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新的“思想资源”的传人,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不再因为政治文化的僵化而执迷于“上古三代”,开始“睁开眼睛看中国”。
2.政治文化影响政治制度目标的转化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以家长本位、自律本位、权力本位和均平本位为特征,它与中央集权的政治专制制度相辅相成,发挥着调节政治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实现政治社会化的功能,起到了巩固绝对主义的政治结构,并使之呈现出超稳定统治状态的作用。
当传统政治制度由于受到外来思想的挑战,无法化解合法性危机而主动或被动地发生变革时,传统的政治文化又进而影响新的制度目标诉求,使之难以在短期内形成系统的、完善的目标体系,并因此导致民主和法治的现代政治制度结构步履蹒跚。
政治文化的这种“守旧”特性,对制度目标既起到了保障其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阻碍了制度目标适时变革、与时俱进。 二、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运作的功能性作用
政治制度是以国家权力的配置与行使为核心内容的一套正式规范体系,它以特定的组织或机构为运行载体,通过明确予以规定或者提供行为预期等方式,对个体和组织在具体环境中的行为进行规范,然后以自我约束或者由外部权威实施约束等方式使这些规则为相应的社会群体所接受和遵循。
所谓政治制度的运作,就是指将上述规范作用于个体和组织,对合乎规范或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支持或限制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政治沟通理论看来,是一个信息的传输和变换过程,政治制度必须借助于信息的获取、传送、处理、利用和控制,通过不断地获得并反馈所有影响政治制度运行的信息,方能实现制度目标。
由于信息就其自身而言,是不会自行传递的,因此,政治制度只有凭借建立沟通和沟通机制,才能接收到与其目标相关的信息,并在收集和存储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对信息和反馈的信息进行筛选、翻译、解释和分析),以便对政治制度做出与其外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的调整,这一过程的终端便是形成正确的政府决策。如果离开了政治行为者,尤其是居于政治组织或机构中一般或特定成员的角色活动,政治制度就只能是一套僵死的规则,那时,无论是政治沟通还是立基于此的制度运作,都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对政治制度运作的考察,必须以政治行为者具体的政治沟通行为作为考察的基点。
21
三、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结果的功能性作用
既然政治制度的运作是指将政治制度的相应规范作用于个体和组织,对合乎规范或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支持或限制的过程,那么,所谓政治制度的结果,指的就是这些规范在个体或组织的政治行为中得到遵守或排斥的状态。
阿尔蒙德曾以“个人对于自己在政治过程中影响力的看法”为标准,将政治文化划分为狭隘观念者的政治文化、顺从者的政治文化和参与者的政治文化三种主要类型。
其中,持有狭隘观念者政治文化的行为人,虽然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了中央政权的存在,但对其认识是不确定的或否定的,对任何调整他与该政权关系的规范不予接受,同时对其所在政治系统的任何“政治输出”抱有与己无关的漠视态度;
持有顺从者政治文化的行为人对政治体系施加于他们生活的影响或潜在影响有所认识,但他们只是被动接受政府行为而非积极地去影响政府的行为;
持有参与者政治文化的行为者,则对那些促使他们介入政治的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并形成了鼓励自己利用各种参与机会影响政府行为的态度。
上述政治文化的不同类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政治制度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实践结果。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