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与材料产业发展情况 下载本文

(二)介入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策略

1.完善介入医学学科队伍,深入探讨学科管理模式,为介入医学设置独立类目 介入医学是目前医学影像学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一门学科,开创了微创医学的新领域,更新了医学的概念和传统的理论体系,逐步改变了医疗工作的格局和传统观念,是对传统医学的一大挑战,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能够用于开展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数字化大型x线机有2 000余台(其中半数以上是买机后新加数字减影功能的大型x线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约320台;CT机3 000余台;MR机1 200余台;还有超声仪等总数以超万台计的可用于介入诊断和治疗的装备。专职或兼职从事介入医学诊治的医生超过1.8万人,其中放射科介入医生1万~1.2万人,心内科、心外科介入医生1500~2000人,神经内、外科介入医生800~1000人,消化、泌尿、血管外科、骨科、妇产科等介入医生约5000人。具体以心内外科为例,至2001年底能够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医院有112家,到目前为止可能在150~160家左右,遍及全国大多数省份和大中城市,凡是能够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医院均能够开展射频消融、化学消融和先天性心脏病及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如果将上述心血管介入治疗综合在一起进行统计,目前从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医师包括正在接受培训的年轻医师约2000人左右。

目前,介入医学在我国蓬勃发展,开展介入治疗工作的学科除最早将介入技术应用于临床的放射科(医学影像科)之外,还涉及许多临床学科。因此,学科管理理所当然地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是介入学科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说比较混乱。独立于任何医院科室的―介入放射科‖,―介入医学中心‖已成立不少,使得医疗装备重复购置,从而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在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或正在显现,这些均将严重制约我国介入医学的健康发展。当然,鉴于介入医学是新兴的学科,并渗透到现代医学的各个学科,所以有关介入医学学科的管理及其模式还有待于深入探讨:?介入诊疗机构的审批、介入医师的培训及资格认定尚未形成制度化。?从事介入医学的医师在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实践经验上参差不齐。许多医师缺乏系统的素质教育和科研能力乃至学术论文总结等方面的训练。?介入诊治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则和操作标准。许多单位在介入诊治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程序、疗效判定、并发症的防治、远期随访乃至科研设计等方面带有盲目性,比较混乱。

由于《中图法》(第三版) 没有“介入医学”这门学科的类目,而《中图法》(第四版) 只提出了介入医学的一部分介入疗法,并把它放入放射疗法的注释中,使之上位类不能具备下位类的全部属性,下位类也不能被上位类所包容。在放射疗法的注释中加注介入疗法,不论是从学科属性看,还是从体系分类的立类原则看均欠妥。从介入医学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这一学科是在影像医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并在影像诊断的基础上创新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是影像导引,介入医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介入医学可分为介入诊断和介入治疗两个主要部分:介入诊断作为影像诊断组成部分是合适的,介入治疗作为影像治疗的一部分也是合理的;但并不能简单地将介入医学等同于影像医学,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介入医学的归类应考虑到既能体现与影像学的相互关系,又能反映出介入诊疗技术作为继内科、外科之后的三大诊疗技术的特点。所以,介入医学

17

作为影像医学的下位类是肯定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具体应该归到什么位置还值得商榷和思考。

2.加大对介入医学工程学科的自主创新科学研究,扶持介入医学器械与材料产业的健康成长

我国人口众多,必须依赖国产产品的发展,才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是―进口医疗器械在没有国内同类产品情况下价格往往居高不下,但当国产产品上市后,价格会有很大幅度下降‖。例如:2004年国产带药金属血管支架上市后,进口产品由4万元/支下降到2.7万元/支。目前介入医学工程学科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普及、规范介入医疗器械的使用,大力推进介入器械的国产化、让大多数国人可以用得起这样的产品。而降低器械价格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我国的微创介入医学工程器械产业发展步伐,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制定合理的医保政策,并使其发挥有效作用是一关键因素。在前面分析中,已看到我国现有医保政策不利于病人更多使用国产的微创介入医学工程器械,中央及地方政府应改变对进口和国产/合资企业产品的医保比例,鼓励患者使用国产品牌,同时把更多微创介入医学工程器械新产品列入医保范围。利用各种政策提高医保基金利用率,引导医院,病人自觉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上升,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药品(器械)费用的增长,为广覆盖创造有利的医保基金条件。

我国政府在大力推广自主创新、推动现代科技和医疗器械产业的结合上已经做了很多努力,4 大方面的条件促进了国内高端介入医学工程器械与材料产业的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把发扬自主创新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战略,将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国家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壮大自主创新,研发更多质优价廉的医疗器械高端产品的思想。? 近年来,介入产品作为医疗器械的高端领域,已有大批这样的公司,如上海微创等,研发出的药物洗脱支架等产品在医院得到普及应用,并获得一致好评,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目前已形成企业、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发展的体系,吸引了国际众多风险投资进入这个领域。鉴于介入医学工程器械与材料和人民的生命与健康直接相关,并且正迅速发展为尖端医疗器械的新的产业增长点,国家应该进一步选择这一产业作为自主发展我国尖端医疗器械的突破点,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把产业化关键技术作为攻关目标,支持自主创新型企业的研发项目,特别是在一些国家重点高技术项目上立项,向该领域集中,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介入医疗器械的国产化,并力争打入国际市场。

此外,现在迫切需要把微创介入医学工程器械领域的研发力量、临床资源及产业化技术整合集成,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国家微创介入医学工程器械技术中心和与国际接轨的检验机构,从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和推动整个产业的角度出发, 围绕微创介入医学工程器械领域中重大关键产业化技术进行研发,提供被国际认可的检验结果。国家微创介入医学工程器械技术中心和检验机构应充分吸收海外具有丰富产业经验的资深技术人员,以面向市场的商业化运行机制和模式运转,与政府和企业、大学及研究院、医疗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同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使其成为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和检验中心,目标是为这一行业的中小型企业提供成熟的产业化共性技术,为产品的检验规范化和国际化服务。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参考文献

刘道志,奚廷斐,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与材料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年第12卷第12期,1-14页

刘道志,罗七一,常兆华,介入医疗器械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年第14卷第3期,1-10页

刘道志,介入医疗器械与材料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建议,新材料产业,2007年第11期,24-30页

叶慧,中国介入医疗器械产业迅猛发展——记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器械发展规划研讨会,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6年 10期,27-28页

严晓璐,第一届全国介入医学工程学术会议在威海召开,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7年 09期,63-64页

邹英华,浅谈介入医学技术与发展,中国介入放射学,2007年10月第1卷第1期,15-16页

张楠; 黄茂辉,国内介入医学设备的现状与发展,中国医院,2004年第8卷第9期,10-12页

张金山; 李家开,我国介入医学发展的现状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年第19卷第7期,428-429页

陈春林; 汪建新,介入医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现代医院,2002年2月第2卷第1期,10-14页

赵成如,夏毅然,罗西友,刘作勤,刘文冰,介入医学栓塞材料,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第3期,54-57页

介入医学成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有效诊治手段,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1998年第4卷第2期,128-130页

王玉华; 田新玉,浅谈―介入医学‖在分类法中的归类,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 年1 月第10 卷第1 期,16-17页

刘玉清,中国介入医学现状及展望,家庭医学,1997年第5期,4-6页 刘玉清,介入放射学:回顾·展望·对策,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 年12 月第36 卷第12 期,1061-1062页

王雷,我国介入医学的发展,http://www.yxyxgl.com/Article/ShowInfo.asp?InfoID=869 尤琳,,郑春彩,为介入医学设置独立类目的必要性,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 年3 月第16 卷第2 期,48-49页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