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普生临床实例及药理研究 下载本文

现消化道溃疡和上消化道微出血。该现象是否是萘普生所引起,还是由其它情况所引起还不十分清楚。但有一点必须指出,对阿司匹林产生过敏反应和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的病人在使用萘普生时也应谨慎。Boostw报道603名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长期服用萘普生,其中有8%的病人因副作用而中断治疗。在使用萘普生治疗过程中,属于个别情况的副作用还有能引起皮疹、尊麻疹、疲血斑、血管炎、黄疽以及慢性间质性肾炎。

药物的相互作用

萘普生与血浆蛋白有高度结合能力,能把已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如内酞脉类、抗凝剂和长效磺胺等取代出来,从而使这些药物的毒性有所加强。萘普生与阿司匹林一起合用,在血液中阿司匹林与萘普生的血浆浓度分别低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与萘普生的血浆浓度。经临床观察,两药一起服用疗效比单独服用阿司匹林好。萘普生与丙磺舒一起服用能显著地影响萘普生在体内的排泄与代谢,使病人体内萘普生的稳态血浆浓度增高,萘普生原型及结合物在尿中的含量显著减少,没有活性的去甲基萘普生增加。一些抗酸药氧化镁、氢氧化铝等与萘普生一起合用,能减少药物的效力,使萘普生在体内的吸收受到影响,但萘普生与商品氢氧化镁铝凝胶合用没有上述的现象发生。 结语

萘普生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术后疼痛等疾病的疗效已确切无疑。对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消炎痛、或其它抗炎镇痛药物的病人可用此药代替。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可以取代或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用量。但对该药长期服用的不良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同时,萘普生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应作更多的临床观察,这样才能对萘普生作出更客观而科学的评价。

三、萘普生分散片的人体生物利用度

摘要 目的:研究萘普生分散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单剂量口服萘普生分散片和胶囊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生物利用度参数。以配对t检验与双单侧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散片和胶囊剂的Cmax分别为60. 72和61. 16 ug/ml-1, tmax为2. 40和2. 50 h, AUC0-∞为1174. 08和1189. 42 h?μg ?m1-1。分散片相对于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为 98. 71%。

结论:2种萘普生制剂生物等效。 2.色谱图

茶普生的HPLC图谱见图1,由图中可以看出,血浆杂质对萘普生的测定没有干扰。萘普生的保留时间约为5. 2 min 。2种制剂的A UC和Cmax经剂量校正后作配对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 05, tmax也无显著差异。A UC数经对数转换后作双单侧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为生物等效。茶普生分散片相对于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为98. 71 %.

茶普生的HPLC图谱见图1

3.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及生物利用度参数

10名受试者po茶普生分散片500 mg和茶普生胶囊400 mg后的血药浓度一时间平均数据见表3,生物利用度参数见表4.

3讨论

茶普生对胃肠道的刺激性使它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制成分散片后可有效地降低这一副作用,这是分散片的主要优点。其另一优点是吸收快,高血浆杂质对测定完全没有干扰,因此通过加大进样量,检测灵敏度反而提高。

四、萘普生在癌性发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癌性发热常见于肿瘤的进展期,有广泛的肿瘤坏死或明显的肿瘤破坏。又由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抑制,常并发各种感染而引起发热。因此肿瘤患者发热的鉴别诊断是临床而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对105例伴有发热的癌症或可疑恶性肿瘤患者使用萘普生(Naproxen)进行鉴别诊断,报告如下。

1.1病例选择

本组105例,男73例,女32例;年龄20~7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 1)发热持续超过1周; 2)至少1次体温>38.50C ; 3)仔细物理检查和血、尿、X线检查无明显感染证据; 4)排除过敏、输血及药物热。所有患者最终经病理或血液学检查明确诊断。病种包括肝癌、肺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食管责门癌、淋巴瘤、胆管癌。

1.2治疗方法

萘普生250mg每日2次(间隔12小时)口服,如果体温在24小时内降至37℃以下,继续用药至体温维持正常并明确诊断;否则用药不超过3天。

1.3疗效判断标准

1)完全有效:用药24小时内体温降至37℃以下,并在继续用药期间维持体温正常5天以上;2)部分有效:用药后体温下降1.50C,但仍高于37.50C ; 3)无效:用药3天,体温仍高于38.50C o2

