准)。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用“GB”表示;推荐性国家环境标准的代号,用“GB/T”表示;行业环境标准代号用“HJ/T”表示。污染控制因子分类列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如下表所示:环境质量 污染物排 环境基础 环境监测 其他 合计标准 放标准 标准 方法标准 水环境质 量标准 大气环境 标准 固体废物 与化学品 声学环境 标准 土壤环境 标准 放射性与 电磁辐射 生态环境 其他 合计
第三章
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一表述包含如下要义:
①.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②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组织中必然存在管理。 ③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④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⑤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 简述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答: 1 计划职能的含义:计划职能是指任何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而做的筹划和安排。计划职能的作用:是管理的首要职责;计划不仅仅是领导的职责,也是组织成员的普遍职责 2 组织职能的含义:组织职能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购成的人的集合的一种管理职能。因而,组织必须具有目标;没有分工与合作也不能称其为组织;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组织职能的作用:是管理的基本职责。
3 控制职能的含义:控制职能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控制职能的作用:是管理的基本职责。
9. 什么是环境容量?什么是环境承载力?试分析两者关系。 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环境承载力可划分为:
①环境能够容纳污染物的量;
②环境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能力; ③环境维持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
10. 简述工业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内涵。
答: 工业生态学的定义:是人类在经济、文化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有目的、合理地去探索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要求不是孤立而是协调地看待产业系统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是一种试图对整个物质循环过程———从天然材料、加工材料、零部件、产品、废旧产品到产品最终处置———加以优化的系统方法。需要优化的要素包括物质、能量和资本。其内涵:认为工业(industry)的外延涵盖了人类的各种活动,扩展到人类生存和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各种影响,包括社会对资源的利用,成为循环经济理论产生的基础
11. 试解释下列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庇克税、科斯定理、排污权交易。
答: 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财经独立的两个经济单位(如公司和消费者)的相互作用;应用一般均衡分析法,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即生产和消费的外部性和它的影响范围,提出解决环境污染这个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各种方法。物质平衡理论:在20 世纪60 年代中期,肯尼斯·鲍尔丁(K E Boulding )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环境经济学问题———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关系问题。生产和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其物质形态并没有消失,必然存在于物质系统之中。物质平衡理论的一个现代经济系统由物质加工、能量转换、污染物处理和最终消费四个部门(或部分)组成。循环经济的提出和发展,正是物质平衡理论在可持续条件下的实践。庇古税:是解决环境问题古典的教科书的方式,属于直接环境税它按照污染物的排放量或经济活动的危害来确定纳税义务,所以是一种从量税,庇古税的单位税额,根据一项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成本于边际效益的均衡点来确定,这时对污染排放的税率就处于最佳水平。科斯定理:1960 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 H Coase,1991 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发表了论文“社会成本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在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谈判成本的条件下,受外部性影响的各方将会就资源配置量达成一致意见,使这种资源配置量既是最优的,又独立于任何事先的产权安排。科斯定理说明庇古观点的片面与错误,认为要解决外部性问题无需政府的干涉。排污权交易:著名经济学家戴尔斯(J H Dales )提出的排污交易权理论就是在科斯定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排污权交易理论认为,环境资源是一种商品,政府拥有所有权,政府可以在专家帮助下组织实施排污权交易,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外部性内部化,达到避免较重的损害的目的。也就是政府有效地使用其对环境资源这个特殊商品的产权,使市场机制在环境资源化配置和外部性内部化问题上发挥最佳时间这就是著名的排污权交易。
第四章
1. 计算下面数据的各种平均值、标准差、算术平均误差和级差。 答: 算术平均值
= (0.83+0.76+0.89+0.73+0.92+0.81+0.92+0.75+0.88+0.79+0.90+0.84) / 12 = 0.835 几何平均数
1/12=(0.83×0.76×0.89×0.73×0.92×0.81×0.92×0.75×0.88×0.79×0.90×0.84) =0.832 调和平均数
=12/(1/0.83+1/0.76+1/0.89+1/0.73+1/0.92+1/0.81+1/0.92+1/0.75+1/0.88+1/0.79+1/0.90+1/0.84) = 0.835 中位数
∵ 0.73<0.75<0.76<0.79<0.81<0.83<0.84<0.88<0.89<0.90<0.92=0.92 ∴中位数=(0.83+0.84)/2=0.835 标准差
=([(0.83-0.835)+(0.76-0.835)+(0.89-0.835)+(0.73-0.835)+(0.92-0.835)+(0.81-0.835) +(0.92-0.835) +(0.75-0.835) +(0.88-0.835) +(0.79-0.835) +(0.90-0.835) +(0.84-0.835) ]/11)=0.0676 算术平均误差
=[︱0.83-0.835︳+︱0.76-0.835︱+ ︱0.89-0.835 ︱+ ︱0.73-0.835 ︱+ ︱0.92-0.835 ︱ + ︱0.81-0.835︱+︱0.92-0.835︱+︱0.75-0.835︱+︱0.88-0.835︱+︱0.79-0.835︱+︱0.90-0.835︱+︱0.84-0.835︱]/12 =0.0567 级差
=0.92-0.73=0.19
14 P.85 2 对某合金中铜的含量进行测定,不同的人员测定的数据为:56.91,57.13,57.21,57.36,57.41,58.49,58.56,59.11,59.76,60.31,试用格拉布斯准则检验是否有应舍去的数据。
答: 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为58.23,其中60.31 的偏差最大,故首先检验该数。计算得到:均值58.23,标准差:1.20,取显著性水平0.05,根据p.72 表4-1,|60.31 一58.23| = 2.08 < 2.18*1.20=2.62故60.31 不是异常数据,应该保留。用格拉布斯准则检验没有应舍去的数据。
2. 对某合金中铜的含量进行测定,不同的人员测定的数据为:56.91,57.13,57.21,57.36,57.41,58.49,58.56, 答: 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为58.23,其中60.31 的偏差最大,故首先检验该数。计算得到:均值58.23,标准差:1.20,取显著性水平0.05,根据p.72 表4-1,|60.31 一58.23| = 2.08 < 2.18*1.20=2.62故60.31 不是异常数据,应该保留。用格拉布斯准则检验没有应舍去的数据。
3. 有一组三因子数据:x1=(1, 3, 4, 5),x2=(0.2, 0.3, 0.4),x3=(32, 35, 36),试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 答: 算术平均值X =(1+3+4+5) / 4= 3.25 标准差S = 1.71
算术平均值X =(0.2+0.3+0.4) / 3= 0.3 标准差S = 0.1
算术平均值X =(32+35+36) / 3 = 34.3 标准差S = 2.08
U = (x –x )/ S =(1-3.25) / 1.71= –1.32 U = (x –x )/ S =(3-3.25)/1.71= - 0.15 U = (x –x )/ S =(4-3.25)/1.71=0.44 U = (x –x )/ S =(5-3.25)/1.71=1.02 U = (x –x )/ S =(0.2-0.3)/0.1= - 1 U = (x –x )/ S =(0.3-0.3)/0.1= 0 U = (x –x )/ S =(0.4-0.3)/0.1= 1
U = (x –x )/ S =(32-34.3)/2.08= -1.10 U = (x –x )/ S =(35-34.3)/2.08= 0.34 U = (x –x )/ S =(36-34.3)/2.08= 0.82
第五章
1. 简述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和了解某区域环境现状,发现和识别主要环境问题,从而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制定和实施创造条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特征调查、生态调查、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调查、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效果调查、环境管理现状调查。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