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开设专业 学分
文学欣赏 专业基础课 商务英语(航空方向)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规定课时 考核方式 必修 36 考查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文学欣赏》课程作为航空服务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解读、移情换位,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联想和想象,并在感情上获得快感和美感的一种精神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持续进行,以培养高职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其人文素质。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基于就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需要,课程设计思路方案
1、根据培养目标和需要,指导学生认真研读,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能够使用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些常用技巧(即主题思想分析、情节分析、人物刻画分析和形象语言分析)进行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依据课标所列教学要点进行教学。
2、将教材作为中介,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感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有信心和兴趣阅读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
3、注意结合作品讲解写作的社会背景、作家人品风格及作品思想文化内涵,提出有助于提高人文品质、审美体验与创新思维的启发性问题,课后布置多种形式的长短书面练习。适当利用课堂答题和讨论活动,锻炼学生大胆而流利顺畅地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散文,以增加文学积
累。努力引发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鼓励他们养成经常动笔的良好习惯。
4、不求文学史上的全面性,而立足审美性,关注可读性,偏重现当代,以激发学生的审美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提升思想境界。
三、课程目标
1、 知识标准
(1)初步梳理中国文学史发展历程,以文学史发展线索为经,以各时期各体裁
经典作品为纬,学习掌握中外文学史常识。
(2)掌握代表性作品的题材与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特征,以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线索。
(3)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文学成就,注意同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品的穿插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文学的流派变革;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品。
2、 能力标准
(1)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综合考量其时代浪潮、知人论世,借鉴他山之石等,全面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风格。
(2)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可侧重于诗、词、小说、散文等体裁;辨识文学作品的一般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掌握阅读赏析作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文学作品欣赏的一般规律。
3、 素质标准
(1)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
(2) 具有热本专业,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 (3)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4) 拓宽学生文化知识面
四、课程内容与任务设计 序号 1
教学单元 文学欣赏概知识要求 本章为概论,主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文学能力要求 课时 2 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要素及
序号 教学单元 述 知识要求 欣赏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文学的功能、中国文学史的简单梳理等等。 能力要求 文学史的基本框架分析。 课时 中国经典诗2 歌、小说、散文欣赏 掌握选讲作品的内容,作品风格特色。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感悟作家的主体性和作品的思想艺术性。 了解元杂剧、明清戏剧及现代话剧产生能够利用所学欣赏方法对同类作品进行有效分析,背诵选讲诗歌。 能够对选讲作品进行熟练阐述,并对同时代作品进行有效分析解读。 能够熟练阐述选讲作品的风格特色、简介作家生平,并对同类作品进行初步解读。 掌握选讲作品的主要内容,能够8 4 16 中国经典戏3 曲欣赏 及作品内容、风格。 掌握欧美及亚洲地区不同文学体裁的经欧美、亚洲文4 学欣赏 位、作品特色。 典著作的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历史地的背景,熟悉代表作品的作家创作生平影视、网络文5 学欣赏 了解近年来有代表性的影视文学作品的进行熟练阐释,掌握影视文学的主要内容、创作背景、作品特色。 欣赏方法。 6
五、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与方法 (1)教学组织模式
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活动,“教学做”一体化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讲思路、教方法,通过朗诵、演示或情景回放,或让学生实际扮演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老师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将基本理论、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和要领交给学生,达到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目的。
(2)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与模拟练习,案例教学法
(二)课程资源 (1)实验实训条件要求 相应的情景及文本欣赏资源。
(2)师资要求
具备相应的课程教学岗位资质,相应的专业教育背景与服务工作经验,能够不断进行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改革创新能力。
(3)网络教学资源 (三)教材选用及参考文献
彭雪华《文学欣赏》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1187968) (四)考核方法
主要采用形成性(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形成性考核包括,教学做一体化活动中小组协作表现考核,日常教学实习活动完成情况考核;出勤率、作业完成、课堂发言、活动参与度情况考核,其中学习过程中的成果考核(含完成实习实训任务情况、小组协作成果、考证情况等等)占50%,作业出勤率、课堂发言等占课程考核10%,期终考核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