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总复习第二章专题三核心突破六散文阅读探究文本意蕴含答案 下载本文

散文阅读探究类题,其立意是强调散文的整体阅读,是对散文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意蕴和作品的价值观、审美观、人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以及作品所带给人们的启示、思考等进行有深度和广度的探究。 一、句子意蕴探究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守住你的瓦尔登湖

杨 虎

1949年,梭罗和他的湖首次来到了中国。译者徐迟在序言中这样说道:“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那时正值天翻地覆,安静的梭罗不知能走进多少人的内心?

中国内地的读者再次看到大洋彼岸这个“怪人”的身影已是33年后的1982年了。但这一次,席卷古老大陆的文学热潮即将汹涌起马尔克斯的魔方、乔伊斯的呓语,而狂热的读者们则兴奋地从小说中检索着改革、承包等字眼,为物质时代正义凛然地登场暗暗兴奋不已。

又一次,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为时代的喧嚣所淹没。

其实,这本书本来就是为人类中那些安静的内心写的,小众化正该是它的命运。这本诞生在湖边的书,或许是大自然最美的精灵之一——湖泊为寻找芸芸众生中和她质地一样的心湖而假手梭罗发出的信号。

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

水是大地的灵者,是人生的天籁表达。如果河流象征着人生奔突冲撞的青年时代,海洋则像是童年和老年的重叠,而湖泊这大地上晶亮的眼睛,则是人生静穆平和信念坚定的中年。我不知道梭罗是怎么下决心要为人类写这一本宁静的中年之书的。或许,是瓦尔登湖翻卷的浪花突然击中了他的灵魂;或许,这一需求潜伏已久,也许更早以前,他在某个喧闹的时刻

突然听到了自己内心的低语,就像叶芝在伦敦的街头忽然热泪盈眶:“我就要动身走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还是人行道,我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这样的向往,也许也曾多次在你我的内心翻涌,只是,我们不愿像梭罗那样去正视一个真实的自己,不敢像他那样舍弃世俗的一切去寻找和守住自己的瓦尔登湖。

人类中那些柔软与敏感的心灵总是代替凡夫俗子去感受天籁,并九死不悔地承担由此落在自己命运中的狂喜与极苦。梵·高如是,高更如是,梭罗也如是。但这一次,是人类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1844年一个落叶纷飞的秋日,27岁的亨利·戴维·梭罗只影单身,仅带着一柄斧头和二十五美元二十一美分,住进了杳无人迹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在此之前,他已给爱默生当了两年助手。再往前,他亲眼目睹了恋人的他嫁和相依为命的哥哥的死亡。再往前,1837年,他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

大自然是灵魂永恒的港湾。犹如母亲和情人,瓦尔登湖澄净的色彩让梭罗翻涌的内心一下子抵达了安静并狂热起来。安静的是他的情绪,狂热的是他的思绪,是他长久以来寻找的对话与表达。从1844年秋到1847年,短短一千多个日夜,瓦尔登湖拍岸的水声从梭罗心上流过,再一次流出就成了芬芳的墨香。

但这本书绝不是隐逸者说。事实上,它隐含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对自我的尊重与发现,对生命的真实与神圣的寻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可能是一块小小的瓦尔登湖。只是,碌碌红尘里的你我总是在对碌碌红尘的房子、职务与收入等的追赶与算计中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静静跟着梭罗的脚印走下去,你蛰居的生命就会豁然舒伸,你内心的瓦尔登湖就会为你打开美丽的四季。

发现并守住你的瓦尔登湖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罗。要知道,人间每走一个人,天上就会落一颗星。(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1.请简要探究尾段画线句子的含意与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瓦尔登湖是心灵宁静的象征。作者呼唤我们“发现并守住你的瓦尔登湖吧”,意思是呼唤人们不要在喧嚣的物质社会中迷失自我,而要让心灵回归宁静并坚守宁静。②“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罗”,意思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梭罗一样,摆脱碌碌红尘、纷扰世事、功名利禄的羁绊,都能像梭罗一样尊重自我与发现自我,追求生命的真实与神圣。(2)这句话起到了点明文章主题、呼应标题的作用。 备选试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中的序言,向读者介绍了梭罗的《瓦尔登湖》的阅读方式,并委婉含蓄地对《瓦尔登湖》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采用译者徐迟的话在修辞上属于引用。

B.“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这句话的内涵既指梭罗和安静的瓦尔登湖产生了共

鸣,也指心灵安静平和的读者会和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产生共鸣。

C.文章将梵·高、高更和梭罗这些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并举,是为了证明拥有柔软和敏感心灵的人们比普通人更能感受大自然触动心灵带来的狂喜与极苦。

