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题组1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1.[2017山东,3,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零,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一艘花船,系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冷大陆的梦幻与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 ”。迢迢旅程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 ”,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逢草逢花报发生 只恨春归我未归
B.万柄莲香一枕山 只恨春归我未归
C.逢草逢花报发生 似开未开最有情
D.万柄莲香一枕山 似开未开最有情
答案 C
解析 根据“东风好作阳和使”这句诗的意思可知,语境描写的是东风像春天的使者一样,使万物复苏,故第一处横线应填“逢草逢花报发生”;根据“桃花嫣然出篱笑”中的“笑”可知,此句诗的感情是乐,与“只恨春归我未归”感情不一致,故第二处横线应填“似开未开最有情”。
2.[2017浙江,5,3分]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答案 示例 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题干要求非常明确,即用归谬法仿照示例写一句话来反驳生活中的错误看法或观点。解答时需先假设生活中人们常提到的某一错误观点是正确的,然后依据此观点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即可。句式上可采用“如果……那么……”的模式。
3.[2016浙江,5,3分]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 。”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B、C两项中的“偏”字,很好地表现了刘姥姥对大观园中的事物感到新奇时的惊讶。再根据后文“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中先说“长出凤头”后说“也会说话呢”的先后顺序,可以确定横线处当先说“变俊”,再说“也会说话了”。故选C项。
4.[2015湖北,21,4分]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一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要求: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不超过20字;④构字、组词不在答题卡上单独列出,包含于感想之中即可。
构字部件:禾 亻 口 日 又 月 言
构字词示例:+又 → 友 → 友善
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答案 示例一 (日+月→明→文明) 创文明社会 建和谐中国
示例二 (禾+日→香→书香) 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 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
解析 解答此题可分两个步骤:第一步,选部件构字并组词,这个步骤难度不大;第二步,写关于该词的感想,这是本题的关键。题目要求“语句整齐”,结合示例,可以看出,这道题实际上还考查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这与传统的对联题是有类似之处的。
题组2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2017浙江,6,6分]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答案 示例 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题用一首小诗设置了一个情境,要求按此情境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一个不少于100字的场景,并且要有人物“他”的心理描写。小诗中提到的场景要素:小路、十八台阶、月光、蚂蚁;人物是“我”,但在描写场景的时候需要转换成“他”;人物的活动是:坐在台阶上数蚂蚁;人物的心理主要是“数回一个童年”。从人物的心理可以推断出人物此时有些迷惘等。结合以上几点,写成一段连贯的话即可。
6.[2017山东,17,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