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政治文化的概念中排除政治制度,并不是说我们不重视两者之间的互动养系,而是把政治文化界定为一种观念范畴的文化现象。同时,我们强调政治文化的特定内涵,提示政治文化的社会基础及其同政治制度的互动关系之目的,正是要准确地阐明政治文化的主体、结构、内容、作用及其特质性。
(二)对政治文化的一般理解 1.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解
分析国内外学者们对政治文化概念的界定,我们认为对政治文化作出这样的理解即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这个定义包含了如下几层含义:第一,政治文化的主体,是同政治活动的主体相一致的,既有团体性的,阶级是政治活动中最主要的角色,也是政治文化最主要的承载者不同的阶级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文化。第二,政治活动主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心理倾向,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与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综合作用的产物。第三,政治文化所要揭示的是作为政治活动主体的人与政治体系及政治过程的关系;同时,也是政治文化与公民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第四,政治文化的内容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感情、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等内容。
对政治文化的上述定义,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点,也弥补了西方政治文化概念的不足。它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互动关系原理,结合阶级与阶级斗争学说,对政治文化概念作出的科学解释。
2.政治文化的一般特点
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观念形态的政治现象,由于它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心理、政治行为模式以及民族气质、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因而它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同时,它既不属于理论化、系统化的政治思想范畴,也不属于政治制度等现象范畴。
我们可以将政治文化的特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这是政治文化相对于一般文化更为显著的特质。政治文化作为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一定倾向与价值取向,必然要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政治文化,一个社会中政治文化的冲突,实际上反映了阶级之间的斗争。一个新兴阶级的崛起,往往与一种崭新的政治文化的形成相联系。一个国家中的政治文化是复杂多样的,其中
5
占主导地位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也具有一定的民族性,这是政治文化不同于集中、直接反映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政治思想的一个特点。政治文化中包含有许多因素,其中民族心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个民族在共同的地域、长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共同的语言,形成了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并成为维系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和文化纽带。
第二,政治文化有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性。在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政治文化,这种特殊的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因此,在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整个政治文化体系中,存在着主导型政治文化和属于亚文化系统的非主导型政治文化之分。
第三,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政治文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并随着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它与政治制度的相互关系方面。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政治文化的变动往往与政治制度的变动不同步。由于构成政治文化的因素相当复杂,因而传统的政治文化既有同新的政治制度相互抵触的内容,也有同新的政治制度相互融合的方面。 二、政治文化的功能
政治文化的功能,是指政治文化中的各种因素对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关于政治文化的功能,当代政治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路辛·派伊认为,政治文化的功能,主要是赋予政治制度以规则,给予个人行为以社会意义,使个人的政治行为按照一定的方式运行,使政治体系具有价值取向,保证政治体系具有某种统一性等等。
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之间的关系归结为三个层次,即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生活结构由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生活意识,包括社会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发展,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重要力量。根据上述认识,我们可以将政治文化的功能归纳如下:
第一,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第二,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第三,影响政治过程。第四,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 三、政治文化的类型
政治文化的类型划分,是指根据什么标准来区别各种不同类型的政治文化。 目前的西方学者一般将政治文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6
(一)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这是从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来进行划分的。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体系中,公民普遍具有参政的愿望、能力和要求。民主、平等的观念是这种政治文化中的主导观念。政治体系通过普遍选举、政党政治、民选议会等方式为公民提供参政的途径。它使公民成为政治主体,可以自由地参政、议政。在服从型政治文化体系中,政治只是少数人的事,多数社会成员不能也不愿参与政治,即使政治体系提供了参与政治的途径,民众也会因为其参与政治的能力与愿望的低下而使政治参与难以实现。
(二)冲突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和混合型政治文化
这是根据政治文化在一个国家、社会的作用和政治文化中亚文化结构及其相互间关系而划分的。冲突型政治文化是指在这类文化中存在着亚文化系统之间的相互冲突。这种冲突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阶级对立,民族差异和矛盾、利益冲突以及大众与精英之间的文化差别等,都可以成为冲突型政治文化出现的起因。协调型政治文化是指在这种文化中,各种亚文化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集团、各个民族、大众与政治领导之间不存在政治观念和政治信仰方面的根本冲突。亚文化之间的差别和不同,可以通过政治体系或相互适应来加以协调,从而促进整个政治共同体内部的利益协调。混合型政治文化指的是在这类政治文化中,各种亚文化系统之间的界限尚不分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集团、大众与领导之间的分野也不明显,同时政治关系又与血缘关系、种族关系与宗教关系交织在一起。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较为多见。
(三)理想型政治文化和现实型政治文化
这是从政治价值原则类型的角度,根据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的特点而加以区分的。理想型政治文化把道德、宗教与政治价值观结合在一起,因而它赋予国家以道德教化和干预人们思想的权力。现实型政治文化则将政治价值原则与道德原则分离开来,因而趋向于尽量地缩小国家的干预范围。理想型政治文化要求道德上的完人来治理国家,因而它将人治作为治国原则。现实型政治文化则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是道德完人,因而它要求通过法律来制约权力。
(四)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
这种类型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而划分的。一般认为,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心理、情感和价值观。它以专制主义与等级观念为核心内容,而且,大多数社会成员都用一种带有迷信色彩和宿命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政治体系,认为一切都只能听天由命,
7
缺乏个人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领袖崇拜、宗教信仰往往成为它的突出特点。在这种政治文化中,传统的价值原则居统治地位,人们向往过去,缺乏适应新环境的创造力。与此相反,现代政治文化是与生产的商品化和社会化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它具有下列几个特征:
第一,民主政治与平等自由的观念构成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与此相适应,政治体系保障着广泛的政治参与。第二,社会大多数成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勇于革新与开拓,他们对政治体系和世界表现出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成为政治文化的主流。第三,开放意识与创新精神成为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面向未来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当然,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区别又是相对的。因此,在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促进传统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五)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区分不同政治文化的标准,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它的经济基础,二是它的阶级性质,划分政治文化类型的根据亦在于此。一种政治文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其根源则“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当然,政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还受到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类型、历史背景、民族心理和地理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其最根本的基础,只能是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只有从政治文化同社会生产方式的联系角度出发,才能把握不同政治文化之间的根本区别。
由此可见,政治文化不是超阶级的,它的阶级属性是它的本质规定性。政治文化的不同阶级属性,构成了不同政治文化的本质区别。西方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文化虽然具有各种差异,但其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性质却是相同的,它们的基本原则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因此,脱离阶级属性来划分政治文化的类型是不科学的。根据政治文化的阶级属性,我们可以把政治文化划分为剥削阶级类型的政治文化和劳动阶级类型的政治文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进行这种划分的基本依据。因为只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才能确立起一定的阶级统治,而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正是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主导型政治文化。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资产阶级政治文化,在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无产阶级政治文化。
根据上述原则和标准,政治文化的基本类型或主体类型应该是剥削阶级社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