结果

本组最后确诊恶性肿瘤94例;感染性疾病11例,其中结核4例,泌尿系感染1例,肺感染4例,风湿病1例,肺炎性假瘤1例。105例患者均在入院前或入院后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5天以上,无效后合并应用萘普生,其中30例入院后高度怀疑癌性发热,开始即给萘普生治疗。在94例恶性肿瘤中,84例完全有效,3例部分有效 (C2例为肺结核合并肺癌,1例为恶性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7例无效 (C2例为肺巨大鳞癌空洞形成;3例为巨块型食管或责门癌伴肿瘤大量坏死,均在肿瘤切除后退热;2例为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 ;11例感染性疾病均无效。

萘普生治疗的副作用:5例患者出现腹部不适、恶心;2例轻微头痛。 3典型病例

患者,男,43岁。发热、咽疼、乏力2个月。当地按咽炎、咽部脓肿、霉菌感染治疗

无效。入院后经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10天无效。咽部活检:慢性炎症。调整抗生素治疗1周仍无效,再取活检:慢性炎症。遂停用抗生素,以萘普生250mg },2/日,口服。24小时后体温降至37℃,怀疑恶性肿瘤,第3次活检:恶性淋巴瘤。

4 小结

萘普生(Naproxen)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消炎解热镇痛药,临床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脊椎炎、软组织风湿病、骨关节炎、手术后比痛。

萘普生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Dawson认为该药能明显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Kruze认为可保护溶酶体和组织蛋白酶β1,抑制中性蛋白质分解酶,间接减少抗原抗体反应的发生。Jae Chang等对22例原因不明的发热患者用萘普生治疗,结果15例癌性发热者,14例在萘普生治疗后的24小时内退热,1例在切除肿瘤后退热;5例由于感染原因造成的发热者,没有1例对萘普生有效。国内罗斌对5例癌性发热者用萘普生治疗,发现其体温均在12小时内降至正常,且在服药期间,体温维持正常。

本组结果表明肿瘤引起的发热对萘普生呈特异性反应,而感染性发热无效,与文献报道一致。感染和癌性发热的确切机理仍不清楚,当热原进入机体后,被巨噬细胞所吞噬,放出一种具有致热作用的白细胞性热原(Leucocytic Pyrogen,LP)作用于丘脑而致热。在致热过程中,另一个重要介质是前列腺素(PG),热原通过前列腺素合成酶促进了PG的合成与释放,而产生致热作用。

萘普生在动物实验中显示能阻比PG的合成和释放。萘普生对感染性和肿瘤性发热的不同作用,提示两种发热的机理可能不同,或者萘普生的降热机制与一般解热镇痛剂不同。 我们认为,肿瘤患者伴有原因不明的发热,经萘普生治疗失败,可提示潜在的细菌感染存在;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如果对萘普生有特异性反应,常支持为癌性发热。因此,萘普生可用于肿瘤患者伴有原因不明的发热时的鉴别诊断。广泛的临床应用将为探索癌性发热的机制和萘普生的作用机理提供一个线索。

五、舒马曲坦联合蔡普生治疗急性期偏头痛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舒马曲坦联合萘普生治疗急性期偏头痛(Migraine)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191例急性期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舒马曲坦组、萘普生组、对照组及实验组。舒马曲坦组予舒马曲坦100 mg口服,萘普生组予萘普生0. 5 g口服,对照组给予对乙酞氨基酚0. 6 g 口服,实验组予舒马曲坦100 mg+萘普生0. 5 g口服,观察并记录4h,比较四组疗效。

结果:实验组头痛缓解情况及伴随症状好转情况明显高于其他组。 结论:舒马曲坦联合萘普生治疗急性期偏头痛疗效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年龄18-65岁,符合国际头痛协会(1988)偏头痛诊断标准,处于急性发作期,且症状为中或重度。并排除:(1)滥用镇静剂、镇痛剂或麻醉剂; (2)近1 a内滥用麦角胺制剂或近一月用过偏头痛预防性药物; (3)活动性消化道溃疡;(4)孕妇、可能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5)缺血性心脏病; (6)未控制的高血压; (7)肝肾功能不全。符合标准的患者191例,随机分为四组。

方法:治疗方法就诊后均予心理疏导。舒马曲坦组予舒马曲坦100 mg口服,萘普生组予萘普生0.5 g 口服,对照组给予对乙酞氨基酚0.6 g 口服,实验组予舒马曲坦100 mg+萘普生0.5 g 口服。然后每0. 5 h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连续4h。

1.2.2评定标准 疼痛标准:0度:无头痛; 1度:轻微头痛,不影响口常生活; 2度:中度头痛,影响口常生活; 3度:严重头痛,需卧床休息。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服药后疼痛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