D.之所以说梭罗和瓦尔登湖的相遇“是人类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是因为瓦尔登湖使梭罗的心灵抵达了宁静,而思绪却狂热起来,进而催生了一部伟大的书籍。 答案 A

解析 “并委婉含蓄地对《瓦尔登湖》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不当。译者徐迟的话只是说明心灵的安静对正确理解《瓦尔登湖》的重要性,并指出如果没有一颗安静的心,就会误读这本书,就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并没有涉及对这本书的“客观公正的评价”。 (2)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中提及“又一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又一次”指《瓦尔登湖》为时代的喧嚣所淹没发生过不止一次,第一次在1949年,第二次在1982年。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读者错失《瓦尔登湖》的遗憾之情。

探究句子意蕴同理解句子含意的方法差不多,或者说它要以理解句子含意为基础,善于抓住句子的具体特征,从关键词语、内部结构、表达特点等入手。但是,它与理解句子含意毕竟不在一个能力层级,它是探究级,其难度与广度均超过理解层级中的句子含意。它所选择的句子位置靠后(多是文末句)、内涵深厚,是要从全文乃至文外的角度来探究的。具体说来有:

(1)看看该句与主旨之间的关系。探究所给句子都是与全文主旨相联系的,所以,在弄清句子的具体含意后,还要看看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关系,或者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主旨。联系主旨探究句子,一定能探究出句外意蕴、更深层的意蕴。

在联系主旨这一点上还可以再深入开掘。看该句是否体现了“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看看该句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对于所给句子的深层意蕴,要特别

善于抓住它背后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善抓“作者”要素。

(3)看看文本写作的时代背景。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就意味着可能要求考生结合作者和相关背景等资料对作品或作品中特别重要的句子进行合理的解读、探究。当然,我们反对机械、生硬地联系。 二、情感意蕴探究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小时放过牛 包光潜

到杏花村散步,越来越没有诗意了。这个城市之村越来越城市了。我过去漫步到黄公酒垆,一定要停下脚步,绕着环岛雕塑,环顾一番。如果真的有超自然力量的话,那些雕塑上面定然有我匝匝相缠、层层相叠的目光。

童子牧牛在农耕时代最富诗情画意,是最值得今天城市人怀念的情调文化。调皮童子漫不经心地坐在牛背上,横笛在握,声声笛音吹出浓郁的乡情和自给自足的幸福。尽管它是粗粝的花岗岩雕塑,但在我的心中是那般的鲜活。我特别不喜欢杜牧的雕像,池州人把他想象得太高大,太飘逸了,而少了文人之间的那种呼之即出的亲热感。有个小女孩儿想爬到牛背上去,尝试多遍都没有成功,反而遭到父亲的呵斥。很显然,这个父亲想在我们面前表现出一种有素质的样子,那意思是说,这牛只可看,不可骑的。我对这样虚伪的人是不屑一顾的。我对小女孩儿说,来,伯伯帮你。

小女孩儿兴高采烈地骑在牛背上,两只小手拍打着,然后做出抖动缰绳的动作,嘴里喊着,驾!驾!……她的父亲笑得前仰后翻,说,这是牛,不是马。

城里的孩子确实很难看见猪马牛羊的,这不是他们的错。我们没有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即使他们看过,都是一些卡通画上的变形的牲畜。

小女孩儿好奇地问我,伯伯,你骑过真牛吗? 我点点头,有一种苦涩漫过心头,然后是甜。

我想起母亲跟我说的一则神话故事。说老牛本来也是天宫里的仙物,是受了哄骗才“误”落凡尘的。掌管天宫的大王对它说:“你到凡尘去,吃的是甜(田)草,喝的是糖(塘)水。”老牛大概在天宫里待得腻烦了,这下子以为得了好处便不辞而别,发誓不再回头看天,断了自己的后路。

小时候放牛,无数次观察老牛的举动。它总是那么机械、呆板。它的眼睛里只有土地、田埂、水塘……它所看到的蓝天白云,也只是水中的浮光掠影。它不知道天有多大,地有多宽——抑或有意不去看那迢迢无期的归天之路。

我们麒麟畈有二百多亩田地,每逢“双抢”争分夺秒,时不我待,无论是人还是老牛都要夜以继日。我时常喘着粗气坐在田埂上,望着千钧之轭压在牛顶上,铁链绷直。那蒙鼓的牛皮被磨损殆尽,绽露出如同三月桃红的肌肉来。惟一能够给老牛带来些许快慰的要算那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