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是对拟建工程的实施在技术和经济上所进行的全面而详尽的安排,是基本建设计划的具体化,是把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引入建设的渠道,是整个工程的决定性环节,是组织施工的依据,它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和项目建成后的使用效果。应通过招标标方式择优选用具备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标准编制设计文件。设计过程一般划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重大项目和技术复杂项目,可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要,增加技术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必要而准确的设计基础资料,对设计对象进行通盘研究,阐明在指定的地点、时间和投资控制数内,拟定工程建设方案。通过对设计对象作出的基本技术规定,编制项目总概算。经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投资为项目的控制价。初步设计文件应当满足编制施工招标文件、主要设备材料订货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满足所有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并注明建设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初步设计包括说明书、投资概算及工程图纸三部分,说明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依据和设计指导思想。
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用量及来源。
3)技术工艺与装置设备选型。 4)主要建筑物、构筑物设计。 5)总图运输及公用工程。
6)环境保护、工程节能节水、抗震措施方案。 7)概算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项目申请报告和项目申请备案报告进行相应修改,到原项目审核机关重新办理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并相应重新办理其他许可手续:
1)行核准制、备案制的项目单位变更。 2)建设地点发生变化。 3)建设规模发生变化。 4)主要建设内容发生变化。
5)实行审批制的项目采用的主要工艺技术和主要装置设备发生变化。
6)可行性研究估算总投资超过项目建议书总投资30%及以上的。
7)总投资超过原备案投资30%及以上的。 8)总投资超过原核准投资20%及以上的。
9)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超过可行性研究估算总投资10%及以上的。
10)项目投资超过初步设计概算投资的。
(四)项目投资审批、核准、备案程序及条件要求 在介绍项目投资审批、核准、备案程序之前,首先介绍一下国家投资机制改革对项目前期工作的规定要求。
1、国家投资体制改革要点 1)投资体制改革的起因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投资领域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和建设实施市场化的新格局。但是,相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言,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1998年,原国家计委按照国务院要求开始研究投资体制改革的方案,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2004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决定》的核心思想和改革的总目标就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2)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主要内容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主要内容包括: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具体的措施是取消对企业投资的审批制,改为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主要内容包括: ①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将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
②健全政府投资决策机制,主要包括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咨询评估机制,特别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专家评议制度,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公示制度,政府投资项目征求公众意见制度。
③规范政府投资资金管理,把政府投资项目和资金管理分开,资金管理细分为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补助、贴息和转贷五种方式。
④政府投资体制改革要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改革前,主要有立项、可研和开工报告等程序,改革取消了开工报告的审批程序(除特殊项目外)。
⑤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实施管理,主要内容有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代建制、完善建设标准等。并提出了政府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