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师的奇迹》读后感 张焕荣 下载本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我在网上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 我发现这个教室之所以称成为奇迹,就在于它与别的教室的不同。我们的教室通常是这样的:老师为了维持教室的秩序,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大人对待孩子的做法,多半出自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态。所以大多数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害怕考试成绩太差丢脸、怕学生不听话。学生更是害怕:怕最不对作业挨老师的骂,怕回答问题出错被同学嘲笑,怕考试不及格遭家长怒斥。而雷夫的教室却截然不同:“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所以这间教室里的孩子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就像绿洲,这里就像天堂一样美好。

我们和雷夫一样从事教育事业,我们和雷夫一样守着40平方米的教室。但做法大相径庭。我们需求的教育方法却是如何有效控制孩子,让孩子乖乖的听话,希望在孩子面前有威严。这个威严就是孩子一看到我们,吓得立刻丢下玩具,规规矩矩坐好,孩子一看到我们瞪着的目光,立刻顺从地听讲,做作业。这样虽然维护了课堂纪律,控制了孩子疯闹,强迫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却让孩子处于恐惧状态,当孩子脱离老师的视线时,一切依然我行我故。这样的教育是成是败,不言而喻。而雷夫老师却不是这样做的。他能不用恐惧的手段让孩子循规蹈矩,并使全班学生成绩优异,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雷夫是用什么方法打造了这样一间神奇的教室呢?我继续阅读,期待找到神丹妙药.

原来他做到了四件事,给我带来启发。

第一件事,以信任取代恐惧。雷夫老师通过和学生分享信任的游戏,教会学生懂得“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是可以补救”。正是因

为明白了这一点,学生才会担心失去了老师的信任,努力做好每件事。第二件事,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第三件事纪律必须合符逻辑。在这件事的描述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经常恼怒于一个孩子没有做完作业,罚她不去上自己最喜欢的课,留她在教室里写作业,看到孩子无奈的表情,看到孩子留在教室做作业,我认为自己做得对,是为了孩子好,却没有想到,在雷夫老师眼中,这样的责罚是不合理,不符合逻辑的。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学生反感,让学生恨你。我是好心扮成了错事。看到雷夫老师的做法,我也明白“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所进行的活动”。第四件事,你就是榜样。雷夫老师通过事例告诉老师们,面对丽莎这样的孩子。老师一定要好好把握教育机会,让自己从一个依规定惩罚的恶人转为受学生信任的朋友,和学生建立更好的信任关系。想一想,我们平时对待不做作业的孩子首先是不信任,然后是大声训斥一番,再就是罚他做完。结果学生仍然会明知故犯,让我们头疼。雷夫老师的做法值得我学习。他严于律己的精神更让我佩服:“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要做到他这样很难,但我会努力去做学生的榜样。

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一章,我明白,教室里不应该充满恐惧。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把恐惧从课堂赶走,做个公平的人,做个讲道理的人。我也应该朝这个目标努力,让教室成为学生的绿洲,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今后我会寻求更多的方法,让我的教室的容量伸展得大一些,更大一些。

张焕荣