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练习题 下载本文

15.花青素常用______和______来提取。

16.黄酮类化合物的成苷位置在______,______,______银杏叶中三种黄酮苷元是______、

______、______。

17.番茄红素有______个异戊二烯残基,自然界中均为______式结构,分子中有______个共轭

双键。

18.具有______的类胡萝卜素才有VA功能。

19.花青素是______溶性的,胡萝卜素是______溶性的,叶黄素类随含氧官能团增多,亲脂性

______。

20.______常作为呼吸的传递物质(在酶促褐变过程中) 21.酶促褐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22.防止酶促褐变主要采取______和______;抑制酶活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第九章 风味化学

一、名词解释

1.风味 2、发味团(发味原子) 3、香味前体物 4、香味增强剂 5、味的阀值 6、涩味

7、Flavour, Aroma及Taste 8、风味化学 9、GC-MS,IR,NMR 10、辣味 11、鲜味 12、酸味 13、嗅感

14、微粒理论 15、AH/B生甜团学说 16、热辣味、辛辣味、麻辣味

二、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名称或结构及其作用

1.L-谷氨酸钠 2.5-IMP, 5-GMP, 5-XMP 3.吡喃酮-4 4.邻氨基苯乙酮 5.阿斯巴甜 6.甜叶菊苷 7.新橙皮苷8.糖精9.柠檬酸10.奎宁11.咖啡碱(因),可可碱,茶碱。 12.胆汁13.胡椒碱14.丙烯芥油15.单宁酸16.啤酒中苦味物质α-酸17.姜酮、姜醇、姜脑18.δ-D-葡萄糖内酯19.麦芽糖醇20.甘草苷21.APM(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 22.二烯丙基硫醚23.黄瓜醇(壬二烯醇-2.6)24.香草醛25.麦芽粉 三、判断题

1.风味物质属非营养物质,成份多、含量少,多热不稳定,易挥发性,易破坏。( ) 2.发恶臭的原子有P、AS、Sb、S、F、N、O等。( ) 3.分子量越小,化合物气味强度越强。( ) 4.食品香味是多种呈香物质综合反映。( )

5.花生、芝麻焙炒产生的香气属加热分解途径。( )

6.酒类、酱类、食醋气味主体成份分别是酯类、甲基硫、酯类。( )

7.鱼贝类、海藻、牛肉香味主体成份分别是六氢吡啶及衍生物,甲硫醚、内脂类。( )

8.新鲜牛乳香味主体成份是酸类。( ) 9.呈味物质多为不挥发的溶于水的化合物。( )

10.基本味中,咸味感受最快,苦味感受慢,但苦味阀值最小。( ) 11.温度范围10-40℃最能刺激味觉,30℃最为敏感。50℃感觉迟钝。( ) 12.唾液对引起味觉无关,但能助进消化。( ) 13.酸的强度和酸味的强度是一致的。( ) 14.在烹调中先加碘盐和后加磺盐是相同的。( ) 15.鲜味存在与NaCl无关,纯谷氨酸钠也有鲜味。( ) 16.味精用量越多越鲜。( )

17.核苷酸和谷氨酸钠可起协同效应使鲜味增强。( ) 18.脱涩是使可溶性多酚类物质生成不溶性物质即变无涩。( ) 四、反应方程式(结构反应式)

五、简答题

1.食品中风味物质的特点。

2.简述嗅觉生理学(产生及微粒理论) 3.简述化合物气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4.试举例说明果、蔬、蕈类的香气成份;

5.试举例说明发酵食品(酒、酱、醋)的香气成份;

6.举例说明动物性食品(鱼、贝、海藻、乳及乳制品)的风味。 7.香味增强剂分类及常见几种香味增强剂的性质,制备及应用; 8.呈味物质财富的特点及唾液的作用; 9.简述食品中香气形成的主要途径。 10.阐述呈甜机理和沙氏AH/B生甜团学说。 11.甜味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12.呈咸机理以及盐略带苦味的原因; 13.呈酸机理及酸度与味感的关系。 14.食醋的主体成份,简易制作及其作用; 15.柠檬酸与味感的关系以及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16.试述呈苦味机理及食品中常用的苦味物质。

17.呈辣机理及热辣、辛辣、麻辣的产生机理、感觉表现及其代表物。 18.呈鲜机理,常见涩味成份及脱涩处理方法和原理。 19.呈涩机理,常见涩味成份及脱涩处理方法和原理; 20.试述常见几种甜味剂的结构,功能性质及其安全性;

21.分析影响味觉的因素;

22.鲜味剂的鲜味与离解度的关系以及与NaCl的关系和配比; 23.鲜味剂核苷酸与谷氨酸钠的协同作用; 24.功能性甜味剂的定义及其生理功能; 25.功能性甜味剂的分类;

26.试举例说明常见的功能性低聚糖; 27.概述功能性低聚糖的主要生理功能; 28.举例说明主要的强力甜味剂; 29.简述强力甜味剂的优缺点。 六、解释现象

1.花生和芝麻焙炒时产生的香气; 2.香菇香气、桃香、黄瓜香气; 3.酒类、酱类、醋类的香气; 4.鱼、贝类的血腥臭气味、粪臭味; 5.海藻香气,熟蛤肉的气味;

6.牛乳的日光味,酸败味,旧胶皮味; 7.羊肉的膻气;

8.15%砂糖+0.017%食盐→甜味效果增强 味精+少量食盐→鲜味增加 醋+蔗糖→醋味降低

5%葡萄糖+10%蔗糖→效果相当于15%蔗糖 (蔗糖甜度大约是葡萄糖2倍)

9.泡菜有酸感、脆、嫩风味? 10.牛奶变质有苦味;

11.柿子未成熟时有涩味,成熟后涩味消失。 12.加味精时先加一定量食盐;

13.高温热辣刺激咽喉粘膜而辛辣还刺激嗅觉器官。 14.葱蒜类煮熟后失去辛辣味并产生甜味。 七、填空题

1.食品的三大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化合物气味强度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品中气味形成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淡水鱼气味主要成份________,海藻香气主体成份________。

6.香味增强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新鲜牛乳的气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8.基本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呈味物质特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 10.________味感受最快,________味感受阀值最低。 11.________℃味觉最敏感,________℃甜味感觉迟钝。 12.物质溶解越快,感觉越________,持续时间越________。 13.沙氏AH/B生甜团学说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甜味强度的基准物质是______,最苦的物质是________。 15.酸的阀值是________,其作用①________,②________。 16.苦味强度基准物质是________,最苦的物质是________。

17.热辣常温下不刺鼻,高温下刺激________,在口腔中引起一种________感觉。 18.辛辣味是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

19.麻辣是在口腔中产生________感和________感的综合感觉。 20.脱涩处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