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质学 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初次运移的阻力:①分子间吸着力②毛细管阻力③油气的浮力

初次运移相态:石油主要为水溶相、连续油相、气溶相和扩散相。 天然气主要为水溶相、油溶相、连续气相和扩散相。

初次运移相态的演变:①石油相态演变腐泥型源岩:水溶相→油相→气溶相→扩散相。 腐殖型源岩:水溶相→气溶相→气相→扩散相。

②天然气相态演变腐泥型:水溶相→油溶相→气相→扩散相。 腐殖型:水溶相→气相→扩散相。 初次运移三种基本模式:正常压实、异常压力和扩散模式 初次运移的通道:(1)孔隙(2)构造裂缝和断层(3)微裂隙(4)缝合线 (5)有机质或干酪根网络 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浮力、水动力及扩散力 二次运移主要阻力:毛细管压力-最主要和最普遍的阻力 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连通孔隙、裂缝(基本通道)、断层(垂向运移主通道) 和不整合面(侧向运移重要通道) 油气差异聚集原理:对于发育于区域倾斜背景上(与油源区垂直或斜交的)系列圈闭油气聚集的基本原理

当圈闭I被充满时,继续进入的天然气通过排油聚集,而油通过溢出点,向上倾方向的圈闭II中聚集。从A→B→C随着烃源增加,上述过程相继在圈闭Ⅲ和Ⅳ中发生;如油气源不足时,上倾方向的圈闭则不产油气,只产水,称空圈闭。在系列背斜圈闭中自上倾方向的空圈闭,向下倾方向变为纯油藏→油气藏→纯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在系列圈闭中,一旦上倾方向最高的圈闭被油气充满后,该系列圈闭的油气聚集基本完成。油源区仍继续生成油气,又不能向上倾方溢出,天然气将排挤油和水,向储集层下倾方向回流。天然气占据最高背斜的顶部,甚至充满整个背斜圈闭,而油占据向斜部分,形成向斜油藏。 油气差异聚集基本条件:在区域倾斜的下倾方向存在丰富的油源区; 具有良好的油气通道,使油气在较大的范围内作区域性运移;

在区域倾斜背景上存在相互连通的系列圈闭,而且溢出点向上倾方向递升;

储集层中充满地下水,而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油气聚集模式:1、背斜圈闭模式 2、地层圈闭模式 3、断层圈闭模式 4、透镜体圈闭模式 油气藏形成的必要条件:1、烃岩源2、储集层3、盖层4、油气运移5、圈闭6、保存条件 充分条件:1、充足的油气来源2、有利的生储盖组合3、大容积的有效圈闭 生储盖组合类型:下伏式、上覆式、互层式、侧变式、封闭式 大容积的有效圈闭:(1)圈闭容积大(2)距油源区近(3)形成时间早 (4)圈闭的闭合高度(5)保存条件好

煤层气:是腐殖煤在热演化变质过程中的产物,以甲烷为主,又称煤层甲烷或瓦斯。主要以 吸附状态赋存于煤表面,煤层割理、裂隙及煤层水中还存在有少量游离气和溶解气。

甲烷水合物:在特定的压力与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气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 中,呈固态的结晶化合物 破坏油气藏的主要地质作用:(1)断裂作用(2)剥蚀作用(3)超压作用 (4)水动力作用(5)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

压陷盆地类型:前陆盆地、山间盆地、弧前盆地、残留洋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