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1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案 下载本文

2.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判断。 通过归纳分类记忆酸碱盐的溶解性【过渡】要判断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 成分后是否产生沉淀,需学会使用课 本109附录I 【板书】六、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规 律 1、酸:初中接触的都溶 2、碱:NaOH、KOH、Ba(OH)NH3·H2O 2、可溶;Ca(OH)2微溶;其余 都不溶 仔细查看溶解性表,减轻记忆负担 [Mg(OH)2、Al(OH)3、Cu(OH)2、表, Fe(OH)3……] 归纳记录溶解性白色、 白色 蓝色、 红褐色 规律 3、盐:钾、钠、铵、硝酸盐均可溶 盐酸盐(或叫氯化物)不溶AgCl; 硫酸盐不溶BaSO4(CaSO4、Ag2SO4微溶);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MgCO3微溶)。 另外:AgCl、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提问】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能讨论,分析判断反认识不能发进行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进行的应 生 17

说明理由) ① KNO3 + HCl × ② KNO3 + NaOH× ③ KNO3 + ZnSO4× ④ NaNO3 + H2SO4 × ⑤ NaNO3 + Ca(OH)2 × ⑥ NaNO3 + CuCl2× 【要求】完成课本82页第4题 能否发生、回答 思考讨论解答 复分解反应的 两种物质: KNO3、NaNO3 通过习题检测 了解对知识的 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五、复分解反应(课本74页)

1、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字母表达式:AB + CD→AD+ CB)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要有水或气体或沉淀。 若不满足条件则复分解反应不能发生! 六、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需熟记) 1、酸:初中接触的都溶

2、碱:NaOH、KOH、Ba(OH)2、NH3·H2O可溶;Ca(OH)2微溶;其

余都不溶

[Mg(OH)2、Al(OH)3、Cu(OH)2、Fe(OH)3……]

18

白色、 白色 蓝色、 红褐色

3、盐:钾、钠、铵、硝酸盐均可溶;

盐酸盐(或叫氯化物)不溶AgCl; 硫酸盐不溶BaSO4(CaSO4、Ag2SO4微溶);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MgCO3微溶)。 另外:AgCl、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KNO3、NaNO3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学会判断在溶液中不能大

量共存的离子;了解制碱先驱侯德榜的事迹和溶洞奇景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习题解答加深对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认

识;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鉴别不同溶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事迹,增

加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溶洞中钟乳石、石笋等景观的形成原因,认识化学知识在自然

19

界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难点】认识不能共存的离子,掌握鉴别不同溶液的方法。 【教学准备】鉴别不同溶液:MgCl2溶液、CuSO4溶液、K2SO4溶液、NaOH溶液、

FeCl3溶液、小试管(每班10支)

【教学模式】实验演示和讨论归纳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酸、碱、盐 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是需要满足一 学生活动 通过习题解答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意图 定的条件的,即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 成分后,生成物中必须有水或气体或 沉淀生成,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下 面完成课本82页的第4题。 4.如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思考讨论,作出判 (1)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断并书写相关的 (2)氢氧化钾溶液和盐酸(√) (3)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4)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5)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提问】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能化学方程式 认识两种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