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学复习(广东省专插本复习要点)汇总 下载本文

教学理论流派: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一、教学的概念

1、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教师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如呈示、对话、辅导等)和辅助行为(如激发动机、教师期望、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两大类别。 2、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古代的《学记》(战国)。 最早阐述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理论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

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 “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二、教学理论及其历史演变

1、教学理论是关于教学情景中教师行为(如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规定或解释。它关注的是一般的、规律性的知识,旨在指导教学的实践。 2、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主要贡献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

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把道德培养集中在“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观念方面。

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把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这一概念是他教育学体系的核心。

赫尔巴特提出了著名的四个教学阶段: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其弟子席勒等人将其改造为五阶段:准备、提示、联想、概括和运用。

赫尔巴特学派教学理论发展取向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哲学取向,另一条是心理取向。 赫尔巴特的学说在前苏联和中国被改造。教学论的伦理学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学论的认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认识论。

第2节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一、 教学目的(学习和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

培养世界观道德)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

二、教学阶段

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六阶段;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七阶段;P153

三、教学内容

1、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主张精选示范性材料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规律性以发展能力。四个阶段:范例地阐明“个”的阶段;范例地阐明“类”的阶段;范例地掌握规律的阶段;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关系的切身经验的阶段。

2、古希腊的分科形式为“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三艺”和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四艺”。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是教学史上最古老的和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教学方。

2、图例讲解法:由苏联斯卡特金提出,是指教师运用语言、文字、声像、实物及实际演示等各种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各种感受器及操作活动接受信息的教学方法。

第3节 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一、 教学目标(提供特定刺激,引起特定反应)

1、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

2、斯金纳提出了著名的程序教学法。程序教学是指将教材分成连续的小步子,严格地按逻辑编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对程序学习的处理有两种形式“直线式”“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3、教学目的:提供特定的刺激引起特定反应;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

二、教学过程(五阶段:明确目标、评估行为、确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方案) 三、教学方法(直线式和分支式)

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步骤):小步骤进行、呈现明显的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学习。 教学方法依赖条件:小步骤呈现学习材料;对学习者的任何反映立即予以反馈;学习者自定步调学习。

第4节 认知教学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一、教学目标(鼓励发现猜想、培养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自我促进、培养理智诚实、经济运用心智) 二、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学习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

2、结构原则,即要选择适当的知识结构,并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方式才能促进学习。 2、序列原则,即要按最佳顺序呈现教学内容。 4、强化原则,即要让学生适时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

三、教学内容

1、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具有三个特征:知识的表征方式、结构的经济性、结构的效力。 2、知识结构是指某一知识领域内事实、概念、观念、公理、定理、定律等的组合方式。 3、学习基本结构的好处:

1) 知道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或他的逻辑组织,学生就能理解这门学科; 2) 了解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把学习内容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去; 3) 把教材组织成结构的形式,有助于学生记忆具体细节的知识;

4) 给予适当的学习经验和对结构的合适的陈述,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四、教学方法

1、发现法是指学生运用教师提供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2、发现法的特征: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第5节 情感教学理论

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为代表。《患者为中心的治疗》 一、 教学目标(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二、教学阶段(五阶段:确定帮助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划和抉择、整合)P163 三、教学方法

1、意义学习是一种全人参与、自我发起、自我评价并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意义学习的四要素: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是自我评价的。实际上是一种非指导性学习。

2、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3、师生关系上,教师要发挥“促进者”的作用,与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中具有某些态度品质即真诚、接受、理解。

4、促进者的四个任务: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维持着滋育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

第6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它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第九章 当代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根据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教学前、中、后)把教学策略细化为教学设计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反思策略。

第1节 教学策略概述 一、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选择性地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过程中开展的所有教学技能的总和。教教学策略特征:指向性;可操作性;综合性;灵活性。

第2节 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设计策略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组织设计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

一、 教学目标设计

1、 教学目标分为: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大类。

2、 教学目标的陈述包括: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景或条件、表现水平或程度。

3、 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育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提前规划,他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内容设计

1、教学内容选择的一般性原则(基本要求):可实践性教学原则、可满足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正面效果原则。

2、教学内容的组织可划分为: 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 3、教学内容选择的来源是课程标准与教科书。

4、教学内容是学生所系统学习、内化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总和。教学内容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特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加工和组织等。

三、教学组织设计

1、教学组织设计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教学时间,增进师生互动频率,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方面因地因时才取得积极尝试。

2、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全班组织形式、小组组织形式、个别组织形式。

3、教学时间设计包括: 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科学规划单元课时、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和防止教学时间遗失几个方面。

4、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组合结构形式,或者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结构形式。

3、教学空间设计应该使环境构造的特点与教学实践中所要求的灵活性相结合。

四、教学评价设计

1、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两种观点:要素标准和流程标准。

2、要素标准,即从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三个方面综合描述课堂教学。

3、流程标准,即从“教学设计(备课)—教学实施(上课)—课后反馈(反思)”的连续过程进行评价。

4、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包括课堂氛围、课堂管理、教学过程的清晰度、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学生的参与状态、高品质的思维能力、学习效果。

5、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的,采用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以及教学效果的分析与评判。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学评价设计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教学价值观有不同的教学评价指标。

第三节 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实施策略包括: 教学导入策略、教学讲解策略、教学提问策略、教学指导策略。

一、 导入策略(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某一学习状态的方式方法)

1、教学导入作用: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作后继学习铺垫,沟通师生心理。

2、教学导入原则:合情合理、因课制宜、简洁明快、灵活多变

3、教学导入方法: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直观导入、音乐导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