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鸭场建设 下载本文

种鸭场建设规划

鸭场的建设,属于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范畴。鸭场的环境工程,是为鸭群的生长、发育、繁殖创造适宜环境的工程,是现代化科学养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鸭场的建设包括场址的选择、鸭场的布局、鸭舍的建筑和养鸭所用工具、设施的配备等。 一、场址的选择

鸭场是鸭群的生长、发育、繁殖的场所,场地的好坏直接影响鸭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也影响饲养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所以选择鸭场场址要进行周密的考虑,场址的选择要根据鸭舍的性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须注意以下5个方面。 (一)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鸭属于水禽,日常生活离不开水,如洗浴需用水,交尾配种也需要水,每天还要饮用大量的水、鸭舍和用具的洗涤等,每天更需要大量的水。鸭场的用水以夏季最大耗水量为标准来计算,洗浴用水量每只鸭每天平均约需要8~10千克。鸭舍最好修建在河流、湖泊、池塘附近,以流动水为好,水深为1~2m。水源应无污染,场地附近无畜禽加工厂、化工厂、农药厂等污染源,离居民点也不能太近,尽可能建在工厂和城镇的上游。大型鸭场最好能自建深井,以保证用水的质量。

(二)地势高燥,排水良好

建造鸭舍的场地要稍高一点,以免积水,最好略向水面倾斜,有5o~10o的小坡,利于排水。如果在山区修建鸭场,不宜选在昼夜温差过大的山顶,或通风不良和潮湿的山谷深洼地带,应选择在半山腰处修建。鸭场的土质以砂质土壤最适合,以便雨水迅速下渗。 (三)交通便利,电力充足

鸭场要求交通便利,应有公路、水路或铁路相通,便于运送产品和饲料,以降低运输费用,但距离主要交通要道至少要有2000m以上。电是现代养鸭不可缺少的动力,大型养鸭场除要求有电网线接入外,还必须自备发电设备。 (四)方向朝南,利于采光

鸭场朝向以坐北朝南为最佳,鸭舍要建在水源北面,把鸭滩和水上运动场建在鸭舍南面,使鸭舍的大门正对水上运动场,向南开放。这种朝向的鸭舍冬季

采光吸热较好,夏季易于通风,又晒不到太阳,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有利于鸭只的生长。绝不能建朝西或朝北的鸭舍,朝西或朝北的鸭舍,生产表明,与朝南的鸭舍相比,用同样的方法养鸭,产蛋率要下降10%左右,且死亡率明显升高,饲料消耗多,经济效益差,生产者千万要注意这一点。 二、鸭场的布局

鸭场的设计布局直接影响到基建投资、经营管理、生产组织、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场区小气候状况和兽医卫生防疫及社会效益。因此,鸭场设计布局一定要符合生产需要和卫生要求,并要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一)布局原则

1、利于生产 鸭场的总体布置首先要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按照生产过程的顺序性和连续性进行布局,从而有利于生产,便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2、利于防疫 集约化、大规模的养鸭场饲养密度大,鸭病容易发生和流行,因此卫生防疫工作至关重要。要在整体布局上着重考虑鸭场的性质、鸭机体抵抗能力、地形地势、主导风向等,合理设置防疫距离。同时还应采用一套确实可行的防疫措施,应实行生产区与行政区和生活区分开。一般将行政管理区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地势高于生产区,将生活区设在行政区的上风向。

3、利于运输,节约基建投资费用 集约化养鸭场生产、生活及产品的运输任务非常繁忙,因此在鸭场内的建筑物和道路要考虑到生产工艺过程和外部联系的畅通,尽可能使运输路线方便,禁止道路迂回、重复。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建筑物的排列要紧凑,以缩短建筑道路、管线的距离,节约建筑材料,减少建筑投资。

4、利于生活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规模化养鸭场要在总体布局上使生产区和生活区既分离又联系,使生活区不受鸭场的空气污染和噪声干扰,为职工创造一个舒适的条件,同时又方便生活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在进行鸭场各建筑物的布局时,需将各种鸭舍排列整齐,使饲料、粪便、产品、供水及其他运输呈直线往返,减少转弯拐角。 (二)鸭场布局

鸭场布局是养鸭成败的关键之一,并且鸭场的集约化程度越高,鸭场布局对其影响越大。一个完整的规模化养鸭场包括生产区、生活区和管理区三大区域。三大区域均是鸭场总体布局中的主体,设计时应根据鸭场的性质有所偏重,如育种场,应以种鸭舍为重点,各鸭舍之间最好增设绿色隔离带。

一个完整的平养鸭舍,通常包括鸭舍、陆上运动场(鸭滩)、水上运动场(水围)或戏水池。

1、鸭舍 鸭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向阳干燥,通风良好,能避荫防晒,阻风挡雨,防止兽害。一般产蛋鸭舍宽度为8~10m,长度根据需要来定,但最好控制在100m以内,便于管理和防疫消毒。一个大的鸭舍要分开为若干小间,每个小间的形状以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为好,便于鸭群在室内转圈。一般情况将鸭舍分为5~6小间,每小间面积约为160~200m2,每平方米饲养种鸭为3.5~4只,公母比例为1:4~5。

2、陆上运动场(鸭滩) 陆上运动场是水面与鸭舍之间的陆地部分,它的面积为鸭舍面积的1.5~2.0倍。其地面要平整,略向水面倾斜,防止积水,陆上运动场的大部分地面采用砖块铺设,砖块之间要有缝隙,表面铺设细沙,或者是砂土地面,只有在连接水面的地方,要用水泥砂石,坡度为25o~30o。

3、水上运动场(水围) 种鸭需要一个水上运动场,即水围。鸭只可以在水上运动场内玩耍嬉戏、繁殖交配等,水上运动场的面积与陆上运动场的比例为1:1。一般每亩水面可以饲养80~100只种鸭。

4、戏水池 缺乏大型池塘的鸭场可以修建戏水池,在陆上运动场外可以修建戏水池,戏水池深度为2~2.5m,宽度为3~4m,戏水池的长度与鸭舍长度相当或可适当减短。戏水池也要修建下水坡,坡度为25o~30o,减少种鸭能量损耗。 鸭舍、陆上运动场、水上运动场面积的比例为1:1.5~2.0:1.5~2.0,鸭舍、陆上运动场和水上运动场或戏水池均需要用围栏或矮墙围成一体,陆上运动场和戏水池的围栏和围墙高度约为50~60cm,水上运动场的围栏应超过最高水位50cm,深入水下1m以上,水上围栏可以应用浮桶修建为活动型围栏。陆上运动场、水上运动场或戏水池要和鸭舍相对应分隔成若干部分,有利于种鸭的限饲需要。

三、鸭舍建筑

(一)鸭舍建筑的要求

1、防寒保暖 鸭舍内保温性能要好,北墙要厚实,以防西北风渗透。屋顶除瓦片或油毛毡外,还需要有一个隔热保温层。

2、通风换气 通风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鸭舍与主导风向的夹角。鸭舍朝向应取与主导风向呈30o~45o为宜。

3、经济合理、远离疾病传染源 鸭舍要根据所饲养的品种、年龄、种类等,

确定合理的尺寸。为了保证安全,除严格防疫与消毒外,在场址与设计中应力求隔绝病毒传染途径,同时注意防火、防冷风、地震等。 4、要便于清洗消毒,排水设施良好 (二)鸭舍的修建

不同的饲养工艺使鸭的饲养分为两段式和三段式,两阶段饲养即是育雏育成为一个阶段,成年鸭为另一阶段,需修建两种鸭舍,一般两种鸭舍的比例为1:2。三段式的饲养方式是育雏、育成、成年鸭均分舍饲养。三种鸭舍的比例为1:2:6。根据生产鸭群的防疫要求,生产区最好也采用分区饲养,因此三阶段饲养分为育雏区、育成区、成鸭区;两阶段分为育雏育成区,成鸭区,雏鸭区应放在上风向,依次为育成区和成鸭区。

1、育雏舍 要求温暖、干燥、保温性能良好,空气流通而无贼风,电力供应稳定。屋檐高度有1.5~2.5m即可。内设天花板,以增加保温性能。窗与地面面积之比一般为1:8~10,南窗离地面60~70cm,设置气窗,便于空气调节,北窗面积为南窗的1/3~1/2,离地面100cm左右。育雏舍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地面平养育雏舍,一种为网上平养育雏舍:

⑴ 地面平养育雏舍 一般采用有窗式单列带走廊的育雏舍。鸭舍宽度为8~10m,舍内分隔成若干小间,鸭舍南墙开通向运动场的门,南北墙均设窗,每侧上下两排窗,下排窗不但可以保证通风保温,还可供鸭群出入运动场。在鸭舍北面修建排水沟,上铺设铁丝网或木栅栏,网上放置饮水器或修建饮水槽。鸭舍南面为运动场和戏水池,运动场上要搭设遮荫棚或种植苦怜树、牵牛花等以备遮荫。 ⑵ 网上平养育雏舍 网上育雏可以采用有窗式双列单走廊雏鸭舍,其宽度为8~10m。走廊设在中间,宽度为1~1.2m,走廊两侧架设金属网或漏缝的竹、木条地板作为鸭床,网面上可以铺设塑料胶网,网孔大小为1.0X1.0cm。地面须为水泥地面,网下修建排污沟,两侧坡度为30o,利于粪便冲洗。

2、育成鸭舍 也称青年鸭舍。育成阶段鸭的生活能力较强,对温度的要求不如雏鸭严格。因此,育雏舍的建筑结构简单,基本要求是能遮雨挡风、夏季通风、冬季保暖、室内干燥。

3、种鸭舍或产蛋鸭舍 种鸭舍有单列单走廊和双列单走廊2种,双列单走廊必须两边都有戏水池或水上运动场。种鸭舍桶育雏舍一样,保温性能要求较高,屋顶要有天花板或加隔热装置,北墙不能漏风,屋檐高2.6~3.0m,窗与地面面积比例为1:8~10,南窗的面积可比北窗大1倍,南窗离地高60~70cm